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教案(通用4篇)
大班科學有趣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的認識,能準確的辨別。
2.圍繞各種立體圖形開展數量、排序、比較、計算、圖形設計等方面的活動,培養幼兒靈活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準備:
1.幼兒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有初步的認識。
2.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積木人手一份
3.幼兒操作練習冊人手一份
過程:
一、鞏固已知: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1.幼兒利用積木辨別各種立體圖形,并總結各種立體圖形的特點。
2.尋找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二、綜合科學活動:有趣的立體圖形
1.同種立體圖形拼搭,點數數量。
啟發幼兒用不同方式點數:如有序的逐個點數、,目測、兩個一組點數、分組點數后相加、圈定數量后接著數……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和多樣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驗證的要求。
2.不同立體圖形拼搭,比較數量多少。
引導幼兒先確定數量,再進行不同圖形的比較。
關注能力弱幼兒比較的.方法,鼓勵幼兒運用10以內減法的運算完成比較。能力弱的幼兒需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同伴間的幫助,采取集體驗證的方式(計算、實物比較)得出結果。
3.排序
1)幼兒利用手中的積木排出一個模式,交換完成排序任務。
2)相互驗證。
3)選取幾個新穎和較為復雜的模式,供大家探究,感知排序的規律,掌握排序的方法。
三、操作練習
1.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練習冊中的重難點操作題。
數量及比較
2.帶領幼兒了解讀題的方法。
圖文結合的讀、看題型猜方法
3.幼兒獨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延伸: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運用,在空間建構活動中進一步感知,充分地了解立體圖形。
大班科學有趣的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探索復制的簡單方法,體驗復制的樂趣。
2、感受復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板糕、衣服、復印機、汽車的制造》的錄像、電腦、投影儀
2、操作材料:白紙、記號筆、海寶樣板、復寫紙、鉛筆、印泥、表格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寶,提出任務要求。
1、幫助海寶設計紀念圖片,要求:盡量畫得一模一樣。
2、在觀察比較中得出結論:不借助工具是很難畫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的。
二、探索復制的多種方法
1、激發探索興趣,提出探索要求:
要求一:大膽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復制海寶。
要求二:運用不同方法,將海寶復制到相應的表格中,看誰的辦法最多。
2、幼兒操作材料,進行自主地探索活動,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3、圍繞問題“你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復制的?”進行交流
小結:原來我們借助一定的.材料,通過描、印、刺、剪等方法就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這種方法叫復制。
三、遷移拓展,激發繼續探索欲望。
1、觀看生活中與復制有關的錄像,提問:看到了幾種復制?是哪幾種?(幼兒講述)
2、讓幼兒到生活中再去找找身的復制
反思:
本節課準備很充分,學生準備也很充分,課堂上學生興致很高,老師通過實驗攻破了教學重難點,懂得復制,學會了很多復制方法,只是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待鍛煉。
大班科學有趣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的對稱性。
2、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片若干。
2、幼兒活動材料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
3、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
4、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
1、教師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打開圖形讓幼兒驗證)
2、幼兒每人一張方形手工紙,折對稱圖形。(角對角折三角形,邊對邊折長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絨板上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他們為什么是朋友。
2、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
2、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其找出對稱的圖畫并圖色。
4、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對稱的另一半。
大班科學有趣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廣告紙、積木木塊(可做橋墩,也可用于檢驗紙橋的承重力)。
活動過程:
一、欣賞美麗的橋,了解橋的基本構造。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這是什么?橋,你在哪里見過橋?這些橋是架在哪里的?跨路和跨水。有什么用?橋是方便人們和汽車等交通工具的通行。你知道橋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一座橋,基本是由橋面和橋墩兩個部分組成。你覺得哪個是橋面?那個是橋墩?
二、出示簡易紙橋,了解橋面和橋墩與承重力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也來設計做個小小建筑師,來建造一座橋好嗎?老師這里有些材料,你覺得哪個當橋墩比較好?哪個可以當橋面?你覺得這樣的橋面牢固嗎?為了檢驗它是不是很牢固,我用木塊一個來檢驗一下,注意把木塊放在橋面的中間。(失敗)
怎樣可以讓我的橋面變得更牢固呢?剛才的'橋面問題出在哪里?引導幼兒說出加厚橋面的方法。
現在橋面變得怎么樣了?(牢固)記錄內容。
小結:原來加厚橋面是可以讓橋更牢固的。
三、幼兒嘗試,了解厚薄相同的紙橋面上,只要改變橋面形狀,也能改變紙橋的承重力。
教師:我們剛才用的是加厚橋面的方法,有沒有不加厚橋面,通過改變橋面的形狀,讓橋面更牢固的方法?等會兒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到后面去做做看,但是注意保護好你的木塊,別讓它們從桌子上掉下來了。
幼兒嘗試,提醒幼兒木塊可以隨意擺放,但必須要放在橋面上。
四、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取放木塊。
(2)引導幼兒嘗試新的方法。
五、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把木塊放回籃子,帶著你的橋面到前面來。
展示作品,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1)請成功的幼兒介紹優秀經驗。
(2)對比和評價操作方法相似,結果卻不同的紙橋,分析原因。
(3)讓操作失敗(橋倒塌,木塊散掉)的幼兒分析失敗的原因。
教師小結,引出第二次操作。
六、幼兒第二次嘗試,誰的紙橋最堅固。
教師:剛才有很多小朋友的橋面都通過了木塊的檢驗,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也可以試試成功小朋友的方法。現在誰能將老師給的籃子里的十塊木塊都放在橋面上不掉下來,就說明你的橋面是最牢固的。去試試看吧!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驗證成功幼兒歸納的優秀經驗。
(2)引導幼兒探索能讓紙橋更堅固的方法。
七、交流。
評出最牢固的橋面。(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師可以演示橋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檢驗幾個小朋友的橋面,注意把木塊放在橋面的中間,可以疊放起來。
教師:老師這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使橋面變得很牢固,想看嗎?
教師總結:原來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能增大橋面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讓我們的紙橋更堅固。建筑師們也是根據這些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面。
八、延伸:
那如果不改變橋面形狀,還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橋變得更牢固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到樓下去繼續做做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