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曹劌論戰
21 曹劌論戰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 整體感知
本文是《左傳》中的名篇,主要的記敘方式是“記言”,這是《左傳》記敘某些歷時不長,規模不大的戰爭時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過人物的談論,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闡述軍事斗爭的策略,本文就是這一類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主線,以曹劌為主,莊公為賓,記敘了曹劌戰前、戰中、戰后的有關戰爭的言論,闡明弱國在對抗強國的戰爭中應采取的戰略戰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以逸待勞,把握時機、后發制人等,表現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二)學法引導
查找有關長勺之戰的材料,了解背景,以助于理解文章。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養整體感知的能力,注意積累重點字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另外對本文在寫作上記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特色要著重體會。
(三)審美鑒賞
周密嚴緊的構思美
本文的篇幅極其短小,卻將復雜的長勺之戰這一事件,介紹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這主要得力于作者對文章結構的精心安排。課文以長勺之戰的經過(戰前魯國的準備——戰斗過程——戰后總結)為線索,各部分間又注意了巧妙的過渡和照應,使文章結構十分嚴緊、周密。如第一、二兩部分用“請戰”和“從戰”過渡和銜接,第三部分用“既克,公問其故”承上啟下,顯得十分自然。前后照應的地方,如第一部分“何以戰”和“可以一戰”相照應;第二部分中兩個“未可”和下文兩個“可矣”照應;第三部分中“轍亂”“旗靡”與上部分的“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相照應等,上系下連,嚴緊周密。
(四)重點難點突破
1、結合課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里?縱觀全文,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哪些?
[析]本題一題三問,主要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從文字材料中提取、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
[參考答案] “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
(1)戰前準備階段,魯莊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戰勝的希望于身邊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戰斗中,“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充分暴露了魯莊公未察敵情,貿然進軍,不懂軍事。(3)戰后,“既克,公問其故”,戰勝了還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劌的“遠謀”表現在:(1)戰前三問。說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有遠見。(2)戰中能掌握將士心理,能觀察敵情,把握戰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1)戰前準備充分。取信于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人和”因素。(2)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是反侵略戰爭,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后發制人。抓住了恰當的追擊時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大獲全勝。是“天時”因素。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