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課堂教學實錄
老師:誰能就這個問題談談看法?
學生2:我認為不是沒有辦法救自己,而是船長已抱定了以身殉職的決心。
學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長在隨船沉沒時,一人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說明他沒有自救的打算。
學生4:船長沒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經顯露出來了——船上有61人他卻說必須把60人救出去,作者說他把自己給忘了,其實他并不是忘。
老師:好,老師完全同意這幾個同學的意見。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學生5:老師,我認為船長死得有點不值得。
師:噢,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你有什么意見?
學生6:我認為值得。
學生6:我認為不值得。因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還是沉,這么好的船長活下來還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學生7:我認為值得。船長死了,但他留給了我們一種忠于職守,以身殉職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對人們影響也許更大。
(生將偉大板書到黑板上)
師:他的可愛、偉大之處在哪里呢?
生:當人們在呼號和嘈雜聲中,聽到了船長簡短有力的對話后,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師:這個“偉大的靈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確:哈爾威船長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一個巍然屹立就寫出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生:還有文章的倒數第三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爾威船長的偉大的形象。
師:時窮節見,危難出英雄。危急時刻,是放棄責任,違背天良,只求獨自活命呢?還是舍己救人、舍生取義呢?哈爾威船長已經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做出了響亮的回答。讓我們一起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讀課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緬情我們敬愛的船長吧!(朗讀課文,師指導快速背速,運用重點詞語背誦法,找出了“六個一”,學生在兩分種之內全部背誦)
師:我們敬愛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師板書)。老師真心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用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在人生的歷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真正成為太陽底下大寫的人!(邊講,邊板書)
下課!
附板書設計:
偉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職守
鎮定自若
一個沉著的人
點評:
這是趙磊老師在安丘“濰坊市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暨中考研討會”上出示的一節示范課。本堂課無論是三個維度的達成,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都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充分體現。《“諾曼底號”遇難記》中哈爾威船長的光輝形象,本身就體現著一種人格的魅力,一種精神的力量。在課堂上,趙老師正是通過這些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著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______價值觀和人生觀。
特別是學生在討論“哈爾威船長死得到底值不值”這一問題時,老師并沒有立即亮出自己的觀點,更沒有大講特講“生命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討論中來,學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實際也就是兩種不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入時代活水,從“克拉瑪依事件”到“泰坦尼克號”,特別是趙老師富有激情的一段獨白高潮語,擲地有聲,字字鐫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中,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可以說,實現了教書與育人文道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