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最后的“淇淇”》教案及練習
二. 學習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
(1)生 字:
喀kā 汩gǔ 淙cóng 樞shū
筏fá 淇qí 鰭qí 豚tún
媼ǎo 鱘xún 蕨jué 孑jié
(2)正音字:
捕bǔ不讀pǔ 艄shāo不讀shào
(3)多音字:
(4)形似字:
汩:汩汩流水 淀:積淀
淚:淚腺 綻:破綻
*:臀部
(5)詞語:
得天獨厚:具有特殊優(yōu)越的條件。本文指黃河在甘肅腹部一段有特別好的建水電站的條件。
奢望:過高的希望。
嬉戲廝斗:游戲、玩耍,互相扭打。
疏落有致:稀疏零落但有情趣。
訣別:分別,多指不能再見的分別。
庇護:遮蔽,掩護。
滅頂之災:滅頂,指水漫過了頭頂。指人有被水淹死的災難,多比喻毀滅性的災難。
2. 寫作知識目標
1)以事物的本身順序為線索展開描寫的寫作方法;
2)學會說明和議論相結(jié)合運用的表達方式。
3. 思想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樹立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 學法建議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篇幅較長,內(nèi)容較陌生,表達方式比較特殊,因此,教師建議同學們采用如下幾種方法來學習:
1. 預習法。
1多讀幾遍,達到讀熟練、讀流暢的水平;
2利用工具書,把字、詞知識獨立學習完畢;
3把文章的線索理清。
2. 學科知識相融法。
1相關的地理知識;
2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環(huán)保狀況及治理對策。
四. 課文講解
《黃河之水天上來》:
1. 黃河自然概況
黃河全長5464千米,是中國第二大河。它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山東9個省,最后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流域面積為75.24萬平方公里,有7條重要支流。從源頭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為上游,從河口鎮(zhèn)至河南孟津為中游,從孟津以下為下游。其間,有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場,有風光綺麗的崇山峻嶺,有廣闊無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渾粗獷的黃土高原,有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有歷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蘭州、鄭州、濟南),有豐富的物產(chǎn)和地下寶藏。整個黃河流域,生息著1.1億中華各族兒女,所以說她是一條偉大的“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