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如采金》教學設想(通用2篇)
《求知如采金》教學設想 篇1
《求知如采金》教學設想
整體思路:1、格言導入,引入求知
2、整體感知,領會觀點
3、合作探究,品味文章
4、課文小結,語言練習
5、名言總結,布置作業
導入
問:同學們有收集名言警句的習慣嗎?學過《時間篇》,你搜集到多少?
投影:時間格言1、你熱愛生命嗎?那么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2、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4、書山有路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5、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8、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問:4~8是有關求知的名言,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確:知識是寶,求知貴在有恒,貴在得法。
過渡:因此英國的政論家、藝術批評家約翰-羅斯金就將求知比成是采金。
整體感知
聽短文錄音或同學漫讀的方式整體感知課文:
投影提示聽讀任務:1、運用圈點勾畫法,將你欣賞的好詞好句劃出。
2、思考:a求知與采金的相似點是什么?
b 文章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合作探究
過渡:老師再閱讀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在閱讀中也可以將自己的問題提出,我們在課堂里共同解決。合作是愉快的,下面就請同學投入到合作的學習中吧。
1、 合作探討求知與采金的特點及相似點(結合文句)
問題:黃金分布的特點是什么?
要采到金子需要些什么?
a、 采金的特點——歷盡艱辛(板書)
如:“大自然偏偏我行我素……使誰都無法知道。”
“而只有歷盡艱辛開采不息的時候,興許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樣一點。”
問題:你認為求知需要些什么?文章有提到這些條件嗎?
作者寫的是采金,沒有明說求知,這是否妥帖,為什么?
你明白比喻論證的好處嗎?
b、 求知的特點——堅持不c、 懈(板書)
如:“你夢寐以求的黃金就是作者在書中所表達的那種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淵博的學識。”
“如果以為沒有這些工具,沒有這些熱情,就可以叩開出類拔萃的作者的那扇智慧大門的話,那就純粹只是癡心妄想罷了。”
“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開采和經久不息的冶煉,才有可能獲得一顆光彩奪目的金珠。”
板書 比喻 相似點
采金——歷盡艱辛
求知——堅持不懈
投影小結:采金—黃金—尖鎬利鏟—礦石—熔爐—冶煉—歷經艱辛、開采不息
求知—思想學識—嚴謹勤奮鉆研—詞語—大腦—思索—堅持不懈地努力
2、 論證思路及論證方法
a、根據投影,引出比喻的論證方法
b、 在上面的討論的基礎上投影文章論證思路:
提出問題:論述的中心
分析問題:論述采金的特點
論述求知的特點
解決問題:艱苦卓絕、經久不息
3、 再讀課文,4、 交流對文章語言的體會
a、 分小組進行交流,b、
c、 班級交流,d、 師生進入對話環節。
投影顯示例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
a、“但大自然偏偏我行我素,她總是把這種珍貴的金屬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細縫狹隙之中,使誰都無法知道。”
說明:“我行我素”表明大自然不為某些“看法”所動,“小心翼翼”表明大自然對此十分謹慎、認真;屬擬人寫法。“細縫狹隙”表明尋找開采的艱難。
b、第三段排比句“應當捫心自問:我該不該像一個澳大利亞礦工那樣工 呢?我的尖鎬利鏟都隨身帶好了嗎?我的準備工作都無懈可擊了嗎?我的衣袖是不是挽得高高的?我的勁兒是不是鼓得足足的?我的膽兒是不是練得壯壯的?”
說明:寫求知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澳大利亞礦工采金的精神,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文章表達的語勢,使說理更具說服力。
c、“而只有歷盡艱辛開采不息的時候,興許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樣一點。”
說明:“歷盡艱辛開采不息”,“芝麻大的那樣一點”,寫出采金的不易,要歷盡艱辛、開采不息,有時即使付出很多,所采到的也很少。
d、“如果以為沒有這些工具,沒有這些熱情,就可以叩開出類拔萃的作者的那扇智慧大門的話,那就純粹只是癡心妄想罷了。”
說明:寫出求知需要有嚴峻、勤奮鉆研的態度和精神,需要善于思索的大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讀懂書中所表達的那種深刻的思想,感受作者那淵博的學識。否則就是白日做夢,空想一回,不能采到金子,理會文章表達的深刻思想。
e、“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開采和經久不息的冶煉,才有可能獲得一顆光彩奪目的金珠。”
說明:這是針對采金而言的,那么對求知呢?求知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采到金子,才能增長自己的才干學識,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有獨立思想的人。
語言思維訓練
過渡:作者的語言是生動準確的,那么大家能否用一句準確的話概括文章的觀點嗎?
5、 歸納
用準確的一句話概括怎樣才能求得知識。
如:求知如采金,需要聰明的才智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6、 仿句
仿照剛才歸納的句子的形式,寫個句子
求知如 , 。如:求知如釣魚,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良好的方法:求知如探險,需要有勇敢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
7、 思辯(進入文本,8、 與作者對話)
過渡:既然這樣,那么當你有機會與作者對話時,你想和他說些什么呢?你想告訴他有關你求知的經歷、求知的感想,還是想支持他的觀點或對他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呢?
教師評點:a注意把握記敘、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b、注意引導學生發散的思維訓練,引導他們辨證地來看問題。
名言總結、布置作業
過渡:知識是寶,求知貴在有恒,貴在得法。請大家記住這幾句名言,課后再去搜集一些名言或是與“求知”相關的文章。
1、書山有路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5、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
《求知如采金》教學設想 篇2
獲得知識就如同獲得金子這種珍貴物質一樣,也是需要聰明才智的。
有這樣一種看法,無論是你還是我,都是無從解釋的:即大地為什么不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把所有蘊藏在地底下的黃金都統統集中到一個山頭上去呢?這樣一來,王公貴族也好,平民布衣也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知道黃金的所在,并能無所顧忌地去進行開采了嗎?或者憑借一種熱望,或者依仗一次良機,或者花費無數時光,誰都可以吹盡狂沙拾到金,還可以用所得的黃金隨心所欲地濫造金幣。但大自然偏偏要我行我素,她總是把這種珍貴的金屬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的細縫狹隙之中,使誰都無法知道。你可以憑一時的熱情猛挖一陣,但將兩手空空。而只有當你歷盡艱辛開采不息的時候,興許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樣一點。
這與獲取知識的情形又是何其相似乃爾。當你捧著一本好書的時候,你應當捫心自問:“我該不該像一個澳大利亞礦工那樣工作呢?我的尖鎬利鏟都隨身帶好了嗎?我的準備工作都無懈可擊了嗎?我的衣袖是不是挽得高高的?我的勁兒是不是鼓得足足的?我的膽兒是不是練得壯壯的?”請你永遠保持這種英勇無畏的礦工精神吧。盡管這意味著艱難困苦,但功夫豈負苦心人?你夢寐以求的黃金就是作者在書中所表達的那種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淵博的學識。他書中的詞語就是含金的礦石,你只有將它們打碎并加以熔煉,才有可能化石為金。你的尖鎬利鏟則代表著嚴謹、勤奮和鉆研,而你的熔爐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腦。( )以為沒有這些工具,沒有這種熱情,就可以叩開出類拔萃的作者那扇智慧大門的話,那( )純粹只是一種癡心妄想罷了。而只有當你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開采和經久不息的冶煉時,你才有可能獲得一顆光彩奪目的金珠。
(『英』約翰·羅斯金)
1.本文通篇運用_______說理,生動而又令人信服地闡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一個主旨。
2.開篇直接切入了正題,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多么驚人的相似之處,三個段落上下承接,脈絡清晰。
3.第二段提出的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良好而又普遍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自然總是把“這種珍貴的金屬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的細縫狹隙之中”,“只有當你歷盡艱辛開采不息的時候,興許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樣一點”,更顯得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作者分別就學習的熱情、勁頭,知識的汲取、提煉、求知的功夫、毅力等方面給人以啟示,繼而從反面舉例,闡述在求知的道路上任何________心理和__________的企圖都是行不通的。
6.“我的尖鎬利鏟都隨身帶好了嗎?”句中的“尖鎬利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括號里可填入的恰當的關聯詞語是( )
a.既然……就…… b.如果……就…… c.只要……就…… d.盡管……都……
8. “何其相似乃爾”中的“乃爾”的意義和用法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列舉一組含“金”的成語(不少于四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寫出二條有關“求知”的格言(或警句、俗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比喻 求知如采金,是需要聰明才智的 2.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黃金埋藏的特點,為下文設喻作鋪墊 獲取知識的情形和開采黃金 3. 大地為什么不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把所有蘊藏在地底下的黃金都統統集中到一個山頭上去呢? 4.開采黃金的艱辛 5.僥幸 走捷徑 6. 嚴謹、勤奮和鉆研 7.b 8.竟是如此,文言虛詞 9.略 10.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