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鳥》教學設計(通用3篇)
《白色鳥》教學設計 篇1
第17課
摘要:
小說通過描寫兩位天真純樸的少年在河邊盡情的嬉戲以及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和殘酷的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歌頌了美麗、純真的自然與人生,批判了殘酷的階級斗爭,揭示了它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一、整體感知
導入課文、介紹作者。
二、通讀概括
通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大意。
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兩個詞形容?小說寫了哪些事件和場景來表現少年的生活的?
提示:寧靜、美好。
事件、場景:①在沙堤旁扯霸王草。 ②采寫齒莧。 ③在沙堤旁歇憩(扔石子,白皙少年教黝黑少年地理知識)。④劃水(劃到河堤的對岸)。 ⑤在河對岸抓蛇。 ⑥共同觀看兩只白色小鳥在水草邊美麗、安詳、自由自在。
三、分析環境描寫
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境:(1)設若七月的太陽并非如此熱辣……云和風,統不知蜇到哪個角彎里去了。
(2)然而長長沙灘上,不久即有了小小兩個黑點;又慢慢晃動慢慢放大。……盈滿了陽光,盈滿了從堤上飄逸過來的野花的芳香。
(3)而那河水,似乎有了傷痛,就很匆速地流。粼粼閃閃。……卵石好潔凈。
(4)并且這邊的岸,景致又不同。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恰如了少年的夢想。
(5)雪白雪白的兩只小鳥,在綠生生的水草邊,輕輕梳理那顯眼耀目的羽毛。美麗,安詳,而且自由自在。
(6)四野好靜。唯河水與岸呢呢喃喃。軟泥上有硬殼的甲蟲在爬動,閃閃地亮。水草的綠與水鳥的白,叫人感動。
(7)那鳥恩恩愛愛,在淺水里照自己的影子。……渾然的簡直如一畫圖了。
(8)驚飛了那兩只小鳥,從那綠汪汪里,雪白地滑起來,悠悠然然地遠逝了。
(9)天好空闊。夏日的太陽陡然一片輝煌。
作者筆下為我們描繪了炎熱的夏日,空曠蒼涼的沙灘,雪白的水鳥和綠生生的水草,綠色的岸和談青的山,熱辣的太陽和清涼的河水……一白一黑的少年恣意任情游樂其間,一切是那么平和安靜,與白色鳥“渾然的簡直如一畫圖了。”作者極少用詩化的語言來描繪自然環境,用平實沒有具體而完整的故事來寫,為小說展現了白皙少年和黝黑少年的世界:是“晴朗”而“寂寞”的,充滿了“野花的芳香”;像河灘上的卵石一樣潔凈;像白色鳥一樣“美麗、安詳,而且自由自在。”
四、分析明暗線索
現實是殘酷無情的,那鑼聲、那喊聲打破了孩子美好的一切,文中暗寫了十年動亂的殘酷、荒謬,這一信息是怎樣通過文字傳達出來的?[來源:中.考.資.源.網]
其中穿插了“外婆”的一段情節。
從外婆打起包袱到鄉下和打發兩個少年去玩,“莫出事,沒斷黑不要回來”等片言只語,以及“斗爭會”的鑼聲幾處傳達出來。孩子的世界和大人們(外婆她們的)世界之間的反差如此強烈地體現出來,我們從中看到的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悲哀,看到人類的悲哀。作者將殘酷的現實掩藏于兩個孩子幸福玩樂之中,這樣處理“文革”這一重大的歷史背景,更加突出了它的悲劇性。
五、分析象征手法
文章在創作手法上采用了象征。那片河灘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汪的”、“無涯的”的綠蘆葦林象征童年,那輪“陡然一片輝煌”夏日的太陽象征童年。這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處便是以 “白色鳥”來象征兩個少年,象征人的童年,象征童年的心。
六、討論主題
請同學們談談以“白色鳥”為題的含義。
“白色鳥”象征了兩個少年的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現實是殘酷無情的,那鑼聲、那喊聲便是現實與成人世界的象征,它們“驚飛了那兩只水鳥”,也打破了兩個純潔少年的童年夢幻,他們的童年似乎隨那白色鳥一道“悠悠然遠逝了”,等待他們的是現實,是成年人的社會,他們在一年年地長大,一年年地遠離童年。
七、總結、擴展
作者用詩化含蓄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十年動亂的殘酷、荒謬,摧毀了少年一切美好的生活的社會現實。《白色鳥》是一篇散文化小說,即不以塑造人物、編織故事為重,而刻意營造氛圍,描摹意趣,講究含蓄自然。
八、布置作業
想象小說中的兩個少年的命運以后會怎樣?為文章寫一篇結尾。
《白色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體會小說當中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2.了解十年“文革”給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沖擊,形成對十年“文革”的正確認識。
3.體會小說當中對童年生活的描寫,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小說所描寫的優美的生活場景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以及輕松的氛圍中所反映出來的深刻的社會主題。
[教學時數] 總計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主題。
1、小說當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兒的人?它從小跟著誰長大的?它和外婆的關系怎么樣?你是從哪些內容中看出來的?
白皙的少年來自城里;他從小是跟著外婆長大的;外婆非常喜歡他。這從文中“‘城里人沒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極喜歡外婆炒的噴噴香的馬齒莧干菜”、“他是外婆帶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彎里,臂彎寧靜又溫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覺,一定不許他出來玩”等內容可以看出來。
2、引導學生理解“卻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鄉下來了。”的原因。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沖擊,不然的話,哪一個城里人會愿意專門從城里到鄉下來住呢?
3、仔細閱讀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舉動有何反常,這種反常預示著什么,在此處你能感覺到嗎?
平時,“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覺,一定不許他出來玩”,但是今天,有一個好大的聲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來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遠遠地到河邊上去玩”,而且“隨便”地玩,“‘沒斷黑不要回來’”……這種反常,預示著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發生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外婆還不愿意讓白皙的少年知道。
4、那么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引導閱讀課文“忽然傳來了鑼聲……今天下午開斗爭會”幾段。得出結論:今天下午的斗爭會的斗爭對象,就是外婆。外婆不愿讓自己心愛外孫看到這種難堪的場面,不愿讓自己心愛的外孫的生活受到沖擊,所以專門叫來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孫“遠遠地到河邊上去玩”,“‘沒斷黑不要回來’”。因此,這篇小說反映的時代背景我們就清楚了。外婆之所以從城里到鄉下來住,也就是在躲避這場政治風暴的襲擊。可是寧靜的鄉村也沒能使她逃過這場荒謬的政治狂熱給她帶來的災難。
5、幫助學生理解這篇小說表達主題的獨特方式。
這篇小說通過兩少年在河邊盡情的嬉戲,對美麗的大自然、天真純樸的少年、自由快樂的小鳥等如詩如畫的描寫,反映了十年“文革”給人的正常生活所帶來的災難性的影響和它的荒謬。
三、體會文中對純美自然的描寫及由此營造出來的詩情畫意的氛圍。
1、小說中鄉村的自然風光,干凈、樸實。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對大自然風光的描寫,體會環境的美。
“河堤上或紅或黃的野花開遍了,一盞一盞如歌的燦爛”,河水“粼粼閃閃”,“小魚小蝦蹦蹦跳跳”,“卵石好潔凈”;蟬聲“抑揚”,野蜂“嗡嗡營營”;“綠色的岸”,“遠遠淡青的山”;岸邊水草“葳蕤”,蘆葦“汪汪的綠著”;水鳥“雪白雪白的”,甲蟲在軟泥上爬。一幅多么美麗的鄉間田野圖!在這樣的大自然中,一切多么純潔、透徹,與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輝映,讓人感到一種凈化的美,質樸的真。
2、這篇小說營造出一種詩一般的氛圍和意境。讓學生齊讀、朗讀、默讀下列內容,細心體會從中所流露出來的詩情畫意。
(1)“在那黑點移動過的地方,迤邐了兩行深深淺淺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滿了陽光,盈滿了從堤上飄過來的野花的芳香”。
(2)“間或一頁白帆,日歷一樣翻過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謬里,細浪于是輕輕騰起,濕浸浸的舔著天空舔著岸”。
(3)、文中對蘆葦的描寫、對水鳥的描寫、對少年的描寫。
歸納:這些優美的畫面,營構了全文的詩情畫意,表達了少年天真爛漫的純真和如夢如幼的感覺。
四、復述課文內容,復習鞏固。
[作業練習]
1、本文生字詞聽寫積累。
2、課外閱讀積累
《白色鳥》教學設計 篇3
【自讀導言】
1. 理解小說題目的含義,探討小說主題及人文底蘊。
2. 初步了解小說風俗畫般的美,抒情詩般的意境以及對少年世界的獨特感悟。
3. 揣摩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心靈世界
【自讀程序】
一、 導入 新課
1. 由中西小說的不同特點導入 新課。
2. 簡介蕭紅的散文化小說《生死場》《呼蘭河傳》。
二、 整體閱讀感知
1.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什么季節?什么地點?涉及哪兩個主要人物?
明確:夏季,沙灘,一黑一白兩少年。
2. 本文側重描寫的是小說三要素中的哪一要素?
明確:環境。
3. 小說的高潮在哪兒?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鑼響了,白色鳥飛了,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 精讀導引,理解探討
1. 小說的開篇為什么引用外國民歌《夏天的回憶》?
明確:
第一, 引出那一個夏天(七月)的故事。
第二, 渲染一種感覺、氛圍。
第三, 既然是回憶,必然有一種復雜的情感在其中,有淡淡的喜悅,也有淡淡的悲哀。
2. 找出文中關于白色鳥的描寫,體會篇名為什么叫“白色鳥”?
明確:“……雪白雪白的兩只水鳥,在綠生生的水草邊,輕輕梳理那耀目的羽毛。美麗、安祥,而且自由自在……”
“白色鳥”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自由和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的象征。因此用它作題目含蓄雋永,引發人無盡的遐想。
3. 小說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概述一下,你是如何理解這一悲劇的?
明確:一個夏天,兩個少年挖菜、嬉戲、游泳,一陣鑼響驚飛了白色的水鳥,這是個悲劇,一個“無事的悲劇”。夏天、少年、大自然,太美了,而象征“文革”的槍聲響了,打破了這一切的美好。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白色鳥”是美好的,那是少年無暇的夢,那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切美之所在,然而這一切都被毀滅了—這田園牧歌般的一切,也因此產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應。
4. 小說寫了哪兩個主要情節?為什么?
明確:小說兩個主要情節是寫“扯霸王草”和“劃水”,這看似不經意的情節展現的是如生活般的平實,而在平實中卻處處有張力,引發對少年與生活的思考。
5. 小說描寫道:“而那河水,似乎有了傷痛,就很急遽的流。粼粼閃閃。這是南方有名的一條河,日夜的流去流來無數美麗抑或憂傷的故事,古老而新鮮”。談談對這段描寫的感受。
6. 小說還描寫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幾句?
明確:小說描寫了沙灘、野花、野草、野菜、田雞、江水、水蛇、野蜂和蟬。讓學生揣摩語言,體會風格。
7. 你怎樣理解“外婆”這一形象,談談你所了解的“文革”。
明確:“外婆”是一個從未正面出場的人物形象,她仿佛是“草蛇灰線”卻又和當時的時代風云息息相關。她是個善良的知識分子,卻慘遭“政治風暴”的襲擊,她是少年心中的圣母,她從容不迫,笑對命運,是千千萬萬個知識分子的縮影,也因此鞭笞了那個時代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