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分類復習四、古今異義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義:土地神。今義:社會的一個團體,指共同工作或一種集體組織。)
20、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
郭:(古義:外城。今義:僅用于姓氏。)
21、芳草鮮美(《桃花源記》)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22、雖人有百手(《口技》)
雖:(古義:即使,表示假設關系的連詞。今義:雖然,表示轉折關系。)
23、兩股戰戰(《口技》)
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文理:(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方面的條理。)
25、無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無為:(古義:無須,不要。今義:順其自然,不必有所作為。)
26、兒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兒女:(古義:小孩和女子。今義: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古義:愁什么。今義:表示反問語氣,不值得,犯不著。)
28、談笑有鴻儒(《陋室銘》)
鴻:(古義:大。今義:鴻雁,書信。)
29、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絲竹:(古義:指琴瑟簫笛等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
30、聽婦前致詞(《石壕吏》)
致:(古義:對......說話。今義:指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感謝、祝賀、悼崐念等的話。)
31、出入無完裙(《石壕吏》)
裙:(古義:泛指衣裳。今義: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龜雖壽》)
烈士:(古義:指有雄心壯志的人。今義: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的人。)
33、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一般:(古義:一種。今義: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處》)
蹉跎:(古義:過時。今義:用于光陰白白地過去。)
35、令名不彰(《周處》)
令:(古義:好的。今義: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兩篇》)
坐:(古義:犯罪。今義:多用于\"坐下\"。)
37、其實味不同(《晏子故事兩篇》)
其實:(古義:兩個詞;其:代詞,它的;實:果實。今義:一個詞,用來說明某崐一事實的連詞。)
38、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記》)
小生:(古義:小青年,后生。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39、居數月(《塞翁失馬》)
居:(古義:停留,這里是經過的意思。今義: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十九:(古義:十分之九。今義:指一個數目\"十九(19)\"。)
41、請獻十金(《公輸》)
金:(古義:古代計算金屬貨幣單位,一兩為一金。今義:金銀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