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兩章
《〈孟子〉兩章》教學設計【三維目標導航】
1、知識與能力:
⑴讀準字音,劃準節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誦讀技巧。
⑵辨析疑難字詞,疏通疑難句意,積累文言詞匯。
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品讀關鍵詞句,深層挖掘作品內蘊,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⑸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孟子散文論辯特色。
⑹多角度賞讀課文,了解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和生動、形象、精辟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⑴反復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品味文言韻味,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疑探疑解疑,在讀中走近孟子。
⑵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作眉批,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解決疑難。
⑶強調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創設互動互學的教學情景。
⑷引導學生鏈接生活,拓展思維,從縱深角度擴展學生閱讀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讓學生認識我國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們對我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⑵通過對作品的閱讀探究,引導學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啟迪學生明了“人才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煉出來的”道理,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⑶讓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傾心解讀,成為情感頤養的過程,成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沙場點兵】
1、搜集孟子及相關背景資料。
2、注意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看課下注釋積累一下。
3、搜集孟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信書不如無書”;“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等。
4、積累逆境成才方面的名言與事例。如:“苦難對于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于庸人卻是一個萬丈深淵”;“把腳抬高,絆腳石就成了墊腳石”;“順境中的美德是自控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教學設想】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質疑──探疑──解疑”的教學情景,通過“誦讀──積累──感悟──拓展”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于讀準節奏、讀出氣勢、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難點:在于兩篇短論的論證結構的把握。
【教學方法】以讀為核心,自主思考、合作研討、集體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篩選。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安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習側重點〗
1、讀準字音和節奏,熟讀成誦,讀出氣勢;
2、歸類積累文言語匯,把握大意;
3、熟讀精思,理解主旨。
〖方法錦囊〗
教:引導、點撥、對話、指導。
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課堂在線〗
一、導入
師生對話:指幾名學生向同學介紹你了解的孟子,師作補充:孟子一生滿腹經綸,不在其位而謀“仁政”,展露出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他曾經周游列國宣傳他的仁政主張,但在稱雄爭霸的戰國時代,他的仁政思想并沒有得以推行,可是他的“民貴君輕”思想和行王道、施仁政的主張,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體現他思想主張的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