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26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是詩人汪國真的作品。全詩圍繞“我微笑著走向生活”這一主題,采用一種明白曉暢的表達方式,歷數面對平坦、崎嶇、幸福、不幸時采取的不同態度,展現了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偉大詩人普希金的作品。這首詩寫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在這樣的處境下,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卻表現出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將到來的精神。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歌,體會詩中所傳遞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2、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得到啟迪。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對“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用自讀展示、分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詩歌,用有感情的誦讀來傳遞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

  2、借助課外資料,聯系詩人的生活實際來進一步加深對詩歌和詩人的理解。

  3、查找關于作者更多的資料,推薦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作品,從中體會作品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所傳遞的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重難點分析:

  教學時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由于兩首詩所要傳遞的思想與情感都很清晰、明確,在教學中可以較多地采用自學、討論等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汪國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們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出示課件,學生觀察兩首詩的題目,看看發現了什么特點?(都與生活有關)

  (二)出示課件,介紹現代詩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多讀,讀出韻味來。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詩歌的意境、詩歌的畫面。

  二、學習第一首,領悟詩歌韻味

  (一)出示課件,介紹作者。

  汪國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詩清新、美好,既蘊含豐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許多青年人的喜愛。他的詩集曾三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課件,邊讀邊想,哪些語句讓我們體會到詩人是微笑著走向生活?

  交流預設:

  什么是平坦?在詩中,“平坦”指什么?詩人所采取的態度是什么?面對平坦,我們要去欣賞與享受那份簡單的快樂。

  什么樣是崎嶇?詩中指什么?詩人所采取的態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面對崎嶇也不必畏懼,莊嚴地思索、行進,才是應有的態度。

  面對幸福、不幸,詩人采取了什么態度?幸福時就讓我們隨之歡舞,不幸時就挺胸迎戰吧。

  (三)品讀詩句,體味詩情。

  學生細讀,勾畫感受深刻的詩句,適當寫下自己的感受。

  (四)結合生活,理解詩句。

  出示課件:面對生活的平坦與崎嶇、幸福與不幸,作者選擇的是微笑面對,你還知道哪些微笑面對生活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許多經歷,學了這首詩,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能不能也像詩人一樣,拿起我們的筆,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我們的'所思所想呢?

  仿寫練習:出示課件

  生活報我以痛苦嗎?我會

  生活報我以快樂嗎?我會

  生活報我以甜蜜嗎?我會

  生活報我以酸楚嗎?我會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首,領悟詩歌韻味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出示課件

  1.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造者,更是19世紀世界詩壇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創作了近800首優秀的抒情詩篇。

  3.他的詩歌,像太陽一樣照耀著19世紀的文壇,他被喻為“詩歌的太陽”。

  4.他的說理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問世后,成為許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二)出示課件,介紹作品創作背景。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默讀全文,思考:出示課件

  這首詩是用什么口吻寫給那些受生活欺騙的人們的?對于這些人,詩人提出了怎樣的叮嚀和囑咐?

  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學生默讀,勾畫,寫出自己的感想,教師巡回指導。出示課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四、情感升華

  (一)這篇課文的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許多人把它們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讀完以后喜歡這兩首詩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各抒己見。出示課件

  (二)請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寫下來,與老師同學共勉。

  (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嘗試背誦全文。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詩的內容和體會作者分別借紙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背誦冰心的《紙船—寄母親》;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以紙船為憑借,進行習作練習。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主題和難點探究培養學生賞析詩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游子對母親深情的思念與依戀,培養學生愛母親、愛祖國的感情;體會詩中童真雅趣,激勵學生保持一顆天真純潔的心。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產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通過精品細讀,領悟詩情,理解主題,品味詩中的情感,體驗詩人思念之中的愛和悲哀;用多種方法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詩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詩中的大膽想象。學生合作探究研讀詩句,理解體會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領會詩歌是借助具體形象來表達的童真雅趣、抒發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運用這種方式進行簡單地表達訓練。

  教學準備

  錄音等音頻資料、課件、作者相關背景材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學生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母愛的詩歌、母愛的歌曲、母愛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課件

  2、啟發談話,導入新課《紙船—寄母親》。

  3、學生說說自己對作者的了解,出示課件教師加以補充、整理。

  4、出示課件介紹寫作背景

  二、初步朗誦,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課文用什么一個形象來表作者自己怎樣的情感呢?

  2、自讀詩歌,詩歌描繪了幾幅圖畫,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圖畫的內容。 出示課件(疊紙船、放紙船、夢紙船)。

  3、朗讀全詩,注意停頓。(出示課件)

  三、精品細讀,領悟詩情。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對母親思念的?出示品讀詩歌的課件 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從來不肯”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從來是一直都這樣,從不破例。“從來不肯”了體現詩人對母親的深情由來已久,不是一時的沖動。)

  在朗讀中這個詞應如何處理才能表現情感?

  (這句話的重音也應放在“從來不肯”,“從來不肯”的語氣要堅定而深沉。) “總是留著——留著”、“一只一只”:(表明所疊紙船之多,對母親思念之深。) “每天”、“總希望”:(體現思念的執著、誠摯和永不改變) “含著淚”、“求”:(體現了思念之強烈已達頂點。)

  2、三個小節在表達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討論小結并板書:“思念之深——執著誠摯——強烈” 為什么含淚?為什么悲哀?(領悟詩情)

  3、你認為哪句最能體現詩人要表現的情感?出示課件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4、出示課件讀《紙船》加深體驗。 (深情、柔和、低沉,表現出愛與思念)

  四、品析文筆,感情內化。

  1、詩人用小紙船來寄托自己的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學生自己舉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2、作者為什么選紙船作為抒情的憑借,而不選擇千紙鶴、月亮、星星呢?

  (紙船可以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可以象征詩人的純潔之心,符合當時海上的情境,紙船帶著童稚氣,適合兒女表達思念母親之情。)

  3、出示課件用借物抒情地方法,說一段話。

  五、課外閱讀,拓寬視野。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個充滿愛心、充滿童趣、充滿和諧的文學世界,讓以其為代表的小詩體廣為流行,使許多的讀者愛不釋手。出示課件鼓勵閱讀。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冰心給泰戈爾信件的課件:有冰心奶奶給泰戈爾的書信引出課題泰戈爾的詩歌

  《紙船》。

  2、出示課件學生交流自己對泰戈爾的了解,教師介紹作者。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首先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相機指導,然后教師范讀,最后學生齊讀。

  2、思考:“我”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夢想什么?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三、精品細讀,領悟詩情。

  1、默讀詩歌,評點,小組討論交流:出示課件

  (1)你覺得詩中的“我”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從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飾性的詞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注意體會一些限制、修飾性詞語的作用,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做到邊品邊讀。)

  詩人在水邊放船,眼睛應該注視水里,為什么會“仰望天空”? 出示課件 “我”在紙船上運載了些什么,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出示課件 (3)描繪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時間、地點、人物、氛圍)

  四、品析文筆,感情內化。

  1、泰戈爾的《紙船》與冰心奶奶的《紙船》有哪些異同?

  2、如果你也有一只載夢的紙船,你會放進怎樣的夢?不妨試著做一首小詩,把你的夢想寫出來。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現代詩二首》

  課型略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巢、葦、羅”等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學難點:掌握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寫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同學們,走過了春天,度過了夏天,我們走進了帶著涼意的秋天,誰能說說想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課件出示2)

  2、(落葉、豐收)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樣描繪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關于秋的詩。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大白的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書: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用身邊的事物來勾起回憶交流齊讀課題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一)初讀詩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巢、葦、羅、眠、霸、占”并分別組詞。(課件出示3)

  2、分小節讀詩文。

  (二)范讀詩歌,整體感知出示詩文(課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給你的印象。

  2、引導學生觀看課文配圖。

  自由朗讀課文聽師讀說一說觀看課文配圖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學生練習讀,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出示詩歌指導讀)

  2、賞析《秋晚的江上》這樣美的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讀詩歌,品詩意。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板書: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美景)欣賞古詩《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人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現了歸巢的鳥兒對自由的渴望、向往,對現實的抗爭。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覺。)(板書: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練習讀詩讀詩歌,品詩意思考回答邊讀邊想討論詩意思考回答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比一比,組詞語。

  渡倦坐度卷座

  2、課文整體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寫了一幅倦鳥、斜陽的畫面。

  《花牛歌》中描寫了、等景物。

  自由做題,指名交流答案

  板書設計: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歸巢的鳥斜陽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白色的蘆葦教學反思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詩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誠的童心,描繪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2、體會詩人依照兒童的心理,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豐富的想象描繪的兒童的奇思妙想。

  過程與方法:

  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朗讀感受詩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感受詩歌美的同時,體會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

  二、學習重難點:

  詩人怎樣通過奇思妙想描繪兒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學習準備:

  1、查閱資料:泰戈爾與《新月集》。

  2、從語言、動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兒童的天性,并可用一些比喻句對兒童進行描繪。

  四、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一:用語言描繪兒童的天性

  活動目的:課前蘊造氣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兒童,了解兒童。

  活動時間:7分鐘

  活動方法:小組比賽

  活動步驟:

  1、老師導入話題,并將班上同學分成四人為一組進行比賽。

  2、兩分鐘后開始比賽,可任選一個角度,如語言、動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兒童,看誰說得精彩,對說得好的給以熱烈的掌聲。

  3、小組比賽大約5分鐘后,教師總結:同學們用了如此優美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描繪,靠的`是對兒童的熱愛和豐富的想象,那么泰戈爾又是怎樣描繪兒童的天真和充滿幻想的呢?進入課文《紙船》的學習。

  4、朗讀《紙船》,勾出詩中對兒童描寫精彩生動的地方。

  活動二: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兒童的童真雅趣?

  活動目的:描寫事物要抓住特點

  活動時間:10分鐘

  活動方法: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搶答,看誰找得準

  活動步驟:

  1、教師作活動說明:同學們在朗讀課文時,認真思考詩中對兒童進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繪,說得正確的,將其姓名寫在黑板上并在后面寫上他(她)的尋找結果。

  2、學生自我感悟,搶答,其余同學當裁判。

  3、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作適當評價。

  4、比賽結束后,教師點評:寫事物要抓住特點。

  五、自我測評:

  1、《紙船》對兒童進行了哪些生動的描繪和想象?

  ① ② ③ ④

  2、先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著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夢想什么?

  4、小作文:以“兒童”為話題,抓住其特點,寫一段話,文體不限 。

  六、學習資源鏈接:

  (1)泰戈爾

  泰戈爾,即接賓特蘭納.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反戰和平團體;致力教育改革,創辦國際大學。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國主義統治下,印度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現了擺脫殖民主義和封建鷥勢力壓迫的愿望;歌頌祖國,贊美大自然,具有獨特民族風格。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劇本《紅夾竹桃》、《郵局》,長篇小說《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印度國歌。1913年獲諾貝樂文學獎。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查閱字典,會認、會寫本課“坦”、“崎嶇”、“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勁”這個多音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寫詩歌。

  2.過程和方法

  以學生自主學習、親身感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充分領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訓練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習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樹立“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正確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習鑒賞詩歌,體會這首詩歌的意境美,幫助學生樹立“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正確人生態度。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我們通過《大自然,你好》認識了身殘志堅的張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認識了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她們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們的行動和文章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他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活的樂觀。希望這節課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確: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板書:生活)

  先學第一首《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簡單介紹汪國真。(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詩清新、美好。既蘊含豐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許多青年人的喜愛,他的詩集曾三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二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然后指名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人讀生詞并理解

  3、造句練習。

  三、品悟詩情。

  1.生活是什么?詩中用了四個詞告訴了我們,下面大家再讀這首詩找出來。

  找出后板書:平坦崎嶇幸福不幸

  師:生活之旅,并非一種風景,有平坦,有崎嶇,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們應怎樣走向生活呢?

  (微笑著走向生活)

  2.學生自讀自悟。

  師:詩人采取了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去戰勝崎嶇和不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下面請大家再讀這首詩,找出有關語句,勾畫感受深刻的地方,適當寫下自己的感受,教師巡回傾聽。

  3.小組交流。(大屏幕出示):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樂奔流的小河。報我以崎嶇嗎?

  我是一座大山莊嚴的`思索!報我以幸福嗎?

  我是一只凌空飛翔的燕子。報我以不幸嗎?

  我是一根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

  師:那么想想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人則是怎樣面對平坦、崎嶇、幸福、不幸的?

  學生交流自己或身邊的人或名人。

  在交流過程中相機指導表情朗讀,并作不同形式練讀。

  4.那么大家就帶著堅強、樂觀的態度再讀這首詩。

  小結:汪國真告訴我們無論怎樣,我們應該“微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現在還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欺騙、愚弄、誤解、陷害、猜疑……你將會如何呢?

  四、拓展練習

  1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對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觀點?請試著用一兩句格言式的話寫出來。

  2、仿寫練習。

  生活報我以痛苦嗎?我會生活報我以快樂嗎?我會生活報我以甜蜜嗎?我會生活報我以酸楚嗎?我會

  五、拓展閱讀。

  說說文章給你的感觸。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欣賞詩歌的方法閱讀、鑒賞詩歌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領會蘊含在詩中豐富的情感。

  2、領略詩歌美妙的意境。教學難點:領略詩歌美妙的意境。

  過程設計:

  一、導入,然后分組,組織課堂。

  二、教師朗誦,然后指導學生朗誦。

  三、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

  四、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五、師生共同回憶閱讀、鑒賞詩歌的方法。學生反饋,師生交流、歸納。

  1、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形象、凝練;

  2、領會詩歌蘊含的豐富情感;

  3、領略詩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組分工協作,討論以下問題,組長組織交流,準備發言稿。

  流程:學生互相討論——自己寫稿——互相交流——組長整理本組成果——組長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筆下的日出勝景是什么樣子的?

  2、太陽象征著什么?

  3、說說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4、說說詩歌美妙的意境。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其中。

  七、教師指定第一組讀前三節,然后組長展示本組成果。學生反饋,師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萬丈

  2)日出時:火一樣準確、形象、凝練描繪日出勝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陽(象征光明、真理、未來新生祖國)

  八、教師指定第二組讀全詩,然后組長展示本組成果,教師補充以上板書。

  九、教師指定第三組讀后四節,然后組長展示本組成果,教師補充以下板書。

  4)——7)禮贊——抒情澎湃的激情對美好祖國的追求對祖國強烈的愛

  師生交流、總結:詩人描繪了日出的勝景,抒發了如火山噴發的像怒濤澎湃的激情,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美好祖國的追求和強烈的愛。

  十、教師指定第四組讀全詩,然后組長展示本組成果,師生交流、總結。

  (明確)遼闊的大海上,波濤洶涌澎湃,霞光萬丈,一輪紅日緩緩上升,將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紅。太陽啊,請你永遠照耀世界,將四周的黑暗驅除出去吧!太陽啊,請賜給我無窮無盡的光和熱吧,我將為你獻身。

  十一、師生共同總結是如何欣賞這首詩歌的。

  十二、學生自讀《爐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個禮物。思考問題:

  1、請找出詩中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并說說這樣比喻的好處。

  2、請說說《爐中煤》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在主題上和《太陽禮贊》有什么相同之處?(師生共同聊聊愛國這個話題。)

  十三、實踐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讀下面一段文字,運用課文中的象征手法,給“母愛”找出合適的意象。

  母愛,一個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母愛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母愛就像________________,幽遠純凈,和雅清淡;母愛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像_________________,婉轉悠揚,輕吟淺唱;母愛就是_________________,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答:一首田園詩;一幅山水畫;一首深情的歌;一陣和煦的風。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統一,只要能符合特征就行。)

  課文賞析:全詩共七節,前三節寫景,后四節抒情

  第一部分:寫景,描繪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遼闊的大海上,波濤洶涌澎湃,霞光洶涌萬丈,一輪紅日緩緩上升,將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紅。”

  畫面具有動態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給人一種飛動的感覺。這里,詩人運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將太陽的光線由弱到強,將太陽的色彩由淡到濃的過程清晰地表現出來。寫景是為了抒懷。

  第二部分,作者對太陽敞開胸懷,述說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陽喲”開頭,詩人請求太陽永遠照耀世界,將四面的黑暗驅除出去:詩人希望能從太陽吸取無窮無盡的光和熱,將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詩人愿和太陽融為一體,表達了為光明而獻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勢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節,詩人的感情如火山爆發,充分表現了“五四”時期那種特有的狂飆精神。

  最后一節中”的笑“,更是滲透了詩人的歡快之情,使畫面活躍起來。

  評析:詩人對太陽充滿了如此強烈的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美的熱烈追求,這種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為在詩人的心目中,太陽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來中國的象征。詩人渴望“美的中國”早日到來。于是詩人用筆將他所要表達的社會理想表達出來了。

  《我愛這土地》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了解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學習有關象征的表現手法。

  4、深刻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詩的主旨。

  教學難點:

  1、象征的表現手法。

  2、詩歌描寫對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隨著詩中所迸發的愛國情感的火花而燃燒。(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背景介紹:

  本詩寫于抗戰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四、朗讀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緩慢,抑揚頓挫,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讀會意,以會意促讀。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三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四步:推薦2—3名讀的好的同學在班上朗讀;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別齊讀;

  第六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第七步: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學生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緊扣“土地”,師生討論分析全詩。

  1、點出土地情結。起始兩句,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感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于是土地情結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2、傾吐土地情結。“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無比溫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對象,詩人沒有沉溺于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莊嚴鄭重的選擇。

  3、升華土地情結。一問一答,詩人由借鳥抒情轉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情結,已使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深沉”一詞也許表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適應的表達強度,于是其后緊跟的沉重的省略號,似乎涌動著潛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讀者持續的共鳴。

  二、問題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回答: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為祖國獻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執著的愛,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愛。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回答: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3、結合寫作背景,準確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4、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這些修飾語限定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表明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5、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詩的抒情色彩濃烈,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達到這種抒情效果?

  回答: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無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么著一“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么?

  回答:“也”一詞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己任,主動請戰于民族解放運動中。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8、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回答: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第一節蓄勢,第二節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9、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也正是艾青詩作不同于其他詩作的一個重要特色。

  10、結合詩歌內容,說說文中兩個省略號和破折號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個省略號,表示列舉內容的省略。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余意未盡,情深綿綿。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轉折。

  三、寫作特色:

  1、意象內涵豐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歸納:

  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創造了一系列鮮明意象,抒發了對祖國真摯深沉的愛。

  五、板書設計:

  六、作業布置:課后思考練習

  七、課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鳥,聯系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這高峽出平湖的山峽大壩,這可上九天攬月的神舟飛船……

  2、艾青在詩中,含著淚水說:“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例:當我們抵御外侵,我們會記得岳母刺給岳飛身上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當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氣節,我們不會忘記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著往下寫,相信你會寫得更精彩)。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是詩人汪國真的作品。他的詩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詩圍繞“我微笑著走向生活”這一主題,采用一種明白暢曉的表達方式,歷數面對平坦、崎嶇、幸福、不幸時采用的不同態度,展現了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的紀念冊上。那時的俄國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也讓我們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質就是苦樂共存。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歌,體會詩中所傳遞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2、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得到啟迪。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對“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設計理念: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后沒有生字。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

  2、在朗讀、自學第一首詩時,教師可隨機點撥學生理解“平坦、崎嶇”的深層含義。指導學生交流面對生活中的平坦、崎嶇、幸福、不幸時,詩人所采取的態度是什么,并結合現實生活,談談那些樂觀對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學生學習現代詩的方法,并在教師指導學第一首詩的基礎上,學生自學第二首詩。

  教具準備:畫好的小河、大山、燕子、勁竹、笑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介紹現代詩: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現代詩二首》,現代詩形式自由,內涵開放,寫作手法上多運用修辭。像1課《在天晴了的時候》中,小草、小白菊、鳳蝶兒、云等等,作者都賦予了人的靈性,讓人讀起來親切、自然、美好、歡樂。

  2、介紹學法:對于現代詩,我們怎樣學習呢?我來告訴大家,第一步,多讀,讀出韻味來。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詩歌的意境,詩歌的畫面。

  3、介紹作者:下面我們來學習汪國真的《我微笑著走向生活》,關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國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詩清新、美好。既蘊含豐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許多青年人的喜愛,他的詩集曾三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二、配樂多種形式品讀詩文。(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

  1、下面請同學們隨著優美的樂聲朗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配樂讀。

  3、兩人搭配讀。

  4、接龍讀。(每人讀一大句)

  三、交流詩人的生活態度。

  同學們讀得很精彩,詩中寫了哪幾種方式的生活?(板書:平坦、崎嶇、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詩中,“平坦”指什么?詩人所采取的態度是什么?(貼小河圖)

  2、什么樣是崎嶇?詩中指什么?詩人所采取的態度是什么?(貼大山圖)

  3、面對幸福、不幸,詩人采取了什么態度?(貼燕子圖、勁竹圖)

  總結: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面對平坦,我們要去欣賞與享受那份簡單的快樂。面對崎嶇也不必畏懼,莊嚴地思索、行進才是應有的態度。幸福時就讓我們隨之歡舞,不幸時就挺胸迎戰吧。這就是我們火熱的生活。(板書:火熱的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問題,我們應怎樣對待?(微笑、樂觀、積極……)(貼笑臉圖)

  四、請同學們想想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面對不幸,積極進取的.人呢?

  (1意外中失去雙臂的書法家和志剛;2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通過自學成為了碩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動的美國殘疾人霍金,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4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成為“世界十大杰出婦女”之一;5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經過無數次嘗試,終于創作出了聞名于世的《第九交響曲》……還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五、寫格言

  1、同學們,你們覺得“人應該怎樣面對生活呢?”請你用一兩句格言式的話寫出來。

  2、我們可以參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愛迎接今天。

  B你給生活一縷陽光,生活會還你一個太陽。

  C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D人生只有進取,滿足就意味著死亡。

  3、寫完,配樂朗讀。

  4、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仿寫詩文。(大屏幕出示仿寫例文)

  仿寫例文: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生活報我以滋潤嗎?我是一泓永不斷流的清泉,溫柔清冽。

  生活報我以干澀嗎?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鮮花,綻放四季。

  生活報我以甜蜜嗎?我是一罐剛出爐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報我以痛苦嗎?我是一片無憂無慮的云朵站在天際。

  六、在歌聲中結束本詩的學習。(歌曲:我微笑著走向生活(譚輝軍|謝若琳))

  七配樂朗讀第一、二詩,自學第二首詩。

  1、了解詩人寫詩背景。

  2、了解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9

  一、游戲導入

  1.同學們,上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猜謎語的游戲。

  任勞又任怨,

  田里活猛干。

  生產萬噸糧,

  只把草當飯。

  預設:牛。

  同學們見過牛嗎?你印象中的牛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可以仿照老師這個句式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

  這是一頭x的牛。

  預設:這是一頭壯碩的牛,這是一頭勤勞的牛,這是一頭任勞任怨的牛……

  2.我們來看看牛在作者徐志摩的眼中,又有什么不同?

  匯總你搜集到的與作者有關的資料。

  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3.出示課題,理解課題。(花牛歌)

  二、課文賞析

  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牛歌》這首詩歌嗎?喜歡的話就趕緊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一畫:畫出本課的生字,多讀幾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圓

  4.認一認:出示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

  5.幫一幫:四人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6.比一比: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詩歌,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一起和美麗的花牛做個游戲吧!

  三、朗讀品味

  (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帶著對花牛的喜愛之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羅。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讀過程中老師有些小建議:嘗試模仿花牛的動作;注意斷句。

  (二)品味朗讀。

  1.讀完了這首詩歌,你發現這是一頭怎樣的花牛?

  預設:這是一頭調皮可愛的花牛、這是一頭會做夢的花牛……

  2.小組之間交流一下小花牛在草地上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預設:在草地上坐、在草地上眠、在草地上走、在草地上做夢。

  3.草地里坐。

  (1)齊讀第1小節,圈出這一小節描寫的景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羅。

  預設:花牛、草地、剪秋羅。

  (2)說一說這一小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花牛壓剪秋羅

  (3)壓扁了剪秋羅,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特點?

  預設:可以看出花牛的無拘無束。

  朗讀時,要用舒緩的語氣,讀出花牛的悠閑自在。

  (4)看到花牛壓扁了剪秋羅,你會對花牛說些什么?

  預設:“小花牛,真淘氣,把剪秋羅都壓扁了。”

  小組之間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匯報交流其他小節的收獲。

  花牛:在草地上眠

  在草地上走

  在草地上做夢

  4.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預設: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從“霸占”一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花牛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無拘無束。

  “白云霸占了半個天”說明了什么?

  預設:表明天朗氣清,作者的視線轉移到了天上。

  花牛在草地上睡覺,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為一體。

  5.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走,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這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景象?

  預設:花牛甩尾圖。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說明了什么?

  預設:說明作者觀察仔細,也說明了花牛的悠閑自得。

  6.在草地里做夢,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預設:這一段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夕陽落山說成太陽偷渡,非常形象生動、富有情趣。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花牛做夢圖。

  猜一猜花牛會夢到什么?

  預設:天空真美啊!青草的味道真是太美味啦!

  7.再讀課文:從《花牛歌》中你感受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預設: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花牛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生動地展現,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四、感悟提升

  1.小組討論一下:嘗試為這幾小節起個好聽的名字!

  預設:花牛壓剪秋羅圖、云下花牛眠圖、花牛甩尾圖、花牛夢中見夕陽圖。

  2.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

  句式整齊:這首詩共有4小節,每一小節只有兩句,而且開頭都是“花牛在草地里……”,句式非常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詼諧幽默:這首詩用詞非常有趣,“壓扁”“霸占”“偷渡”貶詞褒用,把事物寫得可愛、生動。

  結構簡單:全詩語言通俗易懂、簡單明快。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過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復雜,也不過分追求語言的華麗。

  3.你還知道哪些帶有“牛”字的成語?

  預設:九牛一毛 汗牛充棟 牛毛細雨 對牛彈琴 牛高馬大 九牛二虎之力 風馬牛不相及 庖丁解牛 初生牛犢不怕虎 牛頭不對馬嘴 牛刀小試 氣沖斗牛 目無全牛 牛鬼蛇神……

  五、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現代詩二首》”,一起來闖關吧!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賞析重點詩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賞析詩句。

  2、嘗試仿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教案#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中我們通過對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品析,欣賞了兩幅美妙的自然圖畫。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領略一番。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節朗讀《秋晚的江上》,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A、想一想:詩歌第1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朗讀第1節,把握其中出現的景物以及它們的行動,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描繪畫面時要善于發揮想象,描述要生動。

  B、理一理: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歸鳥、斜陽、江、蘆葦,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黃昏秋江圖。

  C、辨一辨:“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這一句詩中鳥兒和斜陽的位置關系如何?具體分析一下。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即“掉”的雙方,然后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其中塑造的鳥的形象。

  明確:詩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飛鳥和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但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這兩句是第一節情景的繼續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這一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顏色的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頭白的蘆葦”呈現“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E、寫一寫:這首詩歌生動優美,節奏和諧,你們能仿照再寫一首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即選取自然事物組織畫面,表達感情。這是仿寫時可以借鑒的思路。

  示例:夕陽中的幽徑,/飄飛的秋葉,/即使是無力了,/還迎著寒風舞蹈。/雙手一張,/把夕暉鋪滿小路;/金黃的大地,/也收獲萬物的永恒了。?

  F、誦一誦:多讀幾遍詩歌,熟讀成誦,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3、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花牛歌》,圈畫不懂的地方。

  4、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A、議一議: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詩歌,理解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這首詩共四節,每一節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開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使詩歌顯得結構勻稱整齊,具有回環往復的韻律美。

  B、品一品: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體會詩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詩歌主要講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詩人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C、寫一寫:這首詩寫得非常優美,你們能仿寫一段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仿寫的要領。仿寫時,應先觀察原文的內容和格式,再圍繞主題,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寫出新的描寫點。這首詩先寫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隨后寫了在做的同時,花牛本身或自然環境的狀態。可使學生想一想,花牛還會做些什么,結果又怎樣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株紅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邊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撲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誦一誦: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讀成誦。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過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自然,也能像兩位作者那樣寫出那么動人的詩篇。欣賞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們能從中欣賞到怎樣的美。

  1、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指名朗讀。

  雨后天

  林徽因

  我愛這雨后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香草,落葉,

  吹遠了一縷云,象煙——

  象煙。

  2、閱讀與交流。

  (1)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風景?(雨后的平原)

  (2)詩中描寫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風、落葉、云)

  (3)從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熱愛)

  四、課堂回顧,交了收獲

  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江面,翻飛的鳥兒,悠閑漫步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感受,就一定就發現獨特的風景。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具體學習了兩首小詩,從中體驗了美的風景。我們還學會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我們還仿寫了詩歌,提高了表達能力。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認“巢、葦、羅”等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復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4.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學難點】

  反復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1.教師范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

  強調字音---一巢(cháo)

  2.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

  (1)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指名朗讀,嘗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

  歸鳥、夕陽、蘆葦

  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

  3.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4.欣賞《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人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現了歸巢的鳥兒對自由的渴望、向往,對現實的抗爭。

  6.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覺。)

  三、小結:

  秋晚的江上黃昏時的景色是美麗的,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

  【板書設計】

  晚秋的江上:歸鳥

  斜陽

  蘆葦—美景

  花牛歌:睡覺

  有趣

  【教學反思】

  《現代詩二首》(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新詩,歸鳥低飛,殘陽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詩人徐志摩的作品,這首詩歌使我們體會到了童年時的樂趣。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讓我們在詩的世界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其關鍵在于創設情景,在讀中感悟現代詩歌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感到很欣慰,孩子們的發言并不是那么積極,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們蠢蠢欲動的心靈,只是他們還有些含蓄。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這首詩從整體框架上采用了當時流行的小詩體,小幅的描寫,簡潔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興的抒發,描繪出了江邊秋天黃昏時的景象。

  《花牛歌》全詩四節,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草叢中的花牛行動、景象巧妙生動地展現,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學情分析:

  對學生進行詩歌的吟誦,進行詩的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詩的種子,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教學時老師要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教學建議:

  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詩歌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兩首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4.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感悟、聯想為主,以詩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導學生感受對大自然風景的喜愛。同時,運用多媒體音樂、畫面營造氛圍,讓學生獨立思考、獨自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大自然、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兩首詩的內容, 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難點

  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準備:

  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 搜集關于秋天的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

  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用一幅畫導入: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引起學生思索。這樣美得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歌嗎?喜歡的話就趕緊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一畫:畫出本課的生字,多讀幾遍。

  4.認一認:出示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

  歸巢 馱著 斜陽 頭白 蘆葦 妝成 一瞬 紅顏

  5.幫一幫:四人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6.比一比: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詩歌,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三、研讀詩歌,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反復練讀。

  2.說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及原因,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每一小節詩寫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節。

  2.教師示范,配圖配樂朗誦。

  3.思考問題:

  (1)鳥兒要干什么?是怎樣的狀態? (鳥兒歸巢,倦了)

  (2)“馱”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

  4.配圖配樂齊讀。

  (三)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第2小節。

  2.學生說說這一小節描繪的畫面上出現了什么景物?

  3.學生自主學習,在書中畫有關的景物,組內交流后匯報。

  4.思考問題:

  (1)“鳥翻雙翅,抖落斜陽”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好處?

  (夸張;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妝”“紅顏”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擬人,“妝”“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一絲生氣)

  5.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6.指名誦讀、賽讀。

  四、整體感受詩歌內涵

  1.從詩中描繪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無比欣悅)

  2.詩人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呢?(觀察,感受,描繪,想象)

  3.過渡: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充滿詩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閉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什么畫面呢?和同學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誦,升華情感

  全班展示朗讀、賽讀。師生共同評價,評出“全班最佳朗讀獎”。

  六、自悟自得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及學習感悟。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羅”、“眠”、“霸”、“占”,積累“壓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探究,品味詩歌語言的美,學習詩歌中擬人的修辭手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的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散文詩歌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2.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擴詞法,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讀詩題,想象畫面

  板書課題,引導交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現代詩——《花牛歌》,齊讀課題。說一說:讀了詩題,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用拘泥于詩歌表現的畫面和意境,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點燃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用序號標出詩歌的小節。

  2.小組合作學習。

  (1)大聲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組詞。

  (3)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學生分節朗讀,在師生點評中指導學生讀準“眠、巢、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讀好“壓扁了一穗剪秋羅”“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這兩個句子。

  4.教師配樂朗讀全詩,學生閉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詩歌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依據文本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將想象的主體聚焦在自由、悠閑、可愛的小花牛身上。通過這個環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花牛坐、眠、走、做夢這四幅畫。

  (三)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學第1節

  (1)出示課文插圖,這幅插圖畫的是哪一小節內容?

  (2)學生自由讀第1節,找一找這里寫了哪些景物?

  (3)指導想象:花牛的顏色、樣子、動作等;草地和剪秋羅的顏色、樣子等;花牛、剪秋羅可能會說些什么?

  學生邊說,教師邊寫出關鍵詞,如(黑白相間)的花牛、(軟綿綿)的草地、(美麗)的剪秋羅等。

  (4)指導學生憑借想象說出第1節所描寫的畫面,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花牛?

  (5)帶著想象和感受朗讀第1節。

  (6)總結想象的方法:抓關鍵詞,從顏色、樣子、動作、語言等方面展開想象,能讓畫面更生動。

  2.小組合作,學習第2、3、4節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運用上面學的想象方法開展學習。

  小組學習步驟:

  (1)大聲朗讀詩歌,圈出這節詩寫了哪些景物?

  (2)逐句想象畫面內容,再連起來說一說。

  (3)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花牛?

  (4)帶著想象和感受朗讀。

  全班分享,重點指導第2節“眠”“霸占”,第3節“滴溜溜”,第4節“偷渡”的想象。

  小結:多么自由、悠閑的小花牛啊,指導學生講述整首詩的畫面。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擴詞法指導想象第1節詩,讓學生懂得通過抓關鍵詞,從顏色、樣子、動作、語言等方面展開想象,能讓畫面更生動;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后三節,通過對擴詞法的操練,讓學生掌握想象畫面的方法,感受花牛的自由、俏皮、悠閑。

  (四)作業布置:

  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還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發揮你的想象,仿寫1-2節。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牛在草地上還可能做什么,仿寫詩歌,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創作詩歌的熱情。

  (五)課后延伸

  課后找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歌朗讀。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巢、葦”等6個生字。

  2.摘抄你喜歡的詩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學難點:

  掌握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寫詩的興趣。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巢、葦”等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重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1.同學們,走過了春天,渡過了夏天,我們走進了帶著涼意的秋天,誰能說說提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

  2.(落葉、豐收)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么樣描繪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關于秋的詩。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大白的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書:《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紹作者

  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原名金慶棪,現代著名詩人、史學家,我國新詩運動的重要倡導者之一。五四運動中,與經亨頤、陳望道、夏丐尊并稱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舊夢》《賣布謠》《秋之淚》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歸巢蘆葦剪秋羅睡眠霸占

  (重點指導生字:巢:是翹舌音“cháo”,避免讀成“cáo”;

  蘆:讀lú,不要讀成lǔ;

  羅:“羅”和“蘿”是同音字,讀“luò”;

  眠:不要讀一半,讀成“mín”;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2)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歸巢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斜陽回到自己的窩。

  霸占偷偷通過封鎖的水域或區域,現多指偷越國境。

  偷渡倚仗權勢占為己有;強行占據。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分小節讀詩文。

  四、范讀詩歌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給你的印象。

  (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新詩,歸鳥低飛,殘陽斜照,淺灘蘆葦,微風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出示課文掛圖,引導看圖。

  五、自由讀詩,理解詩意

  1.學生練習讀,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出示詩歌指導讀)

  2.賞析《秋晚的江上》這樣美的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①歸巢的鳥兒,盡管是裷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倦” “馱”體現了什么?

  歸鳥倦了,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鳥倦實際上也是人倦。而“馱”字,一方面是景致的進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鳥倦的程度,因為馱是一種負荷,而馱的又正是太陽,包含著詩人對生活的體驗。

  ②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

  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板書: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美景)

  3.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聰明的你知道嗎?快來讀一讀吧。自由讀古詩《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讀這首詩,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誰來說一說。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詩人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的詩句語言,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覺。)(板書: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

  六、指導朗讀

  方法指導:朗讀的時候要表現出花牛的可愛,用輕松活潑的語氣去朗讀。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指名朗讀,嘗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3.齊讀。(配樂)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談自己的發現。

  七、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寫了黃昏時的美麗景色,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首詩,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要求:只寫一個小節)

  設計意圖:檢驗對詩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綜合能力的發展。

  八、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一課,知道了詩人劉大白以清秀優美的語言,描繪出的是一幅超邁曠遠,奇異瑰麗,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鳥歸巢圖”,創造出的是一種意趣叢生,情味綿綿,耐人咀嚼的詩意境界,也體會到了詩人徐志摩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多搜集一些這樣的詩歌。

  九、當堂檢測

  1. 《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

  2. 《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十、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3現代詩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歸巢的鳥

  斜陽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

  白色的蘆葦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其關鍵在于創設情景,在讀中感悟現代詩歌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感到很欣慰,雖然孩子們的發言并不是那么積極,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們蠢蠢欲動的心靈,只是他們還有些含蓄。從孩子精煉的發言中,我發現孩子已經懂得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時孩子們心中已經積淀了一定的情感。圍繞詩歌的中心,讓孩子對各種新詩內容的細節(關注詩的字、詞)進行進一步的感悟。一節課就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悄悄地的過去了,通過誦讀,感悟講解,分析,孩子們對兒童詩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點的體驗在讀中得到了升華,孩子們的情感通過讀而變現得淋漓盡致。

  不足之處:

  因為課的容量較大,一心想要讓學生對詩歌有個比較系統地了解,自己時間觀念又不強導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是要趕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嚴格要求自己,上出實用高效的創新課。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巢、葦、羅”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和語調。

  3.抓住詩中描繪的景物,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的表達形式,學會仿寫詩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巢、葦、羅”等6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歌,讀準節奏,并熟讀成誦。

  3.把握兩首詩歌的主要內容,理清詩歌層次。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新詞。

  2.正確誦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自然美景圖,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的美。

  #教案#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中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小到落葉、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總能發現不一樣的美。你們有沒有認真去體驗過?可曾有什么獨特的發現?下面就請大家來說一說。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欣賞過的美麗風景,導入新課。

  生1:我最愛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貧瘠的田地,因為在一場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個個拇指大小的嫩綠嫩綠的小腦袋。它們茁壯成長,不經意間,長成了茂盛的竹林,堅強挺立,傲對風雨。

  生2:我最喜歡的是傍晚的斜陽,它將群山染紅,給綠林披上金裝。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將那一束束柔和的光從空中傾瀉下來,使一切顯得格外瑰麗。

  師:這就是你們眼中的風景,真美啊!這節課上,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寫景的現代詩,看看詩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間,從中感受自然之景的無窮魅力。

  3.出示課題,理解課題。(板書:現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時間,“江上”點明了地點,詩題表明本詩描寫的是秋天傍晚時江上的畫面。

  (2)《花牛歌》:“花牛”是詩歌描述的核心,詩歌展現的就是花牛行動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

  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原名金慶棪(yǎn),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現代詩人、文學史家。五四運動前,他就開始用白話作詩,是新詩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嘗試派代表詩人之一。代表作有《舊夢》《賣布謠》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興海寧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2.聽音頻朗讀,讀準節奏和停頓,注意詩中描繪的景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注意變色的字。教師糾正字音,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認的字:歸巢(cháo) 蘆葦(wěi) 剪秋羅(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朗讀兩首詩歌,注意讀出正確的節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緩的語調讀,語速較慢,體會斜陽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歡快的語調讀,語速稍快,讀出花牛的調皮、悠閑。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圈畫出重點詞語,學生先小組交流,教師再重點點撥。

  (1)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預設:倦鳥馱斜陽,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詩歌的意蘊是豐富的,不能僅通過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種場景,想象自己就是鳥兒,進而體會“倦”“馱”二字的表達效果。

  明確:傍晚時分,倦游的鳥兒想回巢去。這時斜陽的余暉照在飛鳥的脊背和雙翼上,好像飛鳥把斜陽馱回巢去一樣。在詩人的筆下,黃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這種美正體現在“倦”“馱”二字上。鳥倦了嗎?不可知,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詩人情感的折射。詩人寫鳥倦,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疲憊之感。而“馱”字,是詩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鳥倦的程度,因為馱是一種負荷,而馱的又是太陽。這里詩人描寫的不僅是倦鳥歸巢的景致,更包含詩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

  (2)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妝”的本義——“化妝,妝扮”,然后找出“妝”的本體和客體,進而體會這個字的表達效果。

  3.指導詞語歸類。

  ◆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噴噴 金燦燦 亮晶晶

  水汪汪 黑壓壓 沉甸甸 紅彤彤 火辣辣

  4.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1)指名學生說說兩首詩的主要內容。

  明確:《秋晚的江上》描寫了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動地展現了草地里花牛行動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改寫《秋晚的江上》。

  改為五言律詩:倦鳥馱斜陽,歸途天蒼蒼。哪堪迎風苦,抖翅暉滿江。蒹葭千層浪,向晚秋意涼。適才寒霜色,忽而倚紅妝。

  改為現代文:傍晚時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鳥兒要回家了。它們疲倦地飛著,斜陽就好像被它們馱在背上。鳥兒們翻動雙翅,好像把斜陽抖落在江面上。江岸邊白色的蘆葦,在一瞬間也被斜陽染成了紅色的。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并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倦鳥歸巢,斜陽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叢漫步,美不美?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繪的最美妙的畫頁。它們究竟美在哪兒呢?下節課上我們再通過深入探究繼續賞析。

  小結:本文是一篇自讀課,講解時不會像精讀課文那樣面面俱到,但對字詞的理解、對課文的解讀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這節課上,我們簡單了解了關于作者的知識,學習了會認的字,把握了它們的寫法。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整體上了把握了兩首詩的主要內容。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學習生字新詞時能聯系已學的字詞,學習能力強;理解圈畫詞語時能結合具體詩句,十分細心;在朗讀詩歌時能較好地把握詩歌的停頓、節奏,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這幾位同學一樣,上課時積極開動腦筋,回答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收獲良多,共同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1.背誦兩首詩歌。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目標:

  1.賞析重點詩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

  3.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賞析詩句。

  2.嘗試仿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教案#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中我們通過對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品析,欣賞了兩幅美妙的自然圖畫。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領略一番。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節朗讀《秋晚的江上》,圈畫不懂的地方。

  2.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A.想一想:詩歌第1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引導學生認真朗讀第1節,把握其中出現的景物以及它們的行動,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描繪畫面時要善于發揮想象,描述要生動。

  B.理一理: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歸鳥、斜陽、江、蘆葦,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黃昏秋江圖。

  C.辨一辨:“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這一句詩中鳥兒和斜陽的位置關系如何?具體分析一下。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即“掉”的雙方,然后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其中塑造的鳥的形象。

  明確:詩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飛鳥和照在飛鳥身上的夕陽,但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陽在江面上的倒影。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飛鳥本來已經倦了,但背上還馱著斜陽,并不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在詩人看來,正是飛鳥馱了斜陽去點染江面。情景十分動人。這兩句是第一節情景的繼續與開展。不說落日沉入江底,而說落日被鳥翅翻掉在江里,這是極富表現力的。它是極其夸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描寫,與其說是鳥馱斜陽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陽沉入江心這一瞬間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時,鳥翻雙翅,抖落斜陽,在情緒上也是一種發展,它表明鳥不堪沉重的負擔,希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這一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兩種顏色的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體會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頭白的蘆葦”呈現“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E.寫一寫:這首詩歌生動優美,節奏和諧,你們能仿照再寫一首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即選取自然事物組織畫面,表達感情。這是仿寫時可以借鑒的思路。

  示例:夕陽中的幽徑,/飄飛的秋葉,/即使是無力了,/還迎著寒風舞蹈。/雙手一張,/把夕暉鋪滿小路;/金黃的大地,/也收獲萬物的永恒了。

  F.誦一誦:多讀幾遍詩歌,熟讀成誦,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3.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花牛歌》,圈畫不懂的地方。

  4.教師出示自主探究題目,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A.議一議: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詩歌,理解其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這首詩共四節,每一節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開頭,“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使詩歌顯得結構勻稱整齊,具有回環往復的韻律美。

  B.品一品: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預設:體會詩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詩歌主要講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詩人寓情于景,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C.寫一寫:這首詩寫得非常優美,你們能仿寫一段嗎?

  預設:引導學生明白仿寫的要領。仿寫時,應先觀察原文的內容和格式,再圍繞主題,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寫出新的描寫點。這首詩先寫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隨后寫了在做的同時,花牛本身或自然環境的狀態。可使學生想一想,花牛還會做些什么,結果又怎樣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株紅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邊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撲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誦一誦:指導學生多讀幾遍,熟讀成誦。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過渡:同學們,如果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自然,也能像兩位作者那樣寫出那么動人的詩篇。欣賞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們能從中欣賞到怎樣的美。

  1.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指名朗讀。

  2.閱讀與交流。

  (1)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風景?(雨后的平原)

  (2)詩中描寫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風、落葉、云)

  (3)從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熱愛)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四、課堂回顧,交了收獲

  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江面,翻飛的鳥兒,悠閑漫步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感受,就一定就發現獨特的風景。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具體學習了兩首小詩,從中體驗了美的風景。我們還學會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我們還仿寫了詩歌,提高了表達能力。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反思:

  本文精選了兩首現代詩,這兩首詩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這類課文,不必進行過多的分析講解,重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展開想象,在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并啟發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這樣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后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閱讀,這才應該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詩歌的美不僅僅在于它的韻律,還在于它的意境。所以,僅讀得熟練,讀得流暢,讀得朗朗上口還不行,還要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更好地體會夕陽西下的情景和花牛在草地里行動的景象。對于現代詩的學習,在理解詩意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我還嘗試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6

  《現代詩二首》自主學習方案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讓我們先跟賀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隨徐志摩到英國著名的劍橋(康橋)上去散散步,好嗎?

  一、 搜集資料

  1、 查閱資料,認識詩人,了解背景

  2、 理解識記,加強人文積淀。

  (1)賀敬之,當代     、      。有詩集《并沒有冬天》《朝陽花開》《      》等,劇本《    》(與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選自《      》,是賀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參加“五省(區)青年造林大會”時寫的一首抒情詩。

  (2)徐志摩     詩人,有《花雨》《志摩的詩》《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1925年和1928年,他出國途經英格蘭,兩次重訪母校。本詩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歸國的輪船上寫的。

  二、積累字詞

  1、讀準字音:

  白羊肚(  )    糜 子(   )     蕩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斕(  )   漫 溯(  )   笙簫(   )

  2、辨字組詞:

  羔(   )     糜(  )    窯(  )   畔(  )   簫(  )

  恙(   )     靡(  )    窖(  )   釁(  )   蕭(  )

  三、整體感知

  1、默讀詩歌,劃分節奏,標出韻腳

  (1)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2)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3)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2、 誦讀詩歌,了解大意,體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全詩有五個部分,試著給每個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幾回回夢里回延安”表現了                       ;“千聲萬聲呼喚你”表達了                       ;“母親延安”的表達作用是                       ;“一頭撲進親人懷”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回到延安時的  

  的心情。

  (3)《再別康橋》寫離情別緒,但全詩并不哀婉沮喪,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抒發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 抒發了                       ;“夏蟲也為我沉默”交織著                       等復雜感情。

  (4)讀《再別康橋》的感受像( )

  a、 傾聽岳飛高唱《滿江紅》

  b、 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c、 靜聽肖邦的小夜曲

  d、 聆聽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話,《回延安》抒發詩人                       的感情;《再別康橋》抒發詩人                       的感情。

  四、賞析揣摩

  1、 研讀詩歌,揣摩特色

  (1)你發現《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2)人們都說《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如全詩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間有八字句),參差變化中見整齊,具有建筑美。再如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 “輕輕”“悄悄”等疊詞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使詩歌具有音樂美。你能說說本詩的繪畫美體現在哪里嗎?

  2、品讀詩歌,揣摩語言

  (1)說說下列詩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a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2) 《回延安》中我認為用得最好的詞是    ,理由是                        ;寫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再別康橋中》我認為用得最好的詞是    ,理由是                        ;寫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3、比讀詩歌,背誦默寫

  (1)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為例,按座位號為序,詩句接龍

  (2)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為例,男女生對詩(女生讀一節,男生接一節)

  (3) 擺設擂臺:給自己讀(或背)的《再別康橋》配上合適的音樂并把它錄下來,向小組(或全班)同學挑戰,看誰讀(或背)得更有節奏、更有感情。

  (4) 《回延安》中通過景物和場面的描寫來抒情的句子是                        

  。通過想象和聯想來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發內心感受的句子是                              。

  (5)、《再別康橋》中寫詩人蕩舟河上尋夢的句子是                         ,                        

  ;                    ,                         。

  五、探究質疑 

  1、“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2、“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這“彩虹似的夢”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讀寫結合

  1、 過一把畫家癮:品讀詩句,展開想象,用水彩筆繪出你心中的康橋。

  2、 當一個小詩人:選擇與親人團聚或分別時的場景,學寫一首小詩

  參考答案:

  一、  2、(1)詩人 劇作家  《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dǔ  méi  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羔羊 安然無恙; 糜子 風靡;窯洞 地窖;湖畔 挑釁;簫管 蕭條

  三、1(1)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2)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3)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憶延安、話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憶當年、會親人、逛新城、離延安) (2)對延安的無限思念  對延安的無比熱愛 充分表現延安與我的關系 無比激動  (3)對康橋濃烈的愛  對康橋的無限依戀  依戀、無奈、 惆悵 (4)c  (5)回到延安的的無限喜悅、激動、自豪的感情  離別時的依依不舍、無限惆悵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詩兩行一節,一節一韻,詩行錯落有致,讀來高亢悠遠。(2)繪畫美:七節詩,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還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畫面具有流動的美。    

  2、a擬人 b比興 c夸張、比喻 d比喻

  3、(4)例:滿窯里圍得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天南海北想著你 

  五、1、運用比興手法。意思是當年在延安我們積極投入大生產運動,一面生產,一面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運用比喻修辭 。榆陰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詩人在劍橋大學短暫生活的詩化,也可看作是對先哲的追思與懷想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用一幅畫導入: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引起學生思索。這樣美得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三、研讀詩歌,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一)整體感知。

  (二)學習第一小節。

  (三)學習第二小節。

  四、整體感受詩歌內涵

  五、激情朗誦,升華情感

  全班展示朗讀、賽讀。師生共同評價,評出“全班朗讀獎”。

  六、自悟自得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及學習感悟。

《現代詩二首》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人教版語文七下第12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精選16篇)

    第12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2、了解夾敘夾議的方法,敘述中的抒情、描寫和議論,前后文的過渡和照應3、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

  •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文章的大意。即湯姆索亞的歷險經歷,2、欣賞作品的精彩片段,體會湯姆敢于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感悟作者語言的特點,激發閱讀原著的興趣。...

  • 《難忘寄園情》教學設計(通用2篇)

    △ 教學設想:創設氣氛,導入課文。從課題入手,步步深入分析。第一課時,理清寫錢先生的五件事。重點分析第一件,文章是怎樣寫人的?怎樣寫錢先生,寫自己的內心感受?第二課時,繼續分析課文,進一步理清結構,體會最后一段所蘊含的感情...

  • 《濟南的冬天》教學建議(精選15篇)

    一、這是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倫敦(dūn)鑲(xiāng)寬敞(chǎng) 水藻(zǎo)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

  • 《詩經》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一課時)一、導——文化常識“四書五經”是什么?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 《詩經》教案(通用12篇)

    昆山市一中朱湘前[教學目的]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之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的表現手法。3、掌握下列字、詞的音和義:臣鳩、窈窕、逑、荇萊、寤寐、蒹葭、無、恬、渙、塒、址、桀。...

  • 《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三得(通用13篇)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案(精選12篇)

    (2003-05-24 15:36:44)天津室教研室 曹光斗教學目標:一 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二 學習兩相比照的結構。三 了解兩種不同的學習生活,認識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的束縛。...

  • 《童趣》基礎知識訓練(通用17篇)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⑴藐小()⑵鶴唳()⑶怡然()⑷土礫()⑸丘壑()⑹龐然()⑺童稚()⑻凹凸()()⑼癩蛤蟆()()()2、為下列加粗詞的詞義選擇正確答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 超碰97免费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l头像 |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女神校花乳环调教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级毛片 | 欧美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黑人特级欧美aaaaaa片 | 免费网站看av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porn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的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密芽三级 | 国产精品九九 | 日韩av一二区| 精品在线亚洲视频 |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美女网站 | 在线国产中文 | 农村少妇真人毛片视频 | 国产成都精品91一区二区三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看 | 欧美精品少妇裸体啪啪裸体 | 黑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人成 | 亚洲dvd| 高潮喷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av官网在线 | 欧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 国产porn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