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巔》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珠穆朗瑪峰的有關地理知識。
2、查找關于紀念人類登頂珠峰50周年活動的有關資料。
3、閱讀郭超人長篇通訊《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
4、查閱XX年湖北衛視《往事》欄目關于登頂珠峰的節目資料,特別是關于王連滿的部分(教師可以提供“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文字材料)。
5、體會景色描寫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速讀課文,能抓住要點概括登頂的幾個階段概括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國人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過程。
3、能突出重點,復述故事,
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2、從中感受登山運動員的英雄氣概,學習登山運動員所表現出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展示登山圖片,激趣導入。
1、呈現有關雪域高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的圖片;呈現中國登山隊登上珠峰的圖片。
觀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況以及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讀:
教師: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紀錄。
郭超人,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新聞工作。當時,他作為隨登山隊采訪的一名記者,直接或間接了解到這次登山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寫成長篇通訊報道《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并發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剎那的喜悅與幸福吧。
二、整體閱讀感知
1注音 峰巔(diān) 砭骨(biān ) 崔巍 (cuī wēi ) 滯留(zhì ) 窒息 (zhì ) 匍匐(púfú ) 繚繞(liáo)履踐(lǚ ) 養精蓄銳(xù) 尖錐(zhui ) 迸發(bèng )
2釋義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銳;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3、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按一定的順序理清運動員登頂主峰的幾個階段,分別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每一階段的主要內容。
(1)登山隊出發;2)運用人梯戰術突擊第二臺階;3)留下劉連滿,三人繼續登頂;4)三人無氧攀登,登頂成功。)
4、有針對性地快速瀏覽部分章節,小組討論完成:
(1)登山隊登頂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寒冷、缺氧、虛弱、黑夜)
(2)他們是如何克服的?(依靠頑強的毅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為國勇于拼搏獻身的精神,舍己為集體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復述課文,探究解讀。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寫語段, 對感人的描寫語段師起頭讓全班學生齊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 2、找幾個學生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可以每人復述一個登山的階段。 (這幾個環節的安排是為了訓練學生懂得記敘復雜事件應選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點的記敘,其余情節則可以簡略,或是一筆帶過,重點記敘部分則應加以生動的描寫,還可以加以議論、抒情。復述時,可以多找幾個學生,每個人按順序口述一個情節,詳略自己安排,復述后由其他學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