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詩五首》教案2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它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
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窗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
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秘康
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
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
《述異記》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
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
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
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
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
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
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
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白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
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
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
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附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風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泊秦淮》
1.朗讀《泊秦淮》,注意朗讀節奏,讀出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樊川詩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萬年
(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詩人。太和二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世稱
杜樊川。杜牧工詩、賦及古文,以詩的成就為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
別于杜甫。秦泊,河名。發源于江蘇省漂水縣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省
南京市)流入長江。相傳秦時鑿鐘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
兩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華地區。
3,評點: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寫作者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皎潔的月光灑在煙霧迷蒙的水
面上,棲在水邊的白沙上,顯得那么旖麗、凄迷。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賣唱為生的樂*。《后庭花》又名《玉樹后庭花人陳后主
在金陵時,荒于聲色,作《玉樹后庭花》舞曲。終朝與押客、妃嬪們飲酒作
樂,不理政事,終至亡國。世人以《玉樹后庭花》為亡國之音。詩人在人
們習以為常的歌聲中聽出了亡國之音,并加以藝術概括,具有典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