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
《狐貍和烏鴉 》教學設計
作者:ygr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583
【教材簡析】
課文寫的是一只烏鴉愛聽奉承話被狐貍花言巧語所騙的故事。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烏鴉和狐貍是鄰居。第二至第三段分別是寫烏鴉叼著一片肉,狐貍看見后饞得直流口水。第四至七段是寫狐貍與烏鴉的交鋒。第八段是故事簡短的自然結尾。其中,四至七自然段是本文的精華所在,是訓練學生進行朗讀、說話、語言文字體會、表演等諸方面的最佳之處。因此,本課學習的重點就落在此處。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熟練。
2.創設情境,讓學生領悟課文蘊含的意義,進行創造性想象:
【教學準備】
課件。狐貍和烏鴉的頭飾。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畫動物,導入 新課。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種小動物,它們是誰呢?請看黑板。(畫“烏鴉”“狐貍”)。學生說后,老師板書課題。老師邊指課題、板畫.邊說:“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發生在狐貍和烏鴉之間的一件事情。請大家先猜一猜在它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在它倆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2-3遍,思考這個問題,并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了解讀書情況。
①誰敢說自己讀得最好?請讀一讀。
②誰能誠實地說自己讀得不太好?站起來讀一讀,請大家幫助你讀好課文。
3.再朗讀課文,思考:狐貍和烏鴉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①誰能用3-5句話說一說發生的事情?
②誰能用1-2句話說一說發生的事情?
4.讓學生質疑問難。
(三)創設情境,感悟意義。
1.學習第1自然段。
①指名讀,其余的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指認“窩”“洞”,理解“窩”“洞”“鄰居”。
2.學習第2、3自然段。
①既然是鄰居,就應該好好相處。狐貍是怎樣發現烏鴉的肉的?又是怎樣想把肉弄到手的?請輕聲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②誰愿意說一說思考的結果?
③哪句話寫烏鴉心里高興?找出來讀一讀。它高興什么?
④狐貍看見烏鴉叼著一片肉,它想到了什么?是從哪句話上看出來的?
3.學習第4-7自然段。
①狐貍是怎樣哄騙烏鴉的肉的?請聽錄音,數數狐貍對烏鴉一共說了幾次話?每次都說了什么?
②指名讀狐貍第一次和第二次說的話,想一想狐貍為什么這樣問?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③第三次,狐貍又說了什么漂亮的話,使得烏鴉竟得意地唱起歌來?
聯系實際情況想想,狐貍說的這些話和事實一樣嗎?是一些什么樣的話?
④教師小結狐貍對烏鴉說的三次話。一個同學扮演狐貍,一個同學扮演烏鴉表演課文內容,然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⑤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結果。
(四)感悟寓意,想象創新。
1.請說一說學習本課后的想法。
2.同學們,烏鴉被騙走肉后它會怎樣想?你們想對烏鴉說些什么話?
3.復述課文。
【教學后記】
一、以朗讀為本,在40分鐘里,學生直接用于讀書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
二、引導學生精思、想象。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寓意。思考時,不脫離重點詞句,語言與思維發展相統一,能讓學生張揚個性,充分想象。
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話常駐騙上當,不能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想得到的東西。
3、會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運用句式和標點符號;
2、難點:能讀出狐貍的不同語氣;感悟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關鍵:抓關鍵詞句體會,朗讀。
【教學方法】:小組、嘗試、游戲、情境表演。
【教學準備】:課件、頭飾等
一、 復習檢查:
1、 看拼音寫詞語。(3號生寫在小黑板上,其余學生做在練習紙上。)
hu li wu ya yu mao sang zi
( ) ( ) ( ) ( )
ma que tai tou niao wo yi pian rou
( )( )( ) ( )
(完成后各小組的1號與3號互查,2號與4號互查。)
2、選擇其中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話。(可根據各自的能力選擇詞語的多少)
二、讀議課文2-3自然段
是呀,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是圍繞著一片肉而展開的。
1、出示圖片:誰能看圖說說烏鴉和狐貍對這片肉各有什么表現?(讓生自由說)
2、文中哪幾自然段就在寫這幅圖意?(2-3)自由讀2-3自然段,想想分別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3、練習朗讀。
此時此刻,烏鴉會怎么想?狐貍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讓生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三、精讀4-7自然段
烏鴉想保住肉,而狐貍卻想騙取這片肉,它們各有什么表現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最想讀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學習提綱學習討論。
小組學習提綱
(1)讀讀4-7自然段,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
(2)議一議,你對這只狐貍有什么看法,并說明理由。你對這只烏鴉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貍說的話和烏鴉的話應該怎么讀,并試著讀一讀。
2、集體反饋。
(1)面對烏鴉口中的肉,狐貍說了些什么?
(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語言)
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從哪里看出來?
(學生各抒已見)
適時小結:狐貍這種使人聽 高興,討好別人的話又叫--花言巧語或甜言蜜語。
這三次語言該怎么讀呢?
(指名讀--評議--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2)對狐貍的討好,烏鴉各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出示烏鴉反應的三句話)談談對烏鴉的看法。
提示:烏鴉前兩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愛聽好話)
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3、引出結果。正因為烏鴉愛聽好話,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來,反被狐貍“叼”走了。(掉、叼由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板書:掉 叼
4、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練習:ai ting hao hua ,rong yi shang dang 。
( )
5、分角色朗讀。
四、表演課本劇。
1、學生自由組合,每組三人,進行試演。
2、指名三人上臺表演,其余當觀眾評議。
五、練習
A:1、加標點:
“您好( )親愛的烏鴉( )”
“親愛的烏鴉( )您的孩子好嗎( )”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 )您唱幾句吧( ) ”
2、自己再編三句狐貍討好烏鴉的話。
B:只做第(1)題。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講烏鴉叼到了一塊肉,停在大樹上。狐貍見了直流口水,他對烏鴉講了三次奉承話:假惺惺地笑著問候;假裝關心小烏鴉;假意夸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騙到了烏鴉口中的肉。
根據學生喜歡寓言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范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續編一個小故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生讀好狐貍說話時的語氣,同時體會烏鴉聽了狐貍的話以后有什么變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教育學生懂得愛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7個字,認識多音字“差”。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從中懂得愛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多媒體課件、頭飾。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1)識字指導
在本課的生字中,要重點指導“饞”的讀音,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嗓”是平舌音。“差”是多音字,ch (差別)、ch啵ú畈歡啵、ch i(出差)、c (參c n差不齊)。“哇”也是多音字,w (哇哇叫)、wa(我找你找得好苦哇!)。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叼、嗓、哇”都是口字旁的字,也是形聲字,可以進行歸類識字。歸類識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生字,掌握識字方法。“饞”和“差”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練習組詞,鞏固識字。
(2)寫字指導
指導書寫注意“叼”的右邊刁第二筆是提。“哇”右邊圭的筆順:。
“叼、枝、哇”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指導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和”字也是左右結構,寫時左寬右窄。“您”和“意”都是“心字底”的字,上下結構,要寫得上大下小。“差”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羊字的變形。
2.朗讀指導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領會狐貍對烏鴉所說的三次話,揭示狐貍狡猾的本性。因此,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即要求學生發音清楚、不丟字、不讀錯字、不唱讀。再讀課文時要求“讀流利”,即在讀通的基礎上做到通順流暢、有速度。最后,在讀熟的基礎上“讀懂”,能夠帶著疑問讀,以至了解課文。
在指導朗讀時,重點放在狐貍對烏鴉說的三次話,抓住重點詞,如“您好,親愛的”。可以通過學生進行對比讀,讓學生讀中自悟。也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
3.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這道題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有兩個要求:一是6個詞語要求會讀;二是6個詞語要會寫,書寫要工整。
(2)“查一查”。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并掌握兩個多音字。
答案:興(興x ng奮) (興x靚g趣)
差(差ch 別) (差ch嗖歡啵?
(出差ch i) (參c n差c 不齊)
(3)“讀一讀,比一比”。這道題讓學生通過讀句子,體會“你”與“您”兩種稱呼的不同。雖然都是稱呼,但“您”是尊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比“你”的程度要深。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對哪些人在稱呼時該用“您”。再用“你”和“您”練習說話。
(4)“聽老師講漢字的故事”。聽老師講漢字的故事目的在于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從而體會構字規律,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以及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
4.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能有些詞理解困難一些,如什么是“叼”,如果教師用語言去描述這個詞會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親眼看到烏鴉嘴里正叼著一片肉,在學生腦中就形成了直觀印象,對于這種只能意會不易言傳的詞語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2.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們對于麻雀和烏鴉并不熟悉,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課件進行演示,對比給學生看,學生聽到烏鴉的叫聲如此難聽,而狐貍還夸贊它,從而進一步體會狐貍的狡猾。
3.學生對狐貍和烏鴉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學時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相關資料
1.作者簡介
伊凡·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接近人民生活、思想和語言,并且有心為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寫作的杰出作家。克雷洛夫一生寫了二百多篇寓言。《烏鴉和狐貍》選自《克雷洛夫寓言》,編成課文時,對原文有所改動。
原文開頭有這樣一段話:關于阿諛拍馬屁的卑鄙惡劣,不知告誡過我們多少遍了,然而總是沒有用,拍馬屁的人總會在我們的心里找到空子。
2.詞語解釋
得意:稱心如意,感到滿意。
窩:鳥獸、昆蟲的巢穴。
3.烏、鳥、鳴的故事
烏:金文的烏字,像一只大嘴朝天,有眼無睛的鳥形。烏為鳥名,指烏鴉。因為它全身黑色,與眼睛的黑點混同一色,只見眼白不見眼黑,所以金文“烏”的字形有眼無睛。
鳥:是一種長尾禽,也是所有飛禽的總稱。甲骨文、金文的鳥字像一只頭、尾、足、羽俱全的側面鳥形。漢字中,凡是帶“鳥字旁”的字多與禽類及行為有關。
鳴:從口從鳥,本義為鳥叫;從鳥叫擴大到野獸、蟲類的叫,都可稱為鳴。后引申為敲響、發出響聲等。
故事:烏鴉長得黑,看不清眼睛的位置,所以古人寫“烏”時就不帶點。但還有其他小鳥,于是就在烏字上加了一個點,變成了現在的“鳥”字。鳥叫用嘴,于是加個“口字旁”就念“鳴”。
綜合學習活動 讀·演·講·編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是依托《烏鴉和狐貍》的學習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次編演。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這次活動包括四部分:一是讀,二是演,三是講,四是續編。
“編一編”這部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在交流、學習、欣賞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此次讀·演·講·編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2.通過活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展示,使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也學會與他人共識、共進、共賞。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頭飾、道具等。
(二)教學過程
1.做好活動準備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學生愿意讀也愿意演,可由學生自愿組合成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2.參與活動過程
學生在表演時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課文記得不熟。只要學生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容表演即可,可以運用一些自己的語言。觀看的同學應要求做到認真,教師必要時應作指導。
3.續編故事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要給學生限制,讓學生大膽合理地想象。目的是發展學生語言,激發興趣。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單一地表演課文內容時學生可能會有些拘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課文排成課本劇,加上些自己的語言,學生會表演得更生動。
2.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學生可能會把故事背下來。教師應告訴學生,講故事不是背,要生動地復述,或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讓別人聽了不覺得生硬。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同學們,屏幕上的兩只動物是什么?(狐貍和烏鴉)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出示題目:狐貍和烏鴉
二、教學過程:
1、 齊讀課題,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學生書空
2、初讀課文,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出示課文中的詞語,利用多種形式要學生來讀。(自由讀、齊讀、領讀)
4、再讀課文,提要求:邊讀邊畫自然段
5、狐貍和烏鴉因為什么碰到了一起?(一片肉)找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狐貍什么反應?(饞得直流口水),他會想什么辦法得到這片肉呢?
6、自由讀課文的2——6自然段,用----------畫出狐貍的話,用~~~~~~畫出烏鴉的表現。
7、分別找學生讀出所畫的內容
8、總結全篇:學生填空說出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為 ( ) ,狐貍和烏鴉碰到了一起,狐貍對烏鴉說了( )次奉承話,烏鴉慢慢地( ) ,最終丟了肉。
9、指導生字:
出示兩個新偏旁:“貝”和“羊”
(1) 學習生字“賠”和“差”,指導偏旁、字的結構、組詞、寫字時應注意的問題。
(2)讓學生在田字格紙上寫兩遍,把寫得好的字在投影儀上展示、評比。
三、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
2、課后生字描紅
《狐貍和烏鴉》反思
在執教了《狐貍和烏鴉》這節課以后,聽取了其他老師很多中肯的建議,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忽視了教師的范讀。這節課我講得是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讀通課文,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寫字。在讀課文過程中,我忽視了教師的范讀作用,一直讓學生自己朗讀,自己領悟,應該在教學一開始先由我進行范讀,告訴學生在朗讀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朗讀中更有針對性。
二、忽視了初讀課文后的整體把握。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我直接進入了教學課文中,忽視了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的整體感知,二年級的學生有能力把課文的大意說出來,這也是鍛煉學生組織語言表達語言的好機會,這一點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重點注意的方面。
三、課堂時間的把握不夠緊湊。在教學課文時,由于讓學生找狐貍的話和烏鴉的反應浪費了過多時間,導致后面的生字指導沒有完成,自己的課堂語言應該再精煉些,環節設置的更緊湊些,這樣相信后面的生字環節是可以完成的。這次的教學,使我受益匪淺,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相信通過不斷的磨練我的教學水平會逐步提高。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4
教材來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內容來源: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
教學主題:
閱讀 課時:第一課時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學習獨立寫字。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一類生字,并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兩個新偏旁。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狐貍和烏鴉》。
(3)結合生活及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2、學情分析
教材的安排形象、生動,利于兒童接受,便于記憶。對于學生來講接受難度不是很大。但是,正確理解課文中個別詞語的意思,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認識漢字,憑借插圖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學習的關鍵。生字新詞的學習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
3、教材分析
本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一只狐貍看到烏鴉叼著一片肉,就想盡各種辦法一次又一次的奉承烏鴉,結果烏鴉上當受騙,狐貍叼起肉跑了。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本課時的重點是認識課文的生字新詞,理解詞義。難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借助拼音、看圖、觀察比較等形式,讀準15個生字的讀音,識記生字詞,正確書寫“叼、肉”等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通過范讀、指名讀等形式,能讀準字音,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評價任務
任務一:正確認讀、書寫 “叼、肉、差”等生字,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任務二:讀準字音,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任務三: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激趣導入
引出課題 活動一
猜謎語。出示狐貍和烏鴉的貼圖及板書。認識“狐貍”兩個字。 能讀準“狐貍”的讀音,“貍”在這里是輕聲。(評價目標一)
活動二 補充課題,師質疑狐貍和烏鴉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一看,齊讀課題。
環節二
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新詞
活動一
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己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反復讀。標出小節序號。(完成目標一) 準確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標出段落序號。(評價目標一)
活動二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自己讀不好的地方聽聽老師怎么讀。(完成目標一)
活動三
檢查自學情況。出示含有生字詞語,指名分行讀,注意正音,利用文中插圖、聯系生活及上下文理解詞語,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完成目標一) 讀準字音,理解“眼珠一轉、一溜煙”的意思。(評價目標一)
活動四
出示含有“一”的詞語,注意“一”的變調,讀準含有“一”的詞語。
(完成目標一) 在“一棵、一眼、一開口”中讀去聲,在”一篇、一轉、一溜煙”中讀陽平。(評價目標一)
活動五
交流生字的.學習,學生匯報交流自己記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并且說一說寫這個字要注意些什么。重點指導“叼、肉、差”的書寫,在理解“賠”字意思的基礎上記住這個字,體現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完成目標一) 學生自主識字學字,交流識字方法。能發現偏旁與事物之間的聯系:“棵”跟樹有關;“賠”跟錢財有關;“臉”跟身體有關;“叼”跟嘴巴有關。認識新的部首,區別“美、差”兩個部首。(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活動一
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注意正音糾錯,課文能讀得正確、通順、流利,并帶有初步理解的感情。(完成目標二) 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會正確停頓,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評價目標二)
活動二
傾聽別人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完成目標二)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評價目標三)
環節四
練習書寫 活動一
認真書寫習字冊,強化識字教學。(完成目標一) 學生及時練習學過的生字。(評價目標一)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烏鴉和狐貍》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本文的重難點是通過多種形式來體會狐貍的狡猾和烏鴉輕信他人上當受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針對老師所提出的重點問題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生的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三、設計思路和特點:
1、關注探究,體現自主。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現在的語文教學務必改變以分析課文、講解內容為主的教學方式,創設更多的`探究學習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2、關注合作、促進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引起大家的關注,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實效。要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合作,同時又要促進學生的互相交流。要創造機制讓學生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互通自己的思考,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通過小組同學互相討論,分析與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最后達成共識,進一步歸納、整理,形成結論。本教學案例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在互相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尊重、溝通、包容、競爭的氛圍等,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強合作意識和提高交往能力。
3、關注閱讀,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案例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案例設計流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眾多形式,讓學生知道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課前準備:
1、錄音機,狐貍和烏鴉頭飾。
2、狐貍和烏鴉的幻燈投影。
一、創設情境。
1、出示投影片,播放課文的朗讀帶。
2、設問:你最喜歡哪一小節?說說喜歡的原因。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通過錄音朗讀創設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引導朗讀,合作學習。
1、設問:狐貍的三次說話,它的動作、表情有哪些變化?(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提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①小組討論。②組長填寫討論結果。③反饋。)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指導朗讀。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3、設問:聽了狐貍的話以后,烏鴉的心里會想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4、指導朗讀。
(教學提示:小組合作讀議和交流評議時要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然后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三、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小組合作帶頭飾表演。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四、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讀后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匯報交流。
(教學提示:談收獲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狡猾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鼓勵。)
4、續編故事。
以“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貍”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二至第五段講狐貍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貍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教學目標
1,抓住狐貍說的三次話,體會狐貍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有關烏鴉和麻雀
的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流程
設疑激趣,導入課文.
溫習舊知
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練讀生字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將生詞帶入課文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讀文效果(開火車讀)
四,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習默讀并請同學用這個方法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請用最簡單的話說說.
2,生反饋.相機板書.
3再讀讀課文第一段和第六段,思考它們分別是這個故事的什么和什么 開頭和結尾.
五,悟讀課文,掌握重點.
1,請同學們用默讀的方法再讀課文二至五段,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狐貍說的話,用"橫線"畫出烏鴉聽后反應的句子后,與同桌交流.
2,找出文中的關鍵詞語,填入表格,注意書寫認真.
狐 貍(表情,動作)
烏 鴉(怎么做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反饋
4,請根據表格所填內容在四人小組內討論:為什么烏鴉前兩次沒有得到肉,而到了第三次才將肉弄到手
5,指導朗讀,分角色表演
六,小結全文:明白復述順序.
七,升華中心,課后拓展.
1,與一年級的那只小烏鴉相比,你更喜歡誰 為什么
2,發揮想象,以"肉被騙走以后"為題編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11 狐 貍 和 烏 鴉
想吃肉 騙 得到肉
起因 經過 結果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
1、通過朗讀,使學生理解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拿出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種動物什么樣?它們的特點。
2、出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自學
回憶學習的步驟:(用投影列出)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鴉 洞 肉 站 流 親 漂 麻 雀 極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肉 :第五筆是“撇”
漂: 熟字“飄”去掉風字旁,換上三點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結構,右邊第四筆是點。
親:上下結構,下面是一橫加一個小字。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讀詞語,理解詞語意思:(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用投影羅列出來)
叼 漂亮 親愛 流口水 不做聲
4、朗讀
(1)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學生進行朗讀,全班評議。
(4)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三、練習鞏固
1、看拼音填空
2、給下面的字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朗讀課文,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只喜歡聽好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感悟詞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只喜歡聽好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圖片投影(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教師先貼一棵大樹,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的圖片貼好。
烏鴉在大樹上做了個窩。大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狐貍。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整體讀文,初步感知。
1、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讀,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狐貍用好話討好烏鴉,騙取烏鴉的一片肉,烏鴉上了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狐貍幾次對烏鴉說話,都說了些什么?請用直線畫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看法,小組長安排好說的順序,力爭讓每個學生得到發言的機會。
3、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班級展示,匯報學習情況。
過渡:狐貍是真心的夸獎烏鴉嗎?應該怎樣讀呢?
4.指導朗讀
(1)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表現出它的狡猾、假惺惺。):“您好,親愛的烏鴉!”(故意討好,假裝尊敬、問候。)
(2)“您的孩子好嗎?”(假裝關心、親近。)
(3)夸獎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把明顯不屬于烏鴉的優點也愣安在它的身上,為了得到肉加以奉承,要讀出假意贊美的語氣。)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正是因為狐貍想得到肉吃,說的一次比一次更動聽了,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假惺惺的關心親近的語氣。
5、烏鴉又是怎樣做的呢?
(1)自己默讀課文,找一找,用曲線在書中畫出來。
(2)全班說一說,教師幫助歸納。
第一次:不做聲——看了狐貍一眼
第二次:還是不做聲——得意極了
第三次:就唱起歌來
6、小組討論:烏鴉每一次聽了狐貍的話,表現都不一樣,它是怎么想的?讀一讀,加以體會。
(烏鴉聽著狐貍的話,越聽越高興,一次比一次動心。)
7、同桌配合讀的對話,讀出語氣來。
8、同桌展示讀,其他同學觀看投影插圖,邊聽邊想象。
(三)整體綜合
朗讀全篇,說說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
三、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評價。
2、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續編故事。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鞏固本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段。
3、表演課本劇,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具準備:
1、字詞句練習的投影片
2、的頭飾
教學過程 :
一、練習
1、讀詞語
烏鴉 狐貍 樹洞 站在 麻雀 親愛 流口水 一片肉 漂亮極了
2、比一比,下面的每組字有什么不同,再組詞。
鴉( )肉( )站( )親( )飄( )極( )
雅( )內( )戰( )新( )飄( )級( )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只愛聽好話,就容易上當的道理。
1、自由讀
2、組內讀
3、全班分角色讀
三、課本劇表演
1、自愿結合,排練課本劇。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想象,勇于創新。
2、匯報表演,大家評一評。
3、教師小結:
從排練的態度、對課文的理解、表演效果等方面進行小結。
四、看拼音填空,讀句子。(課后第三題)
1、讀題目要求,獨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全班訂正。
探究活動
1、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烏鴉為什么上了狐貍的當。
2、把課文內容演一演,想一想,假如你是烏鴉媽媽,你會你的對寶寶說些什么呢?
3、想一想,烏鴉媽媽上了狐貍的一次當后,會不會再上一回?小組討論,編成故事演一演。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2、朗讀課義,能照老師的樣子,讀出狐貍說話的語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抬導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狐貍說的三次話及烏鴉受騙上當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著這樣一對鄰居:一只長丑,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話的烏鴉。一只好吃懶做,而又狡猾的狐貍。這一天,在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讓我們未看一看…
板書課題 5 狐貍和烏鴉
二、學習課文:
第一段:
①指名讀,思考:狐貍和烏鴉往在哪?
烏鴉:住在 大樹上面的窩里。
孤貍:住在 大樹底下的洞里。
②指導朗讀:這一段要用敘述的語氣。
第二段:
①齊讀,思考:這“段上要寫了準,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烏鴉給它的孩找到一片肉,非常高興,〕
②請你在課文中找一找烏鴉為孩了找食的動詞:
飛 找 叼 站
想一想,飛已這兒個次能個能顛倒?為例么?
③烏鴉只找到一片肉,可它為什么高興呢?
(它非常辛苦地哺育它自己的孩子,盡管只是一小片肉,也是它辛苦找來的。,所以很高興。)
④指導朗讀:這一段要讀快一些,讀出高興勁兒來。
第三段:
想一想: 當烏鴉找到食物時,狐貍也出來找食,她看見了什么?它心縱會怎么想呢;
詣名讀,思考:狐貍那么想吃到那片肉,干脆人跟烏鴉要,行不行?(鳥鴉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一定不給)
那狐貍去硬搶烏鴉嘴里的肉,行不行?
(樹高,狐貍不會爬樹,烏鴉又不會給,就搶不到肉了。)
那么,狐貍要想得到肉,烏鴉又不會給,想去搶又夠不著,
它會怎么辦呢?
(想辦法騙到手。)
第四——七段:
狐貍既不能去向烏鴉要,又不能去硬搶,可它又很想吃那片肉,于是它想出了個辦法——讓烏鴉開口說話?這樣,那片肉就會……那狐貍到底是怎樣把肉片到手的呢?
自由讀,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說了些什么?用“~~”畫出來。
每一次烏鴉怎么表現的?用“…”畫出來。
集體討論:
第一次——狐貍的話是隨口說的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想了想”——狐貍在暗暗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肉〕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假惺惺地表示親熱、討好,用假裝尊敬地問候語氣。
烏鴉這時什么表現?說明什么?
“不作聲”頭腦清醒,保持警惕。
第二次——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說明了什么?它真的關心烏鴉的孩子嗎?
那它為什么要這樣問候呢:
關心烏鴉的孩子,是為了討好烏鴉,讓它放松警惕開口說話。
想一想,狐貍的話該怎么讀?
要用親近、關心的語氣和感情來讀。
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
聽到狐貍問候色的孩子,覺得挺順耳,心里有所動,覺得狐貍
還不算壞,但又怕張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狐貍看到烏鴉看了它一眼,心里怎樣想?
知道烏鴉喜歡聽奉承話,心想:有門兒,還得好好夸夸它。
狐觀夸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狐貍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讓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
想一想,狐貍這次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讀出贊美的語氣,再說麻雀的話是要用瞧不起、奚落的語氣。
烏鴉還從來沒有聽到過有誰如此稱贊它,這時它有什么反應?
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結果怎樣?
心里一高興,真的唱起歌來,結果,肉掉下來,狐貍叼走了。
想一想,烏鴉的叫聲怎么讀?
“哇……”的一聲,聲音適當放低,拉長。
聽老師范讀后練習,再分角色朗讀。
小結課文內容:
1、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
烏鴉明明知道狐貍假意問候它,討好它,是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飛回窩就不會丟掉那片肉,但它還想聽狐貍的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2、你學完這個故事,從中明白了什么?
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平時個能光愛聽別人的好話和夸獎。
課后練習:
1、造旬:
一……就……
教學方法:先在課文中找出聯詞。
想一想什么時候用這個關聯詞?
自己練習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按課文內容填空:
烏鴉( )給他的孩子找東西吃,它找到( ),( )回來,( )窩旁邊的樹枝上,心里( )。狐貍抬起頭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 )。笑著說:“( 〕。”它見烏鴉不作盧,又說:“( )。”接著又說:“( )。”
3、給句子加標點符號,再有語氣地讀一讀:
烏鴉的嗓子好嗎
烏鴉的嗓子不好
親愛的烏鴉您唱幾句吧
4、讀一讀,寫一寫:
烏鴉 做窩 狐貍 底下 山洞 一片肉
旁邊 一直 羽毛 漂亮 句子 差不多
板書設計 狐貍 和 烏鴉
第一次 您好,親愛的烏鴉! 不作聲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 羽毛真漂齋嗓子真好 得意極了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依據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實驗教科書 二年級上冊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要為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充分舒展個性創造必要條件.本篇課文篇幅不長,內容生動但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樂意閱讀的童話故事.根據本文特點,筆者在教學時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朗讀訓練中培養語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進行想,說,演,在讀中逐步受到情感熏陶,理解文本內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及人文素養.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刻意追求教材書中的唯一標準答案,要尊重課堂中每一個成長的生命,首先就要學會尊重"一千個讀者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嘗試讀出狐貍當時說話的語氣.
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分角色表演,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逐步悟出"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在語言環境中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導學生理解狐貍對烏鴉說的話及烏鴉三次聽后的不同表現,懂得烏鴉是如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騙上當的.
五,教學準備:
1,頭飾,貼圖,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hú li
2, 課前板書:11 和烏鴉
六,教學過程
以圖片談話導入
1,(出示烏鴉圖片)同學們認識它是誰嗎 聽過與它有關的故事嗎 相機將圖片貼在適當的位置上.
2,(出示狐貍圖片)認識它嗎 看老師板書:狐貍,指出"貍"字音的變化,揭題,齊讀課題.
3,過渡:狐貍和烏鴉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出示要求)讀一讀,標一標:
請借助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自瀆課文,標號.
檢查自學情況.
生字讀音
棵 叼 肉 珠 轉 賠 臉 麻 差 剛 饞 漂 溜
開火車讀,齊讀(相機正音)
認識新偏旁.
檢查生詞讀音(注意糾正"一"的變調)
饞得 眼珠一轉 賠著笑臉搖搖尾巴 一溜煙 一棵樹 叼著 一片肉 看了一眼 沒有回答 唱了起來
剛一開口 漂亮 麻雀 差多了
檢查讀文情況.(相機糾正可能讀破句的現象,正音)
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
(三)再讀感悟
1,(投示第一段)指名讀,指名將狐貍,烏鴉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大樹貼畫的適當位置上.相機理解"叼","直流口水",指導朗讀.
延伸想象:狐貍看見烏鴉嘴里的那片肉,它會想什么呢 (指名說)
過渡:狐貍很想吃烏鴉嘴里的那片肉,它到底是怎樣把肉騙到手的呢
2,學習課文2—5自然段.
(要求)自由讀2-5自然段:
畫一畫: 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狐貍的話,用直線畫出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的表現.
數一數: 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
(1)自由讀書勾劃.
(2)交流互動.
a,狐貍共對烏鴉說了幾次話
b,第一次說了什么呢 相機出示狐貍的話.
狐貍第一次對烏鴉說話,用了什么表情 (指名說)
相機板書:
眼珠一轉 親愛的 您 理解,演示"眼珠一轉"
平時,你們對誰說話時用過"親愛的"和"您" 狐貍對烏鴉說這兩個詞是對烏鴉的尊敬和喜愛嗎 (指名說)
指導用親熱的語氣讀狐貍的話.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是什么反應呢 (相機板書:沒有回答)
過渡:狐貍向烏鴉問候這一招不靈,有使出第二招,它對烏鴉又說了什么呢
c,(相機出示)第二句話.
指名讀并用表情演示"賠著笑臉",狐貍是不是真心對烏鴉笑的
相機板書:賠著笑臉 親愛的 您的孩子
指導用親切,關切的語氣讀.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呢 (指名說)
相機板書:看了一眼 沒有回答
再讀讀這一段話,從"看了一眼"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說)
過渡:狐貍第一次問候烏鴉,第二次關心烏鴉的孩子,都沒有能騙到烏鴉嘴里的肉,它這一次又想出什么壞注意呢
d,(相機出示第三句話)指名讀,引導讀出夸張的贊美語氣.
板書:搖搖尾巴 真漂亮 真好 誰都愛聽
聯系圖比較麻雀與烏鴉到底誰的羽毛漂亮,誰的嗓子更難聽.
烏鴉的羽毛沒有麻雀漂亮,嗓音特別難聽,狐貍為什么還要稱贊烏鴉呢 (指名幾個學生說說)
烏鴉面對狐貍的吹捧,表現的怎么樣呢
相機板書: 非常得意 唱了起來 剛一開口
戴頭飾分角色表演這一段.
烏鴉辛辛苦苦找來的原本準備給孩子吃的那片肉終于被狐貍用動聽的語言騙走了.你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 (指名幾個學生說)
(師小結,出示)我會讀:
1,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2,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_____莎士比亞
(四)作業
1,按筆順描紅.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七,教學反思
生成讓課堂更精彩
有一次,我參加片級賽課,上課的內容就是《狐貍和烏鴉》.課堂中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烏鴉辛辛苦苦找來的一塊肉被狐貍給騙走了,你想對烏鴉說點什么呢 "學生們爭先恐后舉手發言,我喊了其中一個小男孩,他說:"烏鴉,你真是太笨了.你不應該聽狐貍的奉承話."另一個舉手說:"烏鴉,你下次要吸收教訓,不能再上狐貍的當了."有一個探著身子站著,手向前舉得長長的男孩,得到我的允許后 迫不及待地說:"烏鴉,你真是太笨了.要是我的話,我就把肉放在樹杈上,再唱歌給狐貍聽.肉就不會掉下去了.哎呀,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文中的烏鴉沒你這么聰明,所以她上當了."我的話音剛落,有一個男孩不等我喊他就站起來說道:"烏鴉,你真是不動頭腦,狐貍就是想讓你張開嘴巴,讓你嘴里的肉掉下來,你怎么能唱歌呢 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一定把肉放在樹上并用一只爪子緊緊地抓住,然后再唱歌."我說:"你真是個有辦法的聰明孩子,可是烏鴉當時沒想到這一點,所以,才有了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呀!"
聽了這兩個孩子的精彩發言,聽課老師不由得響起了掌聲,還露出了贊揚的一笑.
葉瀾老師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是的,正如葉老師說的,課堂隨時有意外的美麗風景.那就是所謂的課堂動態生成.課后,許多老師說我的那一課的精彩之處就是后面的那兩個學生的精彩發言和教師對他們的評價,使得原本"微波粼粼"的課堂激起了朵朵精彩的浪花.也是課堂的動態生成使課堂更精彩.我就本課進行了反思,有了以下兩點認識:
一,要正確認識課堂的動態生成.
小學語文課堂是隨時會有動態生成的.動態生成指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通過對話,互動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自主建構信息,主動生成知識的過程.動態生成是現代新課標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
有的教師害怕語文課上有"生成",平時課上不準學生提課堂設計以外的問題,特別是借班上課時,害怕學生提出老師沒設計到,沒想到的問題,害怕課堂上的"意外插曲"將自己預設的進程打亂.因此,有的教師對于語文課上的生成"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有意回避.這種不當的處理會使原本能產生的精彩發言或是智慧火花稍縱退逝,有時良好的教育機會也由于教師的一時忽略而失去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在學生的不知不覺之中作上相應的調整和變動."所以,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歡迎課堂有生成,尊重課堂上的生成,并想法去駕馭生成,沉著地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面對生成,做一個處事不驚的智者,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恰如其分地靈活引導,充分利用動態生成的新資源,把握生成的新機會,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或引導學生再次深刻領悟文本內涵和精髓,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矯正其價值取向,機智地把學生有偏差的思維在"踏雪無痕"中引回來.這樣就會逐漸在教學中積累并形成處理動態生成的教學智慧,讓師生間思想,心靈與情感能相互碰撞,交融,從而形成協調共振的良好學習場.否則,害怕課堂有生成,不讓孩子"越雷池半步",一旦發現學生遠離"預設"便匆匆將話題拉向預設,久而久之,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呆板僵化,師生都束縛在預設的"封閉系統"中,學生就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課上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整合就蕩然無存,更談不上體現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了.所有這些做法與新課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我們應該把它看作一種不可忽視的學習資源,應該對它持歡迎的態度,樂于接納這種資源,并與學生共同探究,積極想辦法解決生成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凸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促進教學生成,閃耀教學精彩.
很多年來,教師們默默耕耘,不斷追求,總是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力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這種教學預設上長期的"精雕細琢",使教師形成了思維上的定勢,往往不自覺地"以本為本",習慣于從既定的教案出發,習慣于用一連串自認為精彩的問題"牽引"著學生走完課堂的全過程.這實際上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許這樣的語文課會給人一種層次分明的感覺,但是長期以往,學生課上學得很沉悶,思維無法"展翅飛翔",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說的"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定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突破預設的"樊籠",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變得更精彩.正如有位老師說的"預設是枝,生成是葉.預設得充分,生成就精彩."(1)
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了寬松開放的想象空間,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留給了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交流與碰撞的時間,因此,學生們那些具有個性化的解答,那些即興創造產生的思維火花才得以自由的綻放.加上教師適時地從價值意義的角度出發,給予了正確的引領,使得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創造性品格得以張揚.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活潑的,開放的,也是瞬息萬變的.作為現代教師,我們應當力求成為這些信息的重組者,成為動態生成的推進者,要擯棄心中的預案,做到心中有案,但行中又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教學之中.做到有所準備卻不處處預設,有所生成而顯自然意味.讓師生真正融入互動,在互動中細心捕捉,判斷,重組語文課堂教學中從學生腦海中涌現出來的靈動的信息,及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讓課堂有"行云流水"般的流暢,又有"浪遏飛舟"般的起伏.讓"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更好地完成"預設"的目標.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師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感更豐富,更投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精彩.
(2008年5月本案例獲南京市教育學會二等獎)
參考文獻:
出自《江蘇教育》2008年2月 陳袁華的《共鳴,有效語文課堂的魂》
《語文課程標準》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
葉瀾老師關于課堂生成的觀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言易上當受騙的道理。課文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讓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言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言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利用圖片,直接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從童話王國里請來了兩個小動物,大象想認識嗎?(想)
師分別出示狐貍圖片,烏鴉圖片。
(設計理念: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賞析課文。
1.賞析第1節
(1)有一天,這只狐貍到樹林里找吃的。(邊說邊演示),他找哇找哇,來到一棵大樹下,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迅速在黑板上簡筆畫大樹)哪位小朋友能根據老師講的故事的開頭,把這幅圖補充完整呢?生貼畫。
(設計理念:通過聽故事,既讓學生知道狐貍和烏鴉的不同位置,也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同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共中參與到文本里來。)
(2)過渡:這就是課文第1節,自由說第1節,看看這幅圖上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補充。
①生討論交流匯報總結:
A、烏鴉嘴里沒有肉。 B狐貍沒有流口水。
②學生根據理解貼畫。
(3)齊讀第1節
(設計理念:通過貼畫,學生理解了“叼”、“饞得直流口水”,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賞析2~5節。
過渡:饞得直流口水的狐貍,為了騙取烏鴉嘴里的肉,他是怎么說的呢?烏鴉聽后表現怎樣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2~5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狐貍對烏鴉說的話及烏鴉聽后的表現。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師適當指導。
(2)指名生匯報,師予以評價表揚。
(設計理念:教師的評價、表揚是對生的肯定。學生的匯報,情感得到充分體現。)
過渡:小朋友們說得真好,和老師找的'基本一樣。
(3)電腦點擊,屏幕顯示:對話1、對話2、對話3
①點擊對話1:他眼珠一轉,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沒有回答。
A、生自由讀。
B、師指導,讀好“眼珠一轉”“親愛的”“您”。
C、師范讀
D、指名讀
E、齊讀
(設計理念:詞不離句,多種形式的讀,體會狐貍的套近乎,以取得烏鴉的信任。)
過渡:這招沒管用,狐貍使出第二招。
②點擊對話2:狐貍賠著笑臉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A、指名讀
師評價并適當指導。
B、齊讀
(設計理念:由師范讀變為半扶半放)
過渡:這兩招沒管用,狐貍又使出第三招。
③點擊對話3:狐貍又搖搖尾巴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非常得意,就唱起了來。
“哇……”她剛一開口,肉就掉了下來。
A、小組討論學習,讓他們通過比較認識到實際上烏鴉的羽毛沒有麻雀漂亮,烏鴉的嗓子很難聽,從而體會狐貍故意奉承而取得烏鴉的信任。
B、小朋友們真聰明,討論得真激烈,根據前面學習對話的經驗,現在大家肯定能讀好這句。
(生躍躍欲試,指名讀、齊讀)
(設計理念:由扶――半扶半放――全放。學生的情緒更加主高漲,感情全部參與到文本中來)
3、以說代講第6節
老師把烏鴉嘴里的肉放到狐貍的嘴里,狐貍叼迅速跑了。從而理解“一溜煙”。
(設計理念:照應開頭,使課更完整)
4、這就是那只上當受騙的小烏鴉(拿出小烏鴉圖片),小朋友們想對它說些什么呢?
A、小烏鴉不要聽好話,你會吃虧的。
B、烏鴉小弟弟,以后要吸取教訓啊!
……
(設計理念: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學生已經能夠明白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復述課文
1、生對著黑板,復課文述。
2、同桌互說。
3、指名表演,并讓學生給予打分。
(設計理念:既重視個體教學,又面向了全體,讓學生評價學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介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師小結
五、作業
發揮想象:以“一天狐貍又見烏鴉叼了一片肉……”為開頭,編個小故事。
(設計理念:開放性的作業,既是對童話揭示的道理的鞏固深化,又培養了為學生的想象力。)
板書設計:
狐貍 和 烏鴉
您好嗎? 沒有回答
您的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您的羽毛……您的嗓子真好…… 非常得意,唱起來
(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1
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充分舒展個性創造必要條件。本篇課文篇幅不長,內容生動,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樂意閱讀的童話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認為,讀完課文孩子們悟出什么,明白什么,啟發多少,甚至對故事角色有何種情感,都應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教師不應刻意追求教材書中的唯一標準答案。我想,尊重我們眼中每一個成長的生命,首先就要學會尊重“一千個讀者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
二、 設計特色
尊重學生個性,將教學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抒真情、悟實感的過程。
三、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揭題入文,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對鄰居——狐貍和烏鴉的動畫,讓學生根據已有認識或閱讀課外書中所獲信息,談談自己對狐貍和烏鴉的了解。然后通讀全文,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講了狐貍和烏鴉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二>再讀課文,直奔重點
1、 狐貍對烏鴉一共說了幾次話?在文中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下來。
2、 討論:狐貍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三>進入情景,自由感悟
1、 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來說明并非出自真心實意而講這些話的?——除了課文第三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直接寫到的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其他角度去說。如:從狐貍話的本身進行分析。教師演示課件,讓學生看看麻雀的羽毛,聽聽烏鴉的叫聲。進而體會狐貍一次比一次更討好烏鴉,目的就是為了那片肉。用羽毛不美甚至可以稱得上丑的麻雀與其比美,來恭維烏鴉,更體現了狐貍的奸詐狡猾與虛偽。兩者的性格特點也形成鮮明對比。
2、 你能揣摩每次狐貍說話前后及烏鴉聽話時它們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動和神態嗎?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通過自由感悟角色情來領會文章思想內容。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發言適時點撥、糾正、鼓勵與小結。朗讀訓練隨機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悟認為當時情景中角色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與神態說,就怎么讀。)
<四>角色朗讀,加深理解
1、 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旁白、狐貍和烏鴉練習朗讀課文。
2、 合作伙伴再自由合并成幾個活動小組,將文中的故事編一編、演一演。
(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并給予指導,但活動中誰編、誰導、誰演何種角色,應由學生獨立決定。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了朗讀的水平,編排表演課文故事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再現,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獨立創造的能力。)
<五>設計訓練,發散思維
( )( )( )的狐貍
( )( )( )的烏鴉
(自由說,能說幾個說幾個)
<六>讀寫結合,續編課文
1、 假如狐貍用同樣的辦法去騙其他的小動物,那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次問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精彩呈的答案,而無須強求一致性。)
2、把你想對狐貍或烏鴉想說的話寫下來。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3.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感悟、想象、表達等語文能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內容,懂得寓意,在讀中培養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輔材料:簡筆畫、動物貼圖及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讀課文。
師:童話王國的大門又向小朋友們打開了。我們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誰?(出示動物貼圖并板書:狐貍、烏鴉)
師:在你的印象中,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生:狐貍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壞主意。
師:烏鴉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烏鴉的羽毛烏黑烏黑的,叫聲又粗又難聽。
師:狐貍和烏鴉湊在一塊兒,會發生什么事兒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吧。(初讀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進入情境,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請大家自讀本段,讀懂內容。(老師板畫大樹,占據整個黑板)
師:(出示狐貍和烏鴉的貼圖)狐貍和烏鴉的家在哪里?請把它們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貼圖)狐貍的家在大樹底下的樹洞里。烏鴉的家在大樹上。
生:烏鴉住在樓上,狐貍住在樓下。(眾笑)
師:那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生齊答:鄰居)
師:這對鄰居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往下讀課文。
2.學習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一段)
師: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來。這里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說明烏鴉已經知道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著“找”了。
生:我從“找”字看出,烏鴉肯定是東瞧西看才發現這片肉的。
生:“找”字說明這片肉來之不易。
師:烏鴉媽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卻不肯吃,要留給自己的孩子。讀到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媽媽!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生齊讀本段)
師:這時狐貍出來了。(貼圖)他“讒得直流口水”,那誰能畫一畫狐貍的口水?(生板畫,在狐貍的嘴巴下畫了很多滴口水)
師:你為什么要畫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為狐貍讒得一個勁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師:(贊許地)畫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讒的狐貍呀。讀讀這一段,讀出狐貍的讒。(生練讀,略)
4.學習四——八自然段
師:嘴讒的狐貍“想了想”,仔細讀書,聯系下文猜猜看,他會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貍想:—————————。)
生:狐貍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當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貍想:呵呵,一頓美餐來得全不費工夫!
生:狐貍想:對!有辦法了,如果我能讓烏鴉張嘴,那塊肉就是我的了。
……
師:狐貍只“想了想”,就想出了這么個壞主意。說明——
生:狐貍太狡猾了!
………………
教后記:
和孩子們一塊兒學完了這篇課文,心情也和他們一樣高興。孩子們學得開心,我教得順心。自己總結了一下,有四點做得不錯。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本課確定了以理解詞句和朗讀訓練為重點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目標明確具體,有內容理解,有思想認識,有能力訓練。體現文道結合,講練結合。
2. 以讀促講,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根據本課教材以對話為主,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的特點,在教學狐貍第一次說話時采用比較句子的形式,通過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傳神。然后舉一反三讀好第二、三次對話,既理解了課文內容,體驗了情感,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加強了對語言的感受力。
3.精心設計訓練,教法靈活創新。教學第一自然段,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貼圖并用自己的話說出狐貍和烏鴉的住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第二自然段從“找”字入手,通過比較辨析詞語,悟出肉的來之不易,為領悟寓意打下基礎;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動筆添畫,準確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緊扣“狐貍想了想”一句,聯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內容,并進行說話訓練,在理解中融人思維和表達的訓練。
4.充分激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運用多種激趣手段輔助教學,如貼圖入境,添畫理解,表情朗讀,頭飾表演等,大面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參與欲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后記:
和孩子們一塊兒學完了這篇課文,心情也和他們一樣高興。孩子們學得開心,我教得順心。自己總結了一下,有四點做得不錯。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本課確定了以理解詞句和朗讀訓練為重點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目標明確具體,有內容理解,有思想認識,有能力訓練。體現文道結合,講練結合。
2. 以讀促講,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根據本課教材以對話為主,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的特點,在教學狐貍第一次說話時采用比較句子的形式,通過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傳神。然后舉一反三讀好第二、三次對話,既理解了課文內容,體驗了情感,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加強了對語言的感受力。
3.精心設計訓練,教法靈活創新。教學第一自然段,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貼圖并用自己的話說出狐貍和烏鴉的住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第二自然段從“找”字入手,通過比較辨析詞語,悟出肉的來之不易,為領悟寓意打下基礎;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動筆添畫,準確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緊扣“狐貍想了想”一句,聯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內容,并進行說話訓練,在理解中融人思維和表達的訓練。
4.充分激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運用多種激趣手段輔助教學,如貼圖入境,添畫理解,表情朗讀,頭飾表演等,大面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參與欲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3
課題:《狐貍和烏鴉》
蘇教版 二年級(上)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狐貍說的三次話及烏鴉受騙上當的原因.
教學過程:
師:在大森林里,住著這樣一對鄰居:一只好吃懶做,而又狡猾的狐貍.一只長丑,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話的烏鴉.這一天,它們湊在一塊兒,會發生什么事兒呢 (出示烏鴉和狐貍的圖片)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狐貍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 5 狐貍和烏鴉
生:學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1:我想知道烏鴉和狐貍是好朋友嗎
生2:我想知道烏鴉和狐貍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
師:這幾個問題,老師都可以給你們解答.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們呢,還是你們自己到書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從書里找答案.
師:好,孩子們,讓我們打開書,一起去讀書了解,注意老師對你的讀書提示.
(課件出現:讀書提示: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好各自然段的序號.)
師:現在放聲自讀,開始吧!
生:學生自己讀書.
師:學生自讀時,不斷提醒學生 "自己讀自己的","再讀一讀生字,自己讀".
師: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我知道了狐貍和烏鴉不是好朋友.
生:老師我知道了烏鴉上了狐貍的當.……
師:哎呀,看來同學們書讀的不錯,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獲.現在老師考考你,如果你能準確讀出下面詞的字音,那你就舉手.(大屏幕將陸續出示字詞)
師:(烏鴉)你來.
生:烏鴉.
師:讀得很準,請你領大家讀一下.
生1:領讀"烏鴉".
師:你來.
生2:洞里.
師:注意這個 "里"是輕聲,領讀"洞里".
(過度語:"你來","請你","好,接著往下看,你來","聲音真響亮","注意前鼻音","讀得很準,特別注意了'差'的聲調,一起來"……)
(如果在讀詞時出現有讀錯時:"哎呀,對嗎 ","有問題了,你來".)
師:下面請你們呀自己讀一讀這些詞,提醒自己,特別讀準帶點字的字音,開始.(出示:所有詞語)
生:齊讀詞語.
師:我聽了,發現大家都能提醒自己讀準字音,那么我們就帶著這些詞再回到課文中去,我想邀請咱們這個大組同學和我一起來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師和一組學生一起讀書.
師:謝謝你們,你們給大家開了個好頭,
師:通過讀書我們已經知道狐貍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貍在樹林里找吃的.
師:狐貍來到大樹下(出示課件:狐貍和烏鴉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樹下),看到了誰
生:看到了烏鴉.
生:看到了一只叼著肉的烏鴉.(出示課件:一只叼著肉的烏鴉)
師:"叼"是什么意思 你能表演一下嗎
生:進行表演.
師:這時狐貍出來了,(出示課件:狐貍)這只狐貍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它看到烏鴉叼的肉時,會怎樣想 (出示課件:"狐貍會想些什么 ")
生: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東西吃了.
生: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
生:我餓的肚子咕嚕咕嚕直叫.這么香的肉,可不能讓烏鴉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騙來.
師:狐貍心里是這樣想的,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生:饞的直流口水.
師:(出示課件:狐貍直流口水)"饞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 你能表演一下嗎
師:請同學們看著圖片,齊讀最后一句話.("狐貍饞的直流口水.")
生:狐貍饞的直流口水.
師:狐貍那么想吃這片肉,后來是怎樣弄到肉的呢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2,3,4,5自然段.(讀的時候,可以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課件出示)
生:自由讀書劃句子.
師:小組討論一下,狐貍說了幾次話 分別是怎么說的 烏鴉有什么反映
生:分組進行討論.
師:狐貍說了幾次話
生:3次.
師:第一次狐貍是怎么說的
生:親愛的烏鴉,您好嗎
師:學生回答時.
板書:第一次 您好嗎
師:烏鴉有什么反應
生:烏鴉沒有回答.
師:課件改變"沒有回答"幾個字的顏色.
同時板書:沒有回答
師:狐貍第二次是怎么說的
生: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師:學生回答時.
板書: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嗎
師:狐貍說話時是什么樣的神情
生:狐貍賠著笑臉.
師:學生回答同時改變課件上"賠者笑臉"幾個字的顏色.
師:狐貍為什么要這樣
生:因為狐貍想討好烏鴉,騙烏鴉開口說話.
師:烏鴉有什么樣的反應
生: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師:學生回答時.
板書: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師:同學們,想不想跟老師一起演一演這兩次對話
生:想.
師:現在你們就是叼著一片肉的烏鴉,叼起肉來吧!老師來演那只饞狐貍.
(師生共同表演)
表演結束后:
師:請你們把肉放下,你們為什么不說話
生:一開口說話肉就掉了.
師:第一次不說話,第二次為什么看了狐貍一眼呀
生1:因為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好聽.
生2:狐貍說的話太好聽了,要不是叼著肉,早就跟他說話了.……
師:狐貍看烏鴉有點心動了,于是又說了第三次話.它是怎樣說的 誰來用甜甜的聲音讀一讀
(教師指名,學生讀.)
師:學生讀時,(通過課件改變"搖搖尾巴","真","真"的顏色來強調).
學生讀后,第三次狐貍又是怎么夸烏鴉的呢
板書:第三次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師:這時烏鴉怎么樣
生:得意極了.
師:學生回答時,用課件改變字體"得意極了"的顏色來強調
之后,板書:得意極了
師:同學們還想不想演狐貍和烏鴉的話
生:想!
師:那就請左邊的同學叼起肉做烏鴉.
請右邊的同學演又饞又狡猾的狐貍.
老師讀作者的話,看誰演的好.
學生表演第四,五自然段.
師:狐貍說的話是真是假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狐貍說的話是假的.狐貍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生2:烏鴉沒有麻雀漂亮.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圖片)烏鴉和麻雀誰的羽毛好看
生:麻雀的好看.
師:烏鴉的叫聲好聽嗎 (播放:烏鴉叫聲)
生:不好聽.
師:那狐貍為什么要說這么多好聽的話
生1:為了騙烏鴉開口說話.
生2:烏鴉開口說話,肉就掉下來,狐貍就吃到肉了.
師:唉,傻烏鴉還是上當了,我想,如果當時咱們小朋友在場,提醒提醒他,也許他就不會上當了.
[課件出示:"如果你在場,您將怎么提醒烏鴉
電腦出示句式:"烏鴉,你應該了解自己呀!
,千萬別 ,不然就要上了狐貍的當."(指導說話)]
生:用上面的句式練習說話.
師:可惜呀,你當時不在場,烏鴉還是上了狐貍的當.烏鴉上當受騙了,心情怎樣
生:難過,后悔,傷心……
師:烏鴉因為聽什么樣的話上了狐貍的當 請看大屏幕,誰來說說這句話.(課件出示:"烏鴉喜歡聽 ,上了狐貍的當.")
生1:烏鴉喜歡聽奉承的話,上了狐貍的當.
生2:烏鴉喜歡聽好話,上了狐貍的當.
生3:烏鴉喜歡聽贊揚的話,上了狐貍的當.
師:烏鴉明明知道狐貍假意問候它,討好它,是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飛回窩就不會丟掉那片肉,但它還想聽狐貍的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師: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問題)
生1: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平時不能光愛聽別人的好話和夸獎.
生2:不能聽別人的好話
生3: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呀,不要光聽好話而上當受騙.
師:看來,同學們是不會再上當受騙了.老師很高興,送你們一句名言(課件出示)("閃光的東西并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莎士比亞".)老師做齊讀手勢.
生:一起讀名言.
師:老烏鴉把自己上當受騙的故事,告訴了小烏鴉,并用這句名言(閃光的東西并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教育小烏鴉,希望小烏鴉能吸取教訓.小烏鴉長大了,有一天,小烏鴉也找到了一塊肉叼了回來,小狐貍看見了,又想騙下這塊肉,他能得逞嗎 課后請同學們編一個童話故事.(課件出示:課后作業)
相信你編的故事最有趣!
板書設計 :
狐貍 和 烏鴉
第一次 您好嗎 沒有回答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第三次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得意極了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狐貍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饞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講狐貍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烏鴉,使烏鴉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騙上當的.第六自然段,講狐貍騙到肉后跑掉了.課文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對話時狐貍和烏鴉的神態生動地表現了它們的心理變化.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貍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貍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教學目標】
1、抓住狐貍說的三次話,體會狐貍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狐貍和烏鴉頭飾。
2、搜集有關狐貍和烏鴉的信息資料。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1.故事導入: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2.觀看課文動畫。
3.小朋友,你聽懂了些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于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提升學習能力 排除學習障礙。]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了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了解自讀效果。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二、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并劃出狐貍說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貍”,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3.相機指導學生讀狐貍的話
預設:學生如果沒有讀到位的話,老師可以問:“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
[設計意圖:“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貍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
“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學生在書中勾劃出:想了想、笑著。)
b.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狐貍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不做聲,它可能怎么想?
(設計意圖: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創設這樣的一個問題,提供一個供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和平臺,不僅拓展了思維,發展了想象力,更是一次較好的語言訓練的機會。)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烏鴉有什么反應?你怎么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貍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讀——先小組讀議,然后讓學生扮演狐貍和烏鴉分角色讀
⑵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貍叼起肉回到洞里后,烏鴉會想些什么?
⑶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引導體會狐貍的用心。
⑷小組交流評議:讀一讀、說一說,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
⑸匯報。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三、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帶頭飾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提升學習能力排除學習障礙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讀后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匯報交流。
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狡猾的看法。
3、擴展閱讀。
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狐貍和烏鴉的信息,老師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資料。
4、續編故事。
以“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貍”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目標 :
1、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認識本課中的生字,讀準字音。
教學重難點:把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認識狐貍和烏鴉嗎?
出示掛圖,啟發學生講解烏鴉的特點和狐貍的本性。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個童話故事,講的就是狐貍和烏鴉之間發生的故事。
2、板書課題,教學詞語:狐貍
指名拼讀,貍是邊音,單獨讀時是第三聲,連詞讀時是輕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畫出詞語,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讀出生字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
2、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共同評議,糾正字音。
出示句子:他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
狐貍饞得直留口水。
正、直讀時不能把句子讀破。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學生讀課文。
三、認識本課生字。
出示小黑板。
1、讀帶音節的生字。
2、指名讀。
3、齊讀。
四、課堂練習。
1、自由讀課文。
2、抽讀生字卡片。
叼著一片肉眼珠一轉羽毛差不多
剛一開口一溜煙狐貍一棵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
1、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讓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理解狐貍三次對烏鴉說話及烏鴉三次聽后的不同表現。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討論: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每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2、出示投影:圖上畫了誰和誰?他們各在大樹的什么地方?
烏鴉的心情怎樣?狐貍想干什么?你從哪兒看出來?
狐貍多么想吃到烏鴉嘴里的肉呀,它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3、小結,指導朗讀。
這一段告訴我們:狐貍和烏鴉各在什么地方,我們讀的時候,要強調大樹上樹枝上兩個詞語。
自由練讀,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2-5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
哪些詞語告訴我們,狐貍想吃烏鴉嘴里的肉,而且在大鬼主意了?
(直流口水眼珠一轉)
出示小黑板:A從上到下B成直線的;C 一個勁兒;D 公正的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選出直正確的義項。
2、再讀第2-5自然段。
一邊讀,一邊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是怎么說的?烏鴉反應如何?
要求學生用~~畫出狐貍的話,用---畫出寫烏鴉的句子。
3、理解狐貍說的話。
指名讀,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討好烏鴉,表示親近)
指導讀狐貍的話。
4、討論烏鴉的三次表現。
烏鴉聽了狐貍的三次話,都有什么反應?
烏鴉為什么會有三次不同的反應,這說明了什么?
指導讀烏鴉的句子。
烏鴉的心情是越來越高興的開始可用平穩的語調讀,然后用上揚的語調讀,最后用興奮的語調讀,哇的聲音要放低,拉長。
三、齊讀第6自然段。
看圖說說狐貍一次次討好烏鴉的目的是什么?
烏鴉臉上的表情怎樣?它會想些什么?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1、烏鴉是怎樣上當的?為什么會受騙?
2、從烏鴉被受騙這件事,我們懂得了什么?
五、作業 。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狐貍是怎樣誘使烏鴉上當的。
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本校的課改主題組織教學:
1、引導學生先學。
2、擴展延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教具準備:
活動的狐貍與烏鴉頭飾,活動的肉片,烏鴉的叫聲錄音,生字卡片。
引導先學:
1、錄制朗讀錄音,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搜集有關狐貍與烏鴉的資料。
3、制作狐貍與烏鴉的頭飾。
4、自學生字,想想你是怎么識記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報先學情況。
1、隨機抽取一兩個同學的錄音,正音、評議。
2、說說搜集到的烏鴉與狐貍的常識資料。
3、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檢查先學效果,板書要點。
1、提出先學疑難。
2、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著重解決教學難點:狐貍是怎樣使烏鴉受騙上當的?
(1)引導朗讀第四至七自然段(板書:祥見課后板書設計。)
(2)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生戴上頭飾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表演,評演。
4、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5、小結練習:練習冊第37面的`習題。
6、說說讀完這篇文章后懂得了什么。
三、布置擴展活動題目。(內容祥見第二課時的檢查擴展活動內容,題目事先打印供給學生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題目作答。)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學習要點。
二、檢查擴展活動。(幻燈投射題目)
1、續編《狐貍與烏鴉》的故事。
(1)以"狐貍叼起肉,鉆進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
(2)鉆進洞里的狐貍……
失去肉的烏鴉……
(3)烏鴉喜歡聽奉承話,上了狐貍的當,經過這次教訓烏鴉會變得聰明起來嗎?
(4)后來,烏鴉又找到了一片肉。這回,她的寶寶會得到這片肉嗎?她還會上別人的當嗎?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見過狐貍與烏鴉類似事件的人與事嗎?請你談談。
3、你能說出幾篇有關動物之間發生的童話故事嗎?簡單地介紹他們的大意。
4、課外閱讀《閱讀與訓練》書中的《水母打傘》。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抓住狐貍說的三次話,體會狐貍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狐貍和烏鴉頭飾。
2、搜集有關狐貍和烏鴉的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后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
聽完故事后,問:你聽懂了些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于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了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了解自讀效果。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三、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并劃出狐貍說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貍”,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教學提示:這一教學環節中,只要求學生把三句話讀出來,而對怎樣讀沒有做具體的要求,因此,學生在讀時對語調的把握比較平淡。這里,老師要相機發問:“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促使學生深入研讀狐貍所說的三句話。)
[設計意圖:“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貍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
“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學生在書中勾劃出:想了想、笑著。)
b.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教學提示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狐貍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教學提示二: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不做聲,它可能怎么想?
(教學提示: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能說多少就讓學生說多少。)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
(教學提示: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烏鴉有什么反應?你怎么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教學提示: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貍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讀——先小組讀議,然后讓學生扮演狐貍和烏鴉分角色讀。
⑵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貍叼起肉回到洞里后,烏鴉會想些什么?
⑶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教學提示:引導體會狐貍的用心。)
⑷小組交流評議。
⑸匯報。
(教學提示:小組讀議和交流評議時要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然后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四、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帶頭飾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讀后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匯報交流。
(教學提示:談收獲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狡猾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鼓勵。)
3、擴展閱讀。
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狐貍和烏鴉的信息,老師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資料。
4、續編故事。
以“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貍”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貍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貍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設計思路和特點
1、注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就必須立足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2、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后勁。語文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充滿鮮活生命力,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復雜性。加之新課程標準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所以,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要納入很多彈性靈活的成分。本教學設計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通過想像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通過表演故事,續編故事,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里振翅翱翔,盡顯風采。
3、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