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七下
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設計
橫街中學 許鵬浩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點及結構。
2、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品味遣詞造句,感受人民解放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教學重點
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1、學生齊讀這首詩: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949.0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莽莽南京中山門外紫金山!
虎踞龍盤:《三國志》諸葛亮與孫權論金陵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薄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薄
追窮寇:《孫子兵法·軍爭篇》有“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之意),窮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他聽了項伯的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沒有殺劉邦。后來劉邦項羽血戰連年,終于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雙方士兵為和平連呼萬歲。項羽守約退兵,劉邦卻立即背信棄義地圍攻項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為五。事跡見《史記·項羽本紀》。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李賀的詩句,見《采桑子·重陽》注釋!
滄桑:滄海桑田的略語。葛洪《神仙傳·麻姑》里,麻姑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薄
2、教師介紹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這首詩是在渡江勝利后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時寫的。當時在三大戰役結束后,國民黨反動派依然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之后,于 4月20日 ,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 ,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于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夜,毛澤東還寫了一則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讀了這則新聞,我們相信同學們一定仿佛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摧枯拉朽、風卷殘云般的勝利進軍,能夠領略毛澤東作為人民領袖大智大勇和革命軍事家指揮若定的風姿!
二、感知情節
1、學生聽課文錄音,并思考: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文中哪一句話也能概括這些內容?請找一找。(教師明確新聞的三大結構:標題、導語、主體)
2、學生齊讀標題,討論:你從標題中讀到了什么內容?
(人、地、事——聲勢浩大、氣勢磅礴)
3、那么人民解放軍是如何橫渡的呢?請結合文中內容加以介紹。
(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
4、這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三層次是不能互換的,按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報道,并且是由易到難順序。)
三、品味語言
1、再讀標題,請你想象一下,人民解放軍在橫渡時情景如何?從哪個詞語中可以看出?
2、默讀課文,討論:民解放軍在橫渡時的氣勢你在文中哪些詞句中還能感受到這點嗎?
(1)“二十四小時內即已”能否改為“共”?——課后練習二。
(從加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
(2)“不料”能否改為“結果”?——課后練習二。
(從語句的感情色彩上體會)
(3)“占領、控制、切斷”這三個動詞能否與相交換?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