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最后的“淇淇”》教案及練習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喀什 樞紐 子孑 老媼 木塞 竹筏
二. 選詞填空。
伴隨著 悶雷般的轟鳴, 翻滾的巨濤鼓動 ,宛如一條 蛟龍。(騰躍、陣陣、出海、高高)
三. 仿照《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文第二段的對偶句,選一個寫春景的對偶句。
四. 用200多字,把教材中36頁的插圖的畫面描寫下來。要準確,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等手法,可以展開想象和聯想。
五.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文第七自然段。
春秋季節,在黃土高原一帶,可以欣賞到“黃河夕照”的景觀。極目千里高原,蒼茫的黃沙捧托著火紅的太陽,疏落有致的溝壑在陽光的斜射下形成間隔不等的陰影。四周寂靜無聲,只有沉重的流水聲,節奏分明。由遠而近,河面映現的色彩不斷變幻,火紅、紅黃、淡黃……層次非常分明。偶爾,遠處的天邊掛起一兩柱淡淡的炊煙,便會欣賞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妙畫面。倘若幸運,還可以見到近乎絕跡的羊皮筏子。坐上筏子,聽艄公哼的小調,順著平緩的水流,安全地漂到對岸。
回答問題:
1. “四周靜寂無聲,只有沉重的水流聲”這句話是否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2. “遠處的天邊掛起……”把“掛起”改為“飄起”行不行?為什么?
3. 簡單分析本段文字寫景特點。
4. 給本段文字加個題目。
【試題答案】
一、二、三、四題,答案略。
五.
1. 不矛盾。用動置靜,突出了靜的程度。
2. 不行。形容炊煙的形態不同。如果改為“飄起”,則突出不了沙野的空曠而又寧靜的特點。另外,與下句的唐詩描寫的景色特點相矛盾。
3. 能說出一兩點即可。
4. 參考主題:黃河夕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