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好畢業班
本人從事教學工作已有幾十個年頭,期間已帶出九屆畢業班,今年學校又安排我教六年級的數學,這也使我對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就針對學生在畢業總復習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簡單地談談如何把握這一時期的教學工作。大家都知道,在知識掌握或技能形成的中期往往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甚至倒退的現象,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高原現象”。小學生在數學總復習期間常會出現“高原現象”。其一般表現為:上課無精打彩,經常不自覺地走神;作業完成質量不高,常看錯數字或抄錯符號;對一些典型的題目是屢做屢錯,不思改正。這讓一些從事畢業班教學的老師們抓破頭皮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好增加練習量,但效果并不好。其實從客觀上看,數學本身是一種抽象的邏輯思維活動,當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后出現暫時的停頓甚至倒退現象是正常的,我們不應該畏懼或無視這種現象,如何讓這種現象在最短時間內過渡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高原現象”期變長、變惡劣從主觀上說,是教師對教材鉆得不“深”,對學生還研得不“透”,總復習時過分強調練習量,致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厭倦的心理。據此,可采取以下對策。
一、把握復習課特點,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當前,有些教師對班級學生實際水平估計不足,總復習期間,常常用優生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一味強調多練,盲目加大作業量,學生疲于應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進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長。因此,要克服“高原現象”,教師在總復習時要正確把握復習課特點,在認真學習大綱、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在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結合點上花力氣、下功夫。復習時既要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要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個別輔導,從而真正使所有學生通過系統的復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生為本,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辦法很多,這里只想強調一點,即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學生的良師,更做學生的益友。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在數學總復習中,我們要善于運用情感,把全班學生吸引到教師的周圍,并及時給予他們直接的、有效的幫助,使他們順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現象”。具體地說,總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
每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存在著差異,俗話說十個手指也有長短,即使完美的教學也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所教內容。因此當學生出現有知識漏洞時,絕不能一味地批評、責罵,這樣只會造成師生對立。給教學工作帶來阻力。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首先找自己的原因,想想自己教學工作有沒有漏洞,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然后再用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此外,當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有普遍性的錯誤時,先要作自我檢討,這樣做會使學生倍受感動,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地糾正錯誤。
2.理解學生。
復習課學生們往往不感興趣,作為教師應該冷靜地分析原因。其實,發生這個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部分學生因已經掌握了有關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重復,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不集中。還有一部分學生新授時掌握不全或沒有掌握,復習時教師又枯燥地講授知識點、注意點等學生當然不容易接受。因此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復習課的特點靈活把握揭示目標、再現知識、疏理溝通和深化提高四個階段。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召開“我喜歡怎樣的復習課”的主題班會;與學生談心,走進學生生活;進行家訪等等,為改革復習課教學提供了依據。
3.相信學生。
19世紀德育教育家萊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勞動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筑大廈,教他建筑。復習課若能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類,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我依據教材,把畢業班的數學總復習劃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何初步知識、代數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統計圖表、應用題等七大知識塊,每個知識塊又分若干個知識點,再把各個知識點繪成一個知識鏈,讓學生對照“鏈”上的各個知識點去回憶,哪些地方已經懂了,哪些地方還不懂或不太懂,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由不會的學生提問,會的學生講解或輔導,教師巡視、點撥。
再如:在復習數的整除這一塊內容時,我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整理知識點,還請幾個同學合作上臺為其他學生上這節復習課,本堂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體驗成功喜悅,激發學習熱情
成功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它能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高層次的追求。復習課,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為使學生獲得成功,我們應以創設成功機會為核心組織教學,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的方法,將教學目標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由不同類型的學生來回答,努力使所有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每個目標層次上做到快速反饋,評價激勵,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形成樂學的氛圍。對于差生,我們更應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口算題做得好或是書寫認真,都要及時予以表揚、肯定。