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為王》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我若為王》是雜文大家聶紺弩的雜文,全文緊緊圍繞“我若為王”的論題,通過設想了“我若為王”后的種種情景,有力地抨擊了由封建王權意識所滋生的國民的奴隸性,號召人們滅絕奴性,爭做“真的人們”(自由、民主的國民)。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清思路,體會虛擬假定的寫法,把握全文思想內容。 2、進一步掌握雜文的藝術特點。 3、理解文中語句的含義。能力訓練點 1、學會寫富有針對性的批判文章。 2、學會議論文的并列式的使用。德育滲透點 批駁現實生活中的王權意識,擯棄奴才思想。美育滲透點品味雜文語言的諷刺味。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國民王權意識、奴才性格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詼諧調侃的語調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1、作者論述觀點的過程。2、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意。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含意豐富的語言,體會作者采用虛擬假定的寫法,批判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觀點。引導學生體味雜文的思想性、文學性。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惫糯饨ň跸碛袩o上的權力。作為一國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屬于他一人所有,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所以人人都想做王當皇帝。老師想問問大家,假如你作了君王,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當官好呀,“為王”豈不更妙?我若為王,那么,一進教室,我就大搖大擺坐在龍椅上,你們不能喊“老師好”而應喊——“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注意還要低頭哈腰,甚至下跪之后,我說——愛卿平身。當然,老師若為王,對你們恐有大大的好處,我一高興就給你們封官,封體育委員為大將軍,保家衛國……,封你為弼馬溫。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曾經做過大牢卻又懷念監獄的怪老頭作的“為王”夢(板書《我若為王》)看看作者大膽的假設中包含著怎樣的思想和認識呢?二、作者簡介聶紺弩:(1903---1986) 文學史上頗多奇人怪人,聶紺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羈,不拘小節,口無遮攔,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災多難,10年囹圄,8年病疴,還能活到83歲,真是一個奇跡。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訊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輾轉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報刊編輯和進步文藝活動。1951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1957年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改。文革期間以“現行”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粉碎四人幫后,狀如鬼影,老伴帶他去理發,他“攬鏡大駭,不識鏡中為誰”。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傳奇人生。聶紺弩是雜文大家,現代作家、學者。在雜文、古典小說研究、舊體詩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夏衍認為“魯迅以后雜文寫得最好的,聶紺弩為第一人。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文學成就,還是他在逆境中創作的舊體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以至在詩壇上有了“聶體”之譽。不少名篇、名句被傳誦一時,如“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身輕白虎堂” 等人物詩;“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交心坦白難”等文革詩。他有多方面的寫作才能。作品有小說、寓言、詩歌、劇本等多種形式,尤其以雜文、散文見長,著作頗豐,是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繼魯迅、瞿秋白之后,在雜文創作上成績卓越,影響很大的雜文大家。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蕭今度、邁斯、悍膂、淡臺、滅暗等筆名,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創作了大量的戰斗雜文,有人稱他的雜文是“有力的響箭,常常射中敵人的鼻梁”。雜文集有《關于知識分子》(1938)、《歷史的奧秘》(1941)、《蛇與塔》(1941)、《血書》(1949)、《二鴉雜文》(1950)、《寸磔(zhé)紙老虎》(1951)、《聶紺弩雜文選》(1956)、《聶紺弩雜文集》(1981)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