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14篇)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發布時間:2023-08-11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14篇)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憂:大憂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

  ⑨茍免:茍且免罪。

  ⑩宜:應當。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立調養。

  ⑿簡能:選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答疑。

  五、布置作業 。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來提醒他。這一個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導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以“固本浚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容要細細領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性都極有啟發,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四、寫作特點。 

  1、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2、正反論述,務盡其旨; 

  3、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五、從課文中找出幾條成語,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 

  居安思危 載舟覆舟 擇善而從(之)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 垂拱而治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3

  一  有效教學設想:

  總原則:力求明標明確,思路清晰,提問精粹,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兩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本堂課系高三復習課,為讓學生在寶貴的時間里學有所得,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優化,迎考古文復習課設計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讓學生明確高考要求,復習要有的放失,以提高復習效益。

  2、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難點是翻譯重要句子和評價文章的主旨。通過對重難點的突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科學的學法,教學中要應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尋找和積累相關知識點,養成自主、質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情感與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二  教具:Power point 課件

  三  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投影課題、導入  新課。

  文言文復習有感

  鐘斌

  古圣先賢傳美名

  文辭歌賦燦如星

  明了考綱夯基礎

  厚積精練任我行

  (二):古圣先賢傳美名---關于作家作品

  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2 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 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5、文體特點,

  魏晉以后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

  南北朝是駢儷文的全盛時期。唐與“古文”相對稱為“駢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

  亦稱“四六文”。

  特點:(1).  講求對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  平仄相對,音律和諧。

  (3)  多用典故,講究藻飾。

  (三):文辭歌賦燦如星-----關于鑒賞評價

  鑒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此句是傳誦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為閃光的一句。相傳都督閻某拂袖而去后,聞此句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傳不朽矣。”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一景色

  評:注意意境和諧美,想象要自然生動,色彩要明麗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

  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

  前人寫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閱讀下面前三句子說說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嶺,望水若天。(袁宏《東征賦》)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天與水兮相逼,山與云兮共色。(蕭繹《蕩婦秋思賦》)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馬射賦》)

  (四): 明了考綱夯基礎

  介紹04考試說明及歷年高考試題回放

  高考要求:

  1. 理解B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經過一再簡化,現考試說明中只保留了18個常見文言虛詞,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③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3.鑒賞評價E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另: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高考試題回放:運籌帷幄之中

  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蒙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語文參考

  17.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2)云銷雨霽,                  。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一、復習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讓學生自主合作,尋找文中有關以上方面的知識點。溫故知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究

  1請找出文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1、整理、積累、質疑、解惑。

  2、老師選講“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當堂練習。

  一詞多義

  安1 既來之,則安之(       )

  2 居安思危(              )

  3則思知止以安人

  善1擇善而從之(              )2素善留侯張良(              )3善始者實繁(              )4善假于物也(              

  固1必固其根本(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4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              )

  居1居域中之大(       )2不念居安思危(       )3居廟堂之高(       )4深居簡出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則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二)動詞活用作名詞: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值得貪圖的東西

  (三)形容詞活用: 1、作名詞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權    帝王的大位

  不念居安思危,借奢以儉.     安樂的環境    危難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說別人壞話的人奸惡的人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有才能的人    好的意見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必固其根本               則思知止以安人     

  則思虛心以納下         則思正身以黜惡  

  動詞的意動用法:樂盤游     以……為樂

  練習

  襟三江而帶五湖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川澤紆其駭矚

  屈賈宜于長沙

  竄梁鴻于海曲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

  徐儒下陳蕃之榻

  俊采星弛

  賓主盡東南之美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

  目吳會于云間

  二  對聯練習(高考新要求)。仿照課文中句式,寫對偶句

  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 :見秋水之浩淼,

  ————————分享:

  魏征得寵進諫言安危    白首忠心感天地王勃失意賦辭忘憂樂    青云壯志驚鬼神

  (五):厚積精練任我行------授之以漁:學會不如會學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四步文言文復習法” : 

  ①讀:重讀明大意,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甚至少讀兩遍;理解內容,參照提示,把握住文章;研讀揣情感,由感知到深入理解。 

  ②說:說意思,能疏通全文之意;說主旨,能把主要內容、中心、情感講明白;說疑問,不解處一定擺出來,否則不會真明白。 ③點:總結知識點。特殊字音、重要詞義、重要句式、通假現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學常識、詞類活用等等,打破課、單元界限、分門別類列表歸納。 

  ④練:反復背誦練記憶,多遍演題練能力

  輕松一刻:欣賞圖片、配《漁舟唱晚》MP3。

  提示:以上圖片與學生的想象有無異同。

  六、總結:發放課外遷移訓練材料。

  七、教后反思。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4

  一.學習要點

  1.作者、寫作背景

  ①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著名政治家。隋末為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義軍。李密失敗,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其人有膽量,敢直諫,所言多被太宗采納,助成"貞觀之治"。后代一些諍臣都以他為楷模,亦澤被后世。 著作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②寫作背景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寫的。唐初隨著天下安定,太宗有驕奢之意。疏中講了帝王應采取的統治天下的方法,含勸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亦屬可取事理。后來唐太宗曾賜手詔,褒獎魏征,并說:"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納諫"等策略被采納,為成就"貞觀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課文內容簡講

  第一段:提出觀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并"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運用比喻推理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論述。

  第二段: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十條勸戒,正面論述"十思"的好處。

  3.寫作特點

  ①正反論述,說理透徹。

  對同一個問題,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如第一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對"十思"的正反論述。

  ②比喻論述,生動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駢散結合,語言華美流暢。

  多用駢偶句式,但又不受駢體束縛,夾以散句,既整齊華美,又自然流暢。

  二.能力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題。

  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人,稱得丹砂之妙,顏為弱冠,自言三百余歲。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輸貨求丹,橫經請益(橫經,橫陳經書。請益,指請教)者,造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顰蹙移時,乃曰:"神之。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云:"傴僂者即其父也。"

  A.稱得丹砂之妙 稱:聲稱。

  B.時有朝士數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為神。

  D.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 詰:審問。

  2.對下列句中紅色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顏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B.至于輸貨求丹

  輸貨:運送財物。

  C.欲參覲

  參覲:拜見。

  D.道士顰蹙

  顰蹙:皺眉著急。

  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3.①門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 )

  A.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 ②變了臉色呵斥他

  B.①門前像市場一樣 ②變了臉色呵斥他

  C.①門前像市場一樣 ②做出樣子呵斥他

  D.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 ②做出樣子呵斥他

  4.①但令入來 ②昏耄傴僂 ( )

  A.①但是命令進來 ②年老糊涂而駝背

  B.①只是讓他進來 ②年老糊涂而駝背

  C.①只是讓他進來 ②頭昏年老而駝背

  D.①但是命令進來 ②頭昏年老而駝背

  5.好道術者受其誑惑,如斯嬰孩矣。( )

  A.喜歡道術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了。

  B.喜歡道術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C.喜歡道術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子。

  D.喜歡道術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道士面容顯得很年輕,自言三百余歲,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財物來求他那可長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請教。

  B.幾個朝士到道士住宅時,道士自己飲酒喝茶正酣,守門人報說道士之子求見,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勸說他才答應一見。

  C.一白發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門。道士后對坐客說,這是他的小兒,因不服丹藥才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當成神了。后來有人私下問道士的親朋,才知道那個駝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親。

  附參考答案、簡析及譯文

  1.D(詰:詢問。)

  2.D(顰蹙:皺眉頭。)

  3.A(肆:店鋪。作色:做出樣子。)

  4.B(但:只是。昏耄:年老糊涂。)

  5.C(受:受到。誑惑:欺騙迷惑。斯:此。)

  6.B("道士自己飲酒、喝茶正酣",誤;應該是道士和幾個朝士飲酒、喝茶。)

  【譯文】

  長安國都完整興盛的時候,有一個研習道術的人,聲稱得到了服食丹砂的妙訣,面容像二十歲左右,自己說已三百多歲了。京城里的人非常羨慕他,以至于運送財物求丹砂,橫陳經書請教,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當時有幾名朝官來到他的住宅,他們飲酒喝茶正暢快時,有個看門人報告說:"您兒子從村莊來,想要拜見您。"道士變了臉色呵斥了他。座中客人聽到此事,有人說:"您兒子遠遠趕來,見一見有什么不行呢?"道士皺眉頭不高興了好一會兒,才說:"只是讓他進來。"一會兒,看見一個老人,鬢發銀白,年老糊涂而駝背,他趕緊上前拜見道士。拜見完畢,道士呵斥他進了中門,慢慢地對座上客人說:"我的小兒子愚笨癡呆,不肯服食丹砂,因此到了這個地步。都不到百歲,就衰老得像這樣了,我早已把他趕到村莊里了。"座中客人更加把他當作神了。后來有人暗中追問道士的親朋,他們才說:"那個駝背的人就是道士的父親。"喜歡道術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小孩子一樣。

  感悟人生

  高一(7)班 江丹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讓我讀后深有感觸,人的一生不正是由"志與力"主宰的嗎?從古到今,不管是名人還是偉人,或是最平凡的普通人,每個人的成就,每件事的成敗,都在于對"志與力"的把握。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不錯,平坦的大道誰都可以通過,簡單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夠辦到;但是要想看到非常之觀,做出一番事業,就得下大功夫了。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走常人沒走過,不敢走的道路,這也是他能與眾不同的原因。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有"志"是做大事必不可少的條件。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往往是一個人的精神作用在他遇到困難時支撐他堅持下去。

  不僅是做每件事要有"志",更重要的是人生要有理想。母雞的理想是一把米糠;海燕的理想是飛越重洋;曇花的理想是短暫一現;海棠的理想是四季開放。理想是美好的。什么時候建立了理想,什么時候就開始了真正的人生。周恩來在二十三歲時就能說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的話,他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遠大的抱負,所以周恩來在后來能成為如此有為的人,深受著中國人民的愛戴。蘇聯革命家加里寧說:"懷抱著各種理想的幻想,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一個人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但理想不是空中飄浮的氣球,不是茶余飯后的闊論,也不是心血來潮的興致,而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人生好比是一次夜行軍,而理想就是前進的火把。只有偉大的目的,才能產生驚人的毅力。

  朋友,如果你有偉大的理想,再加上堅持不懈地努力,你的人生就會精彩。即使你盡了力而沒有達到目標,那你也將無悔于己,難道不是嗎?

  [評語]

  這是一篇根據所給的作文材料而定話題寫的作文。江丹同學寫出了自己對"志與力"的感悟,"志"歸結為"理想","力"歸結為"毅力"。她能聯系實際,談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語言也很流暢。

  附作文題: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此乃王安石游洞之感悟,若蕩開思路,不禁想到人生。傾聽彪炳史冊者的足音,觸摸名人偉人的人生歷程,回望自己走過的足跡,乃至品味普通人的平凡人生,深切感受到"志與力"在人生中的主宰地位。請以感悟"志(或力、或志與力)"為話題,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5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譯文: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開頭作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貫徹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大凡在深重憂患當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就能使胡和越這樣隔絕、疏遠的地方也能結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成為各不相關的人。雖然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果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心里悅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眾人;(百姓和皇帝的關系,就象水和船一樣),水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該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夠作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應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惡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沒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的獎賞;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沒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呢?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風格特征。

  2、掌握“長”“者”“誠”“蓋”“信”“安”等多義詞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

  能力目標: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學習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虛心接納別人的建議,虛懷若谷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言實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容及其意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串講法 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封建社會,諷諫帝王往往會招致禍患,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馬遷受宮刑,便是千古明證。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諫、敢諫而名垂青史。如果說,《戰國策》中記載的觸龍和鄒忌是委婉而諷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諫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致禍患,反被唐太宗視為一面鏡子,并以其策治國,出現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流傳千古的《諫太宗十思疏》,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二、解題

  1、課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與上疏、奏書、奏章相同,屬于議論文,是文體的一種。

  2、作者與作品:魏征(繁寫體為“徵”),字玄成,唐朝巨鹿曲陽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隋末,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投唐。初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時,擢為諫議大夫,常如入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封鄭國公,任太子太師,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

  魏征死后,太宗又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自其手,時稱良史。

  3、寫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你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年號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文,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及停頓處。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四、研習第一自然段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段,教師與其他學生正音。

  2、教師串講,強調重點字詞:

  3、學生自由翻譯,然后找學生翻譯,并檢查重點實、虛詞的掌握情況。

  4、分析回答問題:

  (1)本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

  明確:

  (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

  (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3)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答:開篇并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臣聞”的口氣開頭,不卑中亢,令人警醒;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依據板書嘗試背誦。

  五、研習第二段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段,教師與其他學生正音。

  2、教師串講,強調重點字詞:

  3、學生自由翻譯,然后找學生翻譯,并檢查掌握情況。

  4、分析回答問題:

  (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

  答:歷代統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

  (2)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了對哪兩種不同心態的分析論證?

  (3)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

  答: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總結歷史)

  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發出警告)

  借對古人的論述,將君與民的關系比作舟與水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警覺。

  (4)作者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在強調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

  答:魏征對“嚴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鍵,根本還在于統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然是可行的。

  5、積累成語:居安思危 垂拱而治 擇善而從 載舟覆舟

  六、課文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研讀一二段,在夯實文言知識點的同時,更要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太宗虛心納諫,創造歷史有名的“貞觀之治”。若大家也虛心納他人建議,虛懷若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定會樹立起光輝俊潔的人格。那么,魏征到底給唐太宗進諫了哪“十思”呢,我們下節課來揭開答案吧!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7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

  一. 基礎檢測(20分)

  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木(chǎng)之長者          浚(qùn)其泉源

  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惡

  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ǒng)之以嚴刑

  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

  b.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狩獵時網開一面以示有度

  c.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閱讀欣賞(5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5-9題(25分)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5.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6.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7.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剛開始做得好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心并不服氣。

  8.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9.翻譯下面的句子

  (1)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題(25分)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1.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雅有經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秀的冶金的高手。

  12.“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3.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這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了唐太宗一貫強調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14.翻譯下面文段中劃線的句子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1)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太宗深納之。(《大唐新語》)

  (1)德素以聞太宗。

  (2)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

  (三)寫作訓練(30分)

  15、以“居安思危”為話題,用整散相結合的句式,寫一段話,至少有兩處整句,150字即可。

  附答案:

  1、a.浚 jùn。

  2、d.百司,百官。

  3、a.a項中兩個“以”都是“因為”的意思;b項的“哉”,前一個表疑問語氣,后一個表肯定語氣;c項的“所”,前一個是代詞,代動詞“加”涉及的對象,后一個“所”與“為”共同表被動;d項的“則”前一個是“就”,后一個作“是”講。

  4、b.略。

  5、a.a項:聽說;懂得;聞名。 b項:實在,確實;果實,這里作動詞用;果實。c項:威嚇;舉起;舉起。 d項:水流;流動;水流。

  6、a.a項兩個“蓋”都表推斷語氣;b項兩個“而”,前一個表轉折,后一個表承接;c項的兩個“之”前一個代詞,后一個結構助詞;d項兩個“于”前一個“對于”,后一個“從”。

  7、d.“終茍免”: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

  8、c.不是作者的觀點。

  9、略。

  10、c 。

  11、c.

  12、a 

  13、a(三者是同一人)

  14、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謝罪。

  15、略。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8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4. 領悟“十思”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習的經典,了解一下此書。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9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憂:大憂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 

  ⑨茍免:茍且免罪。 

  ⑩宜:應當。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立調養。 

  ⑿簡能:選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答疑。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合。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0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

  4. 領悟“十思”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習的經典,了解一下此書。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1

  導標顯示屏幕  

  1. 學習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領會課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思想; 

  2. 學習借鑒本文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寫作手法; 

  3. 積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實詞和虛詞的多種含義和用法; 

  4. 背誦全文。 

  導學點撥窗口  

  【探海導航】  

  魏征這篇奏疏,雖然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這種內容充實、形式典的文風,成為后世奏議類文章的典范。學習時,要結合時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論述“居安思危”對當時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意文章駢散結合的文體特點,參照課文注解,理清層次結構、段落大意和論證手法,在此基礎上背誦全文。詞語方面,除了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辨析詞義:安、信、求、治、本、簡、克等)和文言虛詞(辨析用法:以、哉、所、則等)外,還要注意古今詞語用法的對比,可以從文中找出一些例子進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來說,文言詞語的用法有“字字落實”的傾向,詞意較實;而越到后來,就越虛化、抽象。這是一個規律,可以結合下面的跟蹤試題認真體會。本課的成語典故也較多,可參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處,以加深理解,更好地體會它們在文中的表現力。  

  【思路結構】  

  魏征以敢于直言進諫著稱,而本文又意在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為達此目的,作者反復申述論說。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深入淺出;繼以歷史經驗證之,說明德義的有無關乎人心向背和政權安危,振聾發聵;再以具體做法結之,指明實現理想政治的正確途徑,語重心長。全文思路嚴謹,論證有力,令人信服。結構如圖: 

  根本固則木長 

  現實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泉源浚則流遠 

  德義積則國安 

  歷史經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竭誠待下取之易 

  縱情傲物守之難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   思) 

  ……… 

  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疑難指津】  

  ·本文在論證上有何特點?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文中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借以闡發治國安民的思想,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比喻論證,即“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樹木長得高的必要條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長遠的前提,運用自然中的現象而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征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文中正反對比論證,加強了說服力。正反對比論證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對比,使被說明的道理突出來了。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而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本與長的關系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歷史的教訓來勸戒太宗時,也注意了正反對比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最能觸動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體的例子,已走過建國歷史的太宗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從而引以為戒的。 

  ··魏征“十思”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內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達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體又有所側重。它大體上是每兩句成對,兩句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密切,因而可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質欲望),不奢縱擾民;二是“謙沖自牧”,不驕傲自滿;三是“慎始敬終”,不好逸無度;四是“正身黜惡”,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兩條,也應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條件之內,因為選能擇善權在人君。但這兩條與“十思”性質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選能擇善。果能做到“十思”,“宏茲九德”,選能擇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從秉性氣質、品格能力區分)智、勇、仁、信四種人各盡其長,(從職役劃分)文、武兩類人各盡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語言揣摩】  

  1.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評析:本句緊承第一句繼續運用比喻論證手法從反面推理,連用四個“不”字,用后一個“不”否定前三個“不”,否定之否定,加強了對“積其德義”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斷,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斷。  “雖……(猶)……而況……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場上來,使人君不能有別的觀點選擇。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對人君的尊重,也促其樂于從諫,而且使諫諍不顯得突兀。 

  運用:(翻譯)源頭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厚卻指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2.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評析:這一句是對段首“豈取之易守之難乎?”這一問題的總結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 “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的不同結果后,在此鄭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嚴肅地告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說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須竭誠待下,才能使群眾懷念其仁德,并從內心產生恭順之心。將君與民的關系比作舟與水的關系,確實切中要害,無怪乎唐太宗讀后,說它“言窮切至”,使自己“披覽忘倦,每達宵分”,不但取消了當年耗費民脂的封禪“盛舉”,而且常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告誡太子,并以此作為臨終遺訓。本言簡意深,語重心長,能振聾發聵,令人警覺。 

  運用:(翻譯)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該深切警惕的。 

  【名題講析】( 1993年全國高考試題第二題16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8題。  

  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崇奏:“《詩》云:‘秉彼蟊賊①,付畀②炎火。’漢光武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賊,’此除蝗誼也。且蝗畏人易驅,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憚勤。請夜設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盡。古有討除不勝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為捕蝗使,分道殺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災者當以德,昔劉聰④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應命。崇移書誚之曰:“聰偽主,德不勝襖⑤,今襖不勝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謂修德可免,彼將無德致然乎?令坐視食苗,忍而不救,因以無年,刺史其謂何?”若水懼,乃縱捕,得蝗十四萬石。時議者喧嘩,帝疑,復以問崇,對曰:“庸儒泥文不知變。事固有違經而合道,反道而適權者。昔魏世山東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盡,牛馬至相啖毛。今飛蝗所在充滿,加復蕃息。且河南、河北家無宿藏,一不獲則流離,安危系之。且討蝗縱不能盡,不愈于養以遺患乎?”帝然之。蝗害訖息。    (《新唐書·姚崇傳)) 

  [注]①蟊賊:吃禾苗的害蟲。  ②付畀(bi):付與。③螟蜮:同①注。④劉聰:十六國時期漢國國君,無道。⑤襖(yao):同“妖”. 

  1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與“不愈于養以遺患乎”中的“以”字意義、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b.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c.趙亦設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d.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解析:本題是考查學生對于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辯析能力。“以”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虛詞,其用法應在本單元掌握。“以”字的用法主要有①作連詞,表多種連接關系;②作介詞,表憑借、時間、原因、對象等。本題abc三項中的“以”都是表順接的連詞,可譯為“來”,而題干和d的“以”都是表因果的連詞,可譯為“因而”,所以取d。 

  16.“謂修德可免,彼將無德致然乎?”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2分): 

  a.是說修德可以免除蝗蟲災害,恐怕是劉聰那里缺少德行導致這樣的吧? 

  b.是說修德可以免除蝗蟲災害,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導致這樣的吧? 

  c.是說修德可以避免蝗蟲入境,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導致這樣的吧?   

  d.是說修德可以避免蝗蟲入境,恐怕是劉聰那里缺少德行導致這樣的吧?    解析:本題考句意的理解,綜合了對實詞、虛詞、句式、文意的檢測。按文句意免除蝗災指國君之德,汴州不是國君,決定排除b項;同理,d句的“避免蝗蟲入境”也要排除;c項兼有bd二項之錯更得排除。“恐怕是”是據句意所作必要補充,看句意和詞義,再看a項,正確。 

  18.從姚崇三次講話的內容看,他關于滅蝗的實際見解是(2分): 

  a.既要做到合道,又要做到適權,就能戰勝蝗災妖異。 

  b.既要有德行,又要上下齊心合力,就能戰勝蝗災妖異。 

  c.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正確的方法,就能戰勝蝗災妖異。 

  d.既要有正確的方法,又要上下齊心合力,就能戰勝蝗災妖異。 

  解析:此題主要是檢查考生對整個文章內容的理解。d項的“正確的方法”“上下齊心合力”概括了崇三次講話的主要內容,又客觀又實際,必然會“戰勝蝗災妖異”。而b.c的強調“德行”及或缺少“上下齊心合力”或缺少“有正確的方法”,都不妥;a的“合道”、“適權”相去更遠,當然更不妥。這三項都不可取。答案為d 

  【風景剪輯】  

  剪輯1:        

  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引徵入臥內,訪以得失。徵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徽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其年,遷尚書左丞。或有言徵阿黨親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溫彥博察驗無狀,彥博奏曰:“徵為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亦有可責。”帝令彥博讓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跡。”他日,徵入奏:“臣聞君臣協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為忠臣。”帝曰:“忠、良有異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于是也。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帝深納其言,賜緞五百匹。(選自《舊唐書·魏徵傳》) 

  剪輯2: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切,能傾聽逆耳之言,采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并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圣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選自臧克家《納諫與止謗》) 

  能力演練題庫  

  【跟蹤試題】  

  一.   選擇題:  

  1. 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ang)之長者          浚(jun)其泉源 

  b.慮雍(yong)蔽               正身黜(chu)惡 

  c.克終者蓋(gai)寡          董(dong)之以嚴刑 

  d.垂拱(gong)而治           仁者播(bo)其惠 

  2. 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 

  b.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狩獵時網開一面以示有度 

  c.  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  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 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 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   填空題:  

  5. 根據課文內容默寫填空: 

  ①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懼讒邪,_______________; 

  ④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專用文體。 

  【提高試題】  

  三.   閱讀下面一段選文,完成7-10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9.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  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  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雅有經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  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  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這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了唐太宗一貫強調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創新試題】  

  四.   閱讀下面兩段短文,完成15-16題: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①。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太宗深納之。(《大唐新語》)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 (《大唐新語》) 

  15.翻譯劃線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簡要點評文中的主要人物: 

  太     宗: 

  魏    徵: 

  宇文士及: 

  【參考答案】 

  1.a     2.d   3.a    4.b    5.略    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 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  7.a       8.a     9.b   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   11.c    12. c     13.a   14.a(三者是同一人) 

  15.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謝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當面和您駁斥爭論,您常常左右為難不能如意。 

  16. 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從諫如流,但小節上亦愛聽奉承訪;魏徵直言進諫,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態,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2

  【跟蹤試題】  

  一. 選擇題:  

  1. 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ang)之長者 浚(jun)其泉源  

  b.慮雍(yong)蔽 正身黜(chu)惡  

  c.克終者蓋(gai)寡 董(dong)之以嚴刑  

  d.垂拱(gong)而治 仁者播(bo)其惠  

  2. 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  

  b.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狩獵時網開一面以示有度  

  c. 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 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 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 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 填空題:  

  5. 根據課文內容默寫填空:  

  ①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懼讒邪,_______________;  

  ④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專用文體。  

  【提高試題】  

  三. 閱讀下面一段選文,完成7-10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9.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 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 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雅有經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 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 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這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了唐太宗一貫強調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創新試題】  

  四. 閱讀下面兩段短文,完成15-16題: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①。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太宗深納之。(《大唐新語》)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 (《大唐新語》)  

  15.翻譯劃線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簡要點評文中的主要人物:  

  太 宗:  

  魏 徵:  

  宇文士及:  

  【參考答案】  

  1.a 2.d 3.a 4.b 5.略 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 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 7.a 8.a 9.b 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 11.c 12. c 13.a 14.a(三者是同一人)  

  15.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謝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當面和您駁斥爭論,您常常左右為難不能如意。  

  16. 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從諫如流,但小節上亦愛聽奉承訪;魏徵直言進諫,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態,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3

  教學目標

  ①援引和設喻的論證方法;②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理論結構。

  教學重難點

  難點:①援引內容的理解;②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③“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的把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要點

  1.疏通字詞。

  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論證結構。

  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學們一定特別熟悉,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什么呢?(納諫)。縱觀貞觀一朝,諍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無所忌諱,堪稱第一人。魏征跟隨太宗十余年,先后陳諫二百多條,言辭切峻,頗中弊端。更為難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論疏奏并非一事一時而發,而是高瞻遠矚,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遠見。這篇《諫太宗十思疏》作于貞觀十一年,當時,所謂的“貞觀之治”正處于顛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卻提出要居安思危,實在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二、明確目標

  1.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三、整體感知

  1.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用鉛筆畫下有疑問的字詞。

  2.本文三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中心論點是什么?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使學生掌握以下字詞

  (1)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2)德義:德政與信義。

  (3)明哲:明智的圣人。(4)不勝:不堪。

  (5)景命:大命。(6)殷憂:大憂。道著:道行顯著。

  (7)克:能夠。(8)胡:北方民族;越:南方民族。比喻相距遙遠。

  (9)董:督責。(10)茍免:茍且免罪。懷仁:懷念仁德。

  (11)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飛奔的馬車,比喻事情的危險。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己調養。

  (13)盤游:游樂盤桓,此指打獵。(14)敬終:終了時仍不忘恭敬。

  (15)謬賞:錯誤的賞賜。(16)不言而化:不多言語而百姓受其教化。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全文三個自然段,自然地分為三段。

  (1)分析第一段。

  ①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師生共同完成。

  ②教師小結

  第一段旗幟鮮明地揭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說明“積其德義”的重要性。

  補充講解史料:太宗稱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討論如何治國的大政方針。太宗說:“現在處在天下大亂之后,想要治理好國家實在不易。”魏征說:“不然。人民遭受了戰亂之后,治國正容易見效。這比如給饑人吃飯,給渴人喝水,是不費力的事。”封德彝說:“不對。三代之后,風氣壞了,所以秦朝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漢朝也不能恢復三代用道德、文教來治國。這不是不愿意恢復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復,但形勢不許可。”魏征聽丁,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德治、法治,在人倡導,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結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結果。如果說秦漢時風氣已壞,不能變好,那么現在的人早該變成魔鬼丁。”唐太宗贊成魏征的意見,注重德治,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邊地蠻夷都來歸服的局面。該事例說明魏征非常重視“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治國主張以及這個主張的正確性。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要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十分強調地提出這一問題,是很有眼光的。

  (2)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論述創業與守成的難易問題,提醒太宗要予以高度重視,創業與守成,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在這道上疏中尖銳地提出了“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殷憂必竭誠以待下”“竭誠則胡越為一體”,闡述了“善始者實繁”的原因,講的是創業。“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則闡述了“克終者蓋寡”的原因,講的是守成。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創業難守業更難”,因為在勝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終于丟掉江山者大有人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反復玩味這段文字,一個封建時代的敢于犯顏直諫的忠臣義士的形象,呼之欲出。

  (3)分析前三段

  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統闡釋“積其德義”的具體內容。(展開分析下一課時)

  總結、擴展

  補充影音材料,對比唐太宗和周厲王對待諫謗的不同態度。

  附:板書設計

  諫大宗十思疏

  魏征

  一、提出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二、創業與守成

  三、十思積其德義

  作業布置

  1.熟讀課文;

  2.總結文章的論證結構。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 篇14

  關于《諫太宗十思疏》一文的兩個問題

  趙永康

  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一課,作者魏徵想要通過自己的上書,勸諫唐太宗李世民即便是太平盛世之年,也不可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應該持之以恒地施行仁政,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可謂言辭懇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稱得上是一篇千古勸諫之佳作。太宗也將之奉為自己的座右銘,置于枕邊,每每有輕浮的雜念使時,便以此鞭策自己。但是在教授課文時發現兩個問題,值得探討。一是課文注釋不當,另一個文章自身的問題。

  問題一:教材注釋不當。作者魏徵在第三自然段針對太宗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十思”,其中第五思是“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這里的“三驅”到底做何解?教材的注釋是“《易經》:‘王以三驅’。指狩獵有度,不過分捕殺。三驅,網開三面,留一面。”我認為這種解釋不妥。先來看看魏徵提出的第六思:“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意思是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自始自終要謹慎”,可見“慎始而敬終”這種態度是針對“憂懈怠”這種行為提出的。看得出這句話的前半句提出了問題,后半句則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我們很容易看出魏徵提出的“十思”的寫法都應該是前半句提出了問題,后半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我們再看第五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其中“樂盤游”是指“以盤游為樂。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 也就是說太宗喜歡打獵。依照推理,接下來作者就會勸戒太宗應該少打幾次獵,否則就會勞民傷財,滋擾人民的正常生活,即“則思三驅以為度”,但是按照教材對“三驅”的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應是“就應該網開三面,留一面作為限度”,也就是說“應該狩獵為度,不過分捕殺”,如此解釋看來魏徵是在勸戒太宗不要濫捕濫殺,這似乎違背了他為君擔憂為民著想的初衷。那么 “三驅”到底應該怎么翻譯? “驅”在古漢語中的解釋為“趕馬”,在這里應理解為“驅馬打獵”,“三”是一個概數,表示少,所以我認為“三驅”應該解釋為“少打幾次獵”。因此,“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這句話應該譯為“(您)喜歡打獵,應該考慮每年少打幾次獵,(否則就會勞民傷財,滋擾人民的正常生活)”。

  問題二:文章自身的不足。眾所周知,我們寫文章時都講究對稱,假如在寫文章時出現了ab兩個問題并要對這兩個問題回答,那么我們習慣先回答問題a再回答問題b,這才合乎情理。這點要求不是我們現代人的發明創造,古人對此要求更嚴格。但是在這篇文章中魏徵就太大意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作者通過“根”與“泉”的自然流變規律上升到如何治理國家的高度,這是正面論證。接下來作者用同樣的例子進行反面論證,作者這樣寫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按常理作者應該先提“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再舉“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這樣才與上面舉出的正面例子順序保持一致。雖然今人不能苛求古人如何,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瑕疵,那么在這里提出來,至少可以提醒我們在寫作、說話時不要出現這樣的邏輯問題。

高一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精選17篇)

    【背景材料】一、作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少孤貧,有大志,留意縱橫之術。隋大業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初為太子洗馬。...

  • 《諫太宗十思疏》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通用12篇)

    一.學習要點1.作者、寫作背景①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著名政治家。隋末為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義軍。李密失敗,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一.基礎檢測(20分)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ǎng)之長者 浚(qùn)其泉源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惡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ǒng)之以嚴刑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2....

  •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朝云行雨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練習(精選16篇)

    【跟蹤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木(chang)之長者浚(jun)其泉源b.慮雍(yong)蔽正身黜(chu)惡c.克終者蓋(gai)寡董(dong)之以嚴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念高危,...

  • 《諫太宗十思疏》高一語文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4、背誦全文。教學重點1、誦讀t領悟t背誦全文。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 《諫太宗十思疏》基礎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精選15篇)

    基礎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默寫填空:(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高一下冊語文教案范文《諫太宗十思疏》(精選12篇)

    1.解題: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

  •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①援引和設喻的論證方法;②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理論結構。教學重難點難點:①援引內容的理解;②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③“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的把握。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要點1.疏通字詞。...

  • 《諫太宗十思疏》學案(精選17篇)

    學習要點1. 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重點講解題解 “疏”通稱“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14篇)

    【背景材料】一、作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少孤貧,有大志,留意縱橫之術。隋大業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初為太子洗馬。...

  • 高中一年級語文《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設計示例(二)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重點難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重點)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高一語文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的1、學習作者反復開導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2、領悟“十思”的積極意義;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4、背誦全文。教學重點1、誦讀t領悟t背誦全文。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 高三文言文復習之《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一有效教學設想:總原則:力求明標明確,思路清晰,提問精粹,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兩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本堂課系高三復習課,為讓學生在寶貴的時間里學有所得,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優化,迎考古文復習課設計遵循以下思想:...

  • 《諫太宗十思疏》優秀教案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對比論證的方法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用法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4、領會突出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語言形象,說理有力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在封建社會,諷諫...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黄色一片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软件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国产亚州av| 国产乱xxxx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无码 | 久久久青青草原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不卡 | 欧美xxxx精品 |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 九九热影院 |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国产AV第一次处破 | 黄色一级片性生活 | 欧美日韩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AV少妇熟女猛男 | 欧美日韩一二三 | 青青草成人网 | 美女的烦恼视频播放网站 |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 特级片日本 |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七区 | 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 |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 国产色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看片 | 男女啪啦啦超猛烈动态图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操bb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在线成人免费 | 日本免费看片 | 男人扒开女人腿桶到爽免费av |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 秘书在办公室被躁到高潮 | 毛片真人毛毛片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