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麥琪的禮物》教案
教學目標
1. 領會小說構思之巧妙,學習運用懸念、巧合組織情節的方法。
2. 品味、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領會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3. 學習主人公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和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1. 小說精巧的結構,出乎意料的結局。2. 理解作者對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頌。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接受別人禮物或者饋贈別人禮物的機會,禮物往往代表了一種情感的傳遞,表現著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情愫。然而禮物的輕重,是否就完全代表情感的厚薄呢?禮物的價值就完全決定情感的價值嗎?今天,歐·亨利會告訴你關于這方面問題的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麥琪的禮物》。二、作者簡介。歐·亨利,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的經歷非常豐富。幼年喪母,15歲即走向社會,先后做過藥房學徒、牧羊工、會計和銀行出納員等。后來他被人控告,涉嫌盜用公款,為了避免受審,他背井離鄉到處流浪。后因妻子病重,冒險回家而被捕入獄。貧困的歲月、流浪的生活、監獄的禁閉,以及和各種各樣人物的接觸,大大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于是,他在獄中開始了寫作生涯。他小說的主要風格:1.“含淚的笑”。2.“歐·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結局。3. 善用夸張和比喻,小說語言幽默風趣,詼諧俏皮。三、研習課文。1. 速讀課文,整體感知。小說篇幅較長,約4000字,宜訓練速讀,以每分鐘500 字計,要求學生8分鐘內讀完。(1)掃清字詞障礙,掌握下列詞語。抽噎 饋贈 掂斤播兩 相形見絀(2)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3)小說主要人物是誰?(4)粗略談談本文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明確:小說的主要人物是杰姆和德拉夫婦,故事并不復雜,講的是圣誕節快到了,夫婦二人想互相贈送禮物,但家境拮據,無奈之下,只能賣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換回對方心愛的東西。結果妻子賣掉了美麗的長發,給丈夫買了白金表鏈;而丈夫卻賣掉了祖傳的金表,給妻子買來了她向往已久的發梳。珍貴的禮物變成無用的東西。其實,他們得到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真愛。2. 具體研析,突出重點。教師導學:本文題為“麥琪的禮物”,大家又讀過了小說,你能圍繞“禮物”來提出問題嗎?可以是文章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寫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誰的問題提得有力度,有深度。學生交流后整理,教師補充,梳理。可能提出來的問題有:(1)是誰要購買贈送禮物?會買什么樣的禮物?既然家境貧寒,為什么還要購買禮物?雙方是怎樣實現為對方購買禮物愿望的?(2)作者為什么在文章快結束時才交代故事的結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德拉賣掉金發買來白金表鏈,杰姆賣掉金表買來發梳,珍貴的禮物都成了無用的東西,真是“無巧不成書”,這樣的巧合可信嗎?(4)作者在文末圍繞禮物這樣議論道:“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這句話有什么含義?(解說:以上設計著眼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這個點“尋”好了,“尋”對了,就可一線以串珠,拎起全文。饋贈圣誕禮物是本文的中心線,圍繞這個點便可生發出一連串的問題,較為深入地理解全文。構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題已寓于這些問題之中了。問題盡量要由學生提出,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深入研習文章的過程,培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過程。能夠提出問題,便已成功了一半。學生如果提得不夠深入和全面,教師應啟發之,誘導之。教師的作用還表現在對問題的梳理上,這樣才能有效地調控課堂進程,指導學生學習。)研討、解答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