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黃河化險
9 黃河化險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向偉人學習,培養他們逆流勇進的精神品質。
2.細讀課文,概括毛澤東及干部、戰士在化險為夷中體現的優良品質。
3.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重點難點:
重點:表現歷史偉人在萬分危急的重大關頭的思考。
難點:作品如何將毛澤東看不見、摸不著的思考變成生動可感的形象。
媒體準備:
投影設備。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默讀全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搜集有關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化險為夷的英雄事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從容應對緊急情況是一種優秀品質。你是否有過化險為夷的經歷?你在危急關頭能否鎮定自如?對一個人來說,惡劣的環境、坎坷的經歷也許并不都是多么糟糕的事,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它也許會成為一筆永恒的財富。
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權延赤的紀實文學作品——《黃河化險》,看看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是如何在兇險的環境中,鎮定自信,沉著勇敢,使革命隊伍轉危為安。
(投影:黃河化險 權延赤)
二、作者簡介。
權延赤,1945年出生于河北完縣。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多欲之年》、長篇紀實文學《走下神壇的毛澤東》《走下圣壇的周恩來》等。
(投影:主要作品)
三、檢查預習。
(一)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化險為夷的英雄故事。
(二)聽寫生字、生詞。(聽寫之后投影)
喧囂、驟然、嚴峻、鴉雀無聲、蠕動、緊蹙、孱弱、漚爛、簇擁、驚愕、慍怒。
(三)讀了課文,你是否遇到生疏的詞或成語,請抄錄下來,試試看能不能根據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四、一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本文的寫作重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文章的中心是寫毛澤東在千鈞一發的關頭,如何作出決策的。作為統帥,這個決策是英明的,但是作出這個決策,卻經歷了艱難的、漫長的、驚心動魄的過程。這其間有權衡,有猶豫,有反復,有對兇險的充分估計,還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五、二讀全文,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思考化為可以感受的有特點的形象。
學生自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找出文中將毛澤東的思考變成生動可感形象的精彩片段。根據自讀和討論結果,先填寫下表,再準備口頭復述,看誰的復述能抓住關鍵。
(一)找出文中寫毛澤東神情的詞句,揣摩當時毛澤東的心理,填寫下表。
情 境 毛澤東的神情 傳達出怎樣的心理
聽到有人以為可能要渡黃河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 責怪妄加揣測的戰士
周恩來說過了葭蘆河就有回旋余地 望住周恩來,神色嚴肅 擔心群眾會認為過了葭蘆河
有人喊:到了黃河邊上了 臉色陰沉,雙眉緊蹙 形勢危急,心情沉重
兩批戰士都無法渡過葭蘆河 神色肅穆嚴峻 渡河失敗,思慮重重
接到香煙,陷入思考 目光淡漠,眉頭微蹙 心無旁騖,專注思考
決定不過黃河 走上堤岸,用譏嘲的目光朝敵人射擊的山頭瞟了一眼 胸有成竹,蔑視敵人
任弼時肯定了不過黃河的決策 神色變得莊嚴,凝視著遠方輕輕點一點頭 深感責任重大,決策艱難
任弼時批評他做事帶情緒 臉也脹紅了,望著任弼時半晌無語……點一下頭 對正確的批評感到難為情,經過思考終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