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2
4.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5.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2)從課文看,發現或產生“物外之趣”的條件是什么?
(3) 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分自然段背誦
三.鞏固·延伸
1、抄寫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課文及注釋。
2、背誦課文,要求進入課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檢查鞏固
1.檢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默寫成語(找學生到黑板上默寫)。
2.找兩位同學背誦課文。
3.注意文章停頓,齊讀課文。
二.學習·研討
1.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細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別找三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5.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將“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都已經把癩蝦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6.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7.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總結: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匯,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三.鞏固·延伸
1、背誦課文,掌握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及注釋。
2、生活體驗: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
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