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表現技巧
2、聯想和想象
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大膽豐富的想象也常表現為夸張手法的運用。所謂夸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該句就運用了夸張和烘托的寫法來表現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賀的《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在詩人的眼中茫茫中國大地上的九州島成了微不足道的塵煙九點,浩淼無邊的東海成了杯中之物,通過想象和夸張的手法,抒寫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
3、抑揚關系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后揚,即文勢先下抑后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后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 “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后抑,即文勢先高揚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后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
4、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
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發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如:
四、結構
在詩歌的結構安排上,詩人也是獨具匠心的。常用的結構模式有:
(一)層層渲染、鋪墊渲染是用各種表現手法著重描寫,以加強氣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題,是描寫技法之一。
(1) 渲染的對象。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境、氣氛、事件和人物。
(2) 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復、排比、層遞、摹寫等。
(3) 渲染的原則。在于應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鋪陳,不應過度追求濃詞艷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繪及側面間接烘托。
(4) 渲染的種類有:景物渲染、環境渲染、氣氛渲染、細節渲染、情緒渲染、行為渲染、語言渲染等。
(二)鋪墊
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寫手法之一
(1) 鋪墊的特點。鋪墊是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
(2) 鋪墊的作用。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能增加情節張力,制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
(3) 鋪墊的原則。要引而不發、自然合理。
(4) 鋪墊的種類。 ① 從情節發展的方向來分,有正鋪、反鋪之別。正鋪是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鋪墊。反鋪是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鋪墊。② 從鋪墊手法來分,又有伏筆鋪墊、懸念鋪墊、襯托鋪墊(又叫墊襯)、鋪陳鋪墊(用鋪陳事物的方法,渲染氣氛,制造聲勢)之別。寶玉挨打(33)是伏筆鋪墊,《紅樓夢曲》就是一種懸念鋪墊。
(三)伏筆、照應伏筆
伏筆是用預示、重復等方法,埋伏下情節發展的線索,為人物的出場和事件的發生準備條件,以叫到結構嚴密、情節跌冗起伏的藝術效果,又叫伏線,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戲劇、曲藝、相聲藝術創作稱為“抖包袱”。伏筆,是文章峰回路轉、達到情節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