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背景材料】

一、作者作品

    《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獻不足,迄今尚無定論。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當然,也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春秋》和《左傳》原本各自成書,到晉代杜預作《春秋經傳集解》,始把兩書合在一起。

    《左傳》從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比較系統地記敘了整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同時也較為具體地描繪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作者在選材、描寫和評論時,往往帶有自己的褒貶和愛憎。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對許多大小歷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

    《左傳》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二、背景材料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三、助讀材料

    1.關于《左傳》的作者

    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慝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

    2.關于《左傳》的流傳

    平帝始立《左氏》。后漢建武中,以魏郡李封為《左傳》博士,群儒蔽固者數廷爭之。及封率,不復補。和帝元興十一年,鄭興父子奏上《左氏》,乃立于學官,仍行于世。

    ——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

    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大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

    ——《漢書·儒林傳》

    3.關于《左傳》的文學成就   

    《左傳》文章優美,其記事文對于極復雜之事項——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能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雖時代甚古,然無佶屈聱牙之病,頗易誦習。故專以學文為目的,《左傳》亦應在精讀之列也。

    ——梁啟超《中國歷史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讀左傳法之二》

    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經文考》卷一六九引

    尋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述遠古則委曲如存,徵近代則循環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淺。諒非經營草創,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斯蓋當時國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編而次之,配經稱傳而行也。

    ——劉知幾《史通·申左篇》

    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嚨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

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余,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

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人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

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劉知幾《史通·雜說上》“左氏傳”條

    左氏敘事、述言、論斷,色色精絕,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無字句處。凡聲情意態,緩者緩之,急

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筆有化工。若只向字句臨摹,便都不見得。

——左繡《讀〈左〉卮言》

四、參考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借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示范教案

                  燭之武退秦師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

    2.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

    (三)德育滲透目標

    1.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解決辦法

    1.注意與已有知識聯系,初中已學過《曹劌論戰》,對《左傳》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要使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參看有關書籍。

    2.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課時安排

                           3   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借助工具書,通讀原文。

    2)參考有關資料,對《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中的地位及《左傳》的語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節,特別注意對燭之武這個中心人物的把握。

    4)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難點。

    2.課內采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疏通課文,把握課文的結構。

    2.了解背景知識,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公元前 630 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2.時代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時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后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3.主要人物介紹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深明大義,以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識英雄的伯樂。“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勇于自責者。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滿腹委屈與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4.本文學習的知識點

    1)熟悉課文,達到背誦。特別注意把握課文的支撐句:

    ①秦、晉圍鄭,……且貳于楚也。

    ②吾不解早用子,……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③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還也。

    2)準確分辨一詞多義。如若、論、辭、鄙、微、之等。

    3)注意通假字:共——供;說——悅;知——智;   

    4)正確把握詞類活用詞。如:鄙、東、西、敝、軍等。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預習課文

    1)通讀全文,作必要的閱讀標記,查閱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2)標出課文的結構層次。

    3)了解《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中的地位,及《左傳》的語言特色。

    2.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討論題:

    1)燭之武不拘形象從哪些情節中可以看出?

    2)從本文的寫作特點中,看《左傳》文學的價值。

    (參考答案)

    關于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在第二部分中“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暗寫燭之武在年輕時并沒有得到重用;“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流露出他滿腹的委曲和牢騷。這一情節的描寫,使在鄭國危于旦夕之際,鄭伯由于佚之狐的推薦看到的一線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用自責化解了燭之武的不滿,使他只身卦秦。文章在有張有弛,曲折有致中顯示燭之武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精神。

    再有,在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第三部分中,說理透辟,文章的主旨,決定了文章必須著意描寫人物語言,使辭令引人入勝。陳辭先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說話“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再說明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對秦國有害無益。

    第三部分,燭之武說退秦師。

    燭之武首先向秦穆公承認鄭國處在危亡的境地,把這件事放在一邊不再談。然后一面說明秦國滅鄭則無益而有害,舍鄭則有益而無害。一面舉出事例,說明晉國不可信賴,秦國不應與晉國共事,晉國得到鄭國,必將進而損害秦國。燭之武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根據事理和事實,把秦滅鄭和秦與晉共事的害處分析得十分透徹,終于說得秦穆公不僅撤兵回國,而且留下一部分人助鄭防御晉。

    第四部分,晉師撤離鄭國。

    當晉國的監軍秦國成為鄭國的盟友后,晉侯毅然撤軍。說幫伯而退晉師正是燭之武所要達到的目的。

總結、擴展

    本文是一篇記述古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泰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命說退秦軍。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并派兵助鄭國防守,致使晉軍不得已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

    這篇文章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公元前 630 年鄭國利用秦、晉矛盾,說退秦國圍鄭之師,瓦解秦、晉聯盟,保住了鄭國的歷史事實。

    《左傳》的文學價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環節,善于用簡潔的語句寫出復雜紛繁的過程。《左傳》對戰爭的描寫尤為出色,它注意從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寫出戰爭的性質和起因,并由此在開始便預示出戰事的勝負。在敘述交戰過程時則詳略有致,曲折生動,形象逼真。《左傳》還善于用精煉的筆墨刻畫出人物的細致動作和內心活動,使人物躍然紙上。《左傳》中有許多外交辭令也很出色。這些對后代的文學,特別是對敘事、議論的文字影響甚大。

    本文燭之武的話雖系外交辭令,但說得透徹在理,實事求是,層層深入,簡明得體,令人信服。與戰國時代縱橫家的危言聳聽是不一樣的。《左傳》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這些復雜曲折的意思記載得十分清楚,這種精煉的文筆很值得學習。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在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中,把握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把握說理透辟,善于辭令的語言特點。

    二、整體感知

    本文情節充滿了波瀾,起伏跌宕。雖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但毫無呆板之意。人物就是在這樣的情節中展示不同的性格,外交辭令,敘事描寫各盡其妙。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述故事情節

    2.導入  新課

    1)從初中已經學習的《曹劌論戰》引發拓展,明確《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上的地位,提出本課要求,對《左傳》的語言特點要有所了解。

    2)作家、作品介紹。

    3)時代背景介紹。

    4)進入課文內容的討論。

    提問:

    全文中心寫了件什么事?故事情節是怎樣展開的?

    (參考答案)

    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為中心。全文故事情節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秦、晉圍鄭,既點出了戰事爆發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為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分,燭之武臨危受命。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只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秦晉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鄭訂閱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于達到秦鄭為盟有的結果。

    燭之武奉命說秦,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但在說辭中表現的則是處處為秦國著想。使秦君易于接受。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面對強大國家的君主,不卑不亢,從容辭令,語言分寸,恰到好處,可見語言藝術達到的水平。

    關于從本文的寫作特點,看《左傳》的文學價值。

    本文突出的寫作特點有二。其一,波瀾起伏跌宕有序的情節展示。其二,說理透辟,善于辭令的語言。從這些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到《左傳》較高的文學價值。左傳寫了 400 多次軍事行動,著名的大戰如城濮之戰、殽之戰、邲之戰、鞌之戰、鄢陵之戰等都寫得非常出色。《左傳》寫戰爭,是放在大國爭霸的背景下來展開的,把描寫的重點放在戰爭的性質和起因、戰前的策劃和戰后的影響等上,對戰場的正面交鋒則采用略寫。這樣寫既寫出了某種歷史的必然,也有利于刻畫人物。《左傳》寫戰爭也非常注意謀篇布局,情節曲折細致,文章波瀾起伏,跌宕多姿。有時在緊張的氣氛中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情節,使文氣優游不迫,搖曳多姿。

    《左傳》是編年體的史書,但在文學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善于刻畫人物,往往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鄭莊公的陰險虛偽、老謀深算。而且隨著歷史事件的進展,也寫出了人物性格的發展,如晉文公的成長就是。《左傳》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善良正直或險惡邪僻,無不惟妙惟肖,宛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語言生動活潑,簡潔精妙,達到著墨少而寓意繁的效果。《左傳》作為一部記載春秋時期歷史的史書,既寫了各國之間的交兵,也寫了各國之間的外事來往。在寫外事交往中,人物極擅外交辭令。《殽之戰》弦高巧遇秦軍的那段講話,名為犒師,實為警告,迫使秦軍不敢輕舉妄動;孟明歸國前明明是表示改日必將興師報仇,卻說“將報君賜”。有理有節、機智橫生,往往使敵國折服。它語言簡潔,敘事生動,而又變化萬千。這一切,都顯示了它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左傳》無論對后代的史學或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在史學上,司馬遷繼承并發展了《左傳》的優良傳統,寫成了文史兼優的《史記》。司馬光以《左傳》為法,寫出了著名的《資治通鑒》等。在文學上,《左傳》對后代散文影響尤大,很多散文家都把《左傳》視為文章的楷模。尤其唐宋以后,古文家取法先秦,多摹《左傳》。小說家、戲劇家都從《左傳》吸收營養,并從中吸取創作的素材。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總結全文,歸納文言知識,擴展知識。

    二、整體感知

    本文從秦、晉聯合出兵圍鄭起,到秦、晉分別撤軍離鄭止,情節緊湊完整、波瀾起伏,記敘簡潔,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習本文,就要著重領會以下幾點: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

    2.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設計。

    3.有關古漢語常識。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以訓練式,分類歸納有關古漢語常識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給。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使臣經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物資糧秣等物。)

    2)秦伯說。(說,同“悅”。句意是:秦穆公聽了很高興。)

    3)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國,不是聰明。)

    2.古今異義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個代詞“夫”與名詞“人”表達:“那個人”之意。今常為一詞,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離開。今常用于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或過去的時間。)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網籃等。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人員經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缺少的資糧。)

    3.一詞多義

   

    1)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2)肆其封(疆界,名詞)

   

(1)       唯君圖之(代詞,指闕秦以利晉)      

2)子犯請擊之(代詞,代秦軍)

(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的”)      

4)燭之燭(介于姓、名之間的助詞)

    5)臣之壯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君知其難也(他的,代詞) 2)吾其還也(表希望的語氣副詞)

    3)以其無禮(鄭國,代同)

   

    1)敢以煩執事(拿,介詞) 2)以亂易整(用,介詞)

    3)以其無禮(因,介詞)

    4.詞類活用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作動詞,作為邊邑。句意是,越過別國而以遠處地方為自己的邊邑。)

    既東封鄭。(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面。句意是,既然晉國把鄭國作為東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詞作定語,向西面。句意是:擴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句意是: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傷害他。)

    晉軍函陵。(軍,名詞作動詞,駐扎。句意是:晉軍屯駐在函陵。)

    5.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

    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句意是:鄰國的勢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國的勢力削弱了。)

    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句意是:用自相沖突改變步調一致,不是威武。)

    2)倒裝句

    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句意是: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

    佚之狐言于鄭伯。(介詞結構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對鄭文公說。)

    3)省略句

    許之。(省略主語“燭之武”。句意是:燭之武應許了他。)

    敢以煩執事。(“以”后省略了賓語“之”〈代亡鄭的事〉。句意是:請拿此事麻煩您的左右。)

總結、擴展

    正確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確進行分析評價,就要掌握評價文意的方法和技巧。這是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這對準確地理解,分析和評價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了解作者生平及概況,正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如作品的思想內容,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3.從內容到結構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這是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對記敘性的文章,要重點搞清人物、事件,前因與后果,記敘與議論;對議論的文章,要把握文章的觀點,正確理解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4.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地歷史地,實事求是地分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如此,我們才能正確把握文意,并準確進行分析評價。

布置作業 

    1.寫一段能表達人物個性的語言片斷,要求 300 字左右。

    2.辨析下列多義詞的意思。注意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說:1.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2.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

        3.秦伯說,與鄭人盟(喜歡,高興)

    辭:1.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2.停數日,辭去(告別)

        3.不辭勞苦(推托)

    鄙:1.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境)

        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微:1.則名微而眾寡(細小,輕微)

        2.微聞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3.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之:1.輟耕之壟上(往,到)

        2.子犯請擊之(他們〈指秦軍〉)

        3.是寡人之過也(的)

        4.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不譯)

 

 

      附: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

                    國勢嚴峻      秦晉圍鄭

中心人物      臨危授命      棄積怨擔國憂

                          亡鄭有利于晉    

燭之武        說服秦伯                     借秦立場

                          存鄭無害于秦     離隙秦晉

                          鄭秦結盟

              大功告成

                                晉師撤離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相關內容: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掌握《左傳》的體例、別名和先秦散文的特點。2、概括全文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歸納本課詞類活用的類型、古今異義字和通假字等。4、歸納本課出現的文言特殊句式:介賓短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判斷句。...

  •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范文(精選17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 《燭之武退秦師》課堂實錄(通用13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午好:今天上午我們聽了同課異構,講《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這兩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聽課的感受和想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是選自《左傳》,《古文觀止》里也選了這一篇。...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質疑,對課文中難以理解的詞句解難。 2.歸納“若、說、辭、鄙、微、之”的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①提問:燭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請用簡練的語言加以評價。...

  •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與能力訓練(精選14篇)

    一.有關知識1.史書體例①編年體:按年月日順序編寫成的史書。《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被稱為“春秋三傳”。...

  •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了解燭之武的說服技巧;2、了解燭之武、秦公、晉文公等人物的形象特點3、概括全文內容,歸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教學重點:1. 準確理解和把握燭之武說退秦師的原因。...

  • 《燭之武退秦師》學案導學(通用12篇)

    導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基本能力目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能翻譯全文。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 《燭之武退秦師》學習要點與能力訓練(精選13篇)

    一、學習要點1、文學常識《左傳》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漢后期古文經學家認為它是根據孔子《春秋》而作,是解釋闡明《春秋》的,故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 高一語文教學設計《燭之武退秦師》(通用17篇)

    設計思想:1、新教材的文言文教學應該有所變化。可以通過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大意后,在注釋的幫助下口頭翻譯,教師作有重點的點撥。如果再僅僅局限于詞法、句法、主旨、寫作特色,不僅了無新意,而且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厭倦,甚至學無所...

  • 《燭之武退秦師》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回顧歷史,重溫秦晉鄭三國發生的故事。本文課題是“燭之武退秦師”,請在“退”的前面加一個詞或者短語,使文意更加明確。...

  • 《燭之武退秦師》基礎知識整理(精選12篇)

    燭之武退秦師{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

  • 燭之武退秦師微課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掌握實詞:若、鄙、說、辭、知等,虛詞:之、以、于等。了解相關文學常識。2、能理解課文內容、層次結構和人物形象。3、背誦課文。【教學重點】在掌握字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方法】以誦讀、討論、練習為主。...

  • 《燭之武退秦師》(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賞析人物形象,提高學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燭之武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分析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3、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通用16篇)

    一、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 97中文字幕第十二页 | 成年女人粗暴毛片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精品 | 国产毛片a高清日本在线 | aav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含羞草久久爱69一区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国A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色戒 | 91亚洲国产高清 | 国产福利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大视频 | 日韩成人无码 | 嫩草俱乐部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 麻豆影院在线播放 | 日韩av有码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天天搞夜夜操 | 男人天堂亚洲 |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中文字幕一区 | av操操| 在线看片国产福利你懂的 | 人体精品一二三区 | 青青草成人在线 | 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 欧美另类极品videosbestfree |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 午夜福利无遮挡十八禁视频 | 玖玖色在线观看 | 91亚洲网站 | 好姑娘5剧情在线观看免费 v888aⅴ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熟妇人妻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