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歲月中的尋夢者——《揀麥穗》人物形象初探
苦難歲月中的尋夢者——《揀麥穗》人物形象初探成都市大彎中學 白美萬 610300
《揀麥穗》以飽蘸深情的筆觸,通過描寫幾十年前揀麥穗的往事,為我們刻畫了一群苦難歲月中的尋夢者,他們充滿艱辛和曲折的尋夢之旅,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一、農村姑娘——夢想的幻滅者。
正值豆蔻年華的農家姑娘,盡管歷經生活的磨難,嘗盡了人世的艱辛,但他們心仍然有著瑰麗的夢想,那就是渴望甜蜜的愛情、向往美滿的婚姻。他們的這份憧憬難以向人言說,于是他們用自己勤勞靈巧的雙手,開始描繪著未來的幸福生活。整整一個收麥季節,他們起早貪黑,拾掇散落在田間地頭的麥穗,換來零零散散的錢幣,買回喜愛花布、花線,悄悄為自己置辦嫁妝。為著心中那甜美的夢想,不管再苦再累,他們也甘之如飴。可是,老天并未因此而給他們半點的眷顧,殘酷的現實把他們心中這點小小的愿望擊得粉碎。最后,他們不得不嫁給素不相識的男人,在那樣的年月里,沒有人去關心他們的美夢,因為沉重的生活早已把人們的心變得麻木冷漠,就是姑娘們自己也被嚴峻的現實磨去了棱角,他們順從于長輩的意志,屈服于不公的命運。由于長期身處嚴酷的環境,羸弱的他們根本無法也無力同這不公的命運進行抗爭,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中美夢的成為海市蜃樓,任由愛情之花在心中漸漸枯萎。對于美夢的破滅,他們甚至也不會過分的傷心,這是多么讓人心酸和無奈的事啊。。
二、“我”——執著的尋夢者。
“我”是一個天真純樸的小女孩,揀麥穗在“我”的眼中不過是一件好玩的事,它對“我”的吸引力遠不如蝴蝶和螞蚱,年幼的“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我”所說的嫁人之類的話,也不過是鸚鵡學舌而已。在“我”心中,灶糖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童稚的“我”之所以愿嫁賣糖老漢,不過是源于對灶糖的渴求。甘甜的灶糖,既勾起了一個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我”找來碎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為賣糖老漢縫了一個煙荷包,這表現了一個小女孩的純真情懷,同時寄托著“我”對夢想的追求。
長大后,“我”雖為幼時的話語害臊,可“我”對賣糖老漢的感情卻更加真摯、深沉,“我”的心中,賣糖老漢已是“我”所喜愛、依戀的長輩和親人,這不是因為他經常帶小禮物給“我”,而是他真心疼愛“我”這個饞嘴的小女孩,他寬厚無私的關愛,讓“我”這個丑陋而又沒人疼愛的小姑娘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幸福。于是,“我”站在村口等候他、迎接他,還為他的健康擔心,這些內容既是對他疼愛“我”的回報,也更體現了“我”對這份人與人之淳樸真誠的愛的執著追求。后來得知老漢去世的消息,“我”哭得非常傷心,這是為著一份真摯感情的失去而傷心。以至多年后,“我”都還在尋找那個豬肚一樣的煙荷包,說明“我”還在尋夢,還在追求和呼喚那份純真的情誼。
三、賣糖老漢——孤苦的漂泊者。
文中的賣糖老漢,是一位居無定所、慈祥和善、勤勞樂觀的老漢。一個舒適的家,一份溫馨的親情,對他來說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無情的生活在他身上烙上深深的印跡,卻無法改變他那顆淳樸善良的心。雖然他并不將一個孩子的爛熳之語當真,但他仍一如既往地疼愛“我”,這種寬厚而又不帶任何企望的關愛,讓人體會到他胸懷的博大與寬廣。這位孤苦無依的老人,從“我”喜愛和依戀中,從“我”的擔心和牽掛中,也體驗到親情的溫馨,讓他向著心中的夢想邁近了一步,這是他漂泊人生中的寶貴財富。那一件件小禮物,表現了老人對這份真摯情誼的珍視。由于生活的重壓,老漢離開了人世,結束了他漂泊不定的一生,我們相信,當他知道他曾經疼愛的小姑娘常常想念他時,他一定會含笑于九泉的。在那里,不知他是否已實現了心中的夢想?
——此文發表于《語文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