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新生語文學前導入課設計
教學目標:
使學生感性認識語文學習的意義,語文內涵,知道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學生語文學習基礎,激發學習語文興趣,為順利過渡到中學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教學重點:
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與生活的聯系,學習內容,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講故事、笑話,與學生交流,討論。
教學時間:
1~1.5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交流。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了中學語文學習生活。在這之前,大家已經經過了六年的語文學習,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你學到了些什么。
(請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以概括歸納)
教師導引:看來同學們在小學階段學到了不少的語文知識和技能。語文包含的內容十分廣闊,可以說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生活關系十分密切。
二、趣味講解。
1、方言鬧笑話。
一個南方人到北方出差,路過一家饅頭店,看到剛出鍋的饅頭,隨口說了句:“這饅頭還燒乎乎的。”店主一聽就火了:“你的嘴才臊乎乎的!”南方人被罵莫名其妙。“我說你的饅頭是燒乎乎的嘛,我的嘴怎么是燒乎乎的?”旁邊的人都笑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引導學生明白笑話出在南北方言語音的差別上。南方人把“燒”說成“sāo”,與北方方言的“臊”同音同調。)
同學們看,語意的差異導致了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板書:“語音”)所以我們就要學習標準的漢語——普通話。
2、別字誤大事。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烏魯木齊一家企業將自己的產品包裝袋送到日本去印刷。當印刷好的包裝袋送來時,人們發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包裝袋把“烏魯木齊”印成了“鳥魯木齊”,十幾萬的印資付之東流,老板欲哭無淚。
同學們說說,這件事說明了什么?(有的漢字形近,書寫粗心就會出錯,有時會造成巨大損失)
因此,我們就要用心學習漢字,規范書寫。(板書:“漢字” )
3、詞語多層意。
下面這句話,大家說對不對——“鐵錘鍾雞蛋錘不爛。”
(提示學生:對第三個“錘”的不同理解就會造成對這句話的不同理解。若當動詞“錘打”,這話就不對;若當名詞“鐵錘”,這話就是對的。)
同學們覺得有趣嗎?這里牽扯到詞語的多義性和詞性的語文知識。(板書:詞義,詞性)
4、詞序改命運
19世紀中期,已經危機四伏的清王朝又面臨著一場重大危機,即歷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使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晚清政權更加搖搖欲墜了。
為了討好外國侵略者,緩解內憂外患的危機局面,清政府決定派兵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大軍。以聰明機智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而著稱的曾國藩臨危受命,指揮他創辦湘軍與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展開了戰斗。在多次的戰斗中,曾國藩的湘軍都以失敗告終。作為一個敗軍之將,曾國藩必須要給對自己寄予厚望的晚清政府一個合理的交待,可是在當時看來,屢戰屢敗的他幾乎很難逃脫清政府的懲罰。但是,在曾國藩徹底戰敗的幾個月之后,他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還受到了清政府的賞識和重用。而且當時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居然在朝堂之上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表現大加贊揚,稱他是一個“對朝廷忠心耿耿、意志堅定、百折不撓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