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10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坐著及其相關的經歷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特別是行為描寫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珍視親情,增進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文章表現的父子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質樸、含蓄、動人的語言
教學方法
采用“情境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圍著,但大多數卻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地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因此,我在開始講課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帶學生走進親情的世界,由感受母愛到談論父愛,為誦讀、品悟父親的背影蓄勢。或是將《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即興改編為《世上只有爸爸好》
二、 播放《背影》的朗讀錄音,以質樸的文字,感人的畫面,讓學生整體感知,學生再自由誦讀,初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的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在學生聽錄音帶的時候板書文內重要的字詞
簌簌(sù) 賦閑(fù) 躊躇(chóu chú) 差使(chāi)
頹唐(túi) 蹣跚(pán shān) 瑣屑(xiè) 交卸(xiè)
三、 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F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主要作品:詩集《毀滅》《蹤跡》 散文:《匆匆》(七年級學過)、《荷塘月色》(高一學)、《背影》
四、 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開篇點題,點出背影
第二部分(2—6)回憶往事
第三部分(7)別后思念
五、具體研習課文內容(主要運用教師提問,學生答問的方式)
1、教師提問:《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為傳誦。讀完這篇散文之后,你覺得作者是通過選取什么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明確:作者是通過選取“背影”這個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2、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
明確:共有四次,即: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然后,讓指名學生單個朗讀,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比較好,教師在朗讀技巧(輕重音)上加以指導,找出應重讀的詞,加以體會,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然后,教師適時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明確: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致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著:(讓學生齊讀課文)“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著突出了什么顏色?(黑色)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