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寶寶的時間觀念(幼兒教育指導)
寶寶們沒有時間觀念,這是幼兒行為的通病,其想要孩子改正主要的還要看父母們的教育指導,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的時觀念吧,擁有了時間觀念對于小寶寶的成長很重要!
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必要的。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也許會更規矩些。當寶寶有一些要求時,媽媽經常告訴他“吃過午飯”、或“等爸爸回來”“午睡之后”等等以作為時間的概念。因為這樣寶寶就立刻聽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應諾的時間有準備去做某事。這是幼兒的時間概念,因為孩子不認識鐘表,也不懂得幾點是什么意思。
掌握時間概念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良好的時間觀念對于幼兒適應集體生活以及未來的學校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應該從小開始,甚至可以從母親懷孕開始,一直培養到成年,但各年齡階段的培養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歲前早期教育階段就要抓緊培養。在此之中,規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兒期:孕婦應讓胎兒在胎內的生活有規律,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規律。按時進餐、睡眠、工作、學習、休息、娛樂、散步等,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就可以給胎兒以積極的感應時間。入園指導
初生到1歲:新生兒出生1個月后對新環境逐步適應,就會隨母親為他的生活安排而產生了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睡眠,按時吃奶,按時要人抱起逗樂,而逐步在新環境中調節好生理節律,使“生物鐘”按時走。隨著月齡的增長,嬰兒也逐步感知時間的概念,到了吃奶的時間會哭著表示肚餓了,吃完奶后間隔一定的時間排出尿,會哭著要母親調換尿布。當他睡足、吃飯以后就哭著要求母親抱起逗樂,玩累了就會在規定的時間自動入睡。若是母親沒有時間觀念,不按規定時間安排嬰兒的生活,嬰兒的生活混亂,就不可能對時間建立條件反射,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1歲至2歲:這時期孩子的動作發展已能自由行走,雙手會做點小事情,并能用簡單的詞來補充動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愿。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動作和語言來培養時間觀念。例如:每到清晨醒后,孩子會爬起來要求起床、穿衣;隨后指著毛巾要洗臉、洗手;走到桌邊要吃早餐。到了時間要上托兒所,母親上班了會揮手表示再見,晚上累了會走到床邊要睡覺。這種時間觀念形成后,孩子會逐步變得不需成人每次教,而自然的會去做,以后就會養成做事遵守時間,不拖拉的好習慣。
要給寶寶固定睡覺時間,睡覺的時間越固定,孩子們越容易執行。但因為小寶寶的時間概念尚不清晰,所以固定的睡覺準備活動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到了。比如:“動畫片結束了,寶寶就該上床睡覺了。”比較適宜的準備活動是讀書、講故事或者聽音樂。切忌睡前做劇烈活動,比如用枕頭打仗或玩球讓孩子更興奮。記住:一旦給孩子規定好上床睡覺的時間就不要改變。不要把“天黑了”當作孩子上床睡覺的標準,因為夏天白天很長,這種說法會引起麻煩。入園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