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導學創意
《沁園春.雪》導學創意
劉湘玉
【課標 教材 學情】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1936年2月在陜西清澗準備指揮紅軍渡河東征時寫的一首大氣磅礴、興會淋漓的長調。這首詞以詠雪起興,贊美祖國的江山,評論祖國的歷史,抒發革命的豪情,成為古今絕唱。
這首詞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元首篇,因此,學生通過學習此篇實踐鑒賞詩詞的方法,對后面詩歌學習會有觸類旁通的作用。從學的角度考慮,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 難點 疑點】
“三分詩七分讀”,讓誦讀貫穿課堂整個學習過程,給予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去領悟、品評、鑒賞。細心品味語言,掌握詞中描繪的具體景象及表達的意義,欣賞本詞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提高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這些是學習重點。詞的下闕主要是議論抒情,其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和對主旨句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也是疑點。
本課按照自由通讀,感知詩意;放聲誦讀,讀出韻味;靜心默讀,品味語言(手法);深入悟讀,個性理解四個層次設計。從讀通到讀深步步提升,循序漸進,符合學習規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所達到的層次。
【自主學習過程】
毛澤東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今天我們學習他詩詞中的一篇杰作《沁園春·雪》。
(一)讀通
自由通讀這首詞,初步感知詩意。
1.了解背景。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毛澤東和《沁園春·雪》的誕生。(可在課前)
2.識記字詞。查字典識記;同桌互相聽寫:如:莽莽、素裹、妖嬈、稍遜風騷、大雕。
3.評價概括。用一個對子句來評價詞的內容。
交流示例:上闕描繪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下闋評說歷代帝王,贊美當今英雄人物。描繪渲染北國風光;評古論今抒發豪情。作者筆下的雪景“壯觀”、“壯麗”、“壯美”;作者抒發的情懷“恢弘”、“豪放”、“大氣”。
(二)讀懂
放聲誦讀這首詞,要求讀出大氣天成的韻味。
1.運用誦讀技巧來幫助自己理解。
這首詞的基調是高亢激昂的,誦讀時注意節奏的停頓、重音、急緩及動作輔助等技巧。
(1)讀好停頓。
①一般停頓。上下闕間要有稍長停頓,次之是句節間的短暫停頓。
②句斷意連。這是用氣上的技巧,也是個別句子間的表意要求。就是說誦讀中兩個句子雖然斷了,但讀時卻要讀出意義的照應。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③領起字拖音:如:“望”“須”“引”“惜”“數”等詞后的拖音。
④重點句。如:“俱往矣”字間拖音和低抑;“還看今朝”字間停頓和高昂。
(2)讀好重音。
為了表達的需要,有些句子中的詞語需要重讀,發音時吐字要有力量。
如:“冰封”、“雪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等詞語;再如句子“欲與天公試比高”后三字的重讀。
(3)動作輔助。
為了感情表達的需要,除了用聲音表達外,有時還需要用動作輔助表達。這是較高層次的演讀技巧了。動作不易太多太花哨,應從內心感情帶動肢體。
2.用自己的想像來描繪畫面。
有人說,毛澤東的詩詞,霸氣天成,任何改寫都難肖其神韻。讓我們試著把上闋雪景圖,描摹出來看看。
交流示例:大地冰封,千里沉寂,飛雪漫天,萬里素色。登高四顧,惟見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連水勢迅猛的黃河,也喧囂不再,似悄然睡去的猛獸。山高云低,雪接云際,天地間一片蒼茫。山巒披雪,蜿蜒綿亙,若銀蛇狂舞;雪覆高原,凹凸盡顯,似白象突奔。待大雪初霽,麗日映雪,乾坤間則是“表里俱澄澈”那樣的通透與開闊,更浸染出一種無邊的綺麗與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