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問題,實質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能否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繼承和吸收的問題。在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人民群眾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盡管各個社會這兩種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質各異,然而社會的發展總是反映這兩種文明的發展上。因此講述中國古代史,繼承歷史上的精神文明傳統,對當代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勇現了無數的英雄人物,有為數眾多的價值連成的文化典籍,這是我國精神財富的寶庫,歷史的豐碑,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熠熠閃光。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更替著治亂興衰,出現鎮定分裂統一,那些維系著民族存續、支撐著民族大廈的棟梁人材,是我們國家民族的靈魂。他們的言行、精思美法,堪為后世楷模,是應該繼存和發揚的。然而就是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華。我們在古代遺產進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為發展民族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既不能采取虛無主義,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國粹主義,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