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 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 本上; 3. 學生查找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 ,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 簡介作者。 1.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 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 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 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 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 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并試著說明理由。 b.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并陳述理由。 五. 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六. 延伸、拓展。 小結導入 :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1. 復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2. 延伸拓展。 a.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盡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后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b.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c.教師小結。 七. 作業 。 1.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 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后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上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