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麥琪的禮物》教案
明確:(1)德拉要買贈送禮物,要買有價值的禮物。之所以要購買禮物是因為德拉對杰姆的愛。雙方都通過變賣自己最值錢的東西換來了給對方的最好的禮物。(2)在故事的結尾交代結局,這樣會使人物的活動更為突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小說的主題更加耐人尋味。(3)不可信,這是作者的想象,因為只有這樣設計才可見愛的深沉,愛可以創造一切。(4)他們不管是贈送和接受,都理解了對方的愛,帶著愛來看待禮物,那么禮物就無價。他們都明白了愛的內涵,他們當然是最聰明的。四、課堂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研討,我們不能不佩服歐·亨利是個編故事的能手。他能將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靠的是精巧的構思,結局既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五、布置作業。構思一個故事,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但故事的結局應該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試著整理下來,或者流暢生動地表述出來。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歐·亨利獨具匠心的精巧構思。大家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讀過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我們很容易記住,但如果讓我們來寫,肯定會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學習語言和表達技巧。二、尋讀,賞析細節描寫,進一步認識人物形象。1. 教師導學。精彩的小說,一定不乏精彩的細節描寫。細節,展現人物形象;細節,能夠打動讀者。本文有哪些這樣的筆墨呢?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相關細節,并品評其表達作用。(1)德拉夫婦拮據家境的描寫。(2)德拉賣金發前內心活動的細節。(3)杰姆見到剪掉金發后的德拉的細節。2. 學生細讀,品味交流,教師點撥。示例:(1)拮據家境。“一塊八角七分錢”的反復出現。朗讀第 3—5 自然段關于“房租”“信箱”“電鈴”“名片”等的描寫。品析:這些描寫,表現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據,讀來令人心酸,營造了一種憂郁、凄涼的氣氛。也為后文夫婦二人無奈賣掉金發與金表埋下伏筆。(2)德拉賣金發前的內心活動。方法:分析行動、神態描寫背后的心理(第8—11自然段)。站在鏡前,兩眼“晶瑩明亮”——為自己想到賣頭發的辦法而高興。“二十秒鐘內”她的臉“失色”了——金發畢竟是自己心愛的,舍之能不心痛?“解開”“披散”“神經質”地梳起——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內心極度痛苦。眼睛還留著“晶瑩的淚光”,“飄然”走出——作出抉擇后的輕松。品析:心理描寫細膩而富有層次,將德拉賣掉金發前的復雜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分明看到了一個為了心愛的人而舍棄自己心愛之物的女性的善良與美麗。(3)杰姆見德拉的細節。方法:朗讀第25—26 自然段,第 31—32 自然段運用再造想象,想象杰姆此時的心理。杰姆的形象:在小說中,杰姆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掙扎在底層的小職員的形象。他年僅22 歲,略微瘦削,本來正應該是擁有青春活力的人,卻因為家庭的重擔,過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艱辛。他很善良,對于愛很真誠,也很執著,懂得犧牲也懂得包容。他給妻子買了發梳,說明對妻子的愛很深沉,而彼此了解了結局之后,杰姆又微笑面對,足見他是一個聰明的懂得愛的人,又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但是這個人的弱點也就在于,在資本主義社會拜金主義的沖擊下所具有的虛榮心和自卑的心理,這一點,從他把名字改為杰姆斯·狄林漢·楊先生和看表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但是我們依然要肯定他的追求和承擔重負的準備。他們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他對妻子的愛沒有變,相反越愛越深。他的勇氣令人佩服,這樣對待愛的人,也同樣會用愛來對待他的生活。所以說,杰姆不僅僅扮演了一個好丈夫,展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樣給當時的人們一種勇氣,至少是敢于微笑地面對生活,真誠地體驗愛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