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詠喇叭》教案(精選3篇)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 篇1
小令是明代中葉散曲之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最能體現(xiàn)作者詠物特長和詼諧風格的代表作。作品篇幅很短,連標點符號共74字。首句“喇叭,嗩吶”‘既點名了所詠之物,又樹起了批評的靶的。“曲兒小,腔兒大”表層是實寫這兩樣樂器在中國雅樂中的次要地位,而深層則是對所起的虛張聲勢行為的鄙薄和貶斥。起首兩句作者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把小令的表層所詠和深層所貶有機的融為一體。“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兩句,進一層地表明了作者的鋒芒所指。“官船來往”原很正常,但到了“如麻”的地步就十分可怕了。作者生活的明代正德年間,宦官專權(quán),大大小小的太監(jiān)們經(jīng)常借著各種事由到各地去搜刮,“官船來往亂如麻”正是這種王朝末世政治黑暗,吏治頹敗的生動寫照。可惡的是在太監(jiān)們紛紛擾民的時候,“喇叭,嗩吶”還要幫腔,為他們引路開道“抬身價”這更令人可氣可恨。為什么不“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家假”?“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家假“三句則寫了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對此的極度反感。當兵的聽到:喇叭嗩吶聲,就預感到又有戍邊的軍事行動了,又要克扣士兵的軍餉了,又要晝夜不眠地為太監(jiān)們站崗放哨了;百姓聽到喇叭嗩吶聲,就預感到又要征收賦稅了,又要攤派勞役了,又要抽壯丁了,又要喪失土地而離鄉(xiāng)背井了。這些要命的事情,也不知道哪些是出于昏庸皇帝的亂名、命,哪些是太監(jiān)和貪官污吏狐假虎威的假公濟私,下層軍民已被這喇叭嗩吶的不祥之聲吹得魂飛魄散,莫辯真假了。結(jié)果怎樣?用什么修辭手法?夸張,以小見大,細節(jié)。“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這三句以家家受害,水盡鵝飛的衰敗局面作結(jié)。作者借對喇叭嗩吶的貶斥,在小令的結(jié)尾對明王朝描繪了極其暗淡的前景。誠然,這種擾民不斷,侵民不止,掠奪性搜括成風的政治環(huán)境,必然會導致民不聊生,國家衰亡的結(jié)局。總之,[朝天子]《詠喇叭》借“曲小”,“腔大”的官船喇叭為題,把正德年間擅權(quán)的宦官在運河沿岸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以及他們裝腔作勢的嘴臉,揭露的淋漓盡致,不愧是一首在內(nèi)容上是言簡意深的話,在藝術(shù)上詞平而語俊的傳世名篇。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 篇2
朝 天 子 作者:王磐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詠喇叭
喇叭,鎖哪,吹出的曲調(diào)短小,可是聲音很大。宦官們坐的官船來來往往,多得像亂麻,全都倚仗著你來抬高名聲身價。士兵聽了士兵發(fā)愁,老百姓聽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分辨什么是真和假?眼看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鵝也飛光了!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教案 篇3
《朝天子·詠喇叭》,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quán),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小編在此整理了《朝天子·詠喇叭》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閱讀訓練】:
前人在評價這首曲子時,認為這首曲子極富藝術(shù)魅力,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么?
【《朝天子·詠喇叭》參考答案】:
同意。這是一首詠物詩。表明上看,無一句不是在“詠”喇叭,實際上,無一句不是在寫那些官宦,寫那些官宦丑態(tài),以及禍國殃民的罪行。構(gòu)思巧妙,語言通俗淺近,而又不失幽默詼諧,是一首極富韻味與諷刺力的詠物詩。
注釋
1. 朝天子:曲牌名。
2. 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里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3. 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chǎn)搜刮干凈。
今譯
喇叭和嗩吶,
曲兒雖然小,腔調(diào)卻很大。
官船來往亂糟糟,
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別出真和假?
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
又吹傷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
解說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quán),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
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chǎn)。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tài),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