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為王》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
高郵市第一中學 胡溢芙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文的思想性批判性。
2、理清思路,體會“虛擬幻想式”的寫法,把握本文大開大合的結構。
3、進一步掌握雜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介紹作者:
同學們,提到雜文,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魯迅,我們知道,他的雜文,是“匕首”,是“投槍”,刺向黑暗的社會現實。今天,我們介紹另一位作家,有人稱他的雜文是“有力的響箭,常常射中敵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雜文作家——聶紺弩。聶紺弩,現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筆名,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創作了大量的點斗雜文。
二、析題:
問:你們認為標題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應該是什么?
明確:“若”。可以看出,本文在構思上是采用了一種“虛擬幻想式”的方法。
三、整體感悟,問:作者采用這種“虛擬幻想式”的方法,假想自已是王,你感覺是為了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呢?(這一步可讓學生自由發言,一般都能大致把握本文思想,但教師可不做定論。)
四、分析文思:
1、問:我們已經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構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脈絡嗎?在分析的過程中請注意語言上的標志。
明確:第一層(1),由一部電影為引,假設“我若為王”。
第二層(2-5)設想“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形。
第三層(6-10)在上文假想基礎上的感悟。
語言上的標志為:1節“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
2-5節首“我若為王”
6節的“我將恍然大悟”
2、閱讀第1節,問:作者對“王”和“為王”持什么態度?
明確:鄙視,厭憎。從中我們看出,作者對皇權是否定的。
3、思考:請同學們進一步閱讀2-5節,看一看,作者主要寫了“我若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明確:作者虛擬自已若為王,則妻就是“王后”,兒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兒就是“公主”,親眷都是“皇親國戚”,而我則是“萬歲”。
共性①:不管“我”多么無能,不管“我”的妻子兒女親眷多么無恥、無能、丑陋,都將是“萬歲”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親國戚”,而且都將被捧著,被頌揚著。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對“我”、對“我”的妻子兒女及親眷們低頭,鞠躬,匍匐,他們諂媚,乞求,他們不敢發出真正的聲音,他們的全部的語言就是對我及我的家人們的稱頌。
4、把握本文的主題。
、 朗讀6-7。分析其中蘊含的思想。
問1:“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在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表達了作者對王者的蔑視嘲諷和對奴才的憎恨與鄙視。
問2:文中“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他們一樣?
明確:“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就是媽顏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雖是民國國民,但我憎恨與人為奴,我有著自己鮮明的思想和個性。
、谡b讀8,問:“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卻也真的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這句話前后有矛盾嗎?
明確:不矛盾。我若為王,將鏟除一切奴種,那樣“我將沒有一個臣民”,當然也就“將終不能為王”。但我捍衛了人的尊嚴與獨立思想,維持了自己鮮明的個性,我將是一個更加鮮明而獨立的完人。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說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人類的尊嚴和獨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劭偨Y本文的主題:作者通過對“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的虛擬設想,批判了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尤對皇權的基礎——奴才,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呼喚要鏟除一切奴種。表達了對人類尊嚴和獨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5、總結本文結構特點:
思考: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文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的關系。
教師明確并總結本文的結構特點:文章先描寫“我若為王”的假定情形,然后引申議論,采用了一種大開大合的結構形式。作者先假定“我若為王”之后如何,這是開,作者在四個段落中用鋪排的方式,層層推進,把勢蓄得很足。然而,“我若為王”以后,“感到單調、寂寞和孤獨”!拔摇苯K于醒悟到:“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而我自己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而已。這一段是過渡。作者接著對皇權意識和奴才意識表示了強烈的憎惡和憤慨:“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恥辱,最大的悲哀!边@里是合。上文假設“我若為王”的情景都是虛寫,為下文作鋪墊,到這里才落到實處。
文章寫到這里,作者以宕開一筆。因為對“奴才的首領地位的反省和痛恨,”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氨硎玖绥P除王權、奴才的強烈愿望。這又是一合,是全文的收束。
五、由本文的構思進一步理解雜文的藝術:
關于雜文,瞿秋白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揭示了雜文的文藝性、社會現實性、和論說性。但,這個概念無法窮盡所有雜文的特點。除此之外,還有以記敘為主的雜文,以抒情為主的雜文,還有三者熔于一爐的雜文。但不論哪一種雜文,雜文的最基本的表達形式是形象化的說理。因此,形象化說理是雜文創作的最主要的藝術規律,也是衡量雜文藝術的最主要的標尺。這篇雜文,正體現了雜文說理藝術性的特點。這篇雜文要批判王權觀念和奴才意識,并不從正面落筆,而是從反面切入。作者充分發揮想像的作用,設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使讀者充分認識到了王權和奴才意識的荒謬和可笑,比之正面著手,更具一種揭露的威力。
五、布置作業 :
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短文,評析本文語言的特點。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 了解文章大開大合的結構、假設的論證方法和幻想虛擬的寫法,理清全文思路。
2、 理解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培養民主意識、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
幻想虛擬和假設論證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課文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揣摩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
一、 導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边@句話的意思是指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同學們,你想做君王嗎?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歡有一大群對你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奴才圍著你大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嗎?
今天我們來看現代作家聶紺弩的雜文《我若為王》,看看作者在大膽的假設下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著什么樣的思想認識。
二、 作者及文體簡介(投影)
聶紺弩,現代作家,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
雜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的論文,具有短小、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一般都是以幽默諷刺的文筆揭示深刻的道理,寓莊于諧。本文就是一篇很優秀的雜文。
三、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四、 具體研讀
1、問題:聶先生喜歡做王嗎?
【明確】從文章最后兩段可知,作者是怎樣的觀點態度。
。1) 表達對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鏟除皇權和奴才的愿望
。4)呼喚民主制度 (板書: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2、問題: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明確】通過假設自己為王之后出現的種種情景,進而否定奴才,否定為王。
。ò鍟杭僭O 幻想為王)
3、問題:本來假設自己為王了,為何又不想做了?
【明確】因為有奴才的存在,憎惡奴才的嘴臉。
4、討論1作者為什么“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臉到底有多可惡,根據文中的具體描寫概括奴才相的特點。
由師生討論分析后得出(投影)
捧王后
趨炎附勢 捧太子、王子
阿諛奉承 捧公主、皇親國戚
俯首帖耳 我的每句話都成為“圣旨”
惟命是從 盡力實現王的愿望
不指摘王的過失、罪行
奴才: 王:單調、寂寞、孤獨
卑躬屈膝 低頭、鞠躬、匍匐 恍然大悟:也不過是
一個奴才的首領
巧言令色 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
欺軟怕硬 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
心懷叵測 也會把王趕下王位
因此王感到單獨、寂寞、孤獨,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討論2王權和奴才的關系。
【明確】首先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掌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則接受統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總想做王,做君王的總想壓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賴以生存的溫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鏟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權,最終實現人人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5、 問題:作者當時是民國國民,在民國時期難道還真有人想做王嗎?作者怎么會提出這個話題的?
【明確】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為王”提出話題的。(板書:引題 “我若為王”)
問題:這個片名意味著什么問題,為何會引起作者這么多的思考?
【明確】“我若為王”說明“我”仍處于奴才的地位。
“我若為王”說明奴才總是艷羨王權,并以“為王”為最高理想。
到了民國,身為民國國民,卻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說明封建主義基礎還很牢固,民國還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國民的封建意識還很濃厚,沒有樹立起民主思想。
“我若為王”這個片名正是還有奴才的明證,也就成為“世界還大有待于改進”的理由。
“我若為王”這個電影名字,不但觸發了作者寫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頭實際指向封建專制主義,消滅奴才,消滅王權。
五、 探討本文的論證方法、寫作手法
由板書可知,文章引出話題后,進行假設,進而否定,最后得出結論,這是運用了假設論證的方法和虛實結合的手法。
六、 布置作業
根據本文假設論證的方法,針對某個主題寫一篇雜文。
板書: 我若為王
引題 “我若為王”
假 ↓ ↓
設 假設 幻想成王
論 ↓ ↓
證 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 了解文章大開大合的結構、假設的論證方法和幻想虛擬的寫法,理清全文思路。
2、 理解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培養民主意識、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
幻想虛擬和假設論證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課文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揣摩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
一、 導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同學們,你想做君王嗎?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歡有一大群對你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奴才圍著你大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嗎?
今天我們來看現代作家聶紺弩的雜文《我若為王》,看看作者在大膽的假設下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著什么樣的思想認識。
二、 作者及文體簡介(投影)
聶紺弩,現代作家,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
雜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的論文,具有短小、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一般都是以幽默諷刺的文筆揭示深刻的道理,寓莊于諧。本文就是一篇很優秀的雜文。
三、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四、 具體研讀
1、問題:聶先生喜歡做王嗎?
【明確】從文章最后兩段可知,作者是怎樣的觀點態度。
。1) 表達對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鏟除皇權和奴才的愿望
(4)呼喚民主制度 (板書: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2、問題: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明確】通過假設自己為王之后出現的種種情景,進而否定奴才,否定為王。
。ò鍟杭僭O 幻想為王)
3、問題:本來假設自己為王了,為何又不想做了?
【明確】因為有奴才的存在,憎惡奴才的嘴臉。
4、討論1作者為什么“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臉到底有多可惡,根據文中的具體描寫概括奴才相的特點。
由師生討論分析后得出(投影)
捧王后
趨炎附勢 捧太子、王子
阿諛奉承 捧公主、皇親國戚
俯首帖耳 我的每句話都成為“圣旨”
惟命是從 盡力實現王的愿望
不指摘王的過失、罪行
奴才: 王:單調、寂寞、孤獨
卑躬屈膝 低頭、鞠躬、匍匐 恍然大悟:也不過是
一個奴才的首領
巧言令色 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
欺軟怕硬 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
心懷叵測 也會把王趕下王位
因此王感到單獨、寂寞、孤獨,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討論2王權和奴才的關系。
【明確】首先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掌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則接受統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總想做王,做君王的總想壓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賴以生存的溫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鏟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權,最終實現人人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5、 問題:作者當時是民國國民,在民國時期難道還真有人想做王嗎?作者怎么會提出這個話題的?
【明確】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為王”提出話題的。(板書:引題 “我若為王”)
問題:這個片名意味著什么問題,為何會引起作者這么多的思考?
【明確】“我若為王”說明“我”仍處于奴才的地位。
“我若為王”說明奴才總是艷羨王權,并以“為王”為最高理想。
到了民國,身為民國國民,卻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說明封建主義基礎還很牢固,民國還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國民的封建意識還很濃厚,沒有樹立起民主思想。
“我若為王”這個片名正是還有奴才的明證,也就成為“世界還大有待于改進”的理由。
“我若為王”這個電影名字,不但觸發了作者寫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頭實際指向封建專制主義,消滅奴才,消滅王權。
五、 探討本文的論證方法、寫作手法
由板書可知,文章引出話題后,進行假設,進而否定,最后得出結論,這是運用了假設論證的方法和虛實結合的手法。
六、 布置作業
根據本文假設論證的方法,針對某個主題寫一篇雜文。
板書: 我若為王
引題 “我若為王”
假 ↓ ↓
設 假設 幻想成王
論 ↓ ↓
證 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全文內容,認識本文思想的深刻性。
2、體會本文雋永幽默、機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語言。
重點難點
1、大開大合(亦稱“欲擒故縱”)的結構與思路。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揣摩體會“幻想虛擬式”的寫法。
學法導引
1、從本文“大開大合”的結構入手,理清全文思路,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
2、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揣摩本文的語言特點。
聶紺弩雜文語言雋永幽默、機敏便捷、辛辣深刻。這種藝術效果的產生當然不只是作者對遣詞造句的考究,關鍵還在于其語言是飽含著思想與激情的有生命力的活語言。所以,注重語言的形式、思想和感情是優秀文章的前提,是我們寫作文章的借鑒。
教學過程
一、 作者是怎樣構思全文的?
明確:文章構思新穎,由一部電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設“我若為王”以后的種種情景,指出“我”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任何過錯,聽不到任何反對的聲音。然而接著“我”卻突然悟到:“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所以“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而已。這里作者隱藏著這樣一個觀點——皇權和奴才是一對雙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礎。因而,作者以滿腔悲憤的心情寫到:“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這里,作品由對皇權意識的形象化批判轉入對奴才思想的抨擊,文章正是從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顯得更尖銳、深刻、不同凡響。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沒有了奴才,“我”終于不能為奴才們的首領,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真的人們”了。對這種景物,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字里行間,充沛著一種不可辯駁的力量。
卡片:聶紺弩(1903-1986),現代作家。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曾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為筆名,創作大量的戰斗雜文。
二、 文章先描寫“我若為王”的假定事實,后引申議論,這里作者用了一種怎樣的行文戰略?
明確:課文先揭示了“我若為王”后的 “假定事實”——我的妻子,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娼妓,那時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兒子,縱然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兒,我的親眷,無論他們怎樣丑陋,怎樣頑劣,怎樣……三者的的結果都一樣——“會被人們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蔽夷亍挥谜f,沒有任何過失,沒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聽不到真正的聲音……這種種情景,正是為下文正面展開議論和提出批判作鋪墊。這里作者設想“我若為王”后出現的情景,從妻子到兒子到女兒,再到自身,把“勢”蓄得很足。但這僅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卻是——先把“我”推向虛幻的頂峰,然后一把拉下來,示其本相,加以批評,所謂“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边@就叫“欲擒故縱法”。
卡片:聶紺弩作品:《歷史的奧秘》、《蛇與塔》、《早醒記》、《血書》、《二鴉雜文》、《寸磔紙老虎》、《海外奇談》。
三、 文中涉及的“王權”與“奴才”有何關系?
明確:“王權”與“奴才”的關系,說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關系!爸魅恕本褪恰爸魅恕保肮贰本褪恰肮贰保@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面,所以說“王權”與“奴才”是相對對立的。掌握王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統治、管理的一方。王權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币蟆熬、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遠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巴鯔唷笔墙⒃凇芭拧钡牡鼗系,而“奴才”正是王權思想賴以生長存在的溫床,因而說二者互為條件,互相依存。
卡片:奴才:指甘心供人驅使,幫助作惡的人。
四、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的含義:
“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明確:在上文中,作者對于王權和奴才這一對“孿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惡和憤慨!吧钤谂艂冎虚g,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弊髡咴谶@里又翻出一層意思,認為奴才比王權更可怕,它是王權思想賴以生存的溫床,因而要“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斬釘截鐵地表示鏟除一切奴種的強烈愿望,體現了作者語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課外作業 :
閱讀《讀本》中的雜文兩篇,并寫一篇讀后感。
鞏固練習
1、注音或寫字。
呵( )斥 諂( )媚 頑劣( ) 畏xǐ( ) 悲qī( ) 親juàn( )
2、請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在下列括號中填上相應的詞語。
沒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從王位上趕下來。但是趕下來,就是我不為王了。.......我將看不見一個人的臉,所看見的只是他們的頭頂或帽盔;或者所能夠看見的臉都是諂媚的,( )的,快樂的時候不敢笑,不快樂的時候不敢不笑的臉。我將聽不見人們的真正的聲音,所能聽見的都是低微的,( )的,畏葸和( )的,......
3、本文以“我若為王”這種幻想虛擬的寫法,大開大合,暢快淋漓。文中“大開”的部分是哪幾段?起什么作用?“大合”的部分是哪幾段?揭示了幾方面的深刻含義?
答:
4、本文在文體上屬于雜文。雜文具有哪些特點?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最為犀利、幽默?
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兒女和親眷呢?因為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我是民國國民,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使我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連同敬畏的尊長和師友們,請科學們不要見笑,我以為世界之所以還大有待于改進者,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 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
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 ,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叭f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
5、下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答:
6、文中所說的“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一樣?請作簡要說明。
答:
7、“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 ,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這句話前后矛盾嗎?請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答:
8、“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一句中“真的人們”指的是什么樣的人?
答:
拓展創新
別 人
金蠶子
他是個很普通的人,他的家庭也是個很普通的家庭?伤麉s是很多人的偶像,他的家庭也是很多家庭的榜樣。
人們都羨慕他。
人們一聚在一起就說他命好,一出生就有個有錢的爸爸,細心的媽媽,祥和的家庭。人們感嘆他幸運,生的好看,聲音也好聽。人們還說他穿什么都好看,甚至說他哭也哭的像回事。
人們總抱怨不如他。
人們一聊家常就聊到他。說他找了個好工作,娶了個好老婆,生個女兒比自己的漂亮,生個兒子也比自己的聰明。人們說這些時眼睛直發光,然后就搖頭嘆道:“我怎么就樣樣不如他?”
人們甚至開始嫉妒他。
每當夜深人靜時,人們心里就默想:怎么好事全發生在他身上?要是我是他就好了。于是次日便問他:為什么好事全被你撞上了。而當他說:好事?我也有苦悶,也有傷心事,有時一點點成功也是努力換來的。人們就不肖一顧,以為他在說俏皮話,以為他不肯吐露快樂的秘訣。
于是,人們開始恨他、攻擊他。
人們嗑著瓜子,說他老婆跟人偷情,說他兒子偷嘗禁果,甚至說他得了不治之癥。人們不顧他的感受,一直說到唾沫紛飛。不過,大多是假的。
其實,人們的嫉妒是可以理解的,人們看不到他的哀怒,只看到他的喜樂,看不到他的勤奮與努力,只看到他的幸福。人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么沒他那么努力。于是,人們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諒的。
于是更多的人開始羨慕他、嫉妒他、恨他、攻擊他。
他的名字叫——別人。
03.04.27
9、文中的“別人”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哪類人?
答:
10、嫉妒明明是有害的,可文中為什么說“人們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諒的”?
答:
11、“于是更多的人開始羨慕他、嫉妒他、恨他、攻擊他”中的“羨慕”與后面的幾種態度不矛盾么?請說明理由。
答:
12、出現嫉妒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
13、試想,如果我們的國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別人”,社會將會怎樣發展?
答:
14、說說你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答:
課外研究:
以四人小組或自主組合為單位,從15—17中任選一題,合作完成。
15、考察中國的皇帝史,分析封建皇權制對中國的危害。
16、閱讀聶紺弩的其他作品,體會其特點。
17、寫一篇“我若 ”的文章,在班內交流。
。蹍⒖即鸢福
1、hé… chǎn liè 葸 戚 眷
2、指摘 乞求 柔婉 嬌癡
3、第2-5 段,作者用鋪排的手法,層層推進,把勢蓄得很足,但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6-8段,一層意思表示了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深深的憎惡和憤慨:“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 這一層是文章的核心。 另一層充分展示作者鏟除封建專制制度的強烈愿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4 、雜文是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它是說理的,又具有文學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諷刺的文筆,針砭時弊,鞭撻黑暗,求索真理,感悟人生。好的雜文被譽為“匕首”或“投槍”。(第二問只要學生能扣住內容,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5、作者在這里筆鋒一合,巧妙批判了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表達了作者對王者的蔑視嘲諷和對奴才的憎恨與無情。
6、不一樣。“我”雖是民國國民,但我有著獨立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憎恨與人為奴。而“民國的國民”思想和生活習慣充斥著奴顏與婢膝相,正是這個世界還大有待改進的方面。
7、不矛盾。我若為王,我將鏟除一切奴種,“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所以我“將終不能為王”。但我捍衛了人類的尊嚴與獨立的思想,我將是一個更加鮮明和獨立的完人。這句話實際上體現了作者對人類的尊嚴與獨立思想的崇尚與追求。
8 、從全文看,“真的人們”應是那種有著獨立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體現著人類的尊嚴的人,是與那些奴顏婢膝者形成鮮明對照的人。
9、指那些通過個人努力取得一些成績的普通人。
10、這是作者的憤慨之詞。有的人只看到別人的幸福,看不到別人的勤奮與努力,不想通過努力來獲得幸福,產生嫉妒心理是必然的。作者也就只好原諒他們了。
11、不矛盾。因為有的人見了別人的成績不是退而結網,而是臨淵羨魚。那就只好用痛恨和攻擊來解決問題了。
12、人們認識水平太低,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
13、如此發展只能是積極者不再積極,先進者不再先進,人人只搶利益不作貢獻,導致社會停滯不前。
14、這種現象處處可見,人們必須更新思想、轉變觀念,拋開狹隘的個人主義,多為他人著想,多為國家著想,多為人類著想。否則便人將不人、國將不國了。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全文內容,認識本文思想的深刻性。
2、體會本文雋永幽默、機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語言。
重點難點
1、大開大合(亦稱“欲擒故縱”)的結構與思路。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揣摩體會“幻想虛擬式”的寫法。
學法導引
1、從本文“大開大合”的結構入手,理清全文思路,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
2、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揣摩本文的語言特點。
聶紺弩雜文語言雋永幽默、機敏便捷、辛辣深刻。這種藝術效果的產生當然不只是作者對遣詞造句的考究,關鍵還在于其語言是飽含著思想與激情的有生命力的活語言。所以,注重語言的形式、思想和感情是優秀文章的前提,是我們寫作文章的借鑒。
教學過程
一、 作者是怎樣構思全文的?
明確:文章構思新穎,由一部電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設“我若為王”以后的種種情景,指出“我”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任何過錯,聽不到任何反對的聲音。然而接著“我”卻突然悟到:“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所以“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而已。這里作者隱藏著這樣一個觀點——皇權和奴才是一對雙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礎。因而,作者以滿腔悲憤的心情寫到:“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這里,作品由對皇權意識的形象化批判轉入對奴才思想的抨擊,文章正是從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顯得更尖銳、深刻、不同凡響。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沒有了奴才,“我”終于不能為奴才們的首領,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真的人們”了。對這種景物,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字里行間,充沛著一種不可辯駁的力量。
卡片:聶紺弩(1903-1986),現代作家。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曾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為筆名,創作大量的戰斗雜文。
二、 文章先描寫“我若為王”的假定事實,后引申議論,這里作者用了一種怎樣的行文戰略?
明確:課文先揭示了“我若為王”后的 “假定事實”——我的妻子,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娼妓,那時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兒子,縱然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兒,我的親眷,無論他們怎樣丑陋,怎樣頑劣,怎樣……三者的的結果都一樣——“會被人們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蔽夷亍挥谜f,沒有任何過失,沒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聽不到真正的聲音……這種種情景,正是為下文正面展開議論和提出批判作鋪墊。這里作者設想“我若為王”后出現的情景,從妻子到兒子到女兒,再到自身,把“勢”蓄得很足。但這僅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卻是——先把“我”推向虛幻的頂峰,然后一把拉下來,示其本相,加以批評,所謂“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边@就叫“欲擒故縱法”。
卡片:聶紺弩作品:《歷史的奧秘》、《蛇與塔》、《早醒記》、《血書》、《二鴉雜文》、《寸磔紙老虎》、《海外奇談》。
三、 文中涉及的“王權”與“奴才”有何關系?
明確:“王權”與“奴才”的關系,說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關系。“主人”就是“主人”,“狗”就是“狗”,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面,所以說“王權”與“奴才”是相對對立的。掌握王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統治、管理的一方。王權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遠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王權”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之上的,而“奴才”正是王權思想賴以生長存在的溫床,因而說二者互為條件,互相依存。
卡片:奴才:指甘心供人驅使,幫助作惡的人。
四、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的含義:
“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明確:在上文中,作者對于王權和奴才這一對“孿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惡和憤慨!吧钤谂艂冎虚g,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弊髡咴谶@里又翻出一層意思,認為奴才比王權更可怕,它是王權思想賴以生存的溫床,因而要“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斬釘截鐵地表示鏟除一切奴種的強烈愿望,體現了作者語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課外作業 :
閱讀《讀本》中的雜文兩篇,并寫一篇讀后感。
鞏固練習
1、注音或寫字。
呵( )斥 諂( )媚 頑劣( ) 畏xǐ( ) 悲qī( ) 親juàn( )
2、請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在下列括號中填上相應的詞語。
沒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從王位上趕下來。但是趕下來,就是我不為王了。.......我將看不見一個人的臉,所看見的只是他們的頭頂或帽盔;或者所能夠看見的臉都是諂媚的,( )的,快樂的時候不敢笑,不快樂的時候不敢不笑的臉。我將聽不見人們的真正的聲音,所能聽見的都是低微的,( )的,畏葸和( )的,......
3、本文以“我若為王”這種幻想虛擬的寫法,大開大合,暢快淋漓。文中“大開”的部分是哪幾段?起什么作用?“大合”的部分是哪幾段?揭示了幾方面的深刻含義?
答:
4、本文在文體上屬于雜文。雜文具有哪些特點?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最為犀利、幽默?
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兒女和親眷呢?因為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我是民國國民,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使我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連同敬畏的尊長和師友們,請科學們不要見笑,我以為世界之所以還大有待于改進者,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 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
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 ,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叭f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
5、下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答:
6、文中所說的“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一樣?請作簡要說明。
答:
7、“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 ,卻也真地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這句話前后矛盾嗎?請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答:
8、“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币痪渲小罢娴娜藗儭敝傅氖鞘裁礃拥娜?
答:
拓展創新
別 人
金蠶子
他是個很普通的人,他的家庭也是個很普通的家庭。可他卻是很多人的偶像,他的家庭也是很多家庭的榜樣。
人們都羨慕他。
人們一聚在一起就說他命好,一出生就有個有錢的爸爸,細心的媽媽,祥和的家庭。人們感嘆他幸運,生的好看,聲音也好聽。人們還說他穿什么都好看,甚至說他哭也哭的像回事。
人們總抱怨不如他。
人們一聊家常就聊到他。說他找了個好工作,娶了個好老婆,生個女兒比自己的漂亮,生個兒子也比自己的聰明。人們說這些時眼睛直發光,然后就搖頭嘆道:“我怎么就樣樣不如他?”
人們甚至開始嫉妒他。
每當夜深人靜時,人們心里就默想:怎么好事全發生在他身上?要是我是他就好了。于是次日便問他:為什么好事全被你撞上了。而當他說:好事?我也有苦悶,也有傷心事,有時一點點成功也是努力換來的。人們就不肖一顧,以為他在說俏皮話,以為他不肯吐露快樂的秘訣。
于是,人們開始恨他、攻擊他。
人們嗑著瓜子,說他老婆跟人偷情,說他兒子偷嘗禁果,甚至說他得了不治之癥。人們不顧他的感受,一直說到唾沫紛飛。不過,大多是假的。
其實,人們的嫉妒是可以理解的,人們看不到他的哀怒,只看到他的喜樂,看不到他的勤奮與努力,只看到他的幸福。人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么沒他那么努力。于是,人們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諒的。
于是更多的人開始羨慕他、嫉妒他、恨他、攻擊他。
他的名字叫——別人。
03.04.27
9、文中的“別人”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哪類人?
答:
10、嫉妒明明是有害的,可文中為什么說“人們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諒的”?
答:
11、“于是更多的人開始羨慕他、嫉妒他、恨他、攻擊他”中的“羨慕”與后面的幾種態度不矛盾么?請說明理由。
答:
12、出現嫉妒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
13、試想,如果我們的國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別人”,社會將會怎樣發展?
答:
14、說說你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答:
課外研究:
以四人小組或自主組合為單位,從15—17中任選一題,合作完成。
15、考察中國的皇帝史,分析封建皇權制對中國的危害。
16、閱讀聶紺弩的其他作品,體會其特點。
17、寫一篇“我若 ”的文章,在班內交流。
[參考答案]
1、hé… chǎn liè 葸 戚 眷
2、指摘 乞求 柔婉 嬌癡
3、第2-5 段,作者用鋪排的手法,層層推進,把勢蓄得很足,但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6-8段,一層意思表示了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深深的憎惡和憤慨:“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 這一層是文章的核心。 另一層充分展示作者鏟除封建專制制度的強烈愿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4 、雜文是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它是說理的,又具有文學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諷刺的文筆,針砭時弊,鞭撻黑暗,求索真理,感悟人生。好的雜文被譽為“匕首”或“投槍”。(第二問只要學生能扣住內容,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5、作者在這里筆鋒一合,巧妙批判了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表達了作者對王者的蔑視嘲諷和對奴才的憎恨與無情。
6、不一樣!拔摇彪m是民國國民,但我有著獨立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憎恨與人為奴。而“民國的國民”思想和生活習慣充斥著奴顏與婢膝相,正是這個世界還大有待改進的方面。
7、不矛盾。我若為王,我將鏟除一切奴種,“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所以我“將終不能為王”。但我捍衛了人類的尊嚴與獨立的思想,我將是一個更加鮮明和獨立的完人。這句話實際上體現了作者對人類的尊嚴與獨立思想的崇尚與追求。
8 、從全文看,“真的人們”應是那種有著獨立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體現著人類的尊嚴的人,是與那些奴顏婢膝者形成鮮明對照的人。
9、指那些通過個人努力取得一些成績的普通人。
10、這是作者的憤慨之詞。有的人只看到別人的幸福,看不到別人的勤奮與努力,不想通過努力來獲得幸福,產生嫉妒心理是必然的。作者也就只好原諒他們了。
11、不矛盾。因為有的人見了別人的成績不是退而結網,而是臨淵羨魚。那就只好用痛恨和攻擊來解決問題了。
12、人們認識水平太低,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
13、如此發展只能是積極者不再積極,先進者不再先進,人人只搶利益不作貢獻,導致社會停滯不前。
14、這種現象處處可見,人們必須更新思想、轉變觀念,拋開狹隘的個人主義,多為他人著想,多為國家著想,多為人類著想。否則便人將不人、國將不國了。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我若為王》是雜文大家聶紺弩的雜文,全文緊緊圍繞“我若為王”的論題,通過設想了“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景,有力地抨擊了由封建王權意識所滋生的國民的奴隸性,號召人們滅絕奴性,爭做“真的人們”(自由、民主的國民)。教學目標知識教學點 1、理清思路,體會虛擬假定的寫法,把握全文思想內容。 2、進一步掌握雜文的藝術特點。 3、理解文中語句的含義。能力訓練點 1、學會寫富有針對性的批判文章。 2、學會議論文的并列式的使用。德育滲透點 批駁現實生活中的王權意識,擯棄奴才思想。美育滲透點品味雜文語言的諷刺味。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國民王權意識、奴才性格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詼諧調侃的語調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1、作者論述觀點的過程。2、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意。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含意豐富的語言,體會作者采用虛擬假定的寫法,批判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觀點。引導學生體味雜文的思想性、文學性。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惫糯饨ň跸碛袩o上的權力。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于他一人所有,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所以人人都想做王當皇帝。老師想問問大家,假如你作了君王,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當官好呀,“為王”豈不更妙?我若為王,那么,一進教室,我就大搖大擺坐在龍椅上,你們不能喊“老師好”而應喊——“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注意還要低頭哈腰,甚至下跪之后,我說——愛卿平身。當然,老師若為王,對你們恐有大大的好處,我一高興就給你們封官,封體育委員為大將軍,保家衛國……,封你為弼馬溫。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曾經做過大牢卻又懷念監獄的怪老頭作的“為王”夢(板書《我若為王》)看看作者大膽的假設中包含著怎樣的思想和認識呢?二、作者簡介聶紺弩:(1903---1986) 文學史上頗多奇人怪人,聶紺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羈,不拘小節,口無遮攔,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災多難,10年囹圄,8年病疴,還能活到83歲,真是一個奇跡。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訊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輾轉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報刊編輯和進步文藝活動。1951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1957年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改。文革期間以“現行”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粉碎四人幫后,狀如鬼影,老伴帶他去理發,他“攬鏡大駭,不識鏡中為誰”。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傳奇人生。聶紺弩是雜文大家,現代作家、學者。在雜文、古典小說研究、舊體詩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夏衍認為“魯迅以后雜文寫得最好的,聶紺弩為第一人。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文學成就,還是他在逆境中創作的舊體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以至在詩壇上有了“聶體”之譽。不少名篇、名句被傳誦一時,如“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身輕白虎堂” 等人物詩;“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交心坦白難”等文革詩。他有多方面的寫作才能。作品有小說、寓言、詩歌、劇本等多種形式,尤其以雜文、散文見長,著作頗豐,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越,影響很大的雜文大家。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筆名,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創作了大量的戰斗雜文,有人稱他的雜文是“有力的響箭,常常射中敵人的鼻梁”。雜文集有《關于知識分子》(1938)、《歷史的奧秘》(1941)、《蛇與塔》(1941)、《血書》(1949)、《二鴉雜文》(1950)、《寸磔(zhé)紙老虎》(1951)、《聶紺弩雜文選》(1956)、《聶紺弩雜文集》(1981)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談》等。三、文體簡介及寫作背景: 文體簡介:雜文,散文的一種。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既有政論的性質,又有文藝的特點。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歸入這一類。《拿來主義》是篇有關文化動態的雜感!段胰魹橥酢肪褪瞧嘘P思想動態的雜談。寫作背景:本文寫于解放前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蔣家王朝的獨裁專制已臨近末日,然而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國民黨內部的官員)身上,還殘留著封建奴才的愚忠思想,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還很嚴重。作者寫此文意在呼喚人們覺醒起來,拋棄奴性,共同推翻專制統治,為建設一個民主、平等、自由的新社會而奮斗。四、整體把握文章,深層探究,理解作者的觀點【提問】你認為本文標題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應該是什么?【明確】“若”?梢姡疚脑跇嬎忌鲜遣捎昧艘环N“虛擬幻想式”的方法。【活動】默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結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究,求同存異,然后全班交流)【提問】我們已經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構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脈絡嗎?在分析的過程中請注意語言上的標志。下面,我們一起探究文章的思路,以整體上把握文意。請同學們打開書。課文的第6段有這樣一句話“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其中,“這樣”一詞是屬于稱代性詞語,使用了這樣詞語的句子也叫重要的句子。請大家結合文本找一找“這樣”一詞的指代范圍和指代意義(小組內相互交流意見,然后推薦出發言人)【明確】“這樣”一詞的指代范圍是第2—5段,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景。所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1 )由一部電影為引,假設“我若為王”。第二層(2-5)設想“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形。第三層(6-8)在上文假想基礎上的感悟。語言上的標志為:1節“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 2-5節首的“我若為王” ;6節的“我將恍然大悟”。【活動】閱讀第1節,問:作者對“王”和“為王”持什么態度?【明確】看不起,鄙視,厭憎。從中我們看出,作者對皇權是否定的!净顒印空埻瑢W們進一步閱讀2-5節,看一看,作者主要寫了“我若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明確】作者虛擬自已若為王,則妻就是“王后”,兒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兒就是“公主”,親眷都是“皇親國戚”,而我則是“萬歲”。共性①:不管“我”多么無能,不管“我”的妻子兒女親眷多么無恥、無能、丑陋,都將是“萬歲”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親國戚”,而且都將被捧著,被頌揚著。這其中的關鍵在于一個字,也是文本的第2第3第4段反復強調的一個字,即“捧”。具體來說,從“王”的角度看,第6段里“因為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也就是說“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捧者不得不捧。長期以來,人類已經默認了這種專制制度,進而形成了歷代“王”或各種“王”的專制主義思想。從捧者的角度來看,就是捧者自身的奴性心理在作怪。魯迅先生說我們所經歷的時代無怪乎“坐穩了奴隸”和“爭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可見,長期以來的奴性心理導致捧者極力去捧他們的王。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對“我”、對“我”的妻子兒女及親眷們低頭,鞠躬,匍匐,他們諂媚,乞求,他們不敢發出真正的聲音,他們的全部的語言就是對我及我的家人們的稱頌!咎釂枴孔髡邔Α巴鯔嗯c奴才意識”是持什么態度的?朗讀最后2段。【明確】“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這句話就表達作者對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批判,也表達了作者對王者的蔑視嘲諷和對奴才的憎恨與鄙視。【提問】“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比绾卫斫? 【明確】這“暴君”與“明君”是 統一的 !氨保笟⒈M“奴才”;“明”,指掃除一切奴種,不給人間留下一個,叫奴種斷子絕孫,自己也不再當奴才頭兒。這“暴”中寓著“明”,“明”才需要“暴”。上文寫到,作者對王權和奴才這一對孿生子表示深深的憎惡和憤慨:“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弊髡咴谶@里又翻出一層意思,認為奴才比王權更可怕,它是王權思想賴以存在的溫床,因而“不留一個奴種在人間”,斬釘截鐵地表示鏟除一切奴種的強烈愿望!咎釂枴俊拔胰魹橥酰瑢⒔K于不能為王,卻也真的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边@句話前后是不是矛盾?【明確】不矛盾。我若為王,將鏟除一切奴種,那樣“我將沒有一個臣民”,當然也將“終于不能為王”。但我捍衛了人的尊嚴與獨立思想,維持了自己的鮮明的個性,我將是一個更加鮮明而獨立的完人。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人類的尊嚴和獨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提問】“‘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如何理解?【明確】意思說,世界上沒有了奴才,“我”終于不能為奴才們的首領,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變成“真的人們”了。對這種景象,“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不為王,才是最大的王,含著這樣一個歷史辯證法:不為王,世上沒有任何奴種,自己和他人的人性會完全復歸。人,再也沒有奴性,有的是真的人性,每個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人的生活,這才是最大的“王”:可以盡情發展自己的人性!咎釂枴空n文描繪“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聯想,句式幾乎相同,在表達上有什么效果?【明確】課文描繪“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景,是為下文正面展開議論和批判作鋪墊。作者設想“我若為王”后出現的情形,由妻子、兒女一直聯想到自身,把勢蓄得很足。但這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先把“我”推向虛幻的頂峰,然后一把拉下來,示其本相,加以批判。這叫欲擒故縱!凹俣ㄓ旨俣ā钡那叭温撓,句式幾乎相同,用鋪排的方式,層層推進。在表達上,起到強調的作用!咎釂枴课闹小懊駠鴩竦乃枷牒蜕盍晳T”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他們一樣?【明確】“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就是奴顏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雖是民國國民,但我憎恨與人為奴,我有著自己鮮明的思想和個性。【總結】本文的主題:作者通過對“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的虛擬設想,批判了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尤對王權的基礎——奴才,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呼喚要鏟除一切奴種。表達了對人類尊嚴和獨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提示】2—5段是擺現象,第6段是分析問題,最后兩段是解決問題,那么,第一段應該是什么呢?【明確】第一段是提出問題。從日常生活的讀書活動,即在電影刊物上看見一個影片的名字“我若為王”,引出本文的話題,然后,提出問題——“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提示】當今的考試作文盛行話題作文,也就是給定一個話題,要求考生圍繞所給話題進行寫作。大家讀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夠從中得到一點關于話題作文開篇的啟示嗎?【明確】①:可以由日常生活瑣事引出話題,比如平時讀過的報刊雜志、所經歷的類似小事,只要與所給話題有關,又能夠引出話題,就可以大膽引用。②:可以講述類似的故事,用以引出話題。③:可以描述類似畫面,用畫面引出話題。④:可以引用類似的名言警句,靠它來引出話題。⑤: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引出話題。⑥:可以使用恰當的題記,或者使用由一組比喻句構成的排比句,以此來引出話題。五、由本文的構思進一步理解雜文的藝術:關于雜文,瞿秋白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揭示了雜文的文藝性、社會現實性、和論說性。但,這個概念無法窮盡所有雜文的特點。除此之外,還有以記敘為主的雜文,以抒情為主的雜文,還有三者熔于一爐的雜文。但不論哪一種雜文,雜文的最基本的表達形式是形象化的說理。因此,形象化說理是雜文創作的最主要的藝術規律,也是衡量雜文藝術的最主要的標尺。這篇雜文,正體現了雜文說理藝術性的特點。這篇雜文要批判王權觀念和奴才意識,并不從正面落筆,而是從反面切入。作者充分發揮想像的作用,設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使讀者充分認識到了王權和奴才意識的荒謬和可笑,比之正面著手,更具一種揭露的威力。六、布置作業:搜集現實生活中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一些表現,寫成一片有針對性的文章。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7
[問題導引]
一、 作者是怎樣構思全文的?
文章構思新穎,由一部電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設“我若為王”以后的種種情景,指出“我”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任何過錯,聽不到任何反對的聲音。然而接著“我”卻突然悟到:“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所以“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而已。這里作者隱藏著這樣一個觀點——皇權和奴才是一對雙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礎。因而,作者以滿腔悲憤的心情寫到:“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边@里,作品由對皇權意識的形象化批判轉入對奴才思想的抨擊,文章正是從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顯得更尖銳、深刻、不同凡響。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沒有了奴才,“我”終于不能為奴才們的首領,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真的人們”了。對這種景物,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字里行間,充沛著一種不可辯駁的力量。
卡片:作者簡介
聶紺弩(1903-1986),現代作家。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曾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為筆名,創作大量的戰斗雜文。
二、 文章先描寫“我若為王”的假定事實,后引申議論,這里作者用了一種怎樣的行文戰略?
課文先揭示了“我若為王”后的 “假定事實”——我的妻子,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那時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兒子,縱然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兒,我的親眷,無論他們怎樣丑陋,怎樣頑劣,怎樣……三者的的結果都一樣——“會被人們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我呢——更不用說,沒有任何過失,沒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聽不到真正的聲音……這種種情景,正是為下文正面展開議論和提出批判作鋪墊。這里作者設想“我若為王”后出現的情景,從妻子到兒子到女兒,再到自身,把“勢”蓄得很足。但這僅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卻是——先把“我”推向虛幻的頂峰,然后一把拉下來,示其本相,加以批評,所謂“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边@就叫“欲擒故縱法”。
卡片:
聶紺弩作品:《歷史的奧秘》、《蛇與塔》、《早醒記》、《血書》、《二鴉雜文》、《寸磔紙老虎》、《海外奇談》。
三、 文中涉及的“王權”與“奴才”有何關系?
“王權”與“奴才”的關系,說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關系!爸魅恕本褪恰爸魅恕,“狗”就是“狗”,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面,所以說“王權”與“奴才”是相對對立的。掌握王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統治、管理的一方。王權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币蟆熬、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遠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巴鯔唷笔墙⒃凇芭拧钡牡鼗系,而“奴才”正是王權思想賴以生長存在的溫床,因而說二者互為條件,互相依存。
卡片:解詞
奴才:指甘心供人驅使,幫助作惡的人。
[探究學習]
一、雙基在線
1、給下面加點詞語注音:
親眷( ) 鞠( )躬 呵( )斥 諂( )媚( )
悲戚( ) 帽盔( ) 畏葸( ) 憎( )惡( )
2、解釋下面所給詞語
○1光景: ○2殘物:
○3指摘: ○4乞求:
○5恍然: ○6敬畏;
3、找出并改正下面詞語中的錯別字:
○1想象( ) ○2丑漏( ) ○3頑烈( ) ○4喝斥( )
○5柔宛( ) ○6畏思( ) ○7面像( ) ○8原故( )
4、下列各句中關聯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我如果去爬山,你去不去?
b、 縱然是刮大風,下大雨,山也只是巋然不動。
c、 她不僅不改悔,而且犯了更大的錯誤。
d、 無論成功和失敗,我們都要有信心。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題。
在電影刊物上看見一個影片的名字:“我若為王”。從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無關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呢?這自然是一種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東西呢?難道我腦中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嗎?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將用他的手去打天下,決不會放在口里說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
5、作者對“王”和“為王”持一種什么態度?
6、作者評價自己由影片名而聯想的活動用了 一詞。
7、有“我若為王”不現實想法的我與真想作王的人有什么區別?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8-11題。
我若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懷疑,為王后只會有余的。但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那時侯,她也仍舊是王后。一個王后是如何的尊貴呀,會如何的被人們像捧著天山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呀,假如我能夠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8、“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懷疑,為王后只會有余的”這一句有何深意?
9、“但縱然沒有任何德性,縱然不過是個,那時侯,她也仍舊是王后!闭f明了什么道理?
10、“人們像捧著天山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說明了一種什么現象?
11、“假如我能夠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一句中“有趣”一詞怎樣理解?
二、拓展訓練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題。
獸·人·鬼
聞一多
劊子手們的這次杰作,我們不忍再描述了,其殘酷的程度,我們無以名之,只好名之曰獸行,或超獸行。但既已認清了是獸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類的道理和它費口舌了。甚至用人類的義憤和它生氣,也是多余的。反正我們要記得,人獸是不兩立的,而我們也深信,最后勝利必屬于人!
勝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過有時也實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著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發現了虎,孩子們憑著一股銳氣,和虎搏斗了一場,結果遭犧牲了。于是成人們之間便發生了這樣一串分歧的議論;
——立即發動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沒有布置周密時,勸孩子們暫勿離村,以免受害。
——已經勸阻過了,他們不聽,死了活該。
——咱們自己趕緊別提了,免得鼓勵孩子們去冒險。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會惹您?
——是呀!虎本無罪,禍是喊打虎的人闖的。
——虎是越打越兇的,誰愿意打誰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議論發展下去是沒完的,而且有的離奇到不可想像。當然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議論。至于那“為虎作倀”的鬼的想法,就不必揣測了。但愿世上真沒有鬼,然而我真擔心,人既是這樣的善良,萬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
背景資料:
抗戰剛剛勝利,渴望和平民主的人們對國共之間的談判還抱有希望。但是,戰后國民黨政府種種喪失民心的政策,特別是蔣介石派數十萬軍隊進攻解放區、挑起內戰的事實,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滿。于是,國統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反內戰呼聲迅速傳遍了各大城市。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云南大學等校學生教職工6000余人于11月25日在西南聯合大學校內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國民黨云南當局竟采取野蠻手段,派特務混進校內搗亂,派軍警包圍學校,并鳴放槍炮進行威脅。從26日起,昆明大中學校學生開始罷課。12月1日上午,國民黨云南當局指派大批軍警、特務分子闖入西南聯大、云大等校,大打出手,并向校內投擲手榴彈。罷課師生被炸死和打死的有4人,被毆打成重傷的有25人。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慘案發生后,昆明各屆人士繼續以悼念死者、送挽聯、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達了他們對反動派的抗議和爭取和平民主的意愿。時任西南聯大教授的聞一多先生十分悲憤,堅決主張罷教聲援學生運動,對有些教授瞻前顧后的態度極為不滿,于是作《人·獸·鬼》一文。收入《聞一多全集》時改作《獸·人·鬼》。
1、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這樣說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文中“獸”“人”“鬼”分別指什么?
獸:
人:
鬼:
3、文中成人們的議論大體上反映了那幾種態度?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每種態度的概括限用4-6字)。
4、聞一多先生說“勝利道路……有時也實在曲折的可笑”,這“可笑”指的是什么?
。ǘ╅喿x下面一段文字,完成課后問題。
隨感錄三十八(節選)
魯迅
不幸中國偏只多這一種自大:古人所做的事,沒有一件不好,遵行還怕不及,怎敢說到改革?這種愛國的自大家的意見,雖各派略有不同,根柢總是一致,計算起來,可分為下列五種:
甲云:“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這是完全自負。乙云:“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國的東西,中國都已有過;某種科學,即某子所說的云云”,這兩種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據張之洞的格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人物。
丁云:“外國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臭蟲!边@是消極的反抗。
戊云:“中國便是野蠻的好!庇衷疲骸澳阏f中國思想混亂,那正是我們民族所造成的事業的結晶。從祖先混亂到子孫;從過去混亂起,直要混亂到未來!ㄎ覀冇兴娜f萬人)你能把我們滅絕了么?”這比“丁”更進一層,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惡驕人,至于口氣的強硬,卻很有《水滸傳》中牛二的態度。
五種之中,甲乙丙丁的話,雖然已很荒謬,但同戊比較,尚覺情有可原,因為他們還有一點好勝心存在。譬如衰敗人家的子弟,看見別家興旺,多說大話,擺出大家架子;或者尋求人家一點破綻,聊給自己解嘲。這雖然極是可笑,但比那一種掉了鼻子,還說是祖先傳老病?涫居诒姷娜,總算略高一步了戊派的愛國論最晚出,我聽了也最寒心;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實因他所說的更為實在的緣故。混亂的祖先,養出混亂的子孫,正是遺傳的定理。民族的根造成之后,無論好壞,改變都不容易……我們幾百代的祖先里面,混亂的人,定然不少:有講道學的儒生,有講陰陽五行的道士,有靜坐煉丹的仙人,也有打臉打把子的戲子。所以我們現在雖然想好好做“人”,難保血管里的混亂分子不來作怪,我們也不由自主,一變而為研究丹田臉譜的人物: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總希望這混亂思想遺傳的禍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樣猛烈,竟至百無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樣,現在發明了六百零六,肉體上的病,既可醫治;我們希望也有一種七百零七的藥,可以醫治思想上的病。這藥原來也已發明,就是“科學”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著“祖傳老病”的旗號來反對吃藥,中國的混亂病,便也有全愈的一天。
背景資料
魯迅《隨感錄三十八》寫于1918年,當時新文化思潮已經涌動,新、舊文化的代表人物開始交鋒;次年“五四”運動爆發。上文節選自原文第4至11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略有刪節)。文中“全愈”今應作“痊愈”。
1、 魯迅先生說“愛國的自大家的意見,雖各派略有不同,根柢總是一致”,聯系全文看,這“根柢總是一致”指的是什么?(不超過12個字)
□□□□□□□□□□□□
2、 參照第2自然段魯迅先生對“甲云”的批評,再寫兩條簡明的評語,分別表明你對“乙云”和“丙云”的批評。
“乙云”:
“丙云”:
3、 第6自然段末尾說“這比‘丁’更進一層”。這句話是針對什么說的?為什么這樣說?
4、 用自己的話,從三個方面概括最后一段的內容。
○1
○2
○3
三、 創新提高
學習本文“假定之假定”后合理聯想,并有序說理的技巧。聯系生活實際,假定自己是 ,然后作文,不少于800字。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8
一、關于作者
文學史上頗多奇人怪人,聶紺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羈,不拘小節,口無遮攔,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災多難,10年囹圄,8年病疴。能活到83歲真是一個奇跡。
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訊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輾轉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報刊編輯和進步文藝活動。
1951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1957年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改。文革期間以“現行”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粉碎四人幫后,狀如鬼影,老伴帶他去理發,他“攬鏡大駭,不識鏡中為誰”。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傳奇人生。
聶紺弩是雜文大家,在雜文、古典小說研究、舊體詩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夏衍認為“魯迅以后雜文寫得最好的,聶紺弩為第一人。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文學成就,還是他在逆境中創作的舊體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以至在詩壇上有了“聶體”之譽。不少名篇、名句被傳誦一時,如“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身輕白虎堂” 等人物詩;“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交心坦白難”等文革詩。
二、內容分析
第一自然段,先由影片名字“我若為王”引出論題,緊接著明確否定王權意識:“我根本不想做王”“王是什么東西?”進而說明封建王權只是“封建的殘物”而已。然后,再用“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為王,這世界會成為一種怎樣的光景”一轉,引出下文對封建王權意識滋養下的種種奴才形象的描繪。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先連用四個“我若為王”分別領起前四段,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用形象生動而又幽默辛辣的語言描繪了“我若為王”后所見到的種種奴才嘴臉;然后提出“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兒女和親眷呢?”接連兩問,引發更進一步的思考,“恍然大悟”:“我將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這就形象地指出王權意識的危害:只能滋生各種奴才。從而充分表達了“封建君主制是滋生奴才的溫床”這一見解。
最后兩段,在前面論述封建王權意識的本質與危害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證該怎樣直面王權與奴性的問題。先明確指出作為“民國國民”,應該“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因為奴才的存在嚴重阻礙著世界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最后,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一個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
綜上所述,全文緊緊圍繞“我若為王”的論題,通過設想了“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景,有力地抨擊了由封建王權意識所滋生的國民的奴隸性,號召人們滅絕奴性,爭做“真的人們”(自由、民主的國民)。
三、問題舉例
、僮髡邔Α巴酢焙汀盀橥酢背忠环N什么態度?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鄙視和憎惡,對王權吃否定態度!拔腋静幌胱鐾酰哺究床黄鹜,王是什么東西呢?難道我腦中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嗎?”
、陂喿x2-5段,看一看作者主要寫了”我若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這些情景有什么共性?
作者虛擬自己若為王,則妻就是”王后”,兒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兒就是“公主”,親眷都是“皇親國戚”,而我則是“萬歲”。
共性:
不管“我”多么無能,不管“我”的妻子兒女親眷多么無恥,無能,丑陋,都將是“萬歲”、“王后”、“太子或者王子”、“公主”“皇親國戚”,而且都將被捧著,被頌揚著。
所有的人都對“我”﹑對“我”的妻子兒女及親眷們低頭,鞠躬,匍匐,他們諂媚,乞求,他們不敢發出真正的聲音,他們的全部的語言就是對我及我的家人們的稱頌。
、坶喿x第6段,體會“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權思想和奴才思想,闡述了“我若為王”后出現種種情景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為王者的蔑視和嘲諷以及對為奴者的憎恨與鄙視。
、艿7段中“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指的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他們一樣?
是奴顏媚骨,是奴性。我雖然是民國國民,但我憎恨與人為奴,我有自己鮮明的思想和個性。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9
各位同行,下午好:
我今天的說課篇目是《我若為王》。
我覺得這篇課文很有時代意義。消滅王權意識,消滅奴性,在今天的內政外交上都顯得非常重要:即如何踐行來強國富民;如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等,正如總理在《反國家分裂法答記者問》這樣說:“我們不干涉外國,也不怕外國干涉!倍嗝蠢碇睔鈮!沒有絲毫奴性!
可以這樣說,欺壓百姓,貪污腐敗是奴性的表現;崇洋媚外,霸權主義也是奴性主義的表現。
基于此,我從三個方面去把握教學目標。1、閱讀課文,明確課文的批判對象.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整合,把握作者的說理過程。3、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拓展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把握作者的說理過程。
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而言,把握兩點:1是通過作者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2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掌握寫作雜文的方法。即從閱讀到寫作。
所以,我在本課采用閱讀、討論的方式,分兩節課講解分析。
第一節課:主要解決生難字詞、經典句段,以及由王權到奴性到毒性的認識的問題,明確作者的批判諷刺對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文本問題。
布置作業:如何理解“奴性”和服從管理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要布置這個作業呢,因為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會弄不懂“奴性”和服從管理之間的關系,會以為服從管理就是奴性,所以這樣布置。
第二節課:從上節課的問題引入,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完成從閱讀到寫作的教學。
一、通過作者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先來看看上節課的作業,奴性,是王權意識的產物,而所謂“王權意識”,就是將個人意愿無原則、無限制的上升為國家意志,王權是一種失去監督的權力,它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后果,高壓之下就必然導致奴性。而服從管理是服從集體意志。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結合現實,我們為什么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呢?就是要避免王權意識,避免個人意愿無原則、無限制的上升為國家意志。就好比,是由提出的,也只有寫入憲法,才能成為國家意志。
作者聶紺弩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從“自省”走向“自覺”,采取行動。他采取了什么行動呢?讓學生分小組邊讀邊議,讀讀議議。學生的分組讀讀議議,既是合作學習,又是探究學習,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我們得出結論,破除奴性的辦法是:“殺掉所有的奴才!睂Υ,學生的理解可能是單一的,所以必須讓學生明確,這個殺掉有兩個層面:肉體的毀滅和精神的改造。人是不可能殺光的,也是殺不光的。由此,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推測:作者提倡的是對奴才進行精神上的改造,而不是對肉體的毀滅,是消除每個人的精神奴性,從而破除形成王權思想的奴性土壤而最終消滅奴性;從而成為最大的民主之王。
但是,或許是由于作者的局限性,作者并沒有明確最大的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境界,也可能是作者對于人性的認識還是具有非常善良和天真的一面。所以作者并沒有表述,奴性的土壤鏟除之后,新立的土壤又是什么呢?
畢竟,人既然殺不光,精神改造也是有一定的度的,有一個過程的,而且,人性總是有惡的一面的,所謂“本性難移”,所以我們“揚善隱惡”,所以要監督機制。就好比在網絡上的人和現實中的人就兩樣,因為網絡上缺乏有效監督。
同樣,一個國家,一個組織,既不能是王權主義,也不可能是無政府的絕對自由主義。
在這里讓學生,討論,發揮,我們該怎么辦?文以載道嘛!
我估計,學生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那就是,有完善的法制,有公正的執法,有健全的監督體系。因為“權力一旦失去監督,就會變成一種罪惡!
這時,我來補充:只有在提高公民素質的同時,完善監督機制,自然,奴才不殺自滅,人人當家作主,實現了真正的最大的王。如果在一個專制橫行的時代,人們的心靈可能被奴化,也可能被毒化。如果不徹底爭取到民主與自由,那么,“權”與“奴”的游戲就依舊會進行下去。
上述補充,是讓學生明確不要片面的以為管理就是奴性,把奴性無限擴大。從而達到通過認知作者的道德品質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二、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掌握寫作雜文的方法。
1、對雜文藝術的理解。
形象化說理是雜文創作的最主要的藝術規律,也是衡量雜文藝術的最主要的標尺。這篇雜文,正體現了這個特點。這篇雜文要批判王權觀念和奴才意識,并不從正面落筆,而是從反面切入。作者充分發揮想像的作用,設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使讀者充分認識到了王權和奴才意識的荒謬和可笑,比之正面著手,更具一種揭露的威力。
學生或許會問(即使沒有學生問,我也要引導,因為安排這一塊內容的意圖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雜文寫作):如果從正面著手,該怎么寫?寫《我是奴才》?那會有“他”是不是奴才的疑問,似乎涉及面不廣;難道用紀實的手法,寫《奴才眾生相》,羅列奴才的種種嘴臉?
這樣一來,對讀者而言,一則沒有“我若為王”的大氣,二則沒有反面入手那樣形象幽默,想象的空間不大。所以,相比較而言,批判力會弱一些,會讓讀者感覺不到批判,只會覺得奴才好可憐好可笑,如閱讀《小公務員之死》就是這感覺,從而不能引起共鳴。
或者又如魯迅《燈下漫筆》那樣寫:(中國的歷史不過是)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樣的描述,對學生來說,要理解這個層面,的確有點難度。所以,對于形式,無論正面還是反面,以“形象化”這個標準來衡量。
2、語言運用(本文的邏輯推理。)
同時,對議論文而言,強大的邏輯力量是議論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本文中的二難選擇的邏輯:
如:“我若為王——不過是奴才的首領——只是奴才,不是王。”(這個說法有點深,所以另舉個通俗的例子:我是一只雞王,也是一只雞。來論證),(前后矛盾,在矛盾中幽默的揭示王權意識的可笑,來增強批判的力度),再舉一列:上帝是萬能的——上帝能造出一塊自己也舉不起的石頭——上帝不是萬能的。
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舉例,讓學生明白這種寫法。這是批判性的文章經常用到的有效的寫法。
3、冷峻思考是關鍵:雜文是低沸點的,燃燒的點很低,也就是說,要敏銳的感知社會現象,冷眼看世界,冷靜思索。如本文,“權”與“奴”的游戲在現代社會,在我們身邊存在不存在呢?這個問題留待同學們課后去思考,去討論。
最后,作業,之所以布置這樣的作業,是從關注身邊的教學考慮:我們住在杭州,運河從我們身邊流過,她流淌著我們的驕傲,也流淌著王權和奴性,她看著多少王朝的變遷,多少人事的起落。每一個王朝的興衰都是“奴才首領”和“奴才”的位置的替換,多少人事又是圍繞這個替換而起落。請以《沿著運河走下去》為話題,作文。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了解文章大開大合的結構、假設的論證方法和幻想虛擬的寫法,理清全文思路。
2、 理解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培養民主意識、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
幻想虛擬和假設論證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課文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揣摩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边@句話的意思是指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同學們,你想做君王嗎?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歡有一大群對你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奴才圍著你大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嗎?
今天我們來看現代作家聶紺弩的雜文《我若為王》,看看作者在大膽的假設下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著什么樣的思想認識。
二、 作者及文體簡介(投影)
聶紺弩,現代作家,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
雜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的論文,具有短小、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一般都是以幽默諷刺的文筆揭示深刻的道理,寓莊于諧。本文就是一篇很優秀的雜文。
三、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四、 具體研讀
1、問題:聶先生喜歡做王嗎?
【明確】從文章最后兩段可知,作者是怎樣的觀點態度。
。1) 表達對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鏟除皇權和奴才的愿望
(4)呼喚民主制度 (板書: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2、問題: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明確】通過假設自己為王之后出現的種種情景,進而否定奴才,否定為王。
。ò鍟杭僭O 幻想為王)
3、問題:本來假設自己為王了,為何又不想做了?
【明確】因為有奴才的存在,憎惡奴才的嘴臉。
4、討論1作者為什么“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臉到底有多可惡,根據文中的具體描寫概括奴才相的特點。
由師生討論分析后得出(投影)
捧王后
趨炎附勢 捧太子、王子
阿諛奉承 捧公主、皇親國戚
俯首帖耳 我的每句話都成為“圣旨”
惟命是從 盡力實現王的愿望
不指摘王的過失、罪行
奴才: 王:單調、寂寞、孤獨
卑躬屈膝 低頭、鞠躬、匍匐 恍然大悟:也不過是
一個奴才的首領
巧言令色 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
欺軟怕硬 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
心懷叵測 也會把王趕下王位
因此王感到單獨、寂寞、孤獨,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
討論2王權和奴才的關系。
【明確】首先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掌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則接受統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總想做王,做君王的總想壓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賴以生存的溫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鏟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權,最終實現人人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5、 問題:作者當時是民國國民,在民國時期難道還真有人想做王嗎?作者怎么會提出這個話題的?
【明確】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為王”提出話題的。(板書:引題 “我若為王”)
問題:這個片名意味著什么問題,為何會引起作者這么多的思考?
【明確】“我若為王”說明“我”仍處于奴才的地位。
“我若為王”說明奴才總是艷羨王權,并以“為王”為最高理想。
到了民國,身為民國國民,卻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說明封建主義基礎還很牢固,民國還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國民的封建意識還很濃厚,沒有樹立起民主思想。
“我若為王”這個片名正是還有奴才的明證,也就成為“世界還大有待于改進”的理由。
“我若為王”這個電影名字,不但觸發了作者寫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頭實際指向封建專制主義,消滅奴才,消滅王權。
五、 探討本文的論證方法、寫作手法
由板書可知,文章引出話題后,進行假設,進而否定,最后得出結論,這是運用了假設論證的方法和虛實結合的手法。
六、 布置作業
根據本文假設論證的方法,針對某個主題寫一篇雜文。
板書: 我若為王
引題 “我若為王”
假 ↓ ↓
設 假設 幻想成王
論 ↓ ↓
證 結論 鏟除奴種
改造世界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1
【識記書寫】紺(gàn)弩(nǔ)親眷(juàn注意:譽yù謄téng的區別)呵(hē注意:“訶”也讀hē)斥匍(pú)匐(fú)諂(chǎn注意:“掐”讀qi。┟模╩èi)悲戚(qī)柔婉(wǎn)畏葸(xǐ注意:“偲”讀sī或ruì)憎(zēng)惡(wù)恍(huǎng)然大悟【補充注釋】紺:帶紅的黑色。光景:狀況,景象,情景。頑劣:頑固無知,頑固不順從。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示威風。呵斥:大聲斥責。指摘:挑出錯誤,加以批評。悲戚:悲痛哀傷。諂媚:用卑*的態度向人討好。柔婉:形容柔順服從的樣子。嬌癡:形容撒嬌獻媚的樣子;腥淮笪颍盒稳莺鋈恍盐。【背景掃描】聶紺弩(1903—1986)作家。筆名耳耶。1903年1月28日(夏歷除夕)生于湖北京山縣城。縣立高小畢業。1922年任國民黨討伐北洋軍閥之“東路討賊軍”前敵總指揮部秘書處文書,同年到吉隆坡任運懷義學(小學)教員。1923年任緬甸仰光《覺民日報》、《緬甸晨報》編輯。1924年考入廣州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二期,參加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東征,任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官。東征勝利后,1927年回廣州考入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年回國。1928年在南京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副主任。與周穎結為夫婦。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參加反日運動,離職逃往上海。1932年在上海參加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編輯上!吨腥A日報》副刊《動向》,得識魯迅。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任新四軍文化委員會委員兼秘書、編輯軍部刊物《抗敵》的文藝部分。1939年任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戰士》主編。1940年任桂林《力報》副刊《新墾地》《野草》編輯。1945年、1946年任重慶《商務日報》、《新民報》副刊編輯,西南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中南區文教委員會委員,香港《文匯報》總主筆,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兼古典文學研究部副部長,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兼古典部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55年因“胡風事件”牽連受到留黨察看和撤職處分。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送北大荒勞動。1960年回北京,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同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25日以“現行罪”關押,1974年由北京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為無期徒刑。1976年10月獲釋。1979年3月10日由北京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無罪。4月7日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改正錯劃右派,恢復級別、工資、名譽;謴忘h籍,當選為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至第三屆理事、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1935年—1986年共出版語言文字、古典小說論文、散文、小說、雜文和新舊體詩歌31種。著有《紺弩小說集》、《紺弩散文》、《聶紺弩文集》、《散宜生詩》、《中國古典文學論集》。文學史上,頗多奇人、怪人,聶紺弩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落拓不羈,不拘小節,也許正是這個“自由主義”,口無遮攔,我行我素,才造成了一生坎坷,多災多難,10年囹圄,8年病疴,可謂“傳奇經歷多難身”。其雜文創作成績尤其卓著,影響很大,被稱為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的戰斗雜文大家。●閱讀理解【路徑點撥】一、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性。二、領悟文章巧妙的幻想虛擬的寫法(歸謬法)。三、品味文章詼諧幽默、辛辣深刻的語言!締栴}化解】1.在第1段中哪兩句已表明了作者對“為王”的態度?化解:①“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雹凇半y道我腦中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嗎?”2.在2-5段作者主要寫了“我若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化解:作者虛擬自己若為王,則妻就是“王后”,兒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兒就是“公主”,親眷都是“皇親國戚”,而我則是“萬歲”。共性:不管“我”多么無能,不管“我”的妻子兒女親眷多么無恥、無能、丑陋,都將是“萬歲”、“王后”、“太子或者王子”、“公主”、“皇親國戚”,而且都將被捧著,被頌揚著。3.第6段在整篇文章中具有怎樣的作用?化解: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在2-5段作者主要寫了“我若為王”之后的種種情景,把“我”推向虛幻的高峰,這一段中,在一個設問后“我”終于“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耙粋奴才的首領”不過也是個“奴才”罷了,把那個虛幻的“我”一把拉下,捧高跌重,以示本相,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正面議論和批判。【疑難通釋】1.假定又假定的前3段聯想,句式幾乎相同,在表達上有什么效果?通釋:結構并列,層次清晰,構成文章的形式美;朗讀起來,節奏也美!皶绾蔚乇蝗藗兿衽踔焐系男切且粯优鮼砼跞パ健保g隔反復,突出強調了奴性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也強化了節奏感。2.說說第2段中“縱然……縱然……也”句式的表達效果。通釋:這是個讓步假設復句,作者連用兩個“縱然”,假設我的妻不過是“沒有任何德性的”,為良民所不齒的,與“我若為王”后的尊貴形成強烈反差,以揭示奴才的畸變心理。3.第2-5段中的形象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奴才相有哪些特點?通釋:在這4段中作者通過大膽假設和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在主子面前奴才的種種丑相,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①卑躬屈膝:表現在“低頭”、“鞠躬”、“匍匐”,“盡力實現王的愿望”,“不敢指摘王的過失、罪行”等;②巧言令色:表現在“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及“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等;③欺軟怕硬:表現在“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等;④心懷叵測:表現在“也會把王趕下王位”。4.第5段中“我將聽不見人們的真正的聲音”中“真正的聲音”指什么?通釋:“真正的聲音”指與“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嬌癡的”聲音相對的親切的、推心置腹的、平等的交流。5.最后一段中作者說“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卻也真的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這句話前后有矛盾嗎?通釋:不矛盾。我若為王,將鏟除一切奴種,那樣“我將沒有一個臣民”,當然也就“將終不能為王”。但我捍衛了人的尊嚴與獨立思想,維持了自己鮮明的個性,我將是一個更加鮮明而獨立的完人。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說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人類的尊嚴和獨立思想的崇尚追求!拘〗Y升華】1,以幻想虛擬的寫法將奴才的種種丑態漫畫化,幽默辛辣。2,將對皇權意識的批判轉入對奴才意識的批判,更顯深刻。●拓展練習【客觀檢測】1.下列各組詞語中所注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柔婉(wǎn)鞭笞(tà)諂(chǎn)媚長歌當(dàng)哭b.畏葸(xǐ)角(jué)逐睚眥(zì)必報恪(kè)守不渝c.悲戚(qī)柔婉(wǎn)憎(zēng)惡悼(diào)念d.嫉(jì)妒黜(chù)免拯(zhěng)救層見(jiàn)疊出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留戀流連忘返厲害利害得失b.質疑不容置疑符合隨聲附合c.變換變幻莫測旁證旁征博引d.諂媚纏綿悱惻大意微言大義3.標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玲玲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b.無論他們怎樣丑陋?怎樣頑劣?怎樣……也會被人們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樣地捧來捧去,因為她們是貴人。c.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所說的那樣,“神形兼備,充滿生機!眃.我并不以為我的兒子會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但縱然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白癡,也仍舊是太子或王子。4.下列各句中成語運用正確的是。a.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上海浦東新區高樓林立,環境宜人,給人面目全非的感覺。b.今天是圣誕之夜,無法回家的同學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倫之樂。c.我將看見所有的人們在我面前低頭、鞠躬、匍匐,連同我的尊長,我的師友,和從前曾在我面前昂頭闊步、耀武揚威的人們。d.同學們對如何用好《語文讀本》介紹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最后我想補充兩點作為拋磚引玉吧。5.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初涉文壇,她的第一部處女作就是這樣一部意味深長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b.半個世紀以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800多個縣,測量、攝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達2000余項之多。c.以語文為核心的語文素養是一個包含多種元素的綜合體,它不僅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工具,而且還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d.在國際間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應重視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局饔^深化】6.如果正面批判奴性,那么幾萬字都結束不了,作者卻以“我若為王”說起,說說這樣寫的妙處。答:7.“但是趕下來,就是我不為王了”是否可以改為“但是趕下來,我就不為王了”?試說明理由。答:8.聯系下文,“假如我能夠想象,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中的“有趣的事”是指什么?答:9.“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這里的“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怎樣理解?答:。10.“‘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與前面的“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嬌癡的,唱小旦的聲音:‘萬歲,萬歲!萬萬歲!’”,兩句中的“萬歲”有區別嗎?答:【由內而外】〖甲〗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呢?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兒女和親眷呢?因為我是王,是他們的主子,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們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我是民國國民,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使我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連同敬畏的尊長和師友們。請科學家不要見笑,我以為世界之所以還大有待于改進者,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生活在奴才們中間,做奴才們的首領,我將引為生平的最大恥辱,最大的悲哀。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我將沒有一個臣民,我將不再是奴才們的君主。我若為王,將終于不能為王,卻也真的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11.“我將恍然大悟:我生活在這些奴才的中間,連我所敬畏的尊長和師友也無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奴才的首領”,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12.文中“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是否和他們一樣?答:13.“我將變成一個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將把我的臣民一齊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愿?“殺”字有怎樣的意味?答:14.“我將和全世界的真的人們一同三呼”中“真的人們”指怎樣的人們?答:〖乙〗論拍馬聶紺弩有一種會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時候,常常是準備好了上、中、下三種書面的對策的!⊥浟耸巧眺边是范睢說秦王,曾先說堯舜之道,再說湯武之道,兩者都說不進去,才改說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爺們可不這么麻煩,先窺探一下上司的口氣,完全不談那隔得較遠的兩策,只獻出和上司意見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為你只有一策,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見”,而大加激賞。西裝,中山裝,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記好:上策放在左邊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邊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納的,尤其要記清楚,里面左邊的口袋!這樣才不會臨時手忙腳亂,弄得牛頭不對馬嘴。西裝,中山裝的樣式,都是來路貨,莫非外國的老爺們也這樣辦;發明這種衣服式樣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有策而又獻得上,當然是一些優秀而又幸運的人物。但官場中,大多數卻是根本無策或有而獻不上去的。平凡的老爺們用什么在官場里混,而且混得很不錯,不幸的老爺們又怎樣變得幸運了的呢?莊子曰:“盜亦有道!睖蚀艘酝疲斎还僖嘤蟹。孔子曰“事君敬禮,民以為諂也!”說穿了簡單得很,就是那個“諂”字,今語謂之拍馬屁!有策的人用三策拍馬屁,無策的人就少不了設法打洞,用別種方法拍馬屁。拍馬屁決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空口說白話地喊幾聲“萬歲”或“偉大的主上”就算得了數的;除了聰明才智會窺探“上頭”的意向,還非要有具體表現不可,而那表現有時簡直非常血腥,不能犧牲這些,就不算真正拍了馬屁,也就未必能真正得到“知遇”!歷史上有會拍馬屁的人,都是些毅然決然的大勇者:易牙蒸兒子給主子吃,樂羊子自己吃兒子的肉羹,吳起殺妻,呂不韋用妻妾施美人計,豎刁閹割自己,彌子瑕、董賢化男為女,以妾婦之道事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里有一位茍觀察,聽說制臺大人的寵妾去世了,他卻正有一個絕色寡媳。兩老夫婦就跪在地下勸她改嫁給制臺作夫人;寡媳不肯。乃暗中讓她吃進一些春藥,使她心癢難搔,不得不答應。人同此心,心向此理,這些英雄豪杰,豈不知父子之恩,夫婦之愛,人性人格之可尊又可貴?無奈要顧全這些,就沒有人給官做,縱有也做不久,做不大,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有一種書,叫做《人怎樣變成巨人?》著者是蘇聯人,說的是蘇聯事,至于咱們貴國,如果你曾耳聞目睹過—些官場現形記,就該明白:人怎樣變成非人!我的意思是說,人,只要想做官,在官場里混,還要想盡方法混得不錯,那就很容易變成非人的,像上引的易牙乃至茍觀察們一樣。不過這種現象,大概立刻要結束了。(1946,11,2,重慶。)15.下列詞語注音、字形、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不名一錢(占有)殘羹冷炙恣睢(zhuì)b.安之若素(樸素)義憤填膺桓(huán)c.刻骨銘心(深刻記。┟癫涣纳鷪颍╮áo)舜d.駭人聽聞(驚嚇)無濟于事騷(sāo)擾16.簡析第2段中“英雄所見”的妙處。答:17.第2段中關于“西裝中山裝的樣式”的論述有什么深意?答:18.作者是怎樣論述拍馬的危害的?答:〖丙〗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魯迅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只要這樣,也只能這樣。有一日,他遇到一個聰明人!跋壬!”他悲哀地說,眼淚聯成一線,就從眼角上直流下來。“你知道的。我所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這實在令人同情!甭斆魅艘矐K然說!翱刹皇敲矗 彼吲d了!翱墒亲龉な菚円篃o休息的:清早擔水晚燒飯,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張傘,冬燒汽爐夏打扇。半夜要煨銀耳,侍候主人要錢;頭錢〔注〕從來沒分,有時還挨皮鞭……”“唉唉……”聰明人嘆息著,眼圈有些發紅,似乎要下淚!跋壬!我這樣是敷衍不下去的。我總得另外想法子?墒鞘裁捶ㄗ幽?……”“我想,你總會好起來……”“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經舒坦得不少了。可見天理沒有滅絕……”但是,不幾日,他又不平起來了,仍然尋人去訴苦。“先生!”他流著眼淚說,“你知道的。我住的簡直比豬窠還不如。主人并不將我當人;他對他的叭兒狗還要好到幾萬倍……”“混帳!”那人大叫起來,使他吃驚了。那人是一個傻子!跋壬,我住的只是一間破小屋,又濕,又陰,滿是臭蟲,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穢氣沖著鼻子,四面又沒有一個窗……”“你不會要你的主人開一個窗的么?”“這怎么行?……”“那么,你帶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動手就砸那泥墻!跋壬∧愀墒裁?”他大驚地說。“我給你打開一個窗洞來!薄斑@不行!主人要罵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來呀!強盜在毀咱們的屋子了!快來呀!遲一點可要打出窟窿來了!……”他哭嚷著,在地上團團地打滾。一群奴才都出來了,將傻子趕走。聽到了喊聲,慢慢地最后出來的是主人!坝袕姳I要來毀咱們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來,大家一同把他趕走了!彼Ь炊脛俚卣f。“你不錯。”主人這樣夸獎他。這一天就來了許多慰問的人,聰明人也在內。“先生。這回因為我有功,主人夸獎了我了。你先前說我總會好起來;實在是有先見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興地說!翱刹皇敲础甭斆魅艘泊鸀楦吲d似的回答他。(1925年12月26日)注:本篇最初發表于1926年1月4日《語絲》周刊第60期。頭錢:舊社會里提供賭博場所的人向參與賭博者抽取一定數額的錢,叫做頭錢,也稱“抽頭”。侍候賭博的人,有時也可從中分得若干。19.注音與字形都正確的一項是a.估量liàng即使jí敷衍了事xǐng笨拙zhuób.補給gěi伺候cì污穢suì窠kē臼c.房檁lǐn酗酒xiōng斷垣yuán呻吟yínd.應屆yīng渾身解數xiè綿亙gèn詛咒zǔ20.文中“奴才”指怎樣的人?答:21.文中的“聰明人”指怎樣的人?答:22.文中的“傻子”指怎樣的人?答:●寫作指津【構思導引】關于雜文,瞿秋白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揭示了雜文的文藝性、社會現實性和論說性。但這個概念無法窮盡所有雜文的特點。除此之外,還有以記敘為主的雜文,以抒情為主的雜文,還有三者熔于一爐的雜文。但不論哪一種雜文,雜文的最基本的表達形式是形象化的說理。因此,形象化說理是雜文創作的最主要的藝術規律,也是衡量雜文藝術的最主要的標尺。《我若為王》正體現了雜文說理藝術性的特點。這篇雜文要批判王權觀念和奴才意識,并不從正面落筆,而是從反面切入。作者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設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使讀者充分認識到了王權和奴才意識的荒謬和可笑,比之正面著手,更具一種揭露的威力。所以我們學寫雜文的時候切忌空洞地說教,要注意從實入手,就實寓虛,取類譬喻,形象說理!纠暮單觥砍C情的年代夏非我作為團支書去會議室開會。老師發給每個團支書一份倡議書,號召為我校某生捐款。團支書們回去要把這個工作做好,錢不在于多少,意思意思就行,原則上是每個同學都要表示表示……老師怡然自得地布置給我們任務。我聽了覺得有意思。他說“意思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原則”——好像學校老碰上這類事情,操作流程已經駕輕就熟。“表示表示”?搞得跟行賄一樣……可惜的是我回到教室依然用老師的語氣把大意復述了一遍,自己都有點兒惡心。同學們很配合地聽我做倡議,大概因為故事情節精彩,還要求我把倡議書完整地念一遍……一節課后,某公閃到身旁探口風,“您,您準備捐多少。俊薄鞍?還沒想過,再說吧。問這個干嗎?”“我是想看看團支書的標準啊,然后我們好效仿啊!蔽倚睦锵,得了吧你,這號人爺瞅得多了。自個兒拿不準主意,捐少了怕丟人,捐多了怕吃虧,最好跟別人差不多。我心里本來就不暢快,半開玩笑半挖苦地反問:“我捐多少你也捐多少是吧?”“……是啊……”他回答得很痛苦,但這點面子還是要保住的。俄頃,丫又小心翼翼地追問:“捐款數額記名嗎?”“我不曉得!”語氣有些煩悶。他也知趣兒地走開了。我把這些人這些事兒跟矯情聯系在一起只是我的臆測,可是至此突然發現自己居然對這么點兒小事兒斤斤計較念念不忘還饒有興味,矯情的,恐怕是我。點評:作者從親歷的事出發巧妙地批判了這種我們習以為常的“矯情”、人性中的虛偽,繪聲繪色,深辟入里。語言詼諧機敏,結尾看似閑筆實則辛辣之至!绢}目參考】23.就某些你所見的不良現象引發議論提出你的感受和觀點,注意說理要生動形象。字數800左右!褓Y料附錄◎清人葉燮說:“文章千古事,茍無膽,何能千古乎?吾故曰:無膽則筆墨畏縮。膽既詘矣,才何由而得伸乎?”真正的藝術家不但要有藝術良知,而且要具備藝術勇氣。對于優秀的雜文作家來說更是如此。這是由雜文直接干預現實、參與政治、抨擊邪惡的特性所決定的。聶紺弩曾提醒、告誡自己時時注意“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打擊舊世界的統治者”(《天亮了·序》)。可以說這是他全部雜文中最有價值、最富生氣的部分。(姜振昌《聶紺弩的勇氣與才氣》)◎習題參考答案1.b。a中“鞭笞”應為chī,c中“憎惡”應為zēng,“悼念”dào。d中“層見疊出”應為xiàn。2.b,“隨聲附合”應為“隨聲附和”。a中“流連忘返”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從流往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連”,故為“連”不同于“留戀”的“戀”。b中“質疑”的“質”為責問之意,而“不容置疑”的“置”為安放之意,是有區別的。c中“旁證”意為間接的證據,而“旁征博引”之“旁征”意為廣泛地引用證據,“征”為引用證據之意。“變換”和“變幻”都是變,但前者是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后者則是沒有規律的“莫測”的變化。d中“大意”為主要的意思之意,而“大義”指大道理。3.d,非并列關系(如轉折關系、因果關系等)的多重復句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a引號并用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應用單引號。b中“無論他們怎樣丑陋?怎樣頑劣?”是陳述語氣不必用問號,用逗號即可。c前文“正如有的評論所說的那樣”后改用冒號,或者把引號里面的句號提到外面。4.c。a“面目全非”和“耳目一新”都有事物改變很大之意,但前者多含貶義,這里應用后者。b“天倫之樂”指家庭之樂,與前文矛盾。d“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發表自己粗淺的見解以引出大家的高見或佳作。顯然不能用于題中這樣的總結辭中。5.c。a“處女作”與“第一步”意義重復。b“余項”與“之多”相矛盾。d主語殘缺。6.這樣做了假設后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要批判的對象漫畫化,極具諷刺性。從要反駁的論點出發得出荒謬的結論,即那個至高無上的王原來也是個奴才,欲擒故縱,有力地證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在議論文中稱“歸謬法”。7.不可以,“就是我不為王了”含有別人繼續為王的意思,而“我就不為王了”就沒這層意思。8.從下文看“有趣的事”指作者想象中人們在眾星捧月時的種種丑態:“所有的人們在我面前低頭,鞠躬,匍匐”,“諂媚的,乞求的,快樂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等等!坝腥ぁ币辉~有辛辣的諷刺意味。9.里的“暴君”非貶義,是要去鏟除奴種的人。10.有,有本質區別。前面的“萬歲”是卑躬屈膝的奴才發出的,而課文結尾的“萬歲”是有尊嚴有獨立思想的“真的人們”發出的,是為“除奴扶正”的成功而歡呼之語。11.由于前面蓄足了勢,在這里筆鋒一轉,把那個虛幻的自己拋人深淵,指出那“無比尊貴的王”不過是“奴才的首領”,換言之,不過也是個“可鄙的奴才”而已,從而辛辣而巧妙地指出了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是一對雙胞胎,后者恰恰是滋生前者的溫床,表達了作者對王者的蔑視嘲諷和對奴才的憎恨與鄙視。正是從這一點上說,此文不是一般意義上批判皇權意識和奴才意識,而是從兩者密不可分的關系上去批判的,在一般人止步的地方起步,這也正是此文尖銳深刻之處,不同凡響之處。12.“民國國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就是奴顏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雖是民國國民,但我憎恨與人為奴,以“生活在奴才們中間,作奴才們的首領”為生平“最大的恥辱”、“最大的悲哀”,有著自己鮮明的思想和個性。13.作為一個有著自由民主思想的特立獨行的知識分子,作者對奴性有深刻洞察:奴性是人的品行中最低*的品行;奴才是人類中最低*的種類。所以作者要將所有的臣民一齊“殺死”,表達了他要鏟除奴性以改造世界的斬截愿望!皻ⅰ弊钟袛蒯斀罔F、痛恨至極之意!拔覍盐业某济褚积R殺死,連同尊長和師友,不準一個奴種留在人間”這一句話正顯示了作者非凡的膽略和才氣。14.這里的“真的人們”是指與奴才相對立的有尊嚴有獨立思想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與前面的“古今中外最大的王”同義呼應。15.d。a中“恣睢”為suī。b中“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詞,指代人或事;素:平常,往常。對困難遭遇毫不介意,心情像往常一樣,F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不聞不問聽之任之。c,“堯舜”為yáo.16.這“英雄所見”一詞精妙地諷刺了那些當官的因獻了與上司一致的計策而拍馬得逞的得意之態。體現了作者一貫的文風:辛辣深刻、機敏便捷。17.在這里作者把要否定的現象漫畫化,以示滑稽,令人忍俊不禁。這就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唯上是從“只獻出和上司意見相近的一策”的策士們。18.作者在第4段中舉了很多古代的例子,具體深入地揭示了拍馬怎樣地“與骨肉相連,肢體相連,人性人格相連”,從人性的高度論述拍馬的危害,最后一段以“人變成非人”一語道盡拍馬的本質。19.d。a“敷衍”應為yǎn,意為做事不認真只表面上應付。b“補給”讀jǐ,“污穢”讀huì。c“酗酒”讀xù。20.指雖生活在可憐的景況但麻木不知反抗的人。這種人只在訴苦和同情中得到滿足,來一個啟發他幫助他的“傻子”,他反而馬上站到了主子那邊,在主子面前顯出“恭敬而得勝”的神情,可見其騎墻和不仁。21.“聰明人”是指那些隨機應變、左右逢源、明哲保身、精神虛空的人。遇上訴苦者能“嘆息甚至眼圈也能紅”,遇上高興的人也能“代為高興似的”說話;然而這種人終究是甘心讓命運擺布的“怯弱者”。22.“傻子”是清醒的“人間叛逆的勇士們”,他們悲憫著受難者的前途,他們看透了造物的把戲將要起來使人類蘇醒,那一聲“混帳”就可看出他們的生猛。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是寂寞的,為受難者蒙難卻往往只是引來幾個“看客”而已。23.略。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2
一、導入,讀一首打油詩
皇上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愛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簡樸。
皇上最難受,皇上盡受苦。
皇上最可憐,皇上最沒福。
皇上最無私,皇上真圣主。
二、皇帝是這樣的嗎?做皇帝如何?你想不想做皇帝?(學生七嘴八舌)
三、有個怪老頭,他也瞄上了王位,寫了一篇雜文《我若為王》,過了一把皇帝癮。他就是蹲過大牢卻常常懷念監獄的聶紺弩。
四、課文我們已經讀過一遍了,也已經隨著聶先生去領略過一番做王的滋味兒了,那么大家說說做王以后到底是怎么樣的呀?(學生說出做王后的種種光景,教師指導:作者層層遞進,盡顯帝王威風八面,越說越起勁,簡直心花怒放了)
五、文章既然題為《我若為王》,作者把為王以后的種種好處都寫盡了,那么到此文章是不是可以結束了呢?
明確:如果到此結束就淺陋了,屬純粹的“無厘頭”,假想為王成了泄欲的工具,那么就毫無雜文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品讀文章的最后三段。
1、那么作者為王后感覺如何?
感到單調,寂寞,孤獨——這樣做王有勁嗎?沒勁。剛才心花怒放的熱鬧一下子冷卻了。
2、孤獨寂寞可以使人更加冷靜地思考問題,于是作者接下來想到了一個什么問題呀?
提出“為什么人們要這樣”的問題。
3、作者醒悟到:我生活在奴才們中間,而我自己也不過是個奴才的首領罷了。
4、醒悟之后,“我”要怎么做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用文中的話回答)?
醒悟之后要殺奴才、滅奴種;因為“我認為世界之所以還大有待于改進,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
5、結果會怎么樣?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為什么?理解一個疑難句子
六、再讀課文,思考聶先生為什么要對奴才那么深惡痛絕?奴才到底是怎樣一副嘴臉呢?結合課文概括出奴才的特點。 由師生討論分析后得出:
奴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俯首帖耳,惟命是從;盡力實現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過失、罪行。
卑躬屈膝 低頭、鞠躬、匍匐
巧言令色 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
欺軟怕硬 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
心懷叵測 也會把王趕下王位
像這樣可恨的奴才有很多。比如:在先秦時期,齊桓公的廚師易牙為了討好主子,心甘情愿的殺掉自己的孩子,烹成肉羹,獻給齊桓公;五代時期的后唐節度使石敬唐,為了達到篡權的目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還,把小自己十歲的遼太宗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留下千古罵名。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回憶你所讀過的文學作品或看過的影視作品等,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奴才”形象,并加以評價。
七、討論:結合課文和歷史,說說王權和奴才是什么關系?它們有什么危害?
明確:首先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掌權的人是統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則接受統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總想做王,做君王的總想壓制奴才。
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賴以生存的溫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
所以要鏟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權,最終實現人人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危害(由學生自由發揮):人人自危,不利創新;為后,是非不分;白癡當道,賢能不士;欺上瞞下,軍昏民苦
八、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講究的是三綱五常,尊卑有序。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讓人精神變的麻木,欺壓人的人會心安理得,被欺壓的人也會心安理得。有個笑話說:有人無緣無故被大老爺打了一頓板子,他不知道生氣,反而沾沾自喜。哎呀,今天真是走運,大老爺只拿板子打了我一頓,要是拿帶釘子的板子打我那才慘呢。在封建社會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的環境中,很容易讓人是非不分、唯命是從、逆來順受。這就是奴性。就是到了今天“平等”這個詞在人們的心中到底有多重,還要好好想想。請大家看課后練習三的材料,說說你覺得身邊有奴性嗎?你身上有嗎?(可補充材料:我就親眼看到過一個給我們單位干活的民工,因為工程質量我們公司的領導訓我們隊長,我們隊長訓施工員,施工員訓民工頭,民工頭就訓到了他的頭上,他環顧四周再無人可訓,又不敢據理力爭。懊惱半天,用腳狠很踢了一下石頭,用濃重的四川口音罵了一句“gouri的石頭”讓人哭笑不得。)
九、再出示打油詩(比第一次出示多一個副標題和一句結束句)
皇上
——看電視劇有感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愛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簡樸。
皇上最難受,皇上盡受苦。
皇上最可憐,皇上最沒福。
皇上最無私,皇上真圣主。
教化奴兒們,別長脊梁骨。
作家余杰說的不錯,在一個民主、法制、科學的年代,大唱帝王之贊歌,鼓吹專政獨裁,張揚奴性意識,宣傳封建思想,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磥恚呦蛘嬲拿裰,我們任重道遠。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有責任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努力,你覺得從今天起我們應該怎么做?(從個人微觀的角度、國家民族宏觀的角度都可以)。
引導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沒有奴性的人,說真話,做真事。聶紺弩本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課前發給學生有關聶紺弩的介紹)
十、聶先生用他的文字和人格給我們進行了一次民主精神的洗禮,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篇假想式雜文的成功典范。(然后說一下該類作文在高考作文中的優勢和成功例子。)
假想式雜文的寫法
1、巧設題目,反面切入。撇開本文,你一看到該題認為作者會寫什么,或者你拿到這個作文題會怎么寫?一般思維會從正面描寫,如競選宣言:《假如我成了班長》。這就不是雜文了這篇雜文要批判王權觀念和奴才意識,并不從正面落筆,而是從反面切入。作者充分發揮想像的作用,設想“我若為王”的種種情形,使讀者充分認識到了王權和奴才意識的荒謬和可笑,比之正面著手,更具一種揭露的威力。
2、欲擒故縱的行文方法。
3、排比鋪陳來蓄勢,增強批判效果
提供一個話題,指導學生用假想式雜文的方法寫
十一、總結。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說,從今天起做一個真正的人。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3
朱軍 我若為王 聶紺弩 一、教學設想 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盡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從而達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課于生的初衷。 二、教學安排 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 (一)預習指導 1、從音形義三個方面,掌握下列字詞。 光景 德性 親眷 敬畏 憎惡 諂媚 悲戚 呵斥 乞求 2、瀏覽全文,初步把握作者抨擊的對象,即雜文中的靶子。 3、本文在立意和結構處理上,有何妙處?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讀本》第13—15課,以加深對雜文作品的認識。 (二)教學步驟 1 導語設計 好的導語能迅速將學生引向授課主題,帶入教學情境之中,或能動人心扉,或能發人深思。請你以教師身份,擬一則80字左右的導語。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我若為王》。 2、根據同學們的導語,聯系課后練習中的一則材料,得出本課的中心論題是什么。(1)學生談自己導語設計的出發點。(2)討論犯罪分子為何能輕易得逞? 3、為了能講清楚這個問題,你的文章打算怎樣寫?試列出你的結構提綱。 4、聯系自己的構思,對照本文,討論本文在寫法上的成功之處,作為將來寫作的借鑒。 文章立意上:表現在對王權和奴性批判的處理上 討論:作者為什么“深深地憎惡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臉到底有多可惡,根據文中的具體描寫概括奴才相的特點。 奴才:惟命是從 (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俯首帖耳) 盡力實現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過失、罪行。 卑躬屈膝 低頭、鞠躬、匍匐 巧言令色 諂媚、乞求、快樂的表情 低微、柔婉、畏葸的聲音 欺軟怕硬 也曾是昂首闊步、耀武揚威 結構安排上: 1、捧高跌低法: 王——————————臣民 王權 —————— 奴性 妻子——王后 唯命是從 兒子——太子 卑躬屈膝 女兒——公主 巧言令色 (鋪墊) 虛 —————————— 實 (欲擒故縱) 2、虛擬幻想法: 假設:我若為王。。。。。。;我將。。。。。。 3、排山倒海法: 表現在段與段之間,也表現在段落內部。 4、波瀾突起法:“王”的想法既合理,又來得突然,有些意外。然而,警戒之意,更明顯。 (四)課后練筆 學習本文以后,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對你的人生將會有什么樣的教益?試寫出自己的思考。(600字) (五)資料鏈接 作者介紹 現代詩人、散文家。聶紺弩出生于湖北京山縣城關鎮,在讀高小時就以作文聞名,同學們戲贈“聶賢人”這一雅號。高小畢業后,因家貧失學在家,但他仍攻讀不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30年代中期,先后編輯《中華日報》副刊《動向》和雜志《海燕》。這時,他以短小精悍、犀利潑辣的雜文,引起讀者注意。當年《申報》的《自由談》上,有兩個人的雜文與魯迅神似,一是刻意學魯的唐 ,一是隨意為之的聶紺弩,他被認為是魯迅之后的雜文第一人?谷諔馉帟r期,聶紺弩在桂林與夏衍等編輯雜文刊物《野草》。“皖南事變”后不久,他在《野草》上發表了《韓康的藥店》,從詼諧中體現譏刺,回擊了國民黨掀起的反共逆流,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雜文集《歷史的奧秘》、《蛇與塔》,都是作為《野草叢書》出版的。前者雜論社會現象,后者評說婦女問題。后來又以二者為基礎,編為《二鴉雜文》出版。解放戰爭時期,他的散文集《沉吟》和雜文集《血書》出版。《沉吟》通過人物記述表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血書》是對黑暗現實的針砭、撻伐,并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公布的土地改革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聶紺弩在香港辦報期間,仍以雜文為武器,批判各種怪現狀、怪議論,宣傳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聶紺弩在雜文寫作上,學習魯迅的筆法,但又形成自己的風格:行文恣肆,用筆酣暢,反復駁難,淋漓盡致,在雄辯中時時顯出俏皮。他的作品多已收錄于《聶紺弩雜文選》(1955)、《聶紺弩雜文集》(1981)、《聶紺弩散文》(1981)。 晚年,聶紺弩運交華蓋后又寫起舊體詩來,古怪而又美妙,實為文壇一絕,堪稱“我國千年傳統詩歌里的天外彗星”。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的字詞。 2、學習本文嚴謹的議論結構。 3、學習本文布局謀篇的特點。4、德育目標:1、明白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是造就奴才的思想制度,天迫使人失去人性,異化為奴才。掃除奴才孽生的封建制度、思想,才能使人性復歸的道理。 2、理解“謙受益,滿招損”“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義的啟示。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學習本文的論證法:例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揣摩本文語言,分析作者語言特色。鑒賞本文藝術特色。正確理解本文的辨證思維。教學重點:揣摩本文語言,分析作者語言特色。鑒賞本文藝術特色。正確理解本文的辨證思維。教學難點:重點語句的體會。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引申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同學們,提到雜文,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魯迅,我們知道他的雜文,是“匕首”,是“投槍”,刺向黑暗的社會現實。今天,我們介紹另一位作家,有人稱他的雜文是“有力的響箭,常射向敵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雜文作家——聶紺弩。聶紺弩,現代作家,湖北金山人,是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后,在雜文創作中成績卓著,影響很大的戰斗雜文大家。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蕭今度、淡臺、滅暗的筆名,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創作了大量的點斗雜文。二、析題:你們認為標題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應該是什么?(若。可以看出,本文在構思上是采用了一種“虛擬幻想式”的方法)三、再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紺弩 匍匐 盔 呵斥 葸 諂媚:卑*地奉承討好別人。諂:曲意迎合。匍匐:使自己俯臥。這里指臣子們俯臥在國王面前。畏葸:畏懼,誠惶誠恐。昂首闊步:仰著頭,邁大步。形容精神奮發的神態;腥淮笪颍和蝗恍盐蜻^來了。四、齊讀課文。整體感悟。問:作者采用這種“虛擬幻想式”的方法,假象自己是王,你感覺是為了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呢?學生自由發言,大致把握中心思想。(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憎惡和否定,對民主,平等等思想的強烈呼喚。)五、分析藝術手法。教師提出基本點,學生分析。 1、排比段。文章結構很嚴謹,這里就不急著說了,我們要說的是作者運用排比段,幾乎是一氣呵成地揭示了封建專制的王制是孽生奴性、迫使人性異化的本質力量。(2、3、4、段,從不同側面,嚴密地揭示了王制專制的反動力量。句式相似又有變化,如行云,如流水,語勢流暢) 2、先抑后揚。在三個排比段中,作者又取先抑后揚的方法,把奴性的“奴”字揭了個透:丑,但她是皇后,奴才們也得捧,也得以之為美;白癡、丑陋、頑劣,都和一樣丑,但他們若是太子,公主,奴才們照得捧。這種先抑后揚的方法,把“王制”的反動力量、奴性形成的社會原因,寫得形象而深刻。 3、語言樸素、流暢。本文語言樸素、流暢而又風趣,有寫詞值得揣摩:王是什么東西呢?至高無上的“王”在作者筆下成了“東西”,作者對封建殘余的輕蔑甚為鮮明。“捧來捧去”的“捧”活活畫出奴才們的那種媚態!皼]有人敢說”,一個“敢”字,就表現了王權專制的程度。“嬌癡的,唱小旦的聲音”這個“嬌癡”更活現了奴才的可憎、可惡、惡心的面目。六、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抓關鍵詞(標志)。作業: 1、找出理清文章脈絡的標志,并理清文章脈絡。 2、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短文,評析本文的語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