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同步練習
【本課重點】《化石吟》是科學詩,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化石保留了下來,是生命之軀曾經存在的明證。同時它又是抒情詩,通過贊美化石從而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基礎練習】1.解釋詞語。(1)腐朽: (2)化為烏有: (3)潛行: (4)海枯石爛: (5)蔥蘢: (6)嘆服: 2.改正成語中的錯別字。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勞( ) 故技重演( ) 針貶時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畫( )3.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之靈卻悄然潛行在地下。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4.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閱讀】1.閱讀詩節,回答問題。人造衛星又回答:對了,我正想告訴你,
我*神目——遙感技術,
發現了隱藏的古城廢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瑪雅城兩座;
兩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態的石頭建筑。
這永不消逝的廢墟呀,
它的考古價值堪稱瑰寶驪珠:
顯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間,
古代瑪雅文化的繁榮畫圖!(1)這是人造衛星對地球說的一番話,詩歌采用 的手法寫出了人造衛星的 技術在 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2)從古代的遺跡來了解當時的歷史,考古的價值就在這里。請你查閱資料,舉出實例來證明這一點。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帕特·萊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個偏僻地方,發掘出一具約12米長、約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龍骨骼化石。 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骼化石。 據此,科學家就能著手解開霸王龍的一些懸而未決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