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同步練習3
⑤筆者曰:阿慶孑然一身,無家庭之樂。他的生活樂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見音樂感人之深,又可見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為僧者,亦猶是也。
(選自《緣緣堂隨筆集》)
24、根據上下文,解釋第②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傭錢”一句中“傭錢”的意思。(2分)
25.第③段描寫了許多人旁聽留聲機賣唱的場景,阿慶與一般旁聽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2分)
26.“潯陽江頭的琵琶”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彈奏的美妙樂曲,作者為什么說“潯陽江頭的琵琶,恐怕不及阿慶的胡琴”?(2分)
27.第④段寫“有一個青年羨慕阿慶的演奏,請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2分)
28.第④段寫西洋音樂史上“一個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話”有何作用?(2分)
29.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哪個更重要?談談你的看法。(2分)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30分)
30、你的故鄉有哪些值得你留念的人和事?請用一個片斷寫出他(或她)的故事。
《社戲》答案
1.略 2.⑴與前文心情的失望、沮喪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出“我”此時的心情暢快,渾身舒適。⑵是開船時的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出少年們駕船技術多么嫻熟,干脆利落,反襯出少年們看社戲的急切心情。⑶寫出了中國農民的淳樸、善良、厚道,他們只求別人的點滴理解和肯定,便會由衷地感激不盡。(意近即可) 3.略 4.b 5.順序:fdecgba;詳寫:bceg;略寫:adf 6.例如:白云如同點點風帆;團旗猶如我們莊嚴的誓言。 7.①語序不當。②照應不當。 8.點;磕。 9、a 10、駕船技術高超;看戲心情急切。 11、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12、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寫一處即可)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13、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先聞其聲。 14、急切 15、兩岸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16、輕松;急切;陶醉 17、“我”在看社戲途中的所見所聞。 18、月夜航船。 19.略 20.動作描寫;外貌描寫;表現“病人”的外在美。 21.第一件:主動等下趟電梯。第二件:為農民大伯引路。第三件:主動告訴探病小伙探視地點。第四件:給遺失玫瑰花的姑娘送花。 22.寫周圍人的看法,表明他們對“病人”樂于助人的美德不理解。同時起反襯作用,更加突出了“病人”所表現出的愛心,在當前猶為難能可貴。 23.①有針尼時弊的諷刺作用:以極富愛心的“病人”和她周圍的所謂“正常人”形成對比,引起讀者誰是“病人”的思考。②起醒目作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4.買賣中付給出力的中介人的報酬(意思對即可)。 25.他的旁聽,不僅是享受,竟是學習。 26.因為琵琶是彈弦樂器,胡琴是摩擦弦樂器。摩擦弦樂器接近于肉聲,琴聲宛轉悠揚,引人入勝,容易打動聽琴的人。(意思對即可) 27.反襯阿慶的心靈手巧,身心全在胡琴上。(意思對即可) 28.阿慶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意思對即可) 29.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能表達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關系的認識即可。 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