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燈
小港機場下完了客人,運氣不錯,又有人攔車。
我偷偷地端詳了這位小姐,不是美,但五官分明。兩排長睫像圍著湖澤的小叢林;弧形分明的雙唇,很有個性地緊抿著……
“民生醫院”,拋下了目的地,她便合上了眼,斜倚在后座上,似乎很累很累。
我扳下了車資表,比平日更專心地開起車來。說也奇怪,忍不住從反射鏡中,多看她幾眼,但我不能看得太勤,免得讓她誤會我心懷不軌。
車行一半,我在鏡中,忽然看到她潸潸淚下,就像一枝帶雨的梨花,惹得我有說不出來的憐愛。
“探病嗎?小姐!北静粦撓虺丝投嗌嗟。
“……”拭干淚水,她輕輕地點頭。
“病情如何?”該死!問這干嘛?開幾年車,最痛恨的,就是一上車嘰喳不停的乘客。今天自己中了什么邪?搭這個什么訕?萬一……
“彌留。”她沉重地吐出這兩個字,淚像決堤的洪水,哭得凄凄切切,叫人好不心疼。
我見過彌留的病人,和死人只差一口氣。她一定急著見這個親人,慢一步說不定天人永隔。我該……
于是,加足馬力,闖了一個又一個紅燈,甘冒被警察罰款的危險。我想幫她一點忙。
“嘎——”到了,踩穩了剎車,油然而生的英雄感,使我無限驕傲。好啦!現在就等著她謝意的眼光……
誰知,“啪——”一記清脆的耳光聲響自我左頰。她原本姣好的臉孔,一陣青一陣綠地扭曲成一團,從牙縫中恨恨地擠出:“都是你們這些沒道德的司機,專搶紅燈,否則我先生也不會被撞得奄奄一息,躺在醫院里!”她像丟垃圾一樣扔了兩百塊錢在我臉上……
--------------------------------------------
黃 克 庭 點 評
羅燕如,女,臺灣省臺中人,1953年生。本篇選自中國臺灣《聯合報1982年度短篇小說獎作品集》。
這是一篇寓言性小說。小說中所用的道具“紅燈”,決非僅僅指交通線上的紅燈!
本來,紅、綠燈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產物,一種象征,它制約著個人的私欲,規范著人類社會的秩序,對保護人類共同的利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世上總有一些人以自我為中心,在“情”與“利”的驅使下,無視“紅燈”的存在,這不但給“理性”的社會帶來沖擊,也無疑地給一些無辜者造成一些不可彌補的損害。這大約就是小小說《紅燈》所要表現的主題了。
小小說《紅燈》,極其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因“情”而“甘冒……危險”,“闖了一個又一個紅燈”,“就等著她謝意的”違規駕駛員,呼之欲出,讓人十分可信。小說用“一記清脆的耳光聲”進行轉折,可謂神來之筆。這記清脆的耳光,不僅能給因徇私而闖紅燈者以冷靜,也能給局外人以思索。
作者以“紅燈”為題目,既醒目又扣文,足見其深厚的文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