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麥穗
揀麥穗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誦讀,賞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寫理解作品復雜的情感。過程與方法:1、學習生動傳神、純凈樸素的語言風格。2、通過探究課文思路和作品主題,提高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章表現出來的人性美、情感美,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教學重點、難點:1、賞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寫,探究文章思路和主題。2、感受文章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情感美。 教材分析:本文從農村最平常、最常見的生活畫面入手,從最樸實、最真摯的思想感情入題,由揀麥穗而生發出的幻想,引發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故事。文章通過對一個農村小女孩天真爛漫、充滿無邊的遐思幻想心情的描寫,歌頌了人性和情感美。教讀本文應引導學生通過了解背景、品評語言、分析形象,進一步理解作品復雜的感情。教學策略: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解法。教學工具:投影儀,錄音機。課時安排:1課時過程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純真的一段時光。同學們,你們對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樣的回憶呢? 你們的童年過的真是豐富多彩,你們有過揀麥穗的經歷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杰的散文——《揀麥穗》。 初識投影介紹張潔。學生回答 學生讀: 張潔,1937年生于北京,當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等。他的作品以人和愛為創作主題。她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她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直、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助理解課文。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讀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文章自然分成的三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自擬小標題。提示小標題的擬法:多角度擬題:人物、事件、感情等。學生默讀課文。可能出現的小標題模式有:1姑娘們見麥穗 ;我揀麥穗;賣灶糖的老漢去世2姑娘們的夢想;我的夢想;夢幻的破滅理請文章脈絡,初步感知課文。深入研讀,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打出投影)1、聽讀文章第一部分討論:課文開頭寫農村姑娘們的夢,他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播放錄音) 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明確:開頭寫姑娘們的夢,涵蓋全篇,營造了氣氛,因為姑娘們做夢的純真與丟夢的困惑,形成了一種淡淡的憂愁與傷感,這種情感氣氛籠罩全篇,也為下文我的尋夢作了鋪墊。引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2、重點研讀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獨白,“我”,二姨,老漢各一個同學)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1)“我”為什么想嫁給一個賣灶糖的老漢?(2)賣灶糖 的老漢真的想娶“我”嗎?他是怎樣一個人?(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賣灶糖老漢的感情有了什么變化?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朗讀,然后討論交流。明確:(1)“我”是由于模仿、好玩、貪吃才引出嫁人的愿望,由此可見我是一個天真爛漫,純真無邪的女孩。(2)不是,老人對“我”的疼愛是一種隔輩的關懷和愛護,他對我的愛沒有任何希求,可以看出老人是一個慈祥和善,勤勞樂觀的人。(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依戀老人了。從”擔心’到”望著”,”等著"繼而到傷心的哭泣,這些都是我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 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讀出感情,準確把握人物心理。 3、延伸拓展假如老人沒有“老去”請你一小女孩的名義給他寫一封簡短的書信。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代表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課文中的小姑娘竟然要嫁給以為可以作他爺爺的人,只不過是為了幾顆糖.我們童年是不是也有許多這樣荒唐可笑的趣事,說出來在同學間交流. 準備三分鐘,自由發言. 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誦讀,探究分享了張潔的一段令人傷感的兒時經歷,感受到她對至真至純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對美好人性的贊美,但愿我們的生活不再有失望和憂傷,原仰光和快樂永遠與我們相伴. 教學后記: 本文是作家張潔的一篇代表作,文質兼美,但理解其深層內涵還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意識到這一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再讀中體會人物心理,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理解了作品表達的人性美,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受到了鍛煉,但資助探究學子體現得不夠,還應再推敲,使其臻于完善.板書設計 揀麥穗張潔姑娘們揀麥穗→我揀麥穗→我與賣灶糖老漢的交往悲哀 失望 對理想的向往 理想的幻滅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