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散步》隨堂練習(精選12篇)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1
【基礎知識探究】
1.給下面的字注音并組詞。
熬( ) 歧( ) 霎( ) 粼( )
2.根據(jù)所列出的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1)相信并佩服! )
(2)忍受,艱苦支持! )
(3)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 )
。4)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
3.“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這句話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1)這段話共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2)學習這種手法,用幾句話描寫深秋的校園風景。
【課內(nèi)文段分析】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拔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蹦赣H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給你一種什么樣的印象?你覺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3.為什么“我”的母親和兒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卻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細呢?[來源:學?啤>W(wǎng)]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有沒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說說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
【課外文段賞析】[來源:第一范文網(wǎng)][來源:]
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母親不斷疼惜呵護弱智的兒子,擔心著兒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受到驚嚇。
“寶寶乖,別怕別怕,坐車車很安全!薄悄赣H口中的寶寶,看來已經(jīng)是十幾歲的少年了。
乘客們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著那浴滿愛的光輝的母親。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親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親也是那樣充滿光輝。
那對母子下車的時候,車內(nèi)一片靜默,司機先生也表現(xiàn)了平時少有的耐心,等他們完全下妥當了,才緩緩起步,開走。
乘客們都還向那對母子行注目禮,一直到他們消失于街角。
我們?yōu)槭裁磳σ粋人完全無私的溶入愛里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入的莊嚴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無私的、無我的,無造作的,就好像燈泡的鎢絲突然接通,就會點亮而散發(fā)光輝。
就以對待孩子來說吧!弱智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是那么天真、無邪,那么值得愛憐,我們自己對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則是那么嚴苛,充滿了條件,無法全心地愛憐。
但愿,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林清玄《浴著光輝的母親》)
[來源:z__]請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車上的見聞。
1. 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親?
3.“完全的溶入,是無私的、無我的,無造作的,就好像燈泡的鎢絲突然接通,就會點亮而散發(fā)光輝!闭埬阏f說這句話特別之處在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作者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觀點?請在文中找出來。
5.想一想過去的十幾年你的媽媽對你所付出的無私的愛,能不能列舉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自我小結(jié)】
你在家里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護,而爺爺奶奶也得到爸爸媽媽的尊敬,是否覺得這【自我反饋】
一.(1)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時 lín 粼粼 (2)信服 熬 分歧 委屈 (3)去世了 (4)比喻;擬人 略
二.(1)d (2)自然怡人;預示著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前途 (3)因為他們是家庭責任的象征,需要認真地去擔負起來 (4)沒有;表現(xiàn)了我的一種猜測,一種肯定 (5)整個世界是一種夸張的手法,它說明了我們身上具有的對于家庭和社會的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1)一位母親不斷痛惜呵護弱智的兒子,乘客們都很崇敬她 (2)因為那位母親無私地溶入愛里令他們非常感動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5)略[來源:學科
[學法導引]
《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間真情的散文。本文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課文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蘊含豐富的一個鏡頭——家人散步,根據(jù)“緣由——過渡——入題——波瀾——波又起——收攏作結(jié)” 的思路展開。通過幾個細節(jié)的描繪,寫出了一家三代之間互敬互愛的情誼。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的動人。理解重點語句的內(nèi)涵,仔細攛摩文中語句展示的意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題例析]
例題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一句的含義如何理解?
解析:此題主要檢測學生對作品中關鍵句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類型的題目,同樣不能孤立地斷章取義,應該把這些句子放到課文中去,聯(lián)系全文,結(jié)合文章主旨來考慮。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眼”,理解其深刻的內(nèi)涵,有助于更好地“讀懂”課文。
參考答案:人到中年,肩上負著的是承前啟后的責任,對生活對家庭應當有一種使命感。
例題二:“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边@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意在引導讀者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為了表達中心的需要,作者可以調(diào)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使文章中心更深刻、更感人。“我”之所以要鼓勵母親去散步,因為母親生命的力量已所剩無幾了,讓母親到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中走走,使她增長生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對母親多么深厚真摯的愛!
參考答案: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機,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為后文作鋪墊。
[課時訓練]
一、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中的“熬”字意義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寫好報告,他又熬了一個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飯,吃起來真香!
c、小媳婦熬成婆。
d、回頭想想,那年歲還不知怎么熬過來的。
二、給下列字注音并組詞。
三、結(jié)合語句的意思,解釋加線的詞語。
a、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熬:
b、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各得其所:
c、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委屈:
四、下列句 子那些是比喻句,是的在后括號內(nèi)打“√”,不是的打“×”。
a、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好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 ( )
b、山這邊,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 ( )
c、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 )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 )[來源:學*科*網(wǎng)zk]
五、閱讀下列三篇短文,回答文后問題。
。ㄒ唬傥覀冊谔镆吧仙⒉剑何遥业哪赣H,我的妻子和兒子。
、谀赣H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 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艿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拔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葸@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釋成語“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釋:
造句:
3、“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
4、家庭出現(xiàn)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其原因是:①
、 ③
后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① ②
5、第④段劃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畫線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質(zhì),體現(xiàn)了 的家庭關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請簡單說一說。
8、選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間怎樣的思想感情?
送小龜回家[來源:第一范文網(wǎng)]
、乓话鸦▊阆,擁擠著我、妻、五歲的兒子,還有一只小龜。這是一個溫情的世界。[來源:z,,]
、菩∮臧岩股吹玫=稚 (閃動、流動、跳動)著七色傘。
、莾鹤釉谖覒阎,小龜在兒子懷中,而妻,則依偎在我身旁。
、饶侵恍↓斣瞧迯氖袌鲑I給兒子玩的。那天,兒子很驚奇很高興地和小龜做了一天的游戲,可小龜不吃也不喝。晚上,兒子擔心地問我:“小龜不吃飯,餓嗎?”我想了想回答:“小龜大概想念爸爸媽媽了。”兒子聽我這么說,想了想便 (要求、請求、央求)我和媽媽帶著小龜去找它的爸爸媽媽。
、捎谑,我們一家三口在這秋雨紛紛的夜晚,帶著小龜,來到了城西的河邊。
、实搅。我們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嫵媚,兒子很莊嚴。河水無語,秋雨在微風中飛舞吟唱。河上,幾條撈沙的木船上亮著燈,那 (閃動、流動、跳動)的火焰映出幾條漢子粗獷的臉。他們在喝酒哩。一只水鳥很孤獨地在水面扇動著翅膀。
、恕靶↓?shù)募以诤永飭幔俊眱鹤诱J真地問我。
、涛覐澫卵鼘鹤诱f:“是的。小龜?shù)陌职謰寢尵妥≡诤永!?/p>
⑼兒子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龜放在河里,輕輕向前一推:“小龜回家吧!
、涡↓斂s著頭一動也不動。我們耐心地等著。小龜終于伸出了腦袋,瀟灑地搖搖頭,像是向我們致謝,又像是向我們道別。水面出現(xiàn)一圈美麗的漣漪,小龜潛入水中,走了,永遠地走了。
⑾兒子很興奮地擁入我的懷抱,又擁入妻的懷抱,歡呼:“小龜找到爸爸媽媽啦——”
⑿我和妻相視一笑。我們給兒子編了一個多么動人的童話!我突然感動得要流淚。而妻,真的流淚了。
9、下列加點字注著正確的一項是 ( )
漣漪 依偎 粗獷 嫵媚
a、liányī wēi guǎng wǔ b、liá nyí wēi guǎng wǔ
c、liányī wēi kuàng wǔ d、liányī wēi guǎng wú
10、選擇括號中恰當?shù)脑~語,填寫在文中的空白處。
11、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兒 子關心、愛護小龜?shù)木渥印?/p>
12、文章結(jié)尾寫“我”“要流淚”、“妻,真的流淚”,為什么?請簡要回答。
13、《散步》寫家庭成員之間的 ,流露出對生命的 ,強調(diào)的是一種 的精神。《小龜回家》充滿童話色彩,父母陪同兒 子送小龜回家,寄寓著不能人為地制造骨肉分離的思想,有一種 之情。
。ㄈ┤
在交叉路口轉(zhuǎn)彎的時候,我的腳踏車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腳踝壓傷了。本來我是安全避閃的,當我看到 那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時,我立刻緊急煞車,把車頭傾向一邊。豈料就在這時,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不,自己撞了上來。
我趕緊跳下車,不安地說:“對不起!對不起!”
他一邊彎下腰按摩腳踝,一邊和氣地抬起頭:“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許是我太多慮了,我以為車子如果不會撞上我的小孩,便會撞上我的父親,于是下意識地上前阻擋!
在我驚魂未定、訥訥不知所措的時候,那位先生已牽著小孩和老者慢慢離去,我楞楞地目送他們,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構成一幅感人的畫面。我有擱下車子跟上去幫助那位先生的沖動,可是,我沒有那樣做:我發(fā)覺小孩 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擔子的兩頭,再艱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頭的。
14、給加點字注音。
腳踝( ) 煞車( ) 蹣跚( ) 訥訥( )
15、解釋詞語。
蹣跚: 訥訥:
16、比較閱讀。
。1)課文以“散步”為題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本文是以“三代”為題是因為 。
。2)《散步》與《三代》的相同之處在于主人公都是 ,內(nèi)容都與
有關,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主題突出了為人子女應 ,后者則突出了主人公的 精神,選材上兩者都是通過 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
17、比較而言,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2
【教學目標 】
1、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嗎?當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還記得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嗎?(2—3名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散步》,看看一個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的中年人,在與一家人散步時,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信服 嫩芽 霎時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各自練讀。
。2)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課文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3、整體感受。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先寫散步的理由——“我”勸母親;再鋪寫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寫發(fā)生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兒子;最后寫路不好走——“我”背母親,妻背兒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結(jié)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yǎng);兒子聽話、懂事。
2、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3、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1)后來發(fā)生了分歧——表現(xiàn)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xiàn)出一個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3)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xiàn)出一個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4、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jié)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jié)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四、質(zhì)疑問難
針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先由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業(yè)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本教案設計思路】
本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就容易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并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聯(lián)系實際自然就會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雋永、意蘊豐富,因而須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 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你的家庭和睦幸福嗎?(意見不求統(tǒng)一)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也就是說,幸福的家庭是有共性的,那么在我們中國,幸福家庭的共性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散步》,從中去尋找幸福家庭的共性,解讀幸福家庭的密碼。 (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 檢查生字詞。
、 學生輕聲跟著朗讀帶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鬯伎迹何恼聦懥艘患裁词虑?
大屏幕投影出示搶答問題,學生搶答。
a. 散步的地點?散步的季節(jié)?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關鍵人物是誰?
b. 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結(jié)果如何?
c.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zhì)疑]a.母親為什么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jié)]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jié)]
做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教師引導]a.你認為文章中“我”、“母親”、“妻子”、“兒子”分別是怎樣一個人?找出相關的段落和語句。
b.從這個故事中,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小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語言賞析: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提示:可以從寫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入手。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來說。
示例:1、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
2、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小路遠景寫出了春天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 在召喚,生活是多么值得我們?nèi)釔垩剑。?/p>
。ㄎ闹羞@兩處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作用。)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五、體會文章語言特點和寫作特色
1、投影出示文中的句子,讓學生探究本文的句子特點。
教師小結(jié):本文用了很多對稱的句子,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2、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這種寫法叫“以小見大”。
六、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找到幸福家庭的密碼了嗎?[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尊老愛幼,家庭成員之間互相謙讓,互相體貼)
七、教師總結(jié)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八、作業(yè):寫一篇本文的讀后感,300-500字。
小結(jié)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4
愛,并快樂著
――——關于《散步》的教學故事
2004年11月22日-26日是我校對兄弟學校開放教學周。本周七年級的所有學科都承擔了開放教學任務。我的教學時間是22日上午第二節(jié),內(nèi)容是散文《散步》多媒體教學。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xù)過程中的承前啟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
12年前,我剛踏上工作崗位,以品味《散步》優(yōu)美樸實而內(nèi)蘊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但12年后,已為人夫、為人父的我再讀這篇文章時,我的心靈震顫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愛的抉擇中。我突然間明白對中年人復雜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積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們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走進成年人的內(nèi)心世界,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質(zhì)量嗎?
我一夜無眠,經(jīng)過反復的思量,我決定啟動學生,以“愛,并快樂著”為主題,要求學生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xiàn)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所以,我想讓自己、學生和聽課的教師一道經(jīng)歷一次靈魂的洗禮。
為了這堂課,我準備了很久,包括課件、集體備課、試講等細節(jié)。此課我打算用中央電視臺200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歌曲《讓愛住我家》的FLASH來激情導入 ,注重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把教學流程設計為“整體感知”、“局部理解”、“品讀語言”、“拓展遷移”、“積累運用”、“課外練筆”六大板塊。
從“整體感知”進入“局部理解”課文時,我對學生說:“我們在閱讀時應跳進作品中去,與里邊的人物作心靈的溝通,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親或其中的一位,面對分歧,你是怎樣作出抉擇的?”一瞬間,課堂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熱烈氣氛。通過討論交流,同學們紛紛作出了抉擇。陳昕同學說:“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會想到母親的辛勞和對自己的培育之恩,我會選擇走大路!北茸髡呦氲酶h、更好。許崇文同學說:“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覺得選擇很困難,但我會選擇走小路。因為‘母親年紀很大了,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也很聽她的話一樣’。我想母親是明理的,她會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孫子,自己改變主意要順從孫子走小路,所以她應該是不會怪我。我選擇走小路,我的小兒子會很高興,他會給全家人帶來歡樂的!毙ふ芡瑢W卻反對:“雖然母親對我的選擇會理解,難道母親就沒有想法嗎?她是否會想:‘我老了不中用嗎?自己的話連孫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兒子一場!n文說,‘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他不至于會哭鬧!庇嵝厘瑢W說:“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會聽從丈夫,因為我不想讓丈夫左右為難,也不想在母親心中留下壞印象,因為媳婦難當。所以文中的妻子很偉大!比嗤瑢W都笑開了。其他同學們也紛紛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結(jié)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對他們的選擇表示了理解和贊賞,因為從學生的抉擇中,我感受到他們正在正確抉擇自己未來可能的生活:有責任的生活,有愛心的生活,富有創(chuàng)意的生活。
學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設計了各個板塊之間的過渡和銜接的教學用語,以及聲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課件,我禁不住有點暗喜:大功即將告成矣!
臨近7分鐘下課,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看圖片說標題”。大屏幕顯示的畫面是:兩個花甲老人安祥地坐在草地上,遠處一抹淡淡的夕陽,老太給老頭按摩,老太付出而滿足,老頭幸福而快樂。圍繞“愛并快樂著”的課堂主題,同學們說得很好。有的說“夕陽紅”,有的補充說“最美不過夕陽紅”,有的說“黃昏美”,有的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也有的用縣老干活動中心大門的對聯(lián)“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來形容……
真的好極了――多聰慧的學生。
然而,正當我準備結(jié)束時,一個小小的插曲悄然而起。
林菲同學舉手示意說:“鄧老師,可以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來形容嗎?”同學、教師都笑了。我想:糟了!這可是有悖圖意的。怎么辦?就那么幾秒鐘,我決定順勢把學生引到品味課文的語言上來:讓他們用改變語序或者改動某字的方法來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結(jié)果出乎意料的好,從“只求近黃昏”到“只是闊黃昏”到“只為近黃昏”到“只因近黃昏”――我松了口氣,因為同學、教師又笑了。
課在FLASH《讓愛住我家》的歌聲和笑聲中結(jié)束了,我想此時此刻,在孩子們心中,愛應該開始快樂了吧!
評課時,好極了!
說真的,當時我好欣慰,因為我?guī)讉月來對學生的實驗、對課改新理念的鉆研已經(jīng)初見成效了!
如今,一年過去了,我常常會想起這堂課,常常被自己感動,也常常被學生感動。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qū)W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F(xiàn)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系。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松,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真的。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5
散步
師:同學們學過孟郊《游子吟》嗎? 讓我們來一起朗誦: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從這首詩,通過母子將別時,慈母為游子縫衣的場景描寫,表現(xiàn)了母子真摯的骨肉深情。今天我們學習《散步》理解一下家庭親人之間的相互敬愛。
師:首先請同學默讀課文。 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散步”的過程。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文章講的是什么事呢?
生:這篇散文,寫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開始我讓母親去散步,母親很順從地服從了我。后來產(chǎn)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最后母親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過去的時候,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表現(xiàn)得很溫馨,很甜美。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是透過優(yōu)美而樸素的語言傳遞給我們的,希望你們能用心去感受這份溫情。
師:散步對我們而言,是大事還是小事?
生:小事。
師:對,也就是說:散步其實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現(xiàn)上來的東西是不是散步這么簡單?
生:不是。
師:是啊,作者從這件小事中還真散出些“大事”來呢。我們一起學習吧。
師:首先請男同學朗讀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
(幾位女學生朗讀,全體學生思考)
師:好,男同學們讀得又整齊又響亮。來,有誰能回答老師剛才提的問題。
學生甲:人是:包括“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師:他們是——?
學生甲:一家人。時間是春季。
師:春季的哪個時候?
學生甲:初春。
師:哪些詞句表現(xiàn)是初春這個特殊的時節(jié)的關鍵?
學生甲: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學生甲:地點是田野。
師: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學生甲:因為我母親身體不好,我勸她多出來走走。
學生乙:還因為田野空氣好,景色又美。
師:補充得不錯!
師:從原因上看,我對母親的態(tài)度怎樣?
生:很好,很孝順,很會替母親著想。
師:可不是嗎,這雖然是小事,但可充分體現(xiàn)了“我”的孝心,同學們可要像他學習喲!
師:“我”對母親很孝順!拔摇迸c“母親”之間的關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讓同學們找找看: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這樣的關系?
生:“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這一句。
師:很好。雖然散步是小事,母親能在這春天出來容易嗎?
生:不容易。
師:為什么?從來里可以看出來?
學生甲:因為她身體不好。
學生乙:從“熬”字可以看出來。
師:好,散步去!請女同學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田野的景色美嗎?
生:很美。
師:怎么美?
生:“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師:哎,“我”怎么會看見這田野美麗的春景就想起“生命”來了?
生:春天萬物復蘇,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師:和前文寫母親有沒有關系?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有。
師:什么關系?
生:因為母親戰(zhàn)勝了寒冬,戰(zhàn)勝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維持。作者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感悟到生命。
師:說得多好!同學們把這些觀點總結(jié)一下,整理在課本上相應的句子旁。(學生整理)
師:他們一家人散步是怎樣走的?
生:前面是母親和兒子,后面也是母親和兒子。
師:誰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
生:“我”的兒子。
師:他把發(fā)現(xiàn)的這個情況怎樣表達出來的?
生: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師:這表現(xiàn)了這個小家伙的什么特點?
生:天真、聰穎。
師:小家伙的話充滿生活情趣,表現(xiàn)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同時還表現(xiàn)了什么?
生:表現(xiàn)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師:接下來,請全體同學把剩下的三個自然段齊聲朗讀讀一遍。
師:后來怎樣?
生:發(fā)生了分歧。
師:什么分歧?
生: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師:“有意思”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有趣。
師:誰來解決這個分歧。
生:“我”。
師:為什么是“我”呢?
生:因為課文里說:“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他總是聽我的。”
師:這說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樣的地位?
生:是中心、核心。因為我是強壯的,高大的。
師:這個分歧,“我”覺得容易解決嗎?為什么?
生:不容易,左右為難,因為找不出兩全的辦法。
師:最終我決定怎么辦?
生:委屈兒子,走大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伴同他的時間還長。
師:從這個決定中,我們再次看到了“我”對母親的——
生:孝順。
師:問題結(jié)束了?
生: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
師:從這個改變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兒子無比的——
生:關愛、愛護、疼愛。
師:用一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生:愛!
師:總結(jié)一下,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紀老的、大的對年紀小的態(tài)度是——
生:愛。
師:年紀小的,大的對年紀老的態(tài)度是——
生:孝順。
師:用一個詞概括他們一家人的關系:
生:溫馨和睦、尊老愛幼。
師:概括得不錯。
師:小路有意思嗎?
生:有意思。
師:怎么有意思?
生: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師:小路平坦嗎?
生:不平坦。
師:不好走的地方怎么辦?
生: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
師:課文最后一句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為何要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那么仔細?
生:因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親摔著了。
生:我覺得他們走的不僅是平常的路,不僅是散步,同時也在走過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細。
師:分析得有意思,我覺得這位同學還真像文中的“我”一樣,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東西來。于平凡中見深刻,于“小”中見“大”,不就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嗎?
同學們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嗎?
生:這個形象有象征意義,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這是中年的責任。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師:同學們,你們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學了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師: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尊老是人類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正如培根所言(教師出示投影: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特有的文化之舉——<英>培根。
生:讀格言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練習: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說說生活中能展現(xiàn)親情的故事。(展示投影內(nèi)容,學生思考)
師:我們對天下所有老人都應承擔一種責任,老吾老及人之老,關愛老人是每個人來應盡的責任。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濃濃的親情、尊老愛幼高尚情感,認識到每個人所應擔負的責任。
師:最后請齊唱《常回家看看》。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6
散步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學時間:二課時
一、預習
試朗讀課文。
二、導人
《散步》這篇散文,通過祖孫三代人散步的過程,表現(xiàn)出家庭成員間
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朗讀時要用心領會。
三、正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散步》。
2.分六個層次指導朗讀。
(1)緣由。(第1~3自然段)
、偬釂枺骸拔覀儭睘槭裁匆ド⒉?
討論并歸納:為了母親!八狭耍眢w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
累”“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應該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親去
田野散步。
、谔釂枺涸趺蠢首x第l~3自然段?
討論并歸納:應讀得輕柔一些,用陳述語氣。讀出“我”對母親的孝
心。
③提問:試讀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頓,使朗讀有節(jié)奏感,抑揚
頓挫。
討論并歸納: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內(nèi)又
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
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則又聽/她的話一樣。
。2)過渡。(第《自然段)
①提問:這段寫什么來過渡?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的田野來過渡。
②提問:怎樣描寫?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綠,嫩芽,冬水——春天
的氣息,生命在召喚。用擬人手法,寫出新綠的形態(tài)和色彩,寫出冬水的
聲音和形象。
③提問:怎樣會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討論并歸納:寫出初春的田野生機盎然。
④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應讀得有詩情畫意,讀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機。
。3)人題(第5段)
、偬釂枺赫n文寫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兒子怎么說的?表現(xiàn)兒子
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小兒子從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發(fā)現(xiàn)“前面也是媽媽
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表現(xiàn)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
、谔釂枺簯撛鯓永首x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前一句用平緩的陳述語氣,兒子的話應讀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發(fā)現(xiàn)。
儀)波瀾(第6段)
、偬釂枺荷⒉綍r發(fā)生了什么分歧?
討論并歸納: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問:怎樣解決這一矛盾?表現(xiàn)“我”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一切取決于“我”——走大路。表現(xiàn)“我”愛幼,更尊老。
、厶釂枺簯撛鯓永首x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分幾個層次讀,為了使層次分明“后來”、“不過”、“一
霎時”、“我想”、“我想”、“我決定”、“我說”要重讀。讀出“我”心理活動的
幾個層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偬釂枺河制鹆耸裁床ㄕ郏勘憩F(xiàn)母親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表現(xiàn)母親聽從兒
子,更愛孫子。
②提問;為什么要寫母親看到的景物?
討論并歸納:母親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
的魚塘,想到這些景物對孫兒的吸引力,更下了變了主意的決心。
、厶釂枺涸鯓咏鉀Q小路難走的矛盾?
討論并歸納:母親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芴釂枺涸鯓永首x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從重音看,“但是”、“摸摸”、“變了”、“還是”、“金色”、
“整齊”、“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讀。從層次來看,“但是”、“那里”、
“我走…·,·”都要停頓。用平穩(wěn)、舒緩的語調(diào)讀出母親慈愛、體諒孫子的
感情,讀出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諧。
(6)收結(jié)(第8段)
、偬釂枺涸鯓右陨⒉绞战Y(jié)全文?
討論并歸納:一敘述散步的方向;二敘述在散步中我背母親,妻子
背兒子;三敘述“我”的感受。
、谔釂枺簽槭裁凑f“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
界”?
討論并歸納: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
表現(xiàn)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
、厶釂枺涸鯓永首x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從重音看,“菜花”、“桑樹”、“魚塘”、“走”、“蹲”、“背”、
“瘦”、“重”、“胖”、“輕”、“慢慢”、“穩(wěn)穩(wěn)”、“仔細”及最后~句都要重讀。
從層次看,“這樣”、“到了一處”、“但”都要停頓。用較快的語速讀,最后
一句要讀得緩慢、深沉。
四、小結(jié)
這篇散文表現(xiàn)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diào)是歡愉、深
沉的。朗讀時要細心體會。最后,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ǎ┍鎰e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c.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
d.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ǘ暗液推拮印倍际锹,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表現(xiàn)了
什么?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7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 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②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nèi)容
① 檢查生字詞。
、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zhì)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jié)]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拔摇睘槭裁锤械截熑沃卮?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币龑W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佟渡⒉健繁取度范嘁恍┚吧鑼憽N闹杏袃商帉Τ醮旱拿鑼,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澳赣H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jié)]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學生齊唱。
小結(jié)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8
《散步》課堂實錄
小雨秋
播放音樂《讓愛住我家》
師: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溫暖的家。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生1:一起去郊外散步。
生2:吃飯、看電視。
生3:去旅游,去公園玩。
生4:開家庭會議。
生5:過節(jié)團聚,八月十五吃月餅,過年……
生6:一起去打獵。(笑)
師:哇,好愜意?磥硪患胰嗽谝黄鹫媸菢啡谌诘摹,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作家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熒幕出示課題作者)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全文,思考:
“我”為何要出來散步?散步時發(fā)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決這矛盾的?
(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全文并思考)
師:誰來說說“我”出來散步的原因?
生 1:為了母親,文中說“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
生2:外面的空氣很清新,景色很美。文中說“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
師;你好象掉了“生命”兩個字,難道這樣的景色還沒有生命嗎?
生2:(笑)有!靶戮G”、“嫩芽”、“咕咕地起著水泡”都顯示著春天的勃勃生機。
師:你來讀讀,試著讀出這勃勃生機來。(生2讀)
師:讀得怎樣?
生3:我認為還要突出“初春”、“隨意地鋪著”、“密”這些詞。(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我好象也置身于這美麗的春色中去了!拔摇弊钕Ml呼吸到這清新的空氣,感受到這勃勃的生機?
生(齊聲):母——親——
師:看來“我”出來散步主要是為了母親,可是母親本不愿出來,假設你是文中的“我”,你準備怎樣勸說呢?。(熒幕出示與課文描寫極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風光圖)要求以兒子的口吻,結(jié)合課文與熒幕展示的圖片來說。
生1:媽媽,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氣多新鮮,我們出來散散步吧。
師(學母親的口吻):我的身體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生1:媽媽,正因為你身體不好,才要出來走走,舒活一下筋骨,會好些的。
師(學母親的口吻):那好吧,我聽你的。(大家笑)誰再來勸說勸說?
生2:媽媽,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開了,池塘里的水滿了,空氣很清新,你這一冬身體都不好,也沒出來走走,趁今天天氣好,我們出來散散心吧。
師(學母親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來。
師:看來同學們還挺會勸說人的。可見文中的景物描寫也不是單純的為寫景而寫景,也包含了我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一片孝心,F(xiàn)在再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欣賞這美麗的初春田野風光,感受作者的濃濃孝心。(學生齊聲朗讀)
師:于是一家人有說有笑地散著步,可是發(fā)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生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師:小路真的這么有意思?
生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師:你來讀讀,可要讀出有意思來喲。(生1讀)
同桌生2:我再來讀讀。要緩慢些,抒情些。
師:那你就來抒情一下吧。(生2讀)
師: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呢。既然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選擇走了小路呢?
生:沒有,“我”選擇走了大路。因為“我”擔心母親走小路摔倒。
師: “我”做這個決定為難嗎?
生1:為難。因為文中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生2:為難,因為一家人都聽我的。文中說“ 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 到了責任的重大”。
師:你們能理解“我”最后的決定嗎?你覺得“我”是個合格的父親嗎?
生1:我能理解,因為“我”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與母親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先要考慮母親。
生2:其實“我”也很愛兒子的,文中說“委屈”了兒子,可見他知道兒子的心情,也很心疼兒子。
師:是啊,作為一個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孩子要撫養(yǎng),他的擔子確實很重很重,同學們的理解也表明了你們很懂事,F(xiàn)在請同學們再次朗讀一下這一段,體會一下父母這一輩人的沉重負擔。(學生集體朗讀)
師: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決了嗎?
生:不,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小路。文中說“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師:這是個怎么樣的奶奶?你準備怎么讀?
生:慈祥和藹疼愛孫子。要突出“摸摸”這個詞,還有奶奶的話要慢些。(學生朗讀)
師:看來這一家人,又敬老又愛幼,過得很和睦。下面有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同學們找找看,試著讀讀,讀出感情,最好是讓人感動得落淚。
生1:(朗讀)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師:非常感人,你是怎么處理的?
生1:我認為“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要讀得慢、輕而沉,因為這些詞表現(xiàn)了“我”關心母親,妻子疼愛孩子。還有要突出“整個世界”這表明“我”認為對自己而言,家就像世界一樣重要。
生2:(朗讀)“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給人以畫面感,情景很感人。
師:那好,老師來范讀一下,同學們可以閉目感受這一感人至深的溫馨畫面。(師范讀)
。▽W生齊讀)
師: “整個世界”在這里是否大詞小用了呢,該怎么理解?
生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币痪渲锌梢娔赣H、我和妻子、兒子加起來是一個世界,我和妻子做的做多,承擔的最多。
生2:“整個世界”可以理解為過去的、現(xiàn)在的、未來的。而文中的“我”覺得過去的,也就是母親是很重要的。文章也是在告訴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只看將來的。
師:是啊,“整個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組成,而中年一代不僅要承擔撫養(yǎng)下一代的責任,更要承擔贍養(yǎng)上一輩的責任。
文中這一家子過得樂融融,奶奶慈愛、孫子活潑可愛、妻子賢惠,而我更是孝敬母親,叫上母親,出來散步;為了母親,選擇大路;背著母親,走過小路;我想,文中的母親肯定會為有這么一個兒子而驕傲不已。
(熒幕出示: 趣味說話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親。一天與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會怎么向她講訴兒子帶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請你學學老人的口氣說出老人當時的真切感受。) (學生互相說話,準備趣味說話)
生1:我的兒子呀,孝順極了,我身體不好,他為了讓我鍛煉一下身體,叫我出來散步,散步時,我的孫子要走小路,他為了我,選擇了走大路,后來我見孫子很想走小路,就走了小路,再走小路時,一些地方很難走,他還背著我呢,那時啊,我激動極了,熱淚盈眶,趴在他那有點駝的背上,我覺得有股暖流直用心頭。
師:我真羨慕你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兒子。
生2:我的兒子呀,對我可好了……(有復述課文之嫌)
師:能否重點講一講兒子背母親的這個情節(jié)呢?
生3:我的兒子呀,有一次叫我出去散步,他背過我呢。我呀,趴在他的背上,覺得他太愛我了,尤其是走到泥濘的地方時,他特別小心,生怕我摔到,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我知道那就是愛,對我深深的愛。
師: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這樣一個兒子就好了。
師:文中的兒子“我”做了很多,承擔的也很多。(熒幕出示:我的感悟在你的家里,誰的擔子最重?為什么?
生1: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生意的。有時為了一起生意,他好幾天沒好好跟我們吃一頓飯,進貨了,運貨了,都是他一個人的事,還要關照我學習,很忙很忙,特別辛苦。
生2: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工的。每天他都要去做工,回家還要煮飯,洗地,洗衣服,我的衣服大都是他洗的,我的被單全是他給我洗的,晚上還幫我輔導功課,很細心地問我,從不怕麻煩……他太辛苦了,他的擔子真的太重了。(似乎要掉淚,其他學生叫起來媽媽呢,媽媽哪里去了)(這是一個患過小兒麻痹癥的漂亮的女孩子,父母離異,跟著父親)
師:我想你的父親聽到你的這番話,一定很高興,你是這樣的理解他。
生3:我認為我們家我的擔子最重。我的學習壓力很重,我一定要讀好書,將來才能照顧好我的爸爸媽媽。
師:你爸爸媽媽從事什么工作?
生3:他們都是老師。
師:現(xiàn)在你總不用照顧他們吧!你爸爸媽媽有哪些擔子要挑?
生3:要把書教好;要照顧爺爺奶奶,還有照顧我。(聲音越來越低)
師:你呢?幾副擔子?
生3:一副,好好讀書。
師:現(xiàn)在你給稱一稱,誰的擔子重?
生3:我的擔子要輕些。
師:其實我也很理解你的學習壓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學習方法,可能會輕松些。
師讀:(熒幕出示:我的感悟作為年幼的一代,你又該怎么做呢?)
生1:我爸爸媽媽說了,我讀書就是在賺錢,我要好好讀書,考最好的高中、大學,考碩士、博士。(大家笑)
生2: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膽子他。
生3: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減輕父母的精神負擔。
師:你看問題真深刻,你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3: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考慮一下父母是否會煩惱、會傷心,一定要讓他們開心,只要他們開心了,那么他們即使累些也會很愿意去做的。當然我們要把學習學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師:看來同學們很會關心人,很懂如何孝順父母,我為同學們有這樣的認識而高興。雖然我們同學還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無價的,請看熒幕。(熒幕出示:畢淑敏的《孝心無價》節(jié)選部分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學生齊讀,同時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師:上課前同學們說了很多關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情同學們把這些事寫下來,寫出溫馨,寫出溫暖,寫出溫情。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9
篇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一次艱苦的蛻變,這個蛻變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處上質(zhì)的飛躍。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這堂課上,學生小組討論熱烈,同學們的參入意識強,發(fā)言踴躍,回答老師不僅給予了肯定,整節(jié)課圍繞它進行,而且在本課結(jié)束的時候,聯(lián)系生活,談生活。學生們更是夸夸其談,把自己所感受的親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授,使我感受到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nèi)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寫作經(jīng)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散步》一文作者莫懷戚,文章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 步,來表現(xiàn),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點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nèi)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也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diào)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深透一點看,也就是說教師如果少有人文意識.人文修養(yǎng)教養(yǎng).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識文化修養(yǎng)上的與時俱進,怎么來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因而新世紀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當更廣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單學科的,而應是多學科的網(wǎng)絡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多樣性文化的融會貫通,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內(nèi)涵,使自己在新的時空觀中獲得更清晰的時空感和條理感,這樣就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老師內(nèi)心知識與內(nèi)心精神的不斷豐盈,就會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用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感染學生的精神領域,自然增長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篇二: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并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xiàn)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jié)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jù),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xiàn)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借助文本激發(fā)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xù)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后交流。①親情是饑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jié)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wěn)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chuàng)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jié)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學習文章巧妙構思,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重難點
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課件或小黑板。
曲設計思路
文章內(nèi)容比較淺顯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對學生審美閱讀的啟蒙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
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讓學生在獨立閱讀中進入課文,尋找
美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往往滲透著深情
的愛,進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會感受到這一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自主學習
1.聽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出示課件l。),
2.自由朗讀課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紹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生動形象感人的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有疑問的語句。
2.小組交流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出示課件2。) 、
明確:(①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②中年人的責任感。③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苄腋5募彝ナ敲篮蒙膿u籃。⑤互敬互愛的·家人!)
(讓學生從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只要能夠談出自己的觀點即可,不能強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給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親:
我的妻子:
我的兒子:
明確:(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只要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導學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加以分析。 ’
明確:(此題在于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品的寫作內(nèi)容,并能夠分析其寫作特點。)
五、研讀賞析 ’
閱讀課文第6自然段,回答問題。(出示課件3。)
1.理解句子,結(jié)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
(1)“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睘槭裁催@
樣說?
明確:(在嚴重歷史關頭,民族領袖的決策和取向影響著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fā)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xiàn)在祖
孫發(fā)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
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
從他高大的父親。”如何理解加點的詞?
明確:(“早已習慣”:說明母親和兒子一起生活的時間已經(jīng)比較長。.“還習慣”:說
明兒子因為年齡小,在許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見,往往照父親的意見辦事。)
2.回憶生活,敘述你們一家人的和美溫馨的場面。
明確:(從生活中感受親情,并珍惜親情。)
六、梳理鞏固
學生同位間交流本堂的收獲。
七、拓展訓練
(如有時間,在課內(nèi)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業(yè)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和“遷移延伸”部分。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11
時間:20xx年12月1日
一、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主題。
2.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文章獨到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
。ㄒ唬⿲胄抡n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往往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進入《散步》一文,你將會對“幸!庇懈诱媲械捏w會,會對“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ㄈ├蠋熍錁防收b,并出示問題,整體感知文意。
、派⒉降牡攸c?
⑵散步的季節(jié)?
⑶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
、仍谏⒉竭^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結(jié)果如如何?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家人?
。ㄋ模┕操p親情
1、母親開始愿意出來散步嗎?兒子明明知道母親身體不好,走遠會累,為什么非要勸體弱的老母親出來散步呢?
2、面對“分歧”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我最終做了怎樣的決定你認為我這樣做對嗎?
3、最終這個“分歧”是怎樣解決的呢?母親為什么改變了決定?
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概括濃濃親情的奧秘——尊老愛幼
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ㄎ澹┢肺短骄
這篇散文不僅寓意深遠,而且語言精美,值得我們品味揣摩。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好在哪里。
提示:1、兩處景物描寫。2、對“熬”字的理解。3、兩兩對稱的句子。
(六)拓展體驗,感恩親情
感恩的話語我們要說,感恩的行動我們更要做,請同學們欣賞一則公益廣告片《給媽媽洗腳》,希望能有所啟發(fā)。
看完這則堪稱經(jīng)典的公益廣告,再結(jié)合課文,兩者都運用了相同的寫作手法:以小見大。試著寫一件能體現(xiàn)出父母對你關愛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ㄆ撸┟牢墓操p:
聽了同學們的感悟,老師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詩來結(jié)束這堂課吧。
如果有一天
我們的父母也老成了我們的孩子
我請你,請你們,也記著做他們的父母
像他們曾經(jīng)對待我們一樣,藏起生活的艱辛與坎坷
微笑地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
請記得攤開他們的手掌
數(shù)一數(shù)上面的千溝萬壑……
這樣
我們的生命原野就會永富春意
我們的生命就會永遠朝著那無限的綿長的路走去
七上《散步》隨堂練習 篇12
教學目標 :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jié)構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zhì)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 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fā)生些什么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