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莊周買水
經過解答發現,買甲的更劃算,但買水人偏偏買了乙的水,這是為什么?還要從莊周買水說起。(在屏幕上打出課題)
正課: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文章的結構,在屏幕上用箭頭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把圖表做成環形,有助學生理解莊周從若處出發,最后卻回到若處的尷尬與無奈。(幾個環節分別注明:1、莊周買水;2、海神若/一元一噸;3、河伯女秘書/十元一噸;4、吳主任/五十元一噸;5、提貨票。最后的箭頭指向2。)結構拉清楚后很容易理解后面的問題。
接下來老師問:為什么莊周無法直接從若那里提水呢?請在課文中找出答案。( 我給出的答案是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吳主任說的兩段話,不知道這樣牽強否?或者該把問題變一變,更容易得到這個答案?)
讓學生讀一遍這兩段,然后提出其中幾句:1、提貨單盡管賣來賣去……哪里有水呢?2、不錯,這么一轉悠……生財有道嘛!就是買主吃點虧。問:如果你是買主,在經歷了那么一圈卻得到提貨單,又聽到吳主任這樣說,會不會生氣?(我的答案是:會生氣)
問:那吳主任為什么敢那么大膽的說出其中的利害關系?是誰給了他這樣的膽?(我的答案是:是若大人的支持,他們官官相護或者強者欺辱弱者。[復雜啊,本來我想直接引出官官相護或者強者玩弄欺辱弱者的觀點,結果繞了這么大的圈子且言不達意,沒經驗好煩~])因為最終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們幾個賣水的,至于買水的人吃虧不吃虧可就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內了。
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以上的意思,在課文中還有多處描寫,請找出來加以討論。(我的答案:有三人對莊周態度的對比,有第二、六、七字自然段的話。分析都指向這篇文章的主題。然后闡明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這里旨在分析文章語言]
問:文章結尾更深刻犀利,套用了典故。(講典故)然后讓學生自由發揮,改寫結尾,再把他們的結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顯文章語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總結: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