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桃花源記
3.繽紛:繁多的樣子。
4.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5.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6.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8.儼( )然:整齊的樣子。
9.屬:類。
10、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1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黃發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
14、要( ):通“邀”,邀請。
15、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6、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代漢語里的“無論”。
17、具言:詳細地說出。
18、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19、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詣( ):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2、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23、遂:終于。
24、規:計劃。
25、未果:沒有實現。
26、尋:隨即,不久。
27、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8.下面各加點詞語的意思跟現代漢語里的不同,試做解釋。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這里指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現代漢語中,“交通”是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妻子,這里指妻子及兒女。在現代漢語中,“子”是詞尾,無義。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在現代漢語中,“無論”是表示條件的連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這個意思仍保留在現代漢語的成語中,如“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不足為奇”(不值得奇怪)等。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條件下能實現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答:建立一個沒有君主統治、沒有剝削壓迫的原始共耕社會 這在當時的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種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
2.世外桃源“是怎樣虛構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摘錄原文回答。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場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處這樣的所謂“世外桃源”,請一一列舉出來,并說說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諸葛亮所居住的南陽;一百單八將聚義梁山;賈寶玉及眾姐妹住的大觀園;孫悟空住的花果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