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家長必做的準備
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他對父母,特別是母親有一種很深的依戀感。在父母身邊孩子就有一種安全感,一旦離開父母,便會焦慮不安、哭鬧不停。又由于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對孩子具有一定的約束,家長應該怎樣緩解孩子的壓力呢。
準備一:帶孩子參觀幼兒園
在入托前,你就要給孩子多講講集體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看看別的孩子是怎樣游戲、做體操,怎樣學兒歌、學畫畫的,還可以帶他們到操場上或教室里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激發起她想過集體生活的愿望。
準備二:培養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逐步培養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自己上廁所,自己脫衣服、穿鞋、睡覺等,大多數一兩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在父母的幫助下自己睡覺了。還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開幼兒園”的游戲,讓孩子熟悉、了解幼兒園;入園前要強化語言訓練,讓他們能夠大聲地、大膽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媽媽當老師,讓孩子當小朋友,請“小朋友”自己對“老師”說“我要小便”、“我要喝水”等。
準備三:和孩子溝通
1、分離之后我們又再見了
當寶寶兩個月左右大的寶寶,他就能意識到,媽媽或爸爸離開房間了。當他們走開時,寶寶的心跳加快、脈搏的頻率也上升。這是典型的緊張表現。同那時候一樣,1~2歲的寶貝此時更加能夠分辨這樣一個事實——媽媽在,一切都好;媽媽離開,感覺不那么好。
那么不論是短暫的離開,還是例行公事的上下班,回來先跟孩子熱情地打個招呼,告訴他:“我們又再見了,是不是?白天(或剛才)我離開了,因為我需要上班,但我總是會回來抱你的!有時候時間長一點兒,有時候時間短一點兒。今天時間長了一點兒。”不要怕孩子聽不懂,他會根據你的話和實際的情形逐漸理解的。這樣的練習不是一次就夠的,而是每天甚至每天的每個分別。而必要的還有就是,最好在你離開的時候,也要向他交待清楚:我去哪兒、做什么、什么時候回來。幼兒教育
學習效果:孩子慢慢地明白:總會有分離,但是也總會再見,這是另一個相對安全的規律。
2、我愛你,盡管我不在你身邊
不論對于嬰兒床里站著的小寶寶,還是已經滿地亂跑差不多會說話了的一兩歲的小不點兒,爸爸媽媽的離開在他們心中的不安全感幾乎都是一樣的:媽媽不要我了,她走了就是不喜歡我了,她不回來了……也許你會驚訝孩子們為何如此“悲觀”?其實這也正是他們那正在發育的大腦必經的成長過程,他們開始產生各種情緒,并逐漸學會去處理它們。這中間,需要你的幫助。
于是,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早晨偷偷地從家里“溜走”去上班,這只能帶來更多有眼淚的分離,孩子感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那么,比較好的做法是,當爸爸在打領帶的時候,可以讓小家伙去拿鞋子,然后來一個盛大的告別儀式。當你午休的時候,打個電話告訴他你也在吃飯。下班的時候,告訴他已經上了公交車,不一會兒就飛到他面前了。這種做法能給情緒比較脆弱的孩子更多安慰和更舒緩的適應、學習過程。幼兒教育
學習效果: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用正常的心態來看待分離,即使你不打電話,他也知道:爸爸媽媽不上班的時候很喜歡跟我玩兒,但還是必須去上班的。而他們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在想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