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師 說(精選2篇)
第二冊師 說 篇1
教學目標 :
1、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解釋具體語境中意動詞的含義。
3、區分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理解它們的古今義。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解題
在上學期,我們學習過荀子《勸學》,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學習,人們的修養與學問可以得到提高,人們的素質可以得到改變。那么,學習的最佳途徑是什么呢?是自學,或是從師學習?答案應該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于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愿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世以下,不益不事師。進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并著《師說》千古佳文。
在這著名的《師說》,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抨擊那些上層“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這不是一般的論述,而是一部戰斗檄文!
(作者)說起韓愈,我們應該不陌生,請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他的有關資料。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文公,昌黎先生。
韓愈是與古文運動聯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該象先秦散文一樣言之有物,闡發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只求形式而內容貧乏的駢儷文;語言要新穎,“言貴創新,詞必己出”。二人不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并身體力行,終于把文體車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儷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因此二人影響巨大,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字詞疏通
2、內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哪句指明教師的職責?那些語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哪些語句闡明擇師的原則和態度?
明確:1)首句:推出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
托古言事,乃針對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而說的,更增加力度。
與結尾“余嘉……”呼應。
2)第二句:教師的重要作用或職責
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職責認識的局限,把教師的職責從“授其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進步。
道,儒家的思想。業,儒家的經典,道的載體。
3)三、四句:從師的必要性
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擇師的原則和態度
針砭了當時上流社會看重門第高低的惡劣風氣,提出“師之所存……”的原則,此思想無疑是積極的,進步的。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嘛。
這是承“傳道”而言的。那么為什么不承“受業”展開呢?因為人人皆知教師有“受業”的職責。
3、總結本段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4、背誦本段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二段
一、檢查復習
1、提名按要求和全段背誦。
2、提問個別字詞。
二、研讀第二段
1、指導朗讀。
指導正確斷句,如:師道之不傳也/久也
2、詞句疏通
3、思考完成表格
4、簡析
如前所說,本文有著復雜的寫作背景,并不是一般的即興之作。經過前面一段的理性陳述,涌動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氣”終于一吐為快。第二段即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陋習。文勢如暴風驟雨,滌蕩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1)以感嘆發端,由從師學習的理論分析轉入對今人“恥學于師”的批判。
2)下面作者運用三組對比:
正確態度
錯誤態度
結果
作者態度
古圣人與今眾人
對子女與對自己
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
3)作者態度語氣的變化:疑問推測——肯定責備——感嘆諷刺:語氣步步加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5、學生背誦本段。
三、作業 :背誦當堂所學的內容。
四、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三、四段并總結課文
一、檢查復習
1、背誦 2、字詞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導朗讀
2、自譯:師,不必
3、簡析:列舉孔子為例,進一步論證從師的重要性
以孔子為例的好處:一石三鳥,典型精當
1)闡明了從師的意義;2)也說明了從師的原則;3)與“古之學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應。
(二)第四段
雖為附記性質,但或是緊扣中心。作者贊揚李的“不拘于時”、“行古道”,也是對士大夫的有力批評。既針砭了時弊,又通過李來倡導了從師。因此結尾雖然簡單,但有力地照應了開頭,圍繞了中心。
(三)背誦
三、總結
1、思想內容、現今意義
2、寫作特色
1)對比論述,有破有立
2)語言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
3)感情充沛強烈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五。
板書設計 :
正面提出 “人非生而……也”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中心論點
“無貴無賤……存也”從師學習的原則
師 反面闡述 古人——今人
正反對比愛其子……——于其身……
說 巫醫……——士大夫……
例證:孔子
附記:贊揚李蟠
第二冊師 說 篇2
(吉林油田高中 陳寶林)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先給大家講一件真實的故事。咱們學校有一位叫數學老師,[有人點頭]他輔導的學生多次在 各種數學競賽中獲獎。有一回,一個獲獎學生的家長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應該感謝我兒子,沒有他你就不 會出名。”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對這位家長的觀點作何評價?[這是吉林油田高中著名的一樁“公案”,其 中的是非指向不難判斷。由此導入 課文,可以巧妙地體現尊師重教問題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授課 者補記,下同。]
生甲:我認為這位家長的觀點是正確的![?]
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就是靠毛澤東才名揚天下的,沒有老師照樣可以自學成才。
[糊涂!這位家長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他抹殺了教師在學生成才過程中的作用。該生在這個問題上 認識錯誤,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生乙:我不贊成那位家長的意見,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養,沒有老師,就沒有當代文明; 沒有老師,人類只能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蒙昧時期。[偏激!兩個人的觀點都偏激片面。一個徹底否定了教師 的作用,一個又無限夸大了教師的作用。看來,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唯物辯證法的教育。但現在還不是結論的 時候,趕快打住,轉入課文,而后再從課文生發開去展開討論。對!這節課的格局就應該如此。]
師:同學們的發言說明了對教師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我們先研讀《師說》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韓愈 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然后再請同學們深入討論。
[學生看書。有的圈點課文,有的輕聲議論,有的作沉思狀。教師巡視課堂,不時停下來回答學生的提問 ,幾分鐘后,討論開始。]
師:好了,請同學們考慮,韓愈的觀點是什么?你怎么看?
生丙:韓愈認為老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認識應該說是對的,比較準確地概括了教師的 本質特征。
師:那個時候,老師傳的什么道?授的什么業?
生丁:傳的是儒家之道,講授的是六藝經傳。
師:非常好,儒家的鼻祖是誰?
生眾:孔子。
師:儒家之道是誰提煉總結出來的?
生眾:也是孔子。
師:后人學習孔子的發明,這說明師生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生戊: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關系。
師:如果說,現在的老師的作用仍然是“傳道、授業、解惑”,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生戊:也對也不對。
師:(笑)能不能解釋一下?
生戊:現在的老師還是在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義、“業”的內容都發 生了變化。韓愈所說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師: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生戊:(搖頭)
師:其他同學有知道的么?
生眾:不知道。
師:(板書)“仁”,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仁者愛人”,孟子也說過“殺身成仁”,“仁”是 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生戊:(若有所悟)噢。
師:現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生戊:愛國主義教育吧?
生乙:我認為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師:對。既然當代教師仍舊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那么老師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無的吧?
生甲:我認為,普通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培養,天才的學生靠自學就可以成才。
師:你的意思是說,有些人不是學而知之,而是生而知之?
生甲:不是,他不需要向別人學習,可以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
生乙:我不同意。韓愈在《師說》中開篇就說:“古之學者必有師。”我認為今之學者也一定有老師,天 才的出現同樣離不開老師,他與常人不同之處只是智商高些罷了。
生甲:但你不能否認他們自學成才的事實。比如法布爾……
生乙:法布爾雖然是自學成才,但不能說他沒有老師,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在研究自然的過程 中不可能沒有疑問,他請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師。
師:用韓愈的話就是聞道在先者為師,對吧?
生乙:是。
師:這樣看來,老師不一定都有職稱,不一定都站在講臺上。
生眾:(笑)
師:凡在某一問題上對我們有啟發、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
生眾:同意!
師: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法布爾先生有老師!××同學,你同意嗎?
生甲:(笑,點頭)
師:那么,我們可否得出這樣的推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
生眾:可以。
師:當然,“老師”這個概念的外延在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學的,也可以是 勞動技術方面的。在我們中間,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師”、“一題之師”、“一文之師”嗎?
生眾:(笑)
師:既然人人有老師,說明社會需要這個行業,說明老師確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可有可無的,對吧?
生眾:對!
師:好了,現在我們討論第二個問題:偉人和他的老師之間是什么關系?××同學方才說,徐特立是靠毛 澤東才名揚天下的,是嗎?
生甲:是。
師:這句話怎么理解呀?
生甲:如果毛澤東不成為一代偉人,人們也不會知道他的老師是徐特立。
生乙:沒有徐特立,毛澤東也不會成為偉人。
生甲:按你的觀點,徐特立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成為毛澤東那樣的偉人。
生乙:按你的觀點,毛澤東成為偉人和徐特立沒有絲毫關系了?那他當初為什么拜徐特立為師呢?
[學生討論,氣氛熱烈]
師:(做暫停手勢)誰知道小雞崽兒是怎樣來到人間的?
生眾:(愕然,感到問題突兀)
生庚:是老母雞孵出來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庚:我家孵過。
師:那你有發言權。
生眾:(笑)
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辛:也可以用孵化器。
師:你家有孵化器?
生辛:沒有,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
師:你也有發言權。
生眾:(大笑)
師:就是說,先有雞蛋,然后用老母雞或孵化器,經過二十幾天?
生庚:二十一天。
師:對,然后,小雞崽兒就破殼而出了。是這樣嗎?
生庚:是。
師:如果把一堆雞蛋大的石頭放進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雞身子下面,二十一天后能孵出小雞來嗎?
生眾:(大笑)不能。
師:時間再長一些,比如二百一十天……
生眾:也不能。
師:為什么?
生乙:雞蛋和石頭的內部結構不同。
生丙:雞蛋和石頭的化學性質不同。
生乙:老師,我明白了;一個人能不能成才關鍵靠個人奮斗。
師:那么,為什么小攤上賣的雞蛋擺了二十多天,還是出不來小雞崽兒?
生乙:因為缺少外部條件。
師:缺少外部條件,雞蛋就不會變成雞崽兒?
生乙:對。
師:缺少外部條件,地下石油會自己冒出來么?
生眾:不能。
師:成才固然離不開個人奮斗,它和一個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關系這是事物變化的內部根據,是 第一位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毛澤東成為一代偉人是因為他具有偉人的素質,除此之外也和機遇、和他的老師 的教誨等外部條件不無關系。徐特立六十大壽的時候,毛澤東特意給他寫了一封賀信,開頭就說“你是我20 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這說明毛澤東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師。這種 尊重不是僅僅出于禮貌,出于客套,而是發自內心的,認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僅過去,就是現在乃至將來 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毛澤東的賀信,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對恩師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誠的感謝。現在 我們回過頭來思考:為什么說那位家長的觀點是錯誤的呢?
生甲:因為他錯誤地否認了老師在他兒子獲獎中的重要作用。
師:這就如同否認老母雞和孵化器的作用一樣。“沒有你們,我自己也會變成小雞崽兒!”這可能嗎?
生眾:不能。
師:這種否認既不符合客觀現實,也抹殺了老師含辛茹苦的創造性勞動。這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是應 該受到譴責和唾棄的。[一片寂靜]
師:××同學,你現在有何感想?
生甲:毛澤東成為偉人離不開教師的培養,我們要成為跨世紀人才同樣需要老師的幫助!
生眾:(鼓掌)
師:我們反對否定教師的觀點,那樣會導致社會的倒退。我們也不贊成過分夸大教師作用的主張。有些學 生和家長錯誤地認為老師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進“好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從而放松了主觀努 力。剛才我們討論了,主觀努力是成才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師只是外部的一個條件,外因要通內因起 作用。你明明是一塊石頭,我怎么把你變成小雞崽兒呀?就算你是個雞蛋,可你不愿意變成小雞崽兒,我這老 母雞一爬上去,你就滾得遠遠的,寧可“淌黃兒”也不轉世,我也沒有一點辦法嘛!
生眾:(大笑)
師:所以,我們要正確評估老師的作用,要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當然,尊重老師并不是唯師是從 。前些天,我曾給大家抄過一則《論語》,……
生眾:“當仁,不讓于師。”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呀?
生丁:在真理面前,對老師也不讓步。
生戊:用一位科學家的話就是“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師:對!我們師生面臨同一個任務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只有這樣,我們的人格才會不斷完善,我們 的時代才會不斷進步。這節課我們就討論到這里,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