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麥穗》教案
《揀麥穗》教案一.導入:張潔是當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女作家。她曾經說過:“文學對我不是一種消愁解悶的愛好,而是對種種尚未實現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們所向往的那個樣子。”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理想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揀麥穗》這篇課文,走進張潔。
二.整體感知:首先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課文已自然地分成三個部分,你能給三個部分擬上小標題嗎?
( 姑娘們揀麥穗/我要嫁賣灶糖的老漢/賣灶糖的老漢去了
或:姑娘們的夢想/我的夢/夢幻的破滅)
三.體會感情:年少時每個人都有過五彩繽紛的夢,夢雖美麗,有時卻如肥皂泡一般被現實一觸即潰。于是有人沮喪,有人絕望,也有人重新點燃理想的火花。下面請同學們有感 情地誦讀第一和第三部分,初步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
點兩生讀,學生評價:你從他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品味語言:大家已感受到文中彌漫的淡淡的感傷與惆悵。下面請大家共同來品味這兩部分的語言,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細膩的感受?(四人一組交流討論,然后談談自己喜歡的,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也找了三處,讓我們來共同品味。
1.等到田野騰起一層薄霧,月亮像是偷偷地睡過一覺重又悄悄地回到天邊,她方才挎著裝滿麥穗的籃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窯的時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學生讀,然后思考討論問題:
去掉加點的部分,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隱秘的,羞澀的,猶如少女揀麥穗時的心情。②突出“能”,她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個好人。)
再點人讀,要求讀出感情。
2.覺得多少年來,她們揀呀、縫呀、繡呀,實在是多么傻啊!她們要嫁的那個男人,和她們在揀麥穗、扯花布、繡花鞋的時候所幻想的那個男人,有著多么大的不同,又有著多么大的距離。但是,她們還是依依順順地嫁了出去,只不過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縫它時的那種心情了。
學生讀,思考討論問題:
第一處加點部分與前文“揀呀、縫呀、繡呀”似乎有些重復,換成“當初”,不是更簡潔嗎?“依依順順”去掉之后,表情達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這里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①強調她們為準備嫁妝做了許多,而這一切在她們出嫁時全都成為一場虛空,更顯出惆悵和傷感。②“依依順順”有這樣的意味:夢幻破滅就破滅吧,認命吧。這里有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屈服和認同。作者對她們依依順順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學生再有感情地讀。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里去了。
學生讀,思考討論問題:
把“常常”換成“很”,好嗎?“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用詞既不美,又與前文重復,刪掉也不影響句子表達,那么可否刪掉?最后一個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銘心,“常常”指從那時到現在思念頻率之高,過去的經歷,和老漢之間純真的情意從未忘懷,表達“我”對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滅的懷念與追求。
②多次提到“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煙荷包,是因為它會讓人想到純真的童年時代,寄托了“我”兒時純真的夢想和對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傳達出作者對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悵與感傷,與作品開頭營造的淡淡的哀愁這種感情基調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