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周公誡子(精選8篇)

周公誡子

發布時間:2023-07-24

周公誡子(精選8篇)

周公誡子 篇1

  選文中以“吐哺握發”形容君王為國家禮賢下士,殷求人才的精神,并以六種“謙德”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一、基礎知識積累1.給下列紅字注音  守以畏者(wēi)  睿智(ruì)  桀(jié)  紂(zhòu)  歟(yú)2.形近字┏祿(lù)俸祿     ┏裕(yù)富裕    ┏沐(mù)沐浴     ┗碌(lù)忙碌     ┗俗(sú)通俗    ┗淋(lín)淋濕3.多音字  ┏(xiāng)相信     ┏(wèi)畏懼相┫               畏 ┫  ┗(xiàng)宰相     ┗(wēi)守以畏者4.詞語解釋【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往】去,到……去。【無以魯同驕土】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人才。驕,怠慢,輕視。【相】輔佐。【輕】分量小,引申為輕微,淺薄。【哺】口中含嚼的食物。【德行】道德品行。【寬裕】寬大,寬容。【守】保持。【恭】肅敬,謙遜有禮。【榮】光榮,榮耀,榮華顯貴。【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貴】地位顯要。【畏】威,威嚴。【聰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聰慧,聰明。【愚】愚拙,不巧偽。【哲】明智,聰明。【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由】奉行,遵從。【亡】滅亡,死亡。【可不慎歟】能不慎重嗎?慎,謹慎,慎重。歟,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5.文學常識填空(1)《周公誡子》選自____,作者____,____(朝)古今詩學_____的開創者。(2)周公,是周初的___家,姓___名___,曾幫助____滅商。(3)“一沐三握發,_____,猶恐_____”就是____的典故。【參考答案】(1)《韓詩外傳》  韓嬰  西漢  韓詩學(2)政治  姬  旦 武王 (3)一飯三吐哺  失天下之士  吐哺握發二、課文復習1.作者回顧【明確】韓嬰,又被尊稱為“韓生”,燕(郡治在今北京市)人,其生卒年月已難詳考。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治《詩經》,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劉舜太傅。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南宋以后,僅存《外傳》。清趙懷玉曾輯《內傳》佚文;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韓詩外傳》二卷、《韓詩內傳》一卷、《韓詩說》一卷。2.關于周公【明確】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稱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陜西岐山北),稱為周公。曾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攝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聯合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他出師東征,平定反叛,大規模分封諸侯,并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于《尚書》的《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等篇。3.題目解說【明確】本文是節選自《韓詩外傳》,題目是編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兒子伯禽的一段內容。誡,告誡,警告勸誡之意。4.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什么?周公提出的“六德”又是什么?【明確】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即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六德”就是六種謙虛的美德,即“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5.結構分析【明確】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本文雖只1段,但按照“起、承、轉、合”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第1句): 擺出觀點:“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第二層(第2-5句):正面闡說論點。 第三層(第6句): 反面闡說觀點。第四層(第7句):總結問題,突出中心。6.翻譯:【明確】周成王將魯地分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一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地位,也不能算輕賤了,盡管這樣,我還常常洗一次頭中間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頭發來招呼客人,吃一頓飯中間要停三次來接待客人,還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持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佑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知識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為君王的,之所以能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行。不謙虛謹慎而失掉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三、深入探究1.你認為文中提到的六種“謙德”有何顯示意義?【明確】這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鑒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要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復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能根據現實,言之成理即可。)2.你是如何看待“禮賢下士”的重要性的?【明確】首先要了解 “禮賢下士”的意思。禮:以禮相待;賢: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下士:降低身份結交有見識有能力的人。語出《新唐 書.李勉傳》,指尊待賢人和結交群士。在本文中,周公誡子的觀點是“子勿以魯國驕士”,也就是要兒子做到禮賢下士,并且指出自己輔政“握發吐哺”,做到了禮賢下士。古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方能建立蜀國等等。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明君都是能做到禮賢下士的,驕士多是昏庸之君。所以現在的領導者,更應該禮賢下士,只又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我們的事業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3.請概括周公的形象特點?【明確】從本文人物的語言中可以看出,周公是一個懂得如何守業,能做到禮賢下士,大智若愚;對晚輩能夠進行諄諄教導的一個長者形象。4.寫作特點分析【明確】(1)文章言簡意賅,采用“起、承、轉、合”的結構,逐層深入地論證論點。本文先擺出論點,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證,最后得逞結論。“起、承、轉、合”的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層遞式結構的一種引申,是古代論說文的章法。“起”即開頭破題,引出論述的問題,如本文“誡子”第一句;“承”即承接開頭,對論述的問題加以闡述,如本文證明論述部分:“握發吐哺”,六種“謙德”;“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如本文的反面論述部分;“合”即最后進行歸結,如本文最后用反問句總結問題,起深化中心的作用。(2)語言生動,詞語膾炙人口。如:握發吐哺,博聞強記、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等。(3)觀點鮮明,讓人容易接受。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來揭示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睿智的語言,諄諄的長者的教導,讓讀者深有啟發。四、課內閱讀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1.解釋下列詞語。   封:    相:   畏:    博聞強記:2.翻譯下列句子。(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2)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種 “儉德”。用六個字,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4. 文中哪句話屬于反面論證?5.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參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輔佐  威,威嚴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2)盡管這樣,我還常常洗一次頭中間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頭發來招呼客人,吃一頓飯中間要停三次來接待客人,還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3. 恭 儉 卑 畏 愚 淺4.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5.(1)作為領導,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大智若愚。

周公誡子 篇2

  說教學主導思想及思路 從新目標看語文教學應追求一種人文性與工具性齊抓并舉的境界,從而實現培養發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做好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本課的教學思路便是以人文性與工具性為總的指導思想,以抓好基礎能力培養為基本目標,以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為最低目標。

  說教材 《周公誡子》為九年級第七單元第二篇課文,文章以“握發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種“謙才”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 選文不僅可讀性強,易于記誦,且寓意深刻,讀后引人深思,耐人尋味,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說學生  學生到了九年級,已具備借助工具書閱讀理解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說教法  本課文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借助工具書閱讀理解淺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訓練,首先是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字,并且注釋中的主要內容寫在重點字詞的邊上,以加強理解和記憶;課上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在疏通字面含義后,讓學生試著翻譯課文,教師給以補充訂正。最后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加以總結,并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度拓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反復誦讀中著力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能力,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和元學習能力的培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認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意義,并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加強這些美德的培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文章的寫法。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準備:引導學生多渠道搜集有關周公的故事及詩文,進而循此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激情導入: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周公的信息。1-3分鐘 

  以三國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關于周公的這個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個成語:“握發吐哺”。對于這個故事,出自《周公誡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典故。 

  二、作者與作品 1-2分鐘

  1、作者 

  韓嬰:西漢古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燕(今北京)人,治《詩經》,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 

  2、《韓詩外傳》 

  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編成的雜編。今本作十卷。其書雜述古事古語,雖每條皆征引《詩經》中的句子,然實系引《詩》以與古事相印證,非引事以闡釋《詩經》本義。它是研究西漢古今文詩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三、初讀全文 7-10分鐘

  1、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選出應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詞。3分鐘

  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 

  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 

  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 

  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 

  3、姓。

  2、自薦帶著自己對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5-7分鐘

  (設計意圖:對古典文學課文的初步感知必須落實在“誦讀”上,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換句話說違背了新課標并不是絕對重要,因為他是人制定的,難免有疏漏,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絕不允許的,那結果絕不遜色于“渾沌之死”。)

  四、小組合作探究(5-8分鐘)

  分配任務:2-3分鐘 探究方案:1分組——全班按桌次分四組,每組的同學按同桌和前后桌分為數個小組。每個大組的探究內容相同,各小組獨立探究,每個小組形成簡單的文字探究報告。

  2分配探究專題 

  第一組 :翻譯課文——選出應引起注意理解的詞語,和可以作為文學積累的經典語句,并闡明原因。

  第二組 :研究結構 ——找出本文觀點、論證、正反論據、結論。

  第三組 :我們向本文借鑒什么——詞語運用、品德修養、說理方法。三個方面。

  第四組 研究現實意義——1.周公為什么要誡子?這六種“謙德”,對現在有何借鑒意義。

  (設計意圖:1、“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要充分發揮導師作用,明確的學習任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2、此做法類似于現代工業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獨立,微觀上各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組內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觀上各大組又在完成同一個學習任務,小課堂變成了一個小工廠,小社會,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語文知識、個人能力多方面地培養。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要求。)

  五、 報告交流20分鐘

  每組不超過五分鐘,老師及時補充訂正。

  六、盤點收獲。5分鐘

  學生各抒己得,句式要求,“讀……我懂得了……”、或“聽……我收獲了……”

  (設計意圖:1、從教師角度是檢測課堂,長期堅持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從學生角度是檢測聽課效果,從而養成邊學習邊整理的習慣,這是一種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2、規范學生語言,繼續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

  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備周公美德?聯系平時生活實際進行說明。

周公誡子 篇3

  一、設計說明

  文章以“握發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課文層次清晰,論點鮮明,言簡意賅。教學時,應讓學生在廣泛搜集了解有關周公的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認識謙虛謹慎的重要作用。可讓學生采用誦讀與精研法理解文意,用對比閱讀法鞏固拓展,用辯論法領悟課文主旨。

  二、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領悟文章主旨,學習觀點鮮明、條理清晰、言簡意賅的表達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領悟謙虛謹慎對于治國與做人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①從“韓詩學”導入。

  ②從“博聞強記”“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等詞語導入,引導學生理解、運用與積累成語。示例:多媒體課件展示這幾個詞語,讓學生理解其意義及用法,然后提問:你知道它們出自誰寫的哪篇文章嗎?

  ③從曹操詩《短歌行•對酒當歌》中的名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導入。

  2.教學切入點

  ①從“誡子”的背景和方法切入。

  示例:周公為什么要“誡子”?他是如何“誡子”的?想象周公如此“誡子”會有什么效果?

  ②從成語“握發吐哺”切入。

  示例:成語“握發吐哺”是形容君王求賢的殷切之情。貴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的周公,為何還要如此勤奮?他是如何勸誡兒子的?(周公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勸誡兒子,強調為君王者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又從圣賢之言和桀、紂的反面說理,語重心長地告誡“無以魯國驕士”。)

  3.重難點的突破:誦讀法,對比法

  教學重難點:積累相關文言實詞、虛詞和熟語,把握謙虛謹慎、禮賢下士是守業之本的中心,理解事實與道理相結合、正反對比、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4.學法指導

  ①誦讀與精研法: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精研“六謙”,掌握“驕”“相”“守”等實詞和“以”“于”等虛詞的用法,積累“握發吐哺”“博聞強記”“貴為天子”等詞語,理解“六謙”的警示。

  ②對比閱讀法:a.周公與桀、紂“謙”與“不謙”的不同做法、不同結果的對比,進一步理解“謙”對于治國的重要性。b.將課文與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比較。

  ③辯論法:組織一場小小的辯論會:你認為周公的“六謙”在當今社會還適用嗎?

  四、拓展延伸

  1.課前查閱有關周公的故事、詩文和有關“韓詩學”的情況。

  2.對比閱讀課文與《讀孟嘗君傳》。

  3.小小辯論會:周公的“六謙”在當今社會還適用嗎?

  摘自《語文建設》2006年第5期

周公誡子 篇4

  第一部分:

  1.《周公誡子》選自   ,《答司馬諫議書》選自   ,作者   ,  著名文學家。(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3分)

  ⑴無以魯國驕土(驕:  )

  ⑵守之以恭者,榮(恭:  )

  ⑶富有四海,由此德也(由:   )

  ⑷重念蒙君實視遇厚(厚:  )

  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舉:  )

  ⑹以膏澤斯民(膏澤:  )

  3.譯句:(6分)

  ⑴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⑵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⑶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也。

  4.作者寫《答司馬諫議書》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5.《答司馬諫議書》一文的主旨是什么?(3分)

  6.王安石駁斥“征利”的觀點時,所持的理論依據是(  )(2分)

  a、受命于人主  b、舉先王之政

  c、為天下理財  d、度義而后動

  7.憑你的記憶,說出文中的六種謙德是什么?(各用一個字概括)(3分)

  8.《周公誡子》最后一句采用反問句形式有何效果?(3分)

  第二部分:

  (一)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9、文中哪句話交代了周公誡子的背景?(3分)

  10、周公誡子是圍繞哪句話來論述的?(3分)

  11、“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中“此德”包含的具體內容是什么?(3分)

  12、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與文中哪句話有關?(3分)

  13、文中哪句話屬于反面論證?(3分)

  14、請寫出由本文衍生的兩個成語。(2分)

  15、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3分)

  (二)

  劉頗推甕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瓷①,塞于隘路②,屬天寒冰雪峻滑③,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鈴鐸④數千,羅⑤擁在后,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瓷直⑥幾錢?”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⑦,立償之,命僮仆登車,斷其結絡⑧,系⑨推瓷于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群噪⑩而前。

  [注釋]①饔:同甕,瓦罐,瓷瓶。②隘:關隘,這里指狹窄的路。③屬:逢,碰上。峻:險、陡。④鈴鐸:指被阻的車馬。⑤羅:織,集結。⑥直:通“值”。⑦縑:細絹,這里指錢。⑧結絡:指系在車上的繩索。⑨系:將。⑩噪:吆喝。

  16.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3分)

  (1)日向暮。  向:

  (2)頗遂開囊取縑。  遂:

  (3)須臾,車輕得進。  須臾:

  1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辭手法。(3分)

  (1)鈴鐸數千。(  )

  (2)且遷我如振落葉耳。(  )

  (3)我濟陰之巨室也。(  )

  18.將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3分)

  (1)屬天寒冰雪峻滑。

  (2)車中瓷直幾錢。

  (3)系推瓷于崖下。

  19.澠池道上當時為什么“塞車”?(3分)

  20.劉頗當時做了幾件事,他這樣做有道理嗎?表現了劉頗什么樣的品質?(4分)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40分)

  學校運動會100米決賽中,最有希望奪冠的張強同學為避免撞倒一位橫穿跑道的觀眾,摔了一跤,失去了獲冠軍的機會,但仍堅持跑到了終點。看了這個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請寫一個片斷,200字左右。

周公誡子 篇5

  周公誡子,中國著名的古訓。選自《韓詩外傳》。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公誡子》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周公誡子》閱讀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周公誡子》閱讀題目

  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守以卑者,貴。貴:地位顯要 B、守之以恭者,恭:肅敬,謙遜有禮.

  C、由此德也。由:由于 D、聰明睿智 睿智:聰慧,明智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A.方虛驕而恃氣/子無以魯國驕士 B.又相天子/伯樂相馬

  C.德行寬裕/由此德也 D.守之以恭者,榮/清榮峻茂

  8、下列對課文內容等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從全文看,周公是要告誡兒子伯禽:貴為君王者,更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乃至精神內斂,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B 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魯”,交代周公誡子的目的,突顯誡子之必要性、重要性“不謙……桀、紂是也”是從反面闡說。說明了“謙德”的重要性。

  D 末尾句以反問呼應首句,加強肯定語氣。起到了總結問題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誡子》閱讀答案

  6.C7.C 8.B

  9.(8分)

  (1)盡管這樣,我還常常洗一次頭中間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頭發來招呼客人,吃一頓飯中間要停三次來接待客人,還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2)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周公誡子》閱讀譯文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容,并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必會得到榮耀;封地遼闊,并憑借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顯赫,并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眾多、軍隊強大,并用威嚴來統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見識廣博,并用淺陋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擁有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謹慎嗎?”

周公誡子 篇6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著力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能力,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幫助學生認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意義,并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加強這些美德的培養。

  3、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文章的寫法。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準備:引導學生多渠道搜集有關周公的故事及詩文,進而循此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激情導入: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周公的信息。

  以三國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關于周公的這個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個成語:“握發吐哺”。對于這個故事,出自《周公誡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典故。

  二、作者與作品

  1、作者

  韓嬰:西漢古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燕(今北京)人,治《詩經》,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

  2、《韓詩外傳》

  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編成的雜編。今本作十卷。其書雜述古事古語,雖每條皆征引《詩經》中的句子,然實系引《詩》以與古事相印證,非引事以闡釋《詩經》本義。它是研究西漢古今文詩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三、初讀全文

  1、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選出應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詞。

  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

  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

  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

  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

  3)、姓。

  哺(bǔ):1.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紂(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詞語識記

  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相:輔佐。

  德行:道德品行。

  寬裕:寬大,寬容。

  守:保持。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偽。

  哲:明智,聰明。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2、自薦帶著自己對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對古典文學課文的初步感知必須落實在“誦讀”上,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換句話說違背了新課標并不是絕對重要,因為他是人制定的,難免有疏漏,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絕不允許的,那結果絕不遜色于“渾沌之死”。)

  四、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如何理解?

  這是周公誡子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下文的總起,以下內容均圍繞此話題陳述,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如何理解?

  該句是在前面進行了正面論述之后又從反面闡說,這樣使文章內容更加嚴謹,且前面是詳寫,這里就略寫,使文章詳略得當。

  3、周公為什么要誡子?

  周公為了讓兒子到魯國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來,握著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形容求賢殷切。

  五、小組合作探究

  分配任務:探究方案:1、分組——全班按桌次分四組,每組的同學按同桌和前后桌分為數個小組。每個大組的探究內容相同,各小組獨立探究,每個小組形成簡單的文字探究報告。

  2、分配探究專題

  第一組 :翻譯課文——選出應引起注意理解的詞語,和可以作為文學積累的經典語句,并闡明原因。

  譯文:

  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第二組 :研究結構 ——找出本文觀點、論證、正反論據、結論。

  第三組 :我們向本文借鑒什么——詞語運用、品德修養、說理方法。三個方面。

  第四組 研究現實意義——周公為什么要誡子?這六種“謙德”,對現在有何借鑒意義。

  (設計意圖:1、“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要充分發揮導師作用,明確的學習任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2、此做法類似于現代工業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獨立,微觀上各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組內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觀上各大組又在完成同一個學習任務,小課堂變成了一個小工廠,小社會,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語文知識、個人能力多方面地培養。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要求。)

  你認為文中提到的六種“謙德”有何現實意義?

  這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鑒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點撥:能根據現實,變換角度指出六種“謙德”的現實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結全文:

  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揭示了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備周公美德?聯系平時生活實際進行說明。

周公誡子 篇7

  教學目標:

  1.文言詞語積累,翻譯練習;

  2. 理解六種“謙德”的含義,體會其現實的借鑒意義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示三子 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簡析:

  作者陳師道因家境貧寒,無力養活妻兒。其岳父在元豐七年(1084)攜師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陳師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轉,一家人始得重聚。第一、二句追敘見面前的心情:長期遠別,明知無法會見,索性也就不去想它,權作忘記;及至歸期已近,思念之心反而難以忍耐。三、四句寫初見時印象,兒女隨外祖父入川時年紀尚小,分別三年俱已長大,反倒不認識了。五、六句寫相見時樂極生悲、悲喜交集的復雜感情。七、八句表現自己驚疑不定、唯恐得而復失的不平靜心情。詩人將這種極深摯復雜的感情,以平易而質樸的語言道出,寫得一波三折,情味悠長。

  二、重要詞語講解

  1.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3.姓。

  哺(bǔ):<書>1.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書>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紂(zhòu):1.<書>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2.詞語識記

  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相:輔佐。

  德行:道德品行。

  寬裕:寬大,寬容。

  守:保持。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偽。

  哲:明智,聰明。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三、預習檢測

  1.《周公誡子》選自《 》、作者 , 朝古今詩學“ ”的開創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幫助 滅商。

  四、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如何理解?

  這是周公誡子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下文的總起,以下內容均圍繞此話題陳述,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如何理解?

  該句是在前面進行了正面論述之后又從反面闡說,這樣使教學設計>文章內容更加嚴謹,且前面是詳寫,這里就略寫,使教學設計>文章詳略得當。

  五、問題探究

  1.周公為什么要誡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有何意思?

  3.段落層次

  第一句:交代周公誡子的 ,突出誡子的 性, 性。

  從第二句“周公誡子曰”到結尾。寫周公 。

  4.寫作特點

  詞語運用:言簡意賅,膾炙人口。如“博聞強記”、“富有四海”、“握發吐哺”等詞語,歷來被人沿用。

  中心表達: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揭示了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

  寫作借鑒:本文說理逐層深入,給人不可置疑的感覺。周公先陳述自己的情況,由此引出對兒子的勸誡,并從六方面層層深入論述了謹慎之必要。這種寫法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

  六、翻譯練習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子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譯文)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七、小結,布置作業。

周公誡子 篇8

  一、教學目的:

  1、在反復誦讀中著力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能力,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幫助學生認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意義,并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加強這些美德的培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章的寫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關于周公的這個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個成語:“握發吐哺”。對于這個故事,同學們一定很感興趣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典故。

  二、作者與作品

  1、作者

  韓嬰:西漢古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燕(今北京)人,治《詩經》,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

  2、《韓詩外傳》

  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編成的雜編。今本作十卷。其書雜述古事古語,雖每條皆征引《詩經》中的句子,然實系引《詩》以與古事相印證,非引事以闡釋《詩經》本義。它是研究西漢古今文詩學的重要資料之一。

  三、初讀全文

  1、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

  2、分小組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四、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

  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

  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

  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

  3、姓。

  哺(bǔ):<書>1、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

  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書>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紂(zhòu):1、<書>后鞧(qiū)。

  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五、詞語識記

  1、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3、相:輔佐。

  4、德行:道德品行。          5、寬裕:寬大,寬容。

  6、守:保持。             7、恭:肅敬,謙遜有禮。

  8、榮:榮華顯貴。           9、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10、尊盛:位高勢盛。         11、聰明:指明察事理。

  12、睿智:聰慧,明智。        13、愚:愚拙,不巧偽。

  14、哲:明智,聰明。         15、由:奉行,遵從。

  16、慎:謹慎,慎重。

  六、譯文參考

  (譯文)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第二課時

  七、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如何理解?

  這是周公誡子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下文的總起,以下內容均圍繞此話題陳述,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如何理解?

  該句是在前面進行了正面論述之后又從反面闡說,這樣使教學設計>文章內容更加嚴謹,且前面是詳寫,這里就略寫,使教學設計>文章詳略得當。

  八、段落層次

  1、第一句:交代周公誡子的背景,突出誡子的必要性,重要性。

  2、從第二句“周公誡子曰”到結尾:寫周公誡子。

  九、寫作特點

  詞語運用:言簡意賅,膾炙人口。如“博聞強記”、“富有四海”、“握發吐哺”等詞語,歷來被人沿用。

  中心表達: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揭示了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

  寫作借鑒:本文說理逐層深入,給人不可置疑的感覺。周公先陳述自己的情況,由此引出對兒子的勸誡,并從六方面層層深入論述了謹慎之必要。這種寫法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

  十、板書

  周公誡子

  論點:勿驕

  論據:正面(自身體會、圣言相勸、謙德結果)   反面(桀紂亡身)

  結論:慎

  十一、作業

  1、周公為什么要誡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有何意思?

  3、你認為文中提到的六種“謙德”有何現實意義?

  4、解釋加點的詞。

  ①、無以魯國驕士。(   )    ②、猶恐失天下之士。(    )

  ③、一飯三吐哺。(     )

  5、翻譯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輕矣。

  ②、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答案參考

  1、周公為了讓兒子到魯國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來,握著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形容求賢殷切。

  3、 這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鑒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點撥:能根據現實,變換角度指出六種“謙德”的現實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4、①怠慢,輕視  ②擔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5、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輕賤。 ②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十二、教后記

周公誡子(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羚羊木雕》教案(精選18篇)

    《羚羊木雕》的教學設計一、 課文整體理解該文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18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延吉第二初級中學 謝愛麗 2005、10、18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2、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3、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通用23篇)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通用2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龍泉市第三中學 許子蘭一、 教學理念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選20篇)

    一、知識儲備點有創意地閱讀課文并復述故事。(二)、能力培養點學會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三)、情感體驗點1、樂于嘗試,敢于冒險.2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

  •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通用21篇)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書寫“鼓動、躍動、欲望”等詞語。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3、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深刻意思。...

  • 《生命,生命》教案(精選22篇)

    教學內容《生命 生命》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抓住主題或關鍵詞,細致地研究課文,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 《迢迢牽牛星》教案(通用16篇)

    一、 導語 1、 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學們以往課上踴躍說理解、積極提問題的表現,我覺得這個叫法不妥,應該叫學室。學習、學習,當然是以同學們的學為主,而老師的教是為你們的學服務的。...

  • 《小攝影師》教案(精選16篇)

    一、學習目標1.依據課文中所描繪的人、事、物提出各種問題,從而產生好奇心和猜測內容的愿望。2.對留有懸念的情節進行創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補充,發展思維的靈活性。二、學習流程1.議一議①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8米奇 |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 无码一区免费在线不卡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 97成网|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 人人人插人人费 | 亚洲第一黄网 |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 黄瓜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 午夜毛片在线 | 日批网站免费观看 | 一本大道久久精品 | 刘亦菲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久久 |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91看片污 | 爱福利视频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按摩 |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 97精品尹人久久大香线蕉 | 99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特级淫片在线观看 | 草1024榴社区成人影院入口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黄 | 99播在线视频精品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欧美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观看视频 |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 出差我被公高潮A片久久 | 色wwwwww|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8k a∨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 黄色大片在线播放 | 夜夜春亚洲嫩草一区二区 | 哪个网站可以看av | 在线视频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