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事事關心》教案(精選4篇)

《事事關心》教案

發布時間:2022-12-02

《事事關心》教案(精選4篇)

《事事關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從材料中引出論點、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2.學習語言表達的嚴密性。 

  3.領會本課作者論述的“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的道理。 

  教學重點:同上 

  教學難點:涉及有關東林黨和事跡。 

  課    型:新授課 

  教    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其結構。 

  2.掌握文體、論點及作者。 

  3.學習從材料中引出論點、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內容: 

  一.導語: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我們讀書人要 不要關心國家大事呢? 今天我們學習議論文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事事關心》。(板書課題、 作者 及體裁)。 

  二.簡介作者及《燕山夜話》。 

  三.具體分析課文。 

  (一).1.投影出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后齊讀并提問:這副對聯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對偶(雙關、排比、頂真)(能答出前兩種即可,“雙關”在下面的分析中有所提示,在此不必強求;后兩種修辭不說也罷,如能說出,更好。) 

  2.學生自行講講這副對聯的含義。 

  3.看看作者的看法。(4--6節)。 

  (二).聽朗讀錄音并思考如下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引出中心論點的?( 可結合文后“思考練習”二) 

  --中心論點: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 面要緊密結合。(第6節) 

  追問:能不能把“一面,一面”改成“不但,而且”,為什么 ? 

 。荒埽驗榍罢弑聿⒘嘘P系,表示二者并重;后者表 遞進關系,更強調“要關心政治”。 

 。髡呤沁@樣一步步引出中心論點的(文章的思路): (先)引用對聯--介紹出處--交代動機--解釋含義--(后)引出中心論點。 

  (三).簡要回顧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提問:圍繞中心論點,作者是怎樣來論證它的? 

 。瓕W生回答(可能有多種答案:如10--11節,9--11節等等)。 

  2.教師帶領學生圍繞所答,看正確答案。 

  <1>.第9節:結構上--承上啟下; 

  內容上--緊扣中心,直接論證中心論點。 

  <2>.第11節:總結全文。 

  <3>.明確:只有第10節才是用來論證中心論點的。 

  再追問:這一節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v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四).再次疏理文章思路,歸納全文結構。 

  --全文共11節,可分為五大部分: 

  一.(1--2):引聯點題,介紹出處。 

  二.(3--6):交代動機,解釋對聯,提出論點。 

  三.(7--8):一分為二,評述東林。 

  四.(9--10):論證中心,點明深意。 

  五.(11節):總結全文,勉勵人們。 

  四.回顧目標,圍繞第2個目標做一道訓練題:學習從材料中引 出論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ㄕf明:課堂時間緊迫的話,就留作課后完成。) 

  五.總結本課。 

  六.作業: 

  1.理清本文思路。 

  2.較好的完成“從材料中引出論點”這一題目。 

  3.很好的閱讀課文,深刻理解東林黨人的有關事跡; 很好體會本文語言的嚴密性。 

  七.板書設計: 

  出處 

  動機          道理論據 

  對聯  含義  --論點------論證---總結   

  結合 (一面..,一面..)  (正反對比)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語言表達的嚴密性。 

  2.具體評述東林黨人關于讀書和講學的觀點。 

  3.領會“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的道理。 

  教學內容: 

  一.檢查復習舊課。 

  二.具體評述東林黨人關于讀書和講學的觀點, 幫助我們正確 評價這副對聯及其作者。 

  1.第7節,肯定他們為政治斗爭而讀書、講學的進步性。 ( 體會文中轉折復句的運用)。 

  2.第8節,指出他們在政治觀點及思想根源方面的局限性。這一段評述如分為二層,如何切開? 

  --第一層:(從開頭到......時政。)指出東林黨人區別正邪、議論時政的政治標準。 

  第二層:(從他們的思想到文末)指出宋儒理學是東林黨人的思想根源。 

  3.宋代儒學思想體系師承關系圖。 

  (創立東林書院)               (重修東林書院) 

  正宗嫡傳        間接師承 

  二程-----楊龜山-----朱熹---顧憲成、高攀龍 

  │                            │ 

  ┴─────程朱理學─────┴ 

  三.研讀第10節,思考如下問題: 

  1.就第10節而言,中心句為哪句? 

  2.這一節,議論的結構是怎樣的?可分為幾層? 

  3.本部分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4.“同樣”前后的句子能調換位置嗎? 

  5.末句中的“這一點”指代的是何內容? 

 。1.首句為中心句。 

  2.總--分--總的結構;可分為三層(首句是第一層;2  --7是第二層;末句是第三層) 

  3.論證方法:講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4.見書。 

  5.這一點: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 

  四.齊讀末段,體會三句話從語氣上看有什么不同? 在文中有 何作用? 

 。谝痪涫顷愂鼍,重申中心論點,總結全文。 

  第二句是反問句,和古人作比較,目的是激勵今人。 

  第三句是感嘆兼祈使,一個“無論如何”,三個“更”,殷切地勸勉人們應該怎么做。 

  五.總結全文: 

  1.中心意思:課文從東林黨人一副對聯談起,層層深入地闡述了“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面要緊密結合”的道理,勸勉人們要事事 關心”。 

  2.寫作特點:<1>.從材料中引出中心論點。 

  <2>.正反對比,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 

  六.討論“思考練習”四,體會加點詞語在表達上的嚴密性。 

  七.討論“思考練習”一,再次強調正反對比論證的好處。 

  八.作業: 

  1.學生談談對“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的看法。 

  2.復習整理本課內容。 

  3.預習--《懷疑與學問》。 

  九.板書設計: 

  引用對聯 

  介紹出處 

  從材料中 

  交代動機              引出論點 

  上聯 

  解釋含義 

  下聯 

  貫穿上下, 提出論點 

  事事 

  關心              進步性 

  東林黨人 

  局限性 

  層層深入 

  承上啟下              展開評述 

  正反對比 

  總結全文,提出勸勉

  上一篇:《事事關心》教案第2課時

  下一篇:《事事關心》教案、練習

《事事關心》教案 篇2

  第2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見自測 

  板書設計: 

  略 

  時間  教學過程 

  一、 導向: 

  1、導語:  

  復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內容 

  2、揭示目標: 

 、購牟牧现幸稣擖c,正反對比論證;  

 、谄肺段恼碌恼Z言特色,體會文章的論述方法 

  二、 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地闡明作者的觀點的? 

  先引東林黨人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對聯,進行評析,得出古人“一面致力于讀書,一面關心政治”的結論,然后分析東林黨人“關心政治”的內涵,再從正面闡述“讀書”和“關心政治”不可偏廢,最后提出觀點并發出號召。 

  2、文章認為東林黨人的進步性和局限性表現在哪里?作者這樣分析評述東林黨人的思維方式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進步性:一面致力讀書,一面關心政治,強于那些只知道讀死書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局限性:東林黨人仍然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上,而且他們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區別政治上的正邪兩派,沒有反封建的因素。 

  啟發:作者評述歷史人物,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并能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為佐證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其間展現出來的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分析鞭辟入里的做學問的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這篇文章讓我們讀到了作者怎樣的品格? 

  這篇文章提出的論斷至今還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芒,雖然作者鄧拓為了寫作這一類文章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在那個“突出政治”“政治掛帥”的年代,作者敢于如此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直抒己見的高風亮節。 

  4、本文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死讀書、閉門讀書、不關心社會、不關心時事的現象在青年學生中還是較為普遍的。我們有必要重溫本文的觀點:“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聯系在一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結合刻文談談本文在論證上的特點。 

  對歷史人物的評述,文章有其獨到之處,既沒有一味肯定他們的進步作用,也沒有全盤否定。作者先肯定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然后由追溯了東林黨人思想和學說的淵源,指出了他們的歷史局限性。 

  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作者也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既指出“不讀書而只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又指出“不問政治而死讀書本的人,那也是無用的書呆子”,最后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 

  這樣評述歷史人物和闡明自己的觀點,表現了作者辯證的思維特點,克服了片面性,使文章的論述既全面,又嚴密。 

  三、 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四、 自測:  

  1、請對下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山海關孟姜女廟對聯) 

  2、分析下面句子的句式特點,試著仿寫。 

  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沒有不努力讀書的。 

  3、請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談談你對“努力學習”與“關心政治”的關系的認識。 

  五、 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自由談談自己的收獲。

  上一篇:《事事關心》練習

  下一篇:《事事關心》教案3

《事事關心》教案 篇3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地大物博:土地廣大,物產豐富。

  玄xuán虛: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

  前仆后繼: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繼續跟上去。形容英勇奮斗,不怕犧牲。

  埋頭苦干:不理會旁邊的事情,集中精力,勤奮工作。

  為民請命:替老百姓向執政者提出要求。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話或手法來欺騙別人;既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不足為據:不可以作為依據。

  誆kuāng:騙。

  省xǐng悟:醒悟。

  脊梁:脊背。

  誣蔑: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名譽。

  2.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

  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3.背景鏈接

  寫作背景:

  文章寫于1934年9月25日。當時,日寇的鐵蹄早已踐踏了我東北領土,國民政府卻采取不抵抗主義,只是希望國際聯盟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國聯卻采取了袒護日本的立場。一些國民黨官僚和社會名流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活動。輿論界曾有“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力已蕩焉無存”的論調。魯迅作為民族之魂的思想家,既痛感寄希望于國聯的自欺與求神拜佛的荒唐,更清醒地意識到悲觀論調的荒謬與危害,于是寫下了此文,旨在警醒國人,振奮民族精神。

  關于雜文:

  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其寫作特征是“從實入手,以實論虛”,取材的特點“大中取小,小中見大”。它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如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用例證、引證、喻證、歸謬等多種 論證方法。本文就是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中的一篇。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本文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語言,駁斥了“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這一國民黨反動派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誣蔑中國人民的錯誤論調,表達了作者強烈地要求振奮民族精神,不惜任何代價解救國難的思想感情。

  二、文章脈絡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擺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個被反駁的論點及其論據。

  第1段:作者擺出了對方的論據。

  第2段:是從上段論據中得到的論點。

  第二部分(3-8),分別針對敵論的論證和論點進行反駁?煞謨蓪印

  第一層(3-5),從對方的論據出發,反駁了對方的論證過程,即通過揭示對方論點和論據之間缺乏邏輯關系來確定對方的論點不能成立。

  第二層(6-8),作者針鋒相對地提出,有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從根本一駁倒了對方的論點。

  第三部分(9),得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

  三、寫作方法

  1、針對敵論,先駁論證,反駁論點,層層反駁。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駁論證和駁論點兩種反駁方法。

  在擺出敵論的論據和論點之后,作者分兩步進行了反駁,先反駁了對方的論證過程,指出中國人現在失掉的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然后針鋒相對地提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從根本上駁倒了對方的論點。通過反駁敵論的論據和論點,把敵論駁得體無完膚,顯示了嚴密的邏輯性。

  2.文章語言犀利、生動、洗練而又周密。

  如:“他信力”和“自欺力”;第一段中的“總”、“只”、“一味”等。“他信力”和“自欺力”這兩個詞的使用,從修辭上說,這是仿詞。你說“自信力”,我來個“他信力”,既十分巧妙地指出對方論證的不嚴密,又揭示了某些人愚昧麻木的實質,再加上一個“自欺力”來批判,可謂入木三分,語言生動、洗練。第1段中“總”、“只”、“一味”這三個副詞的使用,也很見功力!翱偂,表示時間之長,頻率之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別的考慮;“一味”,表明專注于此,表明陷于泥淖之深。體現了文章語言的周密。行文語言的洗練還表現在反復閱讀之后,也找不出哪個詞可有可無甚至意義不大,而越讀越有味。例如“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一句包含著好幾個層次的意思。最基本的意思是他們的光照耀輝著歷史;另外還包括的意思有:①正史也掩不住他們的光耀;②所謂的正史,其實不是真正的歷史;③所謂的正史,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這些豐富內容的流露,對于中心的表達也更深刻,更有說服力。同時,這樣的語言才凝練雋永,耐人尋味。

  四、問題探究

  1、我們是不是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些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樸后繼地戰斗,不過一而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边@些人也是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

  大量的事實論據擺在了面前,說明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在,且這是歷史的主流。

  結論l: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結論2: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結論3:觀察、分析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主流,而不應當被一點表面現象所迷惑。

  2、句段理解:

 、胖行木;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這句話是本文的中心句,是駁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個被反駁論點的關鍵句。從邏輯上說,它揭示了對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為根據雙方都肯定的事實,作者承認有些中國人早就失掉了自信力;但根據對方用意,作者指出對方用一個錢稱命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是荒謬的。從情感上說,這句話是對對方謬論的怒斥。

 、浦攸c句:(1)兩年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神。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這段中列舉了三個論據,作者在文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作者先擺出敵論的論據,為后文的批駁做好了鋪墊。(2)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這句是由上面的論據得出的觀點。敵論樹立了,等于為批駁樹立了箭靶。

 、强偨Y句: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這句是作者在批駁敵論之后得出的結論,作為思想家,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不僅熱情地贊頌這些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們,而且進一步從理論上闡述看問題的正確方法。

 、冗^渡句:(1)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力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這一句承接上文中的“自夸…‘地大物博”、“希望著國聯”、“求神拜佛,懷古傷今”這些現象,引出下文對這一現象的分析。

  (2)“自欺”也并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兩句是緊承上文對敵論論證的反駁,中國人正發展著“自欺力”,一個“然而”一轉,引出在“自欺”的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緊接著作者在下文開始用事實來批駁敵論點。

  【練習解答】

  一、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提出的觀點是: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作者分兩步反駁了對方的觀點。首先是反駁論證,即通過揭示對方論證過程中不合邏輯,材料不能證明觀點來反駁。文章3、4、5、段指出,根據1段的三個“事實”,只能證明有些中國人失掉了“他信力”,發展著“自欺力”,而不能證明全體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然后是反駁論點,6-10段作者通過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針鋒相對地駁倒了對方的觀點。

  二、1、不能根據某些個別的事實對整體中國人作出判斷。

  2、不是,是指那些“求神拜佛”的國民黨官員和“社會名流”。

  3、“脂粉”比喻某些人自欺欺人的偽裝。“筋骨”比喻廣大人民群眾!凹沽骸北扔饔凶孕帕Φ闹袊恕

  4、“狀元宰相”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地底下”指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

  三、《事事關心》是立論,寫作目的是提出并證明“既要讀書,又要關心政治”的觀點。寫法上主要引出并分析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撰寫的對聯來論述自己的觀點。本文是駁論,寫作目的是駁倒“有人”提出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觀點。寫法上主要通過駁論證和反駁論點來駁倒對方。

  【類文品析】

  “友邦驚詫”論

  只要略有知覺的人就都知道:這回學生的請愿②,是因為日本占據了遼吉,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③而國聯卻正和日本是一伙。讀書呀,讀書呀,不錯,學生是應該讀書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爺們不至于葬送土地,這才能夠安心讀書。報上不是說過,東北大學逃散,馮庸大學④逃散,日本兵看見學生模樣的就槍斃嗎?放下書包來請愿,真是已經可憐之至。不道國民黨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局文里,又加上他們“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橫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的罪名,而且指出結果,說是“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東西!即使所舉的罪狀是真的罷,但這些事情,是無論那一個“友邦”也都有的,他們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獄,就撕掉了他們的“文明”的面具。擺什么“驚詫”的臭臉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驚詫,我們的國府就怕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幾句電文,說得明白極了:怎樣的黨國,怎樣的“友邦”。“友邦”要我們人民身受宰割,寂然無聲,略有“越軌”,便加屠戮;黨國是要我們遵從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則,他就要“通電各地軍政當局”,“即予緊急處置,不得于事后借口無法勸阻,敷衍塞責”了!

  因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無法勸阻”,學生們怎會“無法勸阻”?每月一千八百萬的軍費,四百萬的政費,作什么用的呀,“軍政當局”呀?

  寫此文后剛一天,就見二十一日《申報》登載南京專電云:“考試院部員張以寬,盛傳前日為學生架去重傷。茲據張自述,當時因車夫誤會,為群眾引至中大⑤,旋出;卦,并無受傷之事。至行政院某秘書被拉到中大,亦當時出來,更無失蹤之事!倍敖逃ⅰ睓趦,又記本埠一小部分學校赴京請愿學生死傷的確數,則云:“中公死二人,傷三十人,復旦傷二人,復旦附中傷十人,東亞失蹤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蹤一人,傷三人,文生氏⑥死一人,傷五人……”可見學生并未如國府通電所說,將“社會秩序,破壞無余”,而國府則不但依然能夠鎮壓,而且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注釋: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十字街頭》第二期,署名明瑟。②學生的請愿指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間全國各地學生為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到南京請愿的事件。對于這次學生愛國行動,國民黨政府于十二月五日通令全國,禁止請愿;十七日當各地學生聯合向國民黨中央黨部請愿時,又命令軍警逮捕和槍殺請愿學生,當場打死二十余人,打傷百余人;十八日還電令各地軍政當局緊急處置請愿事件。③哀求國聯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多次向國聯申訴,十一月二十二日當日軍進攻錦州時,又向國聯提議劃錦州為中立區,以中國軍隊退入關內為條件請求日軍停止進攻;十二月十五日在日軍繼續進攻錦州時再度向國聯申訴,請求它出面干涉,阻止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④馮庸大學奉系軍閥馮庸所創辦的一所大學,一九二七年在沈陽成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停辦。⑤中大,南京中央大學。⑥中公,中國公學;復旦,復旦大學;復旦附中,復旦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東亞,東亞體育專科學校;上中,上海中學;文生氏,文生氏高等英文學校。這些都是當時上海的私立學校。

  1、選文中擺出的敵論論點是 ,論據是 。

  2、文章用了“友邦人士”的三個“不驚詫”和一個“驚詫了”的事實,有力地批駁了“友邦人士,莫名驚詫”的謬論。請回答:

 、诺谝、二個“不驚詫”,說明“友邦人士”是( 。

  ⑵第三個“不驚詫”說明“友邦人士”是( 。

  ⑶一個“驚詫了”,說明“友邦人士”是( 。

  a、日本帝國主義的同伙  b、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后臺  c、中國人民的死敵

  3、解釋加點的字詞。

 、砰L此以往,國家不國(國: 國: )

 、朴肋h國下去(國: )

 、求@詫:

  4、本文的語言感情色彩非常鮮明,試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⑴擺什么“驚詫”的臭臉孔呢?

  擺:

  ⑵放下書包來請愿,真是已經可憐之至。

  可憐之至:

  ⑶好個“友邦人士”!

  好:

  5、本文最后一段是什么時候寫的?為什么要寫這一段?

  (參考答案:1、論點: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論據: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攢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2、依次填:abc 3、⑴國家;成為國家⑵像個國家⑶驚訝,詫異 4、⑴活畫出了“友邦人士”故作文明的丑態。⑵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學生的同情。⑶反語,以正說反,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友邦人士的激憤之情!5、寫完前文之后過了一天寫的。這段內容摘引了《申報》南京電文與《教育消息》欄內官員無恙,學生死傷的事實,與國府通電中的“毆傷中委”等捏造事實對比,有力地駁斥了誣陷學生的無恥之詞。由此可見,“后 記”的內容是用事實痛斥國民黨政府殺戮愛國學生的罪行,是用來批駁反動電文的,是駁論據。)

  上一篇:《事事關心》教案3

  下一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

《事事關心》教案 篇4

  三維航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本文所表達的觀點,體會文章由言論引出論點,進而層層深入闡述最后歸納總結突出論點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從對聯引出文章,反復誦讀,揣摩作者表達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努力讀書與關心政治必須緊密結合,學習作者事事關心的精神. 

  課堂追蹤 

  一字詞積累 

  1.    錯誤勘察.圈出錯誤的注音和錯別字,并在后面的括號里加以改正. 

  (1)    楊龜山是程灝、程頤兩兄弟的門徒,是二程之學的正宗嫡(dí)傳 

  (2)    這是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撰(zuàn)寫的一副對聯. 

  2.    千錘百煉.解釋下列詞語. 

  宋儒理學 

  正宗嫡傳 

  衣缽 

  遺風 

  二課堂感悟 

  3.“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面要緊密結合!苯Y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他們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 “總算”一詞能不能刪掉,為什么? 

  5文章開頭引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它與本文涉及的論題,闡述的觀點有什么關系? 

  三提升演練 

  當然,以顧憲成和高攀龍等人為代表的東林黨人,當時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區別政治上的正邪兩派。顧憲成說:“當京官不忠心事主,當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隱居鄉里不講求正義,不配稱君子!痹陬檻棾伤篮,高攀龍接著主持東林講席,也是繼續以“君子”與“小人”去品評當時的人物,議論萬歷、天啟年間的時政。他們的思想,從根本上說,并沒有超出宋儒理學,特別是程、朱學說的范圍,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顧憲成講學的東林書院,本來是宋儒楊龜山創立的書院。楊龜山是程顥、程頤兩兄弟的門徒,是“二程之學”的正宗嫡傳。朱熹等人則是楊龜山的弟子。顧憲成重修東林書院的時候清楚的宣布,他是講程朱學說的。這說明他就是繼承楊龜山衣缽的。人們如果想從他的身上找到反封建的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們決不需要恢復所謂東林遺風,就讓他永遠成為古老的歷史遺跡吧。我們只要懂得努力讀書和關心政治這兩方面緊密結合的道理就夠了。 

  片面強調讀書,而不關心政治,或者片面強調政治,而不關心讀書,都是極端錯誤的。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沒有不努力讀書的。完全不讀書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議的。同樣,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人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有學問的學者。真正有學問的學者決不能不關心政治。完全不懂政治的學者,他的學問是不完全的。就這一點說來,所謂“事事關心”實際上也包含著對一切知識都要努力學習的意思。 

  6東林黨人以“君子”與“小人”去品評當時人物的標準是什么?請結合選文,回答. 

  7. “人們如果想從他的身上找到反封建的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恐怕”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 

  8.選段有一句話包含了全文的中心論點,請你把它找出來. 

  9. 就這一點說來,所謂“事事關心”實際上也包含著對一切知識都要努力學習的意思。 

  選文中“這一點”指代什么? 

  10評價古人,不能苛求古人,課文公正的評價了東林黨人讀書和講學,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結合當前實際說說你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見解. 

  思維沖浪 

  吃 瓜 子 

  豐子愷 

 、購那奥犎苏f: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 

 、诘乙詾檫@三種技術中最進步最發達的,要算吃瓜子。近來“瓜子大王”的暢銷,便是其老大的證據。常見閑散的少爺們,一只手指間夾著一枝香煙,一只手握著一把瓜子,且吃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談,且談且笑。從容自由,真是“交關寫意”!他們不須揀選瓜子,也不須用手指去剝。一粒瓜子塞進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殼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靈敏的機器,不絕地塞進瓜子去,不絕地“格”、“呸”、“格”、“呸”——全不費力,可以永無罷休。 

  ③發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閑”法。要“消磨歲月”,除了抽鴉片以外,沒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為了它具備三個條件:一、吃不厭;二、吃不飽;三、要剝殼。俗語形容瓜子吃不厭,叫做“勿完勿歇”。為了它有一種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斷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絕,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紙包里去摸。我們吃東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厭,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厭。瓜子的百吃不厭,便是為此。俗語形容瓜子吃不飽,叫做“吃三日三夜,長個屎尖頭”。為消閑計,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飽,時間就無法消磨。這與賑饑的糧食目的完全相反。賑饑的糧食求其吃得飽,消閑的糧食求其吃不飽。最好只嘗滋味而不吞物質。最好越吃越餓,像羅馬亡國之前所流行的“吐劑”一樣,則開筵大嚼,醉飽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來開筵大嚼,一直把時間消磨下去。要剝殼也是消閑食品的一個必要條件。倘沒有殼,吃起來太便當,容易飽,時間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剝,而且剝的技術要有聲有色,使它不像一種苦工,而像一種游戲,方才適合于有閑階級的生活,可讓他們愉快地把時間消磨下去。 

  ④具足以上三個利于消磨時間的條件的,在世間一切食物之中,想來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說發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盡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國人,在消閑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積極的實行家!試看糖食店、雜貨店里的瓜子的暢銷,試看茶樓、酒店、家庭中滿地的瓜子殼,便可想見中國人在“格,呸”、“的,的”的聲音中消磨去的時間,每年統計起來為數一定可驚。將來此道發展起來,恐怕是全中國也可消滅在“格,呸”、“的,的”的聲音中呢。 

  【閱讀建議】課文論述的是一面要致力于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二者不能偏廢.本文從吃瓜子的說起,以小見大,作者把吃瓜子消磨時光精神懈怠,與國家的生死存亡聯系起來,表明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寓意深刻耐讀. 

  1、第③段中為什么說發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12、第④段中“具足以上三個利于消磨時間的條件”的“具足”是什么意思?換成“具備”行不行?為什么? 

  13、本文的語言極具諷刺意味,請舉一例并加以分析。 

  例:                                                                                    

  分析:                                                                                  

  14、第④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將來此道發展起來,恐怕是全中國也可消滅在“格,呸”、“的,的”的聲音中呢? 

  15. “事事關心”實際上也包含著對一切知識都要努力學習的意思。吃瓜子也需要“事事關心”嗎? 

  拓展創新 

  16給下面一則新聞加標題。(2分) 

  “我要金喜善的眼睛、我要張娜拉的嘴唇!”合肥一家醫院整形美容中心李教授告訴記者,他經常能從一些年齡很小的求美者口中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孩子大多對明星有很強的崇拜感,明星的特征就成為他們模仿整形的對象。 一項調查表明,現在中學生中對自己外形不滿意的占一半以上,他們受明星的影響較大,行為較為盲目!昂芏喔改笌Ш⒆觼碚荩鋵嵤菐е顿Y’的因素在里面!崩罱淌谡J為,“雖然現在的醫學技術水平已經能讓他們的夢想輕易實現,但還是要勸他們認真對待,不要隨意改變自己!彼f,特別是還未成年者,他們思想不夠成熟,個人審美觀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即使是對已達到手術限制底線的未成年人,更多的還需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據2005年2月2日《法制日報》宮禮文) 

  事事關心1.顥zhuàn2.略3.東林黨人主張不能只關心家事,還要關心國事.現在我們只有將讀書和關心政治有機結合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作為的人.4.不能刪,去掉后語氣變得肯定,絕對化,與歷史事實不符.5.可以使論題的引出比較新穎,有力論證古人讀書似乎都沒有什么政治目的不合事實,為本文觀點的提出作鋪墊.6. 當京官忠心事主,當地方官留心民生,隱居鄉里講求正義,7.不能,去掉恐怕語氣變得肯定,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反封建的讀書人.8 努力讀書和關心政治這兩方面緊密結合9. 片面強調讀書,而不關心政治,或者片面強調政治,而不關心讀書,都是極端錯誤的。10提示:從進步性與局限性談. 11、吃瓜子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閑”法,它具備三個條件:吃不厭、吃不飽、要剝殼。1 2、“具足”是完全具備的意思。不能換成“具備”,因為別的東西也許能滿足其中一兩個條件,但只有吃瓜子能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作者在這里意在強調吃瓜子的“優越性”。  13、例: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靈敏的機器,不絕地塞進瓜子去,不絕地“格”、“呸”、“格”、“呸”——全不費力,可以永無罷休。分析:把“嘴巴”比喻成精巧靈敏的“機器”,用“‘格’、‘呸’、‘格’、‘呸’”模擬吃瓜子的聲音,形象地寫出了那些吃瓜子的閑散少爺們消磨時間、精神懈怠的丑態,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14、表面上看吃瓜子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吃瓜子會消磨時間,讓人精神懈怠。實際上,一個國家有如此多的閑人,這個國家是有可能被消滅的。作者以小見大,表明了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15略16青少年“變臉”需謹慎

  上一篇:《我們的風景》教案及練習

  下一篇:《事事關心》教案第2課時

《事事關心》教案(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秋水》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2、學習對比的方法。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4、背誦課文。教學設想:教時:一課時。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詞語、句式和對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闡發的人生哲理。...

  • 杰克·倫敦《熱愛生命》自測練習(精選14篇)

    自學支點一、學習目標1、結合時時代背景,理解課文內容。2、合具體的細節描寫,學習好掌握細節描寫的要領。1、 學習作者在雙重撞擊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

  • 《琵琶行》詩體譯文(精選16篇)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

  • 《孔乙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孔乙己教學目的:1、欣賞作品精巧的布局。2、剖析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 3、品析作品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 4、討論作品深刻的主題。教學重點:細節欣賞 教學難點:人物與主題的把握教學方法:研讀與精讀 教學時數:三課時第一課時一、導...

  • 激發聯想想象 誘導遷移拓展──《雨說》教學探索(通用13篇)

    【前言】一首優秀的詩歌,語言含蓄凝煉,節奏感強,它或敘事,或狀物,或抒情,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它詩人的一顆跳動著的心,它賦予了詩歌這種文體的不同尋常的韻味。...

  • 《囚綠記》教學設計(通用12篇)

    2、囚綠記――陸蠡一、教學目的: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 《迢迢牽牛星》教案(通用16篇)

    一、 導語 1、 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學們以往課上踴躍說理解、積極提問題的表現,我覺得這個叫法不妥,應該叫學室。學習、學習,當然是以同學們的學為主,而老師的教是為你們的學服務的。...

  • 《小攝影師》教案(精選16篇)

    一、學習目標1.依據課文中所描繪的人、事、物提出各種問題,從而產生好奇心和猜測內容的愿望。2.對留有懸念的情節進行創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補充,發展思維的靈活性。二、學習流程1.議一議①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

  • 《買文具》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之一佚名 教學目標1、知道買文具時應該說些什么,能正確表達自己購買文具的愿望。2、買文具時,能與售貨員正確對話。3、教育學生說話時態度要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免费公开视频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 日韩AV无码午夜免费福利制服 | 欧洲激情视频 | 边啃奶边躁狠狠躁a片动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软件老师 | 夜夜操网站 |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91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 | 瑟瑟激情 | 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 | 他扒开我奶罩揉吮我奶头视频 | 四虎av无码专区亚洲av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a在线| 亚洲五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 亚洲爱爱综合 | 不卡毛片在线看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 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9797色| 亚洲网站www |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免费 | 午夜成人看特AAAA片视频 | 麻豆爱爱 | 91麻豆欧美成人精品 |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国产 |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少妇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精品三p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97 | 欧美日韩国产一中文字不卡 | 少妇激情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视色 | 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