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精選7篇)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研讀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獨具。
2、品味文章語言,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3、體會作者感情,感悟游戲與玩具對孩子成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合作完成課文研讀與文本質疑。
【教學難點】
體會玩具所體現出來的鮮明的時代感。
【教學安排】
1、課前交流作者及他生活的時代的有關資料。
2、分小組完成課文研讀和文本探究。
3、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談玩具與時代的變遷的關系。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有很多東西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的。例如:紅寶書、紅袖章、毛主席像章……這是生活在我們的爸爸媽媽的那個時代的每個人都熟悉的東西,可今天的我們卻只能偶爾從爸媽的嘴中聽說這些名詞。
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舉幾個嗎?
學生自由舉例,老師適當拓展,并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東西因為他們強烈的時代性,從而代表了他們所在的那個時代的特性,對于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而言,回憶這些東西其實就是對那段生活的懷念,從而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交流自己所查到的金波及其生活的時代的相關資料。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縣。1957年考入北進師范學院中文系。讀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作品多為兒童文學作品。
。ㄗ寣W生查找金波及他童年時的生活的相關資料,是為了讓學生在后面文本探究質疑中能更深入地研讀課文,真正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態度,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速讀課文,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玩具是什么?為什么它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可結合課文內容談原因,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 分組研讀課文。
學生分組研讀課文的三個部分,各組確定研讀的方向,并作出研讀筆記,在全班交流。例如,研讀《豬蹄兒燈》這個部分的同學,可研究燈的制作過程和燈的使用方法。研究方向可以不一樣,但要能形成一個初具雛形的研究報告。
(這個部分是想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研讀課文,來使學生對于課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自主選定研讀的方向又可讓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地進行自主閱讀。)
2、 文本探究質疑。
、 作者對于這些玩具是何種感情?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 這些玩具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態度,理解文章的主題。
、 作者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應該很多,為什么他只選擇這三樣?這三樣玩具有什么代表性?
引導學生探究選材的問題,體會作者的匠心獨具。
(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特別是第二個問題,重在讓學生學會結合作者的經歷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 拓展延伸。
1、 你小時候玩過些什么玩具?可曾親手制作過玩具?談談你制作玩具的苦與樂。
2、 你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和金波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ㄒ龑W生由課內轉向課外,并在研究中體會成長與玩具,時代與玩具的關系。)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2
一起長大的玩具
第一部分:
1.你知道本文的作者 嗎?他是我國兒童文學作家。(2分)
2.考考你的常識積累,將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5分)
燈盞( 。⊥勇荩ā 。i 想( ) 用手一zhu i( ) 怠慢( 。
3.請你選出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3分)
a、宰豬 覬覦 慷慨 高梁
b、童搖 鞭梢 怠慢 寵物
c、泥溯 殊榮 胭脂 麒麟
d、敬畏 滑稽 惹禍 甲胄
4.言為心聲,下列句子都能體會作者的感情,試著分析一下。(3分)
、潘麄兊臒糁荒芴嶂偷偷卣罩_下的一小片土地;我們的豬蹄兒燈卻總能舉過頭頂,照得很高很遠。
⑵有時候,大人們在一旁看著,也會走上前來,和我們一起抽它幾鞭子。
⑶已經好多年沒見過兔兒爺了;如果現在有賣兔兒爺的,我一定買一個大個兒的。
5.請你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诺苍缇桶屯玫侥羌饧獾呢i蹄兒殼,覬覦著一小塊豬油,好用來做一盞豬蹄兒燈。
覬覦:
、拼笕藗兒芸犊M管你去勾,反正對他們來說也沒用。
慷慨:
、峭脙籂數耐饷簿秃芷嫣,兔臉兒,人身子,那樣子格外引人遐想。
遐想:
、任覀兛偸撬榔虬踪嚨赜懾i油。
死乞白賴:
6.用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各寫一個句子:(4分)
⑴我們說,寧肯少吃一個菜,也愿得到一塊豬油。
、票M管天寒地凍,誰也不覺得冷。
7.下列說法符合文章內容的一項是( )(3分)
a、抽陀螺印象最深的是在冰上玩。
b、對兔兒爺的喜愛只是緣于對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溫情。
c、我最喜歡的兔兒爺是騎著獅子形態的。
d、大人們不肯給豬油的原因是那夠炒一個菜了。
第二部分:
。ㄒ唬
豬蹄兒燈
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樂趣莫過于三十晚上點燃“豬蹄兒燈”。
那是一種自制的燈盞,點燃以后,高舉過頭,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其實,玩豬蹄兒燈,最大的樂趣,還緣于它的制作過程。
早在臘月二十幾,不少人家就開始宰豬了。我們小孩子對于宰豬吃肉,當然有興趣,但也早就巴望著得到那燈燈的豬蹄兒殼,覬覦著一小塊豬油,好用來做一盞豬蹄兒燈。
被宰了的大肥豬,浸在熱湯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豬蹄兒翹得高高的。
我們用一根長長的釘子,用釘子帽兒用力一勾,就把豬蹄兒殼勾了下來。大人們很慷慨,盡管你去勾,反正對他們來說也沒用。
但是,想要一塊豬油可就難了。沒有豬油是萬萬做不成豬蹄兒燈的。所以,我們總是死乞白賴地討豬油。而他們又總是說,這樣一塊豬油,夠炒一個菜的了。
我們說,寧肯少吃一個菜,也愿得到一塊豬油。
快過年了,大人們也不愿拂了孩子們的面子,所以最后總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割下一塊豬油送給我們。
有了豬油,再去找媽媽要一根棉捻兒,裹在豬油里,塞進豬蹄兒殼里,一盞燈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簡單多了,找一根高粱稈,劈開一端,把豬蹄兒燈夾緊,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豬蹄兒燈點著,互相招呼著,一齊走到街上來。
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出來了。他們的燈只能提著,低低地照著腳下一小片土地;我們的豬蹄兒燈卻總能舉過頭頂,照得很高很遠。
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燈是自己做的。
8.在作者看來,玩豬蹄兒燈最大的樂趣是什么?(3分)
9.體會下列句子包含的感情。(4分)
⑴所以,我們總是死乞白賴地討豬油。
⑵我們小孩子對于宰豬吃肉,當然有興趣,但也早就巴望著得到那燈燈的豬蹄兒殼,覬覦著一小塊豬油,好用來做一盞豬蹄兒燈。
10.簡述豬蹄兒燈的制作過程。(3分)
11.到了三十晚上,伙伴們都把各自的豬蹄兒燈拿出來了,非常熱鬧,但作者并沒有詳寫玩豬蹄兒燈的過程,這是為什么?(4分)
。ǘ
我們家的男子漢
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溜兒數下來有四個:爺爺、父親、我和兒子。爺爺老態龍鐘,不必提他,父親五十有余,早已沒有了男子漢的銳氣。我雖然年輕氣盛,卻是個瘦弱的書生樣。唯有我那兒子,才能算我們家真正的男子漢。
我們家三代單傳,能生個兒子自然是高興的事。只是關于兒子的命名出現了一點小小的麻煩。爺爺首先提議,說是叫李有才。那意思是很明顯的,卻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對:老八股,俗氣!父親接著說,叫李偉吧,現在流行雙音節的名字,李偉叫起來順口。然而就其實質,李偉和李有才卻是一路貨色,況且叫李偉的已經夠多了。我沒有作聲,全家人的目光就一齊投向我。我很感動,莫名其妙地突然體會到一種權力的滋味,——兒子命名的決策權。然而細細一想,也不對,兒子雖然是自已的兒子,但是一經脫離母體,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亨有一切人都應該亨受的人身權利,名字自然也是他自已的不容侵犯的一部分。取得好倒也罷了,償若取得不好,他以后埋怨起來,豈不是自討苦吃!罷罷罷,還是讓兒子自已碰碰運氣吧。這樣一想,我順手就從書架上抽出一部《辭!罚颊f,這樣吧,我翻開《辭!,以正頁的第一個字為準,作為兒子的命名。全家人只是笑,卻沒有表示反對。于是我就去翻《辭!,心里想著:兒子,這可是你自已的運氣了,爸爸尊重你的權利,你一定要爭口氣!啪的一下,《辭海》分為兩半,全家人一齊圍攏來,那正頁的第一個字是:然。
李然,李然。全家人一齊喊。
兒子猛地一下從他媽媽懷里掙出來,瞪著雙眼很精神地掃視一圈,笑了。
李然生下來七斤重,人們戲稱為李七斤。滿月的時候,七斤變成了十一斤。長得虎頭虎腦,肥頭大耳。而且說吃就要吃,說睡就要睡,沒有半點商量的余地。長到三個月,就要人抱到外面游逛。進門就哭,出門就笑。馬路上汽車跑過,他也兩腿一蹬一蹬地躍躍欲試。眼睛滴溜溜地到處亂瞅,高興之余,還扯開嗓門“噢噢”地吼叫,象路見不平,象對人挑逗。
滿周歲那天,全家人圍桌而坐,舉行“抓周”儀式。爺爺坐在上席,很慈祥地笑著:李然,抓、抓、抓個錢。父親坐在對面,毫不示弱地叫道:李然,抓、抓、抓支筆。全家人一齊喊:李然,抓、抓槍;李然,抓、抓......李然愣愣地茫然四顧,卻不伸手,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又動員大家拿來了鐵錘、鐮刀之類。他媽媽抱起李然,放在桌上,李然不哭了,直挺挺地站著不動,卻對著桌面,淅淅瀝瀝地灑下一泡尿來。
全家人愕然,繼而哄堂大笑。
李然也笑,突然就抬起腿,顫顫巍巍地一步跨了過去。全家人一愣,立刻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呵,李然走路了!
呵,李然走路了!
我心里高興,猛地一把抱起兒子。雖然兒子只有顫顫巍巍的一步,然而這畢竟是他自已邁出的可喜的第一步呵!
我們家有希望。
12.作者為什么說“唯有我那兒子,才能算是我們家真正的男子漢”?(3分)
13.概括文章所寫的三件事。(3分)
、
、
、
14.“我心里高興,猛地一把抱起兒子。雖然兒子只有顫顫巍巍的一步,然而這畢竟是他自已邁出的可喜的第一步呵!”這句話怎么理解?(4分)
15.作者最后說“我們家有希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3分)
。ㄈ
雪花,不斷地飄落著。濃霧,纏繞著不肯離去。已經回升的氣溫又降到了零度以下。
孩子們的額頭上仿佛已經出了汗,冒著熱氣。然而,她們一刻也不停地加固著雪人,蹲在地上,用兩雙戴著墨綠色手套的手,從頭頂拍到身子,又從身子拍到頭頂,反反復復,仔仔細細。回憶起小時堆雪人的經驗,深知這一道工序是非常艱苦,也是非常重要的。
又過了一二十分鐘,雪人才完全顯露出來,圓圓的臉上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頭上也戴著黃色的帽子,身上也穿著紅色的衣掌,很明顯,孩子們是在精心地塑造著自己。她們圍繞著雪人又中蹦又跳,又喊又唱,興奮極了,開心極了。
這時候,來了一個和他們年份差不多的小男孩,身上穿著一件黑色的皮夾克,手里拎著一根木棍,竟然嬉皮笑臉地把雪人徹底搗毀了。女孩子們說也說不住,攔也攔不住。男孩毀了雪人以后,像一個得勝的“將軍”揚長而去。女孩們呆呆地站在那里,含著熱淚看著眼前的一片狼藉。
我深深地同情著女孩子們,甚至打算下樓去勸她們趕快回家。然而,萬萬也沒有料到,在片刻之后,她們居然又干了起來,而且,仿佛比剛才干得更帶勁。初具規模的雪人又堆起來了,她們再一次蹲在地上拍打著雪人的頭頂和身子,這一次把手套也甩掉了,四只凍得通紅通紅的小手,不停地揮動著?吹竭@一切,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覺得好涼好涼。
突然,我發現女孩們身上那種閃光的東西,不正是我這個老年人身上也曾經有過,而如今又已經失落了的嗎?想到這里,我的心頭一陣發緊,一種不可名狀的感情涌了上來。
我默默地看著那繼續奮力堆著雪人,也是堆著自己的女孩們……
雪花不斷地飄落著。濃霧,纏繞著不肯離去。
16.第二段中“這一道工序”指的是( )(3分)
a.把雪攏在一起
b.加固雪人
c、從頭頂拍到身子
d、從頭頂拍到身子,又從身上拍到頭頂
17.“孩子們是在精心地塑造自己”在文中描寫塑造自己形象的句子是哪句?(用原句回答)(3分)
18.第五段中,找出她們再塑雪人的動詞最關鍵的一個是什么?含義是什么?(簡答)(4分)
19.“看到這一切,我不由打了一個冷戰,覺得好涼好涼!边@是為什么?(3分)
20.“突然,我發現女孩們身上那種閃光的東西”指的是什么?(3分)
21.對劃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對男孩無端毀掉雪人表示不滿。
b.對女孩們再塑雪人感到欽佩。
c.被女孩子們不怕挫折,戰勝困難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感到自己的不足。
d.對自己的暮氣感到不快。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30分)
你有哪些“和你一起長大的玩具”?你體驗過自己動手制作玩具的樂趣嗎?請寫出來,和同學們分享。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感情。
2、學習品讀關鍵語句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圈點批注的方法。
3、口語練習——用準確的語言修飾“玩具”。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教師:如果你這時走入大商場,你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哪?你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最喜歡的禮物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現在玩具的特點么?
2、學生回答
學情估計:
①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玩具。
、诔隽送婢叩姆秶,擴大成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唱碟等。
、勰苷f出自己喜歡的玩具,但不能傳達出自己的情感。
④能夠對玩具進行描述,體現出現在玩具的特點并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應對辦法:
①要求說出為什么喜歡的原因,告訴學生表達應有理有據。
、诿鞔_玩具的概念:專供兒童玩的東西。如唱碟、游戲軟件就不是玩具。
③提示學生:你是如何對待玩具的?玩具使你的心情如何?幫助學生傳達出對玩具的感情。
、芴崾緦W生:你的玩具有什么特點?你能描述出玩具的可愛么?你對玩具的樣式、功能、特點、種類有怎樣的看法?以幫助學生清楚的表達。
3、通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要求在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準的字上畫框。
。2)教師范讀課文,正音正字。提示學生從讀音、停頓、語氣、快慢等方面來感受。
。3)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大聲、清楚、流利。
(4)默讀課文,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關鍵語句。
、 表達作者喜歡玩具的語句。
、 表達作者為什么喜歡這些玩具的語句。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能告訴我作者都寫了些什么?
學情估計:《豬蹄兒燈》、《抽陀螺》有記敘的事情,又有標題提示,所以概括起來較容易。而《兔兒爺》沒有相對集中的事件,所以把握內容難一些。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內容:
《一起長大的玩具》《捅馬蜂窩》《海鷗喬那坦》
《一起長大的玩具》
教學目標
1、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議論語句的基礎上,解讀文章的主旨。
2、認識玩具與時代、文化的關系及其對兒童成長的作用。
3、品味語言情味,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
2、了解金波的文學常識。
3、識記和理解文章的生字生詞。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1、讀了課文后,你能告訴我作者都寫了些什么嗎?
2、你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嗎?
研讀與賞析
1、作者感到豬蹄兒燈的制作過程是“最大的樂趣”,你認為原因是什么?
2、朗讀課文,找出表達“我”對兒時玩具喜愛的句子,說說我喜愛的原因。
3、文章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學法指導
1、閱讀時要把握好三種玩具的不同側重點。“豬蹄兒燈”在“制”,“陀螺”在“抽”,“兔兒爺”在“玩賞”,喜歡的原因各有不同。
2、閱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兒童情趣,作者以兒童的眼光去觀察描述事物。
3、建議課外調查成年人兒童時期喜愛的玩具,并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話題。
4、作者時代離我們比較遠,建議查找資料輔助理解。
全文依據玩具類別自然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既可獨立成文,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玩具,都能體現童趣。玩具是自己做的,玩耍方式是自己創造的。做著玩著,我們就慢慢長大了。它們身上都凝聚著創造者的創造和才華。這些玩具反映著民俗民情。在這些玩具上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那個年代的物質水平、文化水平決定了玩具的特征。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5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覬覦( 。】犊ā 。″谙耄ā 。〖纂校ā 。∽Вā 。》鳎ā 。〉÷ā 。
2.解釋句子中的詞語或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⑴巴望著得到那尖尖的豬蹄兒殼,(希望得到或企圖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著一小塊豬油,好用來做一盞豬蹄兒燈。( 。
、扑,我們總是(糾纏個沒完)地討豬油。( 。
、峭脙籂數耐饷簿秃芷嫣,兔臉兒,人身子,那樣子格外引人遐想。
遐想:
⑷臉蛋兒上總是施著淡淡的胭脂,樣子有些滑稽可笑。
滑稽:
3.給下列形似字分別組詞:
慨 劈 梢 遐
概 臂 稍 瑕
4.本文作者 ,是我國 家。
5.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拧拔摇毕矚g“豬蹄兒燈”的理由是 。
、啤拔摇毕矚g“抽陀螺”的理由是 。
、恰拔摇毕矚g“兔兒爺”的理由是 。
6.讀一讀,品一品,下面加點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潘,我們總是死乞白賴地討豬油。
、票臼峭脙海忠浴盃敗毕喾Q,在別的動物中,絕無這種殊榮。
7.文中寫了怎樣玩陀螺,作者抓住了一系列的動作,試將這些詞語找出來。
8.下列說法符合文章內容的一項是( )
a、抽陀螺印象最深的是在冰上玩。
b、對兔兒爺的喜愛只是緣于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溫情。
c、我最喜歡的兔兒爺是騎著獅子形態的。
d、大人們不肯給豬油的原因是那夠炒一個菜了。
第二部分:
(一)
“楊柳活,抽陀螺。”
這是我童年時學過的一首童謠中的兩句,說的是初春時節,孩子們常玩的一種游戲。
陀螺,是一種很簡單的玩具,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塊木頭,削成一寸多高,直徑也一寸多的圓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料滾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兒起來。
玩的時候,先得從鞭梢纏起,纏住陀螺的腰身。直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頂端,用力一拉鞭繩,陀螺就在地上轉起來,再用鞭子不斷抽打,越抽轉得越快。
為了讓陀螺轉得更快,我們常到冰上去玩兒。鞭梢兒噼啪噼啪響,陀螺滴溜滴溜轉。盡管天寒地凍,誰也不覺得冷。
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戲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兒,F在想起來,大約是因為這種游戲刺激性較強,你必須一下一下地去抽打,它才轉;稍一怠慢,它就會停轉歪倒。
抽陀螺,還很有進攻性。幾個人一起在冰上抽打,常常是揚鞭猛抽一下,讓自己的陀螺以極快的轉速去撞擊別人的陀螺,以把別人的撞倒為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抗戰勝利后,不知是誰,把“抽陀螺”改叫“抽漢*”。這個新名稱,很快就被大家認可。一說起“抽漢*”,我們的鞭子抽得更響、更有力,把那些投敵賣國者視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團團轉,很是解氣。
有時候,大人們在一旁看著,也會走上前來,和我們一起抽它幾鞭子。
9.“楊柳活,抽陀螺”一句童謠交代了抽陀螺的 。
10.寫“抽陀螺”,作者大致寫了四方面的內容,請加以概括。
、 ⑵
⑶ ⑷
11.關于抽陀螺的方法,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請寫出這些動詞,并說說這些動詞的好處。
動詞:
作用:
12.“一說起‘抽漢*’,我們的鞭子抽得更響、更有力”這句話表現孩子們 的感情。
13.選文末尾寫大人們也和我們一起抽它幾鞭子,這如何理解?
(二)
牽手
①女兒很小的時候,帶她出門,總是伸一根食指讓她緊緊牽住。那時的女兒多小啊,腦袋剛剛齊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腳,淺一腳,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指 住我的食指,粘糊糊地抓著,不要命地抓著,那真是甩也甩不脫、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手哪來那么大的勁道,我的一根食指對她來說還是龐然大物呢,她手指又彎不過來,捏也捏不攏呢,竟能把我的食指攥得濕漉漉的一層汗水。
②稍大的時候領她上街,牽手已經不夠了,牽手之后還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結結實實的,一步不落的,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會從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覺得姿勢別扭,小臂被她拉得像要脫臼,甩動不靈也妨礙走路。我會冷不防地用勁,從她的胳膊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聲撲上來,仍然是 地抓住,而且比剛才更加小心更加用勁。
……
、郜F在,十三四歲的女兒人高馬大,我們倆并排走路,我穿高跟鞋比她高一個頭尖,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個頭尖。人高馬大的女兒出門依舊牽著我的手,但不是滿把抓住我的一根食指了,而是把我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進她的掌心。我說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沒有這么大的孩子還牽手?她嗯一聲說,我想牽。我半開玩笑地試圖甩脫她,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她扭過頭,用目光責備地望著我,然后暗里使勁,五指并攏捏緊, 地不讓我的手滑開。她的勁多大啊!她的手還是親親的嫩嫩的小小的,可是傳到我手里勁道分明已經遠勝于我。我的指骨在她的掌心里酥麻麻的,只要她再加一把勁我就會叫喚出來。我扭頭無奈地看她,用眼神表示認輸和投降。其實,我真是喜歡那種指骨酥麻的感覺,在那樣用勁地一握之間,包含了多少孩子對母親的情感!
、芪艺娌恢琅畠籂课业氖忠獱康绞裁磿r候,今生今世我們的手還能不能分開。我嘴里說著: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著:牽吧,牽吧,牽吧,我的孩子!媽媽牽女兒的手天經地義;女兒牽手地久天長。不經意地輕輕一牽中,是女兒對我的一份沉甸甸的依靠,沉甸甸的信任,她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交給我了, , , , ,一切一切都交給我了。在她年滿十八歲之前,她盡可以生活得無憂無慮,因為憂慮有媽媽擔著,道路由媽媽去鋪,荊棘由媽媽去砍,給她一把毒藥她會不眨眼地當糖吞下,領她走上懸崖她會一步不落緊緊跟著。誰讓我是媽媽呢?她的手不交給媽媽還能交給誰呢?媽生來就是要牽著孩子走路的。
、菘墒菋寢尷狭酥螅氵能這樣緊緊牽住手嗎,我的孩子?跟現在你把一切交給媽媽一樣,那時媽媽也該把一切交給你了。從前你交給是花朵兒一樣的身體,詩一樣夢一樣的年華。以后媽媽卻要回贈你一段枯萎皺縮的軀干,一個斑駁生銹的靈魂。我知道這不公平,可是我只能如此,歲月就是這樣從我們身邊流過去的呀!
、薜侥菚r候,你會接受我這只手嗎,我的孩子,我的女兒?
14.請給①②③段空格處依次選擇恰當的詞語(只寫序號)。( )
a、攥 不屈不撓 固執 b.抓 不屈不撓 固執
c.攥 不由分說 堅決 d、抓 不由分說 堅決
15.仔細揣摩第③段“現在十三四歲的女兒人高馬大”和“人高馬大的女兒出門依舊牽我的手”兩句中的“人高馬大”在表達上的側重點是什么?
、偾耙粋“人高馬大”
、诤笠粋“人高馬大”
16.請把下面幾個短語的順序排人第④段的橫線之處(填序號)。依次填 。
a、她的學問 b.她的生命 c.她的前途 d.她的衣食住行
17.第④段中兩個加點的“沉甸甸”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文中體現“沉甸甸”的具體內容是 。
18.分析第⑤段中畫線部分的含義。
“詩一樣夢一樣的年華”:
“斑駁生銹的靈魂”:
19.作者從“牽手”這一平常的小動作中發現了真情,發現了美。這就是: 。
20.對本文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本文抓住“牽手”這一線索,按時間順序,記敘了女兒成長過程。寫的是家常事,抒的是母女情,表達的卻是一種真實的人生感受。
b.本文感情真摯,記敘生動,理隨情顯,理在事中。
c、文中“給她一把毒藥她會不眨眼地當糖吞下,領她走上懸崖她會一步不落緊緊跟著”。暗示母親對女兒沒有辨別是非,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滿。
d.以疑問句結尾,突然中止,回味無窮,發人深思。
《一起長大的玩具》答案
1.略 2.⑴覬覦⑵死乞白賴⑶悠遠的思索或想象。⑷言語、動作等引人發笑!3.略 4.金波;兒童文學作家 5.⑴因為豬蹄兒燈是我們自己做的。⑵因為這種游戲很有刺激性。⑶對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溫情,還由于兔兒爺多了幾分童話色彩!6.略 7.纏住、直放、按住、拉、抽打 8.d 9.時間 10.⑴陀螺的制作⑵抽陀螺的方法⑶抽陀螺的進攻性⑷“抽漢*” 11.交代了抽陀螺的方法,準確,直觀!12.憎惡投敵賣國者 13.說明抽陀螺極有樂趣,連大人們也被吸引過來了!14.c 15.①為女兒個兒高大而自豪。②對女兒個兒大卻牽我手的責備!16.dacb 17.深深的全部的依靠;她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交給了我!18.女兒的青春年華;母親衰老的年齡!19.母女情深,母親對女兒的深愛,女兒對母親的依戀!20.c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議論語句的基礎上,解讀文章的主旨。
2. 認識玩具與時代、文化的關系及其對兒童成長的作用。
3. 品味語言情味,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
1. 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
2. 了解金波的文學常識。
3. 識記和理解文章的生字生詞。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1. 讀了課文后,你能告訴我作者都寫了些什么嗎?
2. 你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嗎?
研讀與賞析
1. 作者感到豬蹄兒燈的制作過程是“最大的樂趣”,你認為原因是什么?
2. 朗讀課文,找出表達“我”對兒時玩具喜愛的句子,說說我喜愛的原因。
3. 文章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學法指導
1、閱讀時要把握好三種玩具的不同側重點。“豬蹄兒燈”在“制”,“陀螺”在“抽”,“兔兒爺”在“玩賞”,喜歡的原因各有不同。
2、閱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兒童情趣,作者以兒童的眼光去觀察描述事物。
3、建議課外調查成年人兒童時期喜愛的玩具,并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話題。
4、作者時代離我們比較遠,建議查找資料輔助理解。
全文依據玩具類別自然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既可獨立成文,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玩具,都能體現童趣。玩具是自己做的,玩耍方式是自己創造的。做著玩著,我們就慢慢長大了。它們身上都凝聚著創造者的創造和才華。這些玩具反映著民俗民情。在這些玩具上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那個年代的物質水平、文化水平決定了玩具的特征。
體驗反思
1. 試著評價不同時代的孩子、不同時代的玩具。
2. 那些現在看起來非常土氣的玩具引發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思考。
拓展延伸
調查一下你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他們在童年時候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再調查一下現在的小朋友們玩的是一些什么玩具,看看玩具對人的成長有什么幫助。
《捅馬蜂窩》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2.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作者的感情變化。
3. 認識環境描寫對情節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 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理解內容。
2. 認識自然環境描寫和對話描寫的作用。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1. 如何理解課文題目?
2.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3.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大自然,學習課文后的啟示。
研讀與賞析
1. 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2.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學法指導
1. 緊緊抓住描繪“我”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我”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你會發現這條線能幫助你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主旨。
2. 可以試著按“朗讀——復述——思考——討論”的順序與課文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你的思考會更深入。
3. 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體會它們的作用。
4. 學習中要思考: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
體驗反思
1. 受到馬蜂的攻擊后,“我”對馬蜂的態度變化是怎樣的,可信嗎?
2. “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頭”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罪孽感”?
拓展延伸
指導:你捅過馬蜂窩或者干過類似的事情嗎?這樣做對不對呢?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對以前的做法有了什么看法?
《海鷗喬那坦》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的深刻主題。
2. 通過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3. 懂得生活和生存的區別,追求理想,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 了解童話以及童話運用擬人方式反映生活的表達技巧。
2. 聯系生活,展開聯想,讀懂作者的寫作意圖。
○學習內容
整體感知
1. 課文講述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如何評價喬那坦。
2. 文章中海倫、喬那坦的父母、長老院的長老們和法官等人物出場的作用?
3. 如何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現的海鷗爭食場面。
研讀與賞析
1. “為了食物而失去樂趣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呢?”試分析喬那坦生活的樂趣是什么?
2. 喬那坦追求的結果是被驅逐,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3. 結尾處主要寫小海鷗在練習飛行,這樣描述有什么用意?
學法指導
1. 理解本文要細致,將描寫喬那坦內心活動的語句劃出來,進入它的內心世界,理解它的行為。
2. 從喬那坦的經歷和作者對它的描寫語言去品味作者的寫作意圖。
3. 對喬那坦的評價可以有爭議,這是對文章的拓展,但評價要有課文依據。
4. 聯系喬那坦的遭遇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體驗與反思
1. 在喬那坦的心中,“生活”和“生存”有什么區別?它所追求的“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
2. 喬那坦的夢想是不是“不切實際”,它的行為是不是真的“不務正業”?為什么其它的海鷗都不理解它?
拓展延伸
1. 喬那坦不服長老們的決議,如果你是它的辯護律師,你打算如何為它進行辯護。
2. 學習這篇課文后,談談你對生活和理想的認識。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0分鐘)
一. 解釋詞語:
1. 覬覦:
2. 慷慨:
3. 罪孽:
4. 顫動:
5. 溫文爾雅:
6. 眸子:
7. 縈繞:
8. 眩暈:
二.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鬃毛 麒麟 滑稽 甲胄 蟄人
前襟 告誡 兇悍 翱翔 愚昧
三. 填空:
1.《捅馬蜂窩》選自____,作者____,___作家。著有小說集______、_____和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等。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為人們所傳誦的名句是________。
3.《渡荊門送別》中表現作者濃濃戀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4. “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只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叫起來,慌忙跳開。”俗語________就是概括的這種情形。
5. 我喜歡從那___青苔的濕漉漉的大樹干上,___又輕又薄的蟬衣,從土里___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團團飛舞的小蜢蟲___到蜘蛛網上去。
四. 課文閱讀題:
閱讀《兔兒爺》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1. 文中第一段屬于什么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每年的中秋節,都愿意‘請’一尊兔兒爺來和我們玩!保f說“請”字的含義。
3. 作者為什么喜歡兔兒爺?
4. “已經好多年沒見過兔兒爺了;如果現在有賣兔兒爺的,我一定買一個大個的!边@句話蘊涵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試題答案】
一. 解釋詞語:
1. 希望得到或企圖得到。
2. 不吝惜的意思。
3. 迷信的人認為應當受到報應的罪惡。
4. 短促而頻繁的振動。
5. 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6. 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7. 曲折環繞。
8. 本身和周圍的東西似乎在旋轉的一種感覺。
二.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zōng qílín jī zhòu zhē
jīn jiè hàn áo xiáng yúmèi
三. 填空:
1. 《中華散文珍藏本叢書》 馮驥才 當代 《鋪花的歧路》《雕花煙斗》《三寸金蓮》
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5. 爬滿 取下 挖出 驅趕
四. 課文閱讀題:
1. 外貌描寫,為下文寫“兔兒爺”的可愛埋下伏筆。
2. 是“買”的意思,不說“買”而說“請”顯示了人們對兔兒爺的敬畏。
3. 對兔兒爺的喜愛,除了源于對生活中真實小白兔的溫情之外,還由于兔兒爺多了幾分童話色彩。
4. 對兔兒爺的喜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一起長大的玩具》教學設計 篇7
【教學構想】
玩具是孩子們喜歡的東西,許多人成年之后對玩具仍然情有獨鐘久久不能忘懷,那么玩具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玩具,而是演化為一段難忘的經歷,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感,一段縈繞于心的感悟。《一起長大的玩具》就是這樣一篇有著豐富內涵的文章。
解讀此文,理解作者為什么對兒時的玩具具有著如此情緒的原因是關鍵。
1.童真、童趣
天真、無邪、單純、熱情、好奇、無憂無慮、快樂是人的一生最留戀的情感。在孩子們的眼里,過節是快樂的,玩耍是快樂的,有玩具是快樂的,而能夠親手做一樣自己頗為自得的玩具更是樂在其中。豬蹄兒燈的樂趣在于制作。首先是制作的材料來之不易。只有過節才殺豬,殺豬才會有豬蹄兒殼和豬油,盼望、興致勃勃、覬覦、死乞白賴獲取的過程和心理表現出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其次是制作。要棉捻、找高粱稈,裹、劈、夾緊則表現出孩子們的專注、熟練和興奮。最后是結果。提著自己親手做的比別人都照得遠的燈,那種不加掩飾的成就感,那種自得和驕傲確實感染人。抽陀螺的樂趣在于抽打中的征服性和進攻性!澳惚仨氁幌乱幌碌厝コ榇,稍一怠慢,它就會停轉歪倒”“常常是揚鞭猛抽一下,讓自己的陀螺以極快轉速去撞擊別人的陀螺”,孩子的好勝性格,那種快感和滿足在陀螺滴溜滴溜轉中盡情地表現了出來。再看兔兒爺。兔兒爺給孩子們的是親切、溫順、可愛,尤其是兔兒爺身上的童話色彩。“溫順的性格”觸發了孩子們的溫情,而其童話色彩則引發了孩子們的浪漫遐想,能夠“刮打刮打嘴的”兔兒爺則以它的生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喜愛。豬蹄兒燈、陀螺、兔兒爺這類玩具所以能夠留下深刻的記憶,與它所引發的童真、童趣的情感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
2.思考、感悟
玩具總是伴隨著游戲留在記憶里,這其中不僅僅是情感的體驗,同時也有一種深深的感悟。你看,“最值得驕傲的事,我們的燈是自己做的”,自己動手創造的東西最有價值,不是在制作和結果中感悟到了么?“一說抽漢*,我們的鞭子抽得更響,更有力,把那些投敵賣國者視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團團轉,很是解氣!睆娏业拿褡甯星椴皇窃诤⒆觽兊男闹杏腿欢?兔兒爺的溫情讓孩子們知道了溫情最美,兔兒爺的童話色彩不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么?由此可見,有感悟才會有深深的記憶。
3.豐厚的文化背景
對作者凝聚在玩具上的情感有了一定的體會之后,不妨將視線透過玩具投向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你會有一種新的感悟。中國民族大年三十傳統燈會,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從小小的玩具上折射出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華。文章的語言樸實、生動,從生活中提煉出的具有孩子特點的語言感情色彩濃郁,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學生,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各種新的觀念,新的事物讓他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多讀一點像《一起長大的玩具》這樣的文章,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感受一下別人童年的經歷,想一想自己的經歷,就能夠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冷靜。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的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圈點批注的方法。
3.將閱讀與自我評價相結合,使閱讀成為學生思想、情感的一種需要。
4.通過與作者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文章語言的深意,進而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良好閱讀方法對理解文章內容所起的作用。
[教學安排]
講,講講自己喜愛的玩具并作出喜愛的原因。
說,說說三篇文章所記敘的內容及作者喜歡玩具的原因?
想,想想作者為什么到了成年還不能忘記兒時的這一段經歷?使作者魂牽夢繞的到底是什么?
評,評評不同時代的玩具,評評不同時代的孩子。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如果你這時走入大商場,你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哪?你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最喜歡的禮物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現在玩具的特點么?
2.學生回答。
學情估計:①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玩具。②超出了玩具的范圍,擴大成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唱碟等。③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玩具,但不能傳達出自己的情感。④能夠對玩具進行描述,體現出現在玩具的特點并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教師應對的辦法:①要求說出為什么喜歡的原因,告訴學生表達應有理有據。②明確玩具的概念:專供兒童玩的東西。如唱碟、游戲軟件就不是玩具。③提示學生:你是如何對待玩具的?玩具使你的心情如何?幫助學生傳達出對玩具的感情。④提示學生:你的玩具有什么特點?你能描述出玩具的可愛么?你對玩具的樣式、功能、特點、種類有怎樣的看法?以幫助學生清楚的表達。
3.朗讀課文,落實基礎。
自由朗讀(要求用符號在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準的字旁邊做記號,然后查字典正音。)
抽查朗讀(檢查落實。如:覬覦、慷慨、泥塑、拂、削、遐想、甲胄、拽、怠慢、死乞白賴)
示范朗讀(學生范讀文章或段落。提示學生從讀音、停頓、語氣、快慢等方面來感受。)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能告訴我作者都寫了些什么?
學情估計:《豬蹄兒燈》、《抽陀螺》有記敘的事情,又有標題提示,所以概括起來較容易。而《兔兒爺》沒有相對集中的事件,所以把握內容難一些。
應對的辦法:提示學生扣住標題思考,文章的內容一定是寫兔兒爺,再關注文中的關鍵語句,第二自然段中“最引起我們孩子家興趣的,就數泥塑兔兒爺了”領起了下文幾個段落。而第五自然段“對兔兒爺的喜愛,除了源于對生活中真實的小白兔的溫情外,還由于兔兒爺多了幾分童話色彩!币痪涓爬诉@幾段的內容。經整合由此推出《兔兒爺》一文的內容是寫兔兒爺因其溫情和外觀造型的童話色彩引起我們濃厚的興趣。
明確文章內容:①自己制作豬蹄兒燈。②抽陀螺。③兔兒爺因溫情和外觀造型的童話色彩引起我們濃厚的興趣。
、茉僮x課文,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
提問: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你覺得作者傾注情感最多,最值得我們去揣摩、思考的內容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三個詞體現出這一重點內容?
自己制作豬蹄兒燈(過程)
抽陀螺(感覺)
兔兒爺因其溫情和外觀造型的童話色彩引起了我們濃厚了興趣(原因)
根據重點提示仔細研讀相關內容以這樣的句子“我喜歡……是因為……”回答出作者喜歡這三樣玩具的原因。
明確:①我們喜歡豬蹄兒燈,是因為豬蹄兒燈是自己制作的,照得比別的燈遠,它讓我們很驕傲。②喜歡抽陀螺,是因為抽陀螺的感覺很刺激,很解氣。③喜歡兔兒爺,是因為兔兒爺很溫情,而且有著能引起我們遐想的外觀造型。
第二課時
1.課堂活動:實話實說。話題:你喜歡豬蹄兒燈、陀螺、兔兒爺這一類過去的玩具嗎?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情估計:①認為這些玩具很土,不起眼。不喜歡。②沒有現在玩具的益智功能,沒意思。不喜歡。③抽陀螺還有點意思,人與陀螺較勁,比較喜歡。
2.課堂討論
問題:大家都覺得很土、不起眼的玩具,作者到了成年仍難以忘懷。想一想,使作者魂牽夢繞的到底是什么?
提示:可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研讀文本,在具體的事件和情境中探尋作者的思想軌跡,在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式:就感興趣的文章自由結合成小組,每一小組要有探究的結論,并能夠依據文本內容進行簡要的分析。在交流過程中你可以贊同,可以補充,也可以反對。
可有以下結論:①制作豬蹄兒燈熱情和執著讓作者難忘,那是多么真摯的一種情感。②在制作中讓作者體驗到了只有自己的勞動和創造才能真正享受到快樂,感到驕傲。③豬蹄兒燈乃人們的創造,因地制宜的創造,多么讓人佩服的聰明才智。④不僅是豬蹄兒燈,還有那年三十的燈會上的多姿多彩的燈,不也傳達出我們民族璀璨的文化嗎?你難道不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嗎?⑤抽陀螺的刺激不體現出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嗎?⑥抽陀螺,抽漢*,多么鮮明的讓人感動的民族感情。⑦在冰上抽打陀螺時的情景,多么美的一幅圖畫。⑧對兔兒爺的喜愛緣自于兔兒爺的溫情,善良的心境讓人留戀。⑨兔兒爺的創造體現了人們的聰明才智。⑩大人們拜月,孩子們拜兔,多么吸引人的童真童趣。等等。
師生共同小結:是什么讓作者魂牽夢繞?是真摯鮮明的情感,是純潔的內心,是水晶般的童真童趣,是成長的感悟,是中國燦爛的文化。
3.閱讀后反思
評一評不同時代的玩具,不同時代的孩子。
學生課堂交流。(此交流應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提示評議的角度:①不同時代的玩具有不同的特點,你如何評價?②玩具對孩子的教育和開發有沒有作用?③過去的孩子與現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④如何評價過去的孩子?在他們身上有沒有讓現代的孩子感到不如的?
教師小結:閱讀讓我們的情感發生了變化,交流又使我們思想得以升華。對那些土氣,不起眼的玩具有了新的感悟,又促使自己對童年時光有關玩具的回憶、思考。玩具不僅是玩具,當它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就演變為一種經歷,一種情感,一種思想,一種文化,一種歷史,它伴隨著我們成長,所以作者說是一起長大的玩具。
4.作業
以“我和玩具”為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