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東詞二首《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教案2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運用閱讀感悟的方法,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陸游“詠梅”詞與毛澤東“詠梅”詞的異同。
教學步驟:
一、熟讀感悟
1.播放雪景圖片,學生結合個人體驗談感受。
2.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教師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2.師生討論。教師作好點撥、總結,突出《沁園春•雪》一詞的立意、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以天下大事為己任的革命豪情。
3.回憶《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兩首詩詞在取景角度上的異同。
三、誦讀兩首《卜算子•詠梅》
1.指導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品味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2.介紹兩位作者的生活時代和他們的個性特征。
比較賞析《卜算子•詠梅》應注意:(1)兩首詞的上闋分別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形象特征?(2)下闋分別表現出梅花怎樣不同的精神氣質?
四、歸納兩首詞中的梅花形象,詞人都以梅花自喻,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精神氣質。
五、再讀這兩首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詩詞的教學要強調朗讀,毛澤東這兩首詞的教學也不例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注意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毛澤東的偉大情懷和胸襟,把對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與朗誦、背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步驟:
一、教師范讀或放《沁園春•雪》的錄音。
二、學生自由誦讀這首詞。
三、啟發學生概括上下闋的大意,了解上闋與下闋的聯系,結合歷史背景,領悟詞作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討論詞作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對表現思想主題的作用。
五、結合詞的主題,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的含義。
六、由感知毛澤東詩詞的不同,引入另一種風格的詞《卜算子•詠梅》。
七、誦讀、點撥、賞析
1.梅花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作者卻表現出梅花一種怎樣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帶著積極樂觀的感情齊讀上闋。
3.拓展想象,作者賦予了梅花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是從哪里表現出來的?
4.對比賞析陸游的詞,從詞中所刻畫的梅花形象和所表現的梅花的精神品質入手。
5.理解背誦這兩首詞。
【資料整合平臺】
《沁園春•雪》創作和發表的背景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勝利后,又從陜北出發,渡河東征,奔赴抗日救國第一線。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創作了這首《沁園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國革命完成戰略大轉移、迎來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時期的政治形勢。1945年,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企圖發動內戰。為了掩飾其陰謀,蔣介石一面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一面積極反共,不斷制造軍事摩擦。毛澤東高瞻遠矚,不計個人安危,親赴重慶。在渝期間,著名詩人、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求詞,于是毛澤東就將這首《沁園春•雪》贈與柳亞子先生。后來便發表在《新華日報》上,柳亞子也和了一首《沁園春》:“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飄。嘆青梅酒帶,余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沁園春•雪》在重慶一發表,立即引起了轟動,并教育了廣大革命群眾和民主進步人士,使他們認清了形勢,堅定了信心,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同時也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