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膽怯心理形成的原因?(幼兒入園教育指導)
每個小孩子都有其自己的一些性格,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的寶寶缺乏自信,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表現的很怯懦,從來都不敢主動的去做,那么對于這類寶寶膽怯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幼兒園,總有一些孩子不愿拋頭露面,不愿與同伴交往,在競爭性的活動中也表現的畏畏縮縮,在集體活動中充當“聽眾”、“觀眾”角色。
一、 交往欲受抑制
孩子出生以后,需要與別人交往,首先是父母,然后擴大到親友、鄰居和小伙伴,并由此逐漸產生出和別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組織合理的交往活動非常重要。
二、 自主性發展受阻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8個月到3歲之間,是實現自主性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會了走路、說話,表現出心理的能動性,如愛提問,愛模仿,愛做游戲,并產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識。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表現得頑皮、不聽話,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也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 “第一個反抗期”。如果家長未認識到這一特點,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勞,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使他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膽怯心理。
三、自尊心受挫
家長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造成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變得膽怯。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為習慣,家長采取了責備或取笑的方法,也會挫傷其自尊心,使他們形成膽怯心理。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其未來發展的拌腳石,對于這類性格的寶寶,家長們要及時的給予幫助與糾正,否則一旦當寶寶的性格形成時,再想要改變就比較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