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優秀教案(精選17篇)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畫封閉的圓。
2、借圓想象。
活動準備:
印有魚形的`圖紙,五彩的蠟筆。
活動過程:
1、演示與討論
(1)師:今天我班來了一個客人,瞧,它是誰呀?(出示魚)
(2)師:小魚來了,它想請小朋友們教它學唱歌,你們愿意嗎?
(3)師:那我們想教它唱什么歌呢?(征求幼兒的意見,選一首大家熟悉的歌。)
(4)師演示唱一句畫一個圓。我是怎么教的?小魚唱歌時一邊唱一邊游,游啊游,碰到朋友手拉手,拉住了手它就學會了。(提示幼兒畫一個封閉的圓)
(5)我們一起叫它唱歌吧。(幼兒唱,師示范畫圓,強調畫一個封閉的圓。)
(6)師:誰愿意上來教小魚唱歌?(個別幼兒嘗試)
(7)師:看一看,小魚唱的歌里有什么?(想象歌里唱些啥?如花朵、皮球、太陽等)
2、創作要求
師:現在我們班游來了許多的魚,它們也要學唱歌,我們一起去教它們吧!
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2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春天的小蝌蚪
執教者:李
一、活動背景(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后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么會是青蛙呢?于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么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小班幼兒由于才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為了讓幼兒了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借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為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畫---《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投影儀、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春天來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涼的水,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么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評: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那剛才老師是用什么畫出小蝌蚪的?(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評:此環節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教師的示范與語言的敘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說說小蝌蚪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小蝌蚪游泳時可調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們是不是往同一個方向游的呢?(引導幼兒說出往不同方向)
(評:教師適當的語言引導使幼兒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態,為下面幼兒在自己作品中描繪蝌蚪的動態埋下伏筆。)
3、教師示范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
a.請幼兒來添畫尾巴。(評: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
b.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
巴。
(評: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范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c.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后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
(評:此環節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解決了活動難點并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只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評: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兒的游戲心理。)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嘗試用動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借助橢圓形變換不同方向,畫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態。
3、養成細致觀察、大膽作畫的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范畫一幅、青蛙照片一幅。
2、表現青蛙身體的橢圓形硬紙片若干。
3、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圖形聯想。
1、教師出示橢圓形紙片。
2、提問:看看、猜猜這個圖形像什么?
教師:還像什么?
3、出示青蛙的影像圖。
看,橢圓形變成了什么?
二、觀察圖片,了解青蛙特征。
1、青蛙長什么樣?
2、青蛙會什么本領?
三、模仿體驗,通過頭、四肢的動作變換不同的游泳姿態。
1、青蛙做預備的時候,腿是怎樣的?學一學。
2、青蛙游向前的時候,腿是怎樣的?學一學。
3、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老師用語言提示和啟發:
小青蛙,學游泳,向左游游,向右游游,向前游游,向下游游,游來游去真快樂。
4、引導其余幼兒觀察其頭和四肢的位置。
四、討論作畫。
1、借助橢圓形圖片擺造型。
2、請小朋友幫忙,先把青蛙的身體擺一擺。
3、討論:小青蛙向下游時,頭在哪里?眼睛在哪里?向左游呢?
(幼兒可以將橢圓形任意擺放:橫著、豎著、斜著,教師只要巧妙根據橢圓形的方向添畫出青蛙的
眼睛、四肢等,便可表現出姿勢各異的小青蛙了。)
4、請個別幼兒嘗試作畫。教師用語言提示:你想讓青蛙朝哪里游?那它的頭和眼睛畫在哪里?
5、提出繪畫要求:畫出不同方向的小青蛙,比一比誰的青蛙游泳姿勢最漂亮。
五、幼兒自由作畫。
繪畫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作畫要求:
給小青蛙穿上衣服,小青蛙累了,給它畫些荷葉,讓它休息休息。
六、師生講評。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小青蛙。評一評誰的青蛙游泳姿勢漂亮。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線條為太陽寶寶設計發型,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2.能大膽畫出太陽寶寶的表情,并用點、線、面裝飾畫面,感受黑白對比的色彩美。
3.培養幼兒對裝飾畫的興趣,體驗助人為樂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太陽寶寶發型圖若干張,鉤線筆,白紙。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了?(畫一個太陽寶寶)
——(指著太陽光芒問)這是什么?
——像太陽寶寶的什么呢?(頭發)
——太陽寶寶明天要去做客,它覺得自己的發型一點兒也不好看,想去理發店做個漂亮的發型。我們一起去理發店幫太陽寶寶選發型,好嗎?
2.看太陽寶寶發型圖,并討論。
——這個發型是什么樣子的?
——這個發型還可以怎么改變一下?
——這個發型像什么?
——你喜歡哪一個發型?為什么?
3.講解畫法和要求。
——太陽寶寶想請小朋友為它設計一個發型,你們愿意嗎?
——把太陽寶寶畫在紙的中間,畫大一點,再畫出太陽寶寶的表情。
——用各種點和線條為太陽寶寶設計發型,注意要畫的和別人不一樣。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重點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
(2)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
5.開辦發型展示會,欣賞講評作品。
——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用了哪些線條設計發型的?
——你最喜歡哪個發型/為什么?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小雞生活的不同姿態的美。
2.學習將兩個圓連接將小雞的頭和身體連接,并添畫小雞的眼睛、嘴巴、爪子。
3.體驗制作小雞的快樂,能主動展現自己的作品,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小雞在做什么。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分四組:
A組準備:即時貼剪成的圓形片、膠水、蠟筆、畫紙、畫墊
B組準備:彩泥、畫板
C組準備:水粉顏料、畫紙、畫墊、蠟筆、瓶蓋
D組準備:蠟筆、畫紙、畫墊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小雞》引題。
圓腦袋、尖嘴巴、會捉蟲、會吃米、唱起歌來嘰嘰嘰。
二、討論演示小雞的簡單動態。
1.出示謎底: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什么?(小雞)
2.提問:請小朋友來想想看小雞會干什么呢?
3.設置故事情節讓幼兒聯想:
有一只雞媽媽孵了許多雞寶寶,有一天天氣很不錯,雞媽媽帶著一群雞寶寶到草地上玩耍,有的雞寶寶低著頭在找蟲子;有的雞寶寶看見同伴找到了食物,飛快地跑了過來;有的雞寶寶抬頭再看天上的白云呢。
4.教師示范制作小雞的步驟。
第一,將即時貼剪成的兩個圓圈連接在一起,要求幼兒要將兩個圓緊緊連在一起,制作成小雞的身體和頭;(即時貼撕下來的廢紙要放在籃子里面)第二,然后給小雞添上嘴巴、眼睛和爪子
(1)添上嘴巴,請小朋友回憶剛剛聽了那個故事,故事里面的小雞都在做什么,請你想想他們的嘴巴是朝向哪里的?教師示范一個朝上的。小雞的嘴巴是怎么樣的呢?
(2)添畫眼睛,請小朋友注意眼睛的位置,你的嘴巴是怎么樣的,眼睛的朝向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小朋友畫的眼睛可以和老師的不一樣
(3)添畫爪子,剛剛故事里有提到有些小雞是跑起來的,那么跑起來的腳是怎么樣的呢?那走路的小雞又是怎么樣的呢?有些小雞的腳也有是藏起來的,那你們想畫怎么樣的爪子呢?
第三,小朋友畫完了,我們還可以給整幅畫添加一些東西,如小草,白云,蟲子等。
三、幼兒進行制作。
A組:身體和頭部要緊緊連在一起。添畫小雞的眼睛、嘴巴和爪子。(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添畫小雞的嘴巴和眼睛,畫兩條腿是請直線來幫忙,畫出兩只腳和分開的爪子。)教師指導:提醒幼兒將兩個圓連接在一起,貼出小雞的各種不同的動態。
B組:搓兩個圓組成小雞的身體和頭,將兩個圓緊緊連在一起,再添加嘴巴、眼睛和爪子。
C組:用瓶蓋蘸取水粉顏料,完成小雞的身體和頭部,強調兩個圓要緊緊連在一起,再用蠟筆添畫嘴巴、眼睛和爪子。
D組:用蠟筆直接畫兩個緊緊連在一起的圓,再畫嘴巴、眼睛和爪子四、欣賞作品,幼兒說畫。
將幼兒作品張貼出來,讓幼兒說說自己制作的小雞在干什么。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6
目標:
1、 能抓住獅子的明顯特征(大鼻子,長鬣毛),用大小不同的圓畫出獅子的基本形態,并會用不同的線條和色彩表現獅子威武的神態。
2、 培養幼兒根據情境創設背景能力。
3、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準備:
油畫棒。畫紙。
過程:
(一)、導課。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看過一部好看的動畫片《獅子王》。在動畫片里,小獅子經過種種艱難困苦,終于成為森林之王。你們還記得它的叫聲嗎?(幼兒學一學獅子的叫聲)森林之王的聲音真的'很大,今天,我們一起;就來畫森林大王——獅子。
(二)、講解示范。
1、用鉛筆勾畫出獅子的輪廓:圓圓的大腦袋,橢圓形的身體,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兩只小眼睛,再畫一胡子。別忘了頭上的鬣毛,一根一根又長又密,好威風!獅子的身體上有四條腿,后面畫上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上面還有一個小球。
2、幼兒用黃色筆再次色畫獅子的輪廓,教師強調獅子的整體色彩以黃色為主。
3、獅子的皮毛雖然都是黃色,但是要注意有深淺變化。
4、畫面要有力度,頭部用紅色做疊加,增加畫面的體積感。
5、添加簡單的背景。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采用了故事教學法、故事表演、操作演示等多種教學行為,使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地發揮想象,自信地布置畫面,畫 面內容豐富有趣。
故事教學法是本次活動的亮點:教師將獅子的外形特點,動態變化、不同表情及畫面情景等巧妙的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邊講故事邊畫畫,牢牢地吸引幼兒的注意,讓幼兒既能掌握畫畫的步驟,又感受著不同動態和心情在表現時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從而變繁為簡,增強了幼兒表現的信心。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撕、捏、穿、插等綜合方法大膽地想象裝飾鳥窩。
2、萌發幼兒關愛小鳥的美好情感。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鳥叫的音聲音廢舊物品竹編制品彩泥毛根羽毛等三種不同形式的范例小鳥數個
活動過程:
1、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1)聽鳥叫的聲音,尋找小鳥。
(2)與小鳥對話。
(3)講述故事,激發幼兒主動關心、幫助小鳥的情感。
2、欣賞范例、了解制作方法。
(1)欣賞范例:用報紙撕貼的方便面盒用羽毛、毛根裝飾的竹編制品彩泥制作的瓶
(2)觀察討論鳥窩制作的材料。
(3)講解制作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制作。
(1)先想一想準備做什么樣的鳥窩,用什么材料做。
(2)四個小朋友一組,運用材料時注意互相謙讓。
(3)幼兒制作,老師指導。
(4)送小鳥回家:對小鳥說一句甜甜的話。
4、展示作品,互相欣賞。
幼兒制作的作品進行環境布置。
活動反思:
小孩子可塑性較強,興趣廣泛,喜歡新奇的東西,同時喜歡把各種東西組裝起來,為了培養孩子們手工制作的興趣,故設計此活動。
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差之別,但在我們老師的眼里、臉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發現,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必須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在不斷地發展。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8
《花手帕》
活動目標:
1、愿意嘗試操作活動。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
3、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玻璃彈珠若干,襯衫包裝盒人手一個,里面放“手帕”(白紙)。
2、廣告顏料(紅黃藍綠)放在盆里。抹布若干。
3、娃娃一只,紅即時貼剪的嘴角下垂和上揚的嘴各一
4、小椅子排在教室中間,桌子上放操作材料放在教室邊上。
活動過程:
1、出示貼著嘴角下垂嘴的娃娃。
小朋友們看,今天娃娃來和我們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開心?老師來 問問,噢,原來娃娃媽媽給娃娃一塊沒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歡。出示白紙一張,小朋友我們來幫幫娃娃把手帕變漂亮。咦,這又是誰來了?出示彈珠,彈珠你來干嘛?你要和小朋友一起幫娃娃把手帕變漂亮,小朋友你們愿意嗎?那怎么幫娃娃呢?
2、今天,老師教小朋友一樣新本領——彈珠滾畫。
看,這是顏料,拿彈珠在顏料里蘸蘸后放到盒子里,擦擦手,拿起盒子輕輕滾動,左右滾滾,上下滾滾,四面八方都滾到,再拿彈珠放到你喜歡的顏料里蘸蘸,拿出,擦手,滾彈珠,看,(師出示作品)白手帕變成花手帕了,漂亮吧?
3、幼兒操作
現在請小朋友來幫娃娃把白手帕變成美麗的花手帕,好嗎?老師相信小朋友一定比老師能干,把白手帕變得比老師變的還漂亮,對嗎?小朋友現在去吧,記住,別把顏料打翻了,選你喜歡的顏色。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操作。(把娃娃嘴換上嘴角向上的 嘴)
4、評價:
小朋友變的手帕真漂亮,看娃娃現在可開心了,他有了這么多的手帕決定開一家手帕店,請小朋友一會兒去娃娃手帕店買你最喜歡的手帕。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小雞是孩子們日常都能見到的家禽之一,相對其他家禽而言,孩子們對于他們的外形、顏色、飼料等來說都是較為熟悉的。本次我選擇了"小雞吃米"這個藝術美術活動,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并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材,針對小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一、幼兒熟悉小雞,并有飼養小雞的經驗。
二、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表現小雞的外形及簡單的動態。
三、根據飼養的經驗添畫食物,感受小雞生活的快樂。
(二)根據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本班的活動重難點如下:
一、重點:在小雞的外形,繪畫小雞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小雞,最好是有過飼養小雞的經驗。
二、難點:繪畫小雞的動態,小雞的動態看似很復雜,但是仔細觀察,還是很有規律的,幼兒要掌握其中的規律。
(三)為了完成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認識小雞,最好飼養過小雞。
二、小雞(食物或錄像)、小雞的圖片(外形圖和動態圖)。
三、油畫棒和白紙人手一份。
四、幼兒用書。
三、說教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操作法為主,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學會一大一小的兩個圓連在一起,小的畫在前面大的畫在后面,并學會均勻涂色,掌握繪畫技能;第二次操作是繪畫米粒,讓幼兒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還穿插了直觀教學法、交流討論法、榜樣示范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活動輕松,愉快,讓幼兒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提示的方法,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因此我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法、體驗法等方法,慢慢學習繪畫的技能。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有機聯系起來,有意識的進行學法的指導和滲透,不但可以讓幼兒學會,還會讓幼兒會學。
五、說教學過程
1。觀察小雞(實物或錄像)教師:小雞是什么樣子的?(毛茸茸的。)有什么顏色?(黃、黑)身體是什么樣的?(圓圓的。)頭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像什么?嘴巴、眼睛又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圓圓的。)像什么?
2。觀察小雞的動態師:小雞做了哪些動作?低頭、抬頭、回頭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飛起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出示圖片,討論繪畫方法。
①教師:小雞怎么畫?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提供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幼兒進行演示。)然后添上什么?(嘴巴、眼睛、小雞冠、翅膀和腳。)②幼兒變成這樣了又該怎么畫?(提供不同動態的小雞,讓幼兒尋找不同的變化規律。)
4。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活動。
①教師:你想畫幾只什么樣的小雞?它們在干什么?怎么才能看出它在吃米?(低頭、地上有米。)
②教師:小雞還喜歡吃什么?(小蟲子。)小雞喜歡在那里玩?
5。作品展示與評價。
教師:你畫的小雞是什么樣子的的?他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只小雞?為什么?
活動延伸:在美工角知道幼兒用橡皮泥表現小雞的生動姿態;在課后讓幼兒飼養小雞或小鴨,進一步觀察和表現小雞、小鴨的生動形態。
教學反思:
在活動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圓的練習,小朋友們基本掌握了畫圓的技巧,這就為表現小雞身體的形態做了最基礎的能力準備。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名稱:
有趣的影子(噴畫)
活動目標:
1、學習噴畫的技能,體驗噴畫方法再現物體形象的樂趣。
2、養成干凈整潔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利用光線做影子游戲。
2、1—4種調好的顏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塊紗布;擦手布。
活動過程:
a) 出示噴畫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兒的學畫興趣。
老師:畫上是什么動物?畫的前面沒有光也沒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會到紙上呢?
b) 學習噴畫的方法。
i. 先將圖畫紙鋪平,再把自己喜歡的物形卡片放在紙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紗窗上來回刷),將顏色噴在紙上,這樣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為噴不到顏色而不變色,噴完后過一會將物形卡片輕輕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搓圓和連接的技能。
2.初步嘗試運用大小不同的圓球進行組合造型。
3.學習用刻畫的方法表現細節。
活動準備:
1 . 卡通熊玩具或圖片,教師范例一件。
2 . 陶泥人手一份,牙簽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小熊的圖片,導入課題。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是誰?它長什么樣? (幼兒觀察并講述)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感知小熊是由不同大小的圓組成的。
要點提示:
在活動的欣賞部分,不用毛絨的小熊玩具,而用卡通圖片,是因為毛絨玩具不能讓幼兒很容易發現不同大小圓球的組合。教師在提供欣賞材料時應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圖片,這對幼兒的觀察和制作有決定性的作用。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1)教師:今天老師也用陶泥做了一只可愛的小熊,看!(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圓球)
(2)教師示范、講解不同大小圓球的組合方式,注意圓球之間的連接。
3.幼兒操作。
(1)教師提示幼兒要搓不同大小的圓球。
(2)幼兒進行圓球組合制作小熊,并用刻畫的方法表現小熊的五官,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集體評價。
區角活動:
提供一些圓球組合的圖片,如小貓、小老鼠等,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圓球制作出更豐富的作品。
【評析】
將陶泥分成大小不同的幾份,對小班幼兒來說是很難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并沒有讓幼兒在創作前就學習分泥,而是在幼兒制作過程中進行實際指導。這樣,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和教師的提示下,隨機地進行調整和改變;而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反映出問題所在,并從教師那里獲得有效的建議,或者得到同伴有針對性的幫助。最終,大家都能制作出大小不同的圓球。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線條結構的房子上進行涂色,色彩搭配美觀。
2、豐富幼兒的色彩觀,提高其繪畫水平。
活動準備
1、涂色-房屋
2、課件:圖片-洋房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洋房
與幼兒一同觀察并分析結構,以及色彩的`搭配。
2.指導幼兒學習選用鮮亮的色彩進行搭配涂色,
重點示范色彩漸變。
3.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繪畫姿勢和握筆方法。
指導幼兒在涂背景色的時候將油畫棒壓平,按照一個方向進行涂色。
最終能夠再完整的勾畫一遍輪廓,使畫面更清晰。
4.房屋博覽會
幼兒作品展覽,探討那座房子漂亮,說說理由。
5.表揚幼兒在作畫過程中的良好習慣,對完成較好的作品進行適當點評。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動手粘貼、繪畫襪子的樂趣。
2、知道襪子對我們的用處,感受襪子的多種多樣。
3、嘗試獨立完成粘貼或繪畫襪子。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卡紙做的彩色襪子每人一份,油畫棒、碎海綿紙、膠水若干,棉棒若干,抹布每桌一塊。
2、輕松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引出活動,出示許多襪子的圖片,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今天帶來一個非常難的謎語,小朋友們來猜一猜,兩只小口袋,天天隨身帶,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有沒有小朋友猜到呢?(對,就是襪子。)
那為什么是襪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襪子圖片),老師這里有好多漂亮的.襪子,快看,襪子有兩個口,我們的腳就可以放進去,那小朋友么知道襪子有什么用處嗎?(可以保暖、保護我們的小腳)
二、觀察襪子的線條、顏色
我們看看這些襪子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呢?我們看襪子是什么顏色的?它有哪些花紋啊?
(襪子有紅色的,藍色的,也有橫條紋和豎條紋的,還有星星圖案的,動物圖案的,多種多樣。)
三、教師示范繪畫、粘貼襪子步驟
師:那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雙不一樣的襪子呢?那我們一起看看怎么繪畫和粘貼襪子。
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們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蠟筆、膠水、棉棒、碎海綿紙、卡紙襪子以及擦手的抹布,我們先用蠟筆在襪子上畫出喜歡的圖案,老師喜歡小花襪子,我就在我的襪子上畫上小花,然后用棉棒蘸一點膠水平涂在襪子的邊緣,再把海綿紙粘上。那小朋友們做的時候不能和老師的一樣,要把你喜歡的襪子圖案畫出來,再進行粘貼。
四、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老師提出幾點要求,希望小朋友們完成:
1、在動手繪畫完自己喜歡的圖案時,要把蠟筆收好;
2、在涂抹膠水時要少蘸,盡量不要把膠水涂抹在衣服上或桌子上;
3、棉棒用完后放到盤子里。
現在請小朋友們動手制作自己的襪子吧!
教師巡回指導,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能力差的幼兒給予鼓勵。
活動延伸:
我們把今天的襪子帶回家,和你的襪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明天來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哪里不同。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家。
2、讓幼兒感受家的溫暖,以及爸媽對他們的愛。
3、引導幼兒學習顏色的協調搭配。
4、讓幼兒感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獨特的.個體。
5、體驗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給幼兒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爸媽對他們的愛。
2、顏色的協調搭配。
教學難點:
幼兒對"愛"的體會。
教學準備:
1、區角環境布置
2、范畫,油畫棒,供幼兒涂色家的圖片
3、《我愛我家》的背景音樂(材料分析:在這堂課準備之前,我與家長配合,根據課程的需要為幼兒準備全家福照片。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受溫暖,有安全感,依賴感。)
教學過程:
一、參觀娃娃家,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看,這是我們幼兒園的家,看看,家里有什么?都是什么顏色的?(幼兒自由回答)(有寶寶床,餐桌,電視,冰箱,空調等等)
師:我們來看寶寶的小床,哇,被子上的畫是誰呀?(海綿寶寶)
師:看床頭上的畫,是誰的家啊?(海綿寶寶),原來這個寶寶是誰?(海綿寶寶),
2、通過欣賞,引入小朋友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間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朋友,那你們說說家里都有什么?(讓幼兒自由的說說)教師:下面我來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總結:哦!小朋友們的家也都很漂亮,那你們的房間都是誰給你們弄的啊?(爸爸媽媽),看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們,把你們的房間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你們要不要好好的愛護自己的家啊?
(我運用區角環境"海綿寶寶的家"給幼兒提供了"家"體驗,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下,主動的與自己同伴,老師進行語言交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家,體現《綱要》里的語言要求)
二、幼兒操作《我的家》。
1、師:瞧,老師這兒也為寶寶們準備一個家,你們覺得美嗎?(教師出示范畫)師:那怎么樣它才可以變成一個漂亮的家呢?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去打扮我們的家吧!
2、幼兒填色,教師巡回指導。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小朋友要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哦,把你的家涂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兒作品,并相互欣賞與評價師:小朋友們真能干,畫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家,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本環節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的藝術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讓幼兒遺言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延伸:
1、教師鼓勵幼兒用油畫棒創作畫出作為爸爸媽媽"愛"的禮物。
2、教師與幼兒一起進入區角,將畫好的家展示出來。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掌握涂色的技能能添涂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糖豆。
2、感受不同顏色糖豆帶來的色彩美。
二、活動重點:
鞏固學習幼兒涂色的技能并用紅、黃、綠三種顏色表現糖豆
三、活動難點:
能用油畫棒添涂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糖豆。
四、活動準備:
一罐彩色糖豆、范畫、油畫棒、畫紙、紙盤、自制糖豆卡片。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糖罐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晃動糖罐放出聲音,:“小朋友們聽聽這是什么?你們能猜猜它是什么嗎?”
2、小朋友們吃過糖豆嗎?老師拿出紅色的糖豆:“小朋友這是什么顏色的糖豆,你們感覺它是什么味道的呢?”老師拿出黃色的糖豆:“小朋友這是什么顏色的糖豆,你們感覺它是什么味道的呢?”再拿出綠色的糖豆,
(二)、分享糖豆,顏色分類
1、教師:“小朋友,老師拿的小糖豆有些小,老師要把它變成一個大糖豆”老師拿出自制的糖豆卡片,小朋友看變成了一個大糖豆,現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發一個大糖豆,可是這個糖豆不是你的,我們要分享才能得到自己的糖豆。
2、分組游戲
教師把小朋友分成三組,每組放上紅、黃、綠不同的紙盤。每組小朋友發到的糖豆與紙盤的顏色不同,教師引導小朋友把自己手里拿到的糖豆放到和盤子相同顏色的盤子里,讓小朋友感到分享的快樂。
3、教師演示,現在小朋友通過分享得到了自己的糖豆,那現在我們就把自己的糖罐里的糖豆涂上紅、黃、綠三種顏色
六、幼兒操作
幼兒添涂顏色教師巡視指導。
七、活動延伸
小朋友把我們畫的糖豆送給爸爸、媽媽。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從左至右畫橫線,從上至下畫豎線。
2、朋友幼兒作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玩“捉老鼠的游戲。
2、畫有老鼠的畫紙。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玩“捉老鼠”的游戲。
2、啟發幼兒想出關住老鼠的各種方法。
3、“今天我們用水彩筆畫線的方法關住老鼠。”教師示范畫橫線、豎線。要求橫線畫得平,豎線畫得直。線條要多、要密。
4、幫助和鼓勵幼兒,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練習畫線,從游戲中得到勝利和成就感。
5、活動:展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評一評,誰捉住的老鼠不會從“老鼠籠”里跑出來。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并學習剪弧線。
2、在感知辨認紅、黃、藍顏色的基礎上,能用英語表達。
3、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活動背景:
這一活動是在“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中生成的,我發現幼兒對于春天的花特別感興趣,針對小班幼兒手腦協調能力還不夠好,我試著讓幼兒在剪花的過程中練習剪弧形。幼兒期是語言的敏感期,他們的接受能力很快,我們班一日生活中貫穿了雙語教學,結合這兩點,我設計了這節雙語美工活動。
活動準備:
1、紅黃藍色的長方形紙條若干。
2、教室兩面草地的底版。
3、錄音機、磁帶、剪刀、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紙條寶寶變魔術,引出主題。 “紙條寶寶可調皮了,它們爬呀爬呀爬到我的頭上,你們看,它們變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它們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這會兒它們又變成了什么?”(裙子、腰帶)
“紙條寶寶變了那么多好玩的東西,它現在要請小朋友幫忙了,它們想變成春天五顏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們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
(魔術本身充滿了神秘性,幼兒對魔術都有著極高的興趣,這里選用紙條寶寶變魔術,集中了
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幼兒能快速進入狀態,通過大膽想象紙條變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二) 剪刀娃娃變魔術
1、 出示剪刀——我們來看小剪刀變個魔術吧!
2、 老師示范怎樣使用剪刀。 “小手變把小,放到剪刀里,張開一張大嘴巴,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顏色的花?”(紅色的花)
3、咔嚓——咔嚓,小剪刀又剪出了什么形狀的花?(正方形的花)我們把正方形的花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手拿小方形一角,開口角朝上)方形的花變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從這個角爬呀爬,爬過彎彎的小山坡,爬到了那個角,這次方形花變成了什么花?(圓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請小朋友拿出小手試一下。 (以詩歌形式讓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幼兒能夠很快地接受,也鍛煉了幼兒各器官間的協調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師指導(音樂聲中進行) “現在請你們的小剪刀也剪一剪,變一變,剪出不同顏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還有句悄悄話對你們說:用完剪刀后請你們將剪刀的‘嘴巴’閉攏。”
(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幼兒在小剪刀爬山坡的形象語言引導下,輕松地練習了剪弧線,由于幼兒第一次動手嘗試,他們之間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對于幼兒的作品都要加予肯定,這樣就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我和小花玩耍。小朋友真動腦筋,都已經剪好了,我們來和小花一起做個游戲,請你們找出老師說的那種顏色的花。“red flower”(紅花) 、 “yellow flower”(黃花) 、 “blue flower”(藍花)(請幼兒根據口令找出相應顏色的花)
(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行英語游戲,不僅讓幼兒在玩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口語,也肯定了幼兒的作品。第二次采用競賽性質,讓他們聽口令快速反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五)讓花開在草地上
1、春天到了,花兒都開放了,讓我們剪的美麗的花都開到草地(畫有小草的墻壁)上去吧。
2、幼兒動手操作。(注意涂漿糊時少一點)組織快的幼兒將地上的紙片撿干凈,放在簍子里。
3、在音樂聲中小朋友做蝴蝶親近花兒,聞聞花香,飛來飛去。 (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賞他人的作品,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活動反思:
從活動開始到結束,孩子們始終有強烈的游戲欲望,在寬松的環境中操作,能利用活動的各個環節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和想象、創造能力,在活動中又結合了詩歌、音樂,讓幼兒多方面都得到了鍛煉,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