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教學案
黃 河 頌 教學案
喻屯二中 七 年級 語文 學科 編稿人 李迎春 年 3 月 6 日
學案設計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課后反思
學習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⑴ 深刻感悟九曲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
2、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切實掌握本文借物抒懷的寫法。
⑵ 努力培養朗讀、感悟和理解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重視運用感悟、聯想和探究的學法。
⑵ 通過拓展學習建立對黃河的整體認識。
學習重點
1、努力培養朗讀、感悟和理解能力。
2、切實掌握本文借物抒懷的寫法。
學習難點
1、深刻感悟九曲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
學習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明確本課所要達到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這些目標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檢測的標準。
2、運用圖片或多媒體展示播放九曲黃河奔騰咆哮的影像畫面。
3、展示大家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黃河的圖片。
4、大家一起扼要說說對黃河的觀感。
5、回顧歷史和地理課對黃河的介紹,并了解詩人光未然創作《黃河頌》的經過,從而激發興趣,積極聯想,進入新課。
二、整體感悟
1、聽老師范讀課文第1小節的朗誦詞部分,并以此節為例,作朗誦方法指導:
⑴ 將第1小節默讀1遍,了解大致內容與句式特點。
⑵ 標出節奏、重音和韻腳。
⑶ 輕聲試讀幾遍。
⑷ 大聲朗讀,音量以能夠聽清自己的聲音為準。
2、各學習小組推薦一位同學朗誦,請全班同學點評。
3、全班齊讀,相互討論,集體點評。
4、分角色表演朗誦,全體起立,配樂朗誦《黃河頌》,導師讀朗誦詞部分,同學讀歌詞部分。
5、自由發言,談談朗誦后對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偉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第二、第三題,要求獨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學習時的獨特感悟和發現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認識。
四、合作探究
1、詩人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2、課文從哪些方面贊頌了黃河的偉大和堅強?
3、詩人寫黃河的意圖是什么?
4、你認為這首詩中有哪些表現技法值得學習?
各小組按要求討論探索,記錄要點,踴躍發言后,師生一起明確上述問題的答案。
明確1:因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把它比作搖籃可以形象確切地表現黃河的歷史功績。黃河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是阻擋外敵入侵、保衛中華民族的又一道鋼鐵長城,因此詩人稱之為“屏障”。
明確2:課文是從自然特點、地理優勢和民族貢獻幾方面贊頌黃河的偉大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