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說話的寶寶應該受到關注
在家里唧唧喳喳說個不停的寶寶,一進幼兒園卻突然緘口不言了。寶寶為什么會這樣呢?怎樣讓寶寶在幼兒園也活潑開朗、愛說愛笑呢? 對于想寶寶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樣詳細的了解一下呢。
菁菁的奇怪表現
菁菁的表現讓媽媽很納悶:她在家里跟爸爸媽媽很愛說話,一句一句說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幼兒園里不愛說話。老師跟她說話,她總是不回答,只是看著老師點點頭或者搖搖頭。媽媽讓她說“老師好”,她要么不說,要么低著頭用很小的聲音說。她跟小朋友倒也合得來,但是很少交流。媽媽問她為什么在幼兒園不說話,本來正說話的她就又不說話了。幼兒教育
專家:寶寶的選擇性緘默現象必須關注
選擇性緘默是指孩子已獲得基本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但因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卻沉默不語的現象。其實質是孩子出現了社會適應困難,而不是語言本身出現了障礙。當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孩子主要借助眼神、手勢、點頭、搖頭等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調查統計發現,孩子3歲左右開始出現這種現象,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加常見。
選擇性緘默的寶寶有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種是害羞、膽怯、退縮;另一種是沖動、攻擊、暴躁。個別幼兒可能還有其他反應,例如,遺尿、遺糞等,這與他們不用語言及時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狀況有關。幼兒教育
如果寶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選擇性緘默,需要到醫院做專業治療。但大多數孩子都是暫時的,屬于社會適應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父母發現之后積極想辦法幫助孩子,選擇性緘默就會漸漸消失。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選擇性緘默現象,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患有自閉癥,因為自閉癥的孩子也不愛說話。二者最大的區別是選擇性緘默的孩子已經獲得了基本的語言能力,只是在某些場合默默不語;而自閉癥患兒沒有獲得基本的語言能力,無論跟家人還是外人都缺乏正常交流中的目光對視或一問一答的互動現象。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 家長對這樣的寶寶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呢,對于這樣的問題,家長可以根據專家所提出的方法來應對寶寶不愛說話的表情,希望家長可以通過上面的內容來讓寶寶改變這樣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